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 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
2、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了解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行人采诗说。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
4、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
5、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
6、、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理解思想内容 1.学生诵读、翻译。 鼓励学生进行
7、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学生翻译,尽量由学生补充、订正,教师适时加以启发、指点。鼓励学生课前翻译全诗。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
8、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2.整体把握。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
9、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
10、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
11、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探讨乡思情结的内涵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12、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5、确艺术特点,熟读成诵。 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答错了不批评。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
13、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
14、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
15、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6、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3)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
16、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 一、导入: 二、介绍背景: 1、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三四零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他“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起用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
17、客,应对诸候”,一度成为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他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目光。但他的这些主张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注定要在混浊的人间世中处处碰壁,他的诗人气质也注定与混乱的政治环境格格不入。君王的疏远和群臣的嫉恨这是必然之事,这一切形成了他的人生困境,这种困境最典型的表征就是两次流放事件。第一次是大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流放到汉北一带;第二次是在楚顷襄王十三年前后,被流放到沅、湘一带。两次放逐使屈原从权力的中心被挤迫到了边缘,他陷入了现实和心灵的双重困境。举世皆浊之中,他孤立无援;而在独醒时刻,他又不得不面
18、对灵魂的拷问。当强秦攻破故国的时候,他只好怀着忠诚和绝望自沉汨罗江。当陷入这样一种孤独的人生困境之时,一切似乎不可把握,只有文字可以自由驱遣,只有文字可以成为他形影相吊的忠实伴侣,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和渔父,在这发愤抒情之中,他的不安的灵魂暂得栖居和慰藉。 屈原的一生以“好修”为务,以“美政”为鹄的,他在乱世中上下求索,虽然他的忠诚不曾挽救故国的覆亡,但却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千百年来,他是天下百姓深切怀念的一个对象,也是知识分子价值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的心灵砝码,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2、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
19、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0、。 3、九歌的名称来源 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抒情诗,其特点是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含爱国主义精神。各篇在内容上虽有所不同,但从整体而言,是一组具有楚地民间巫文化色彩的诗篇。 4、山鬼 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三、指导诵读 1、逐节轮流朗读,指导正音。 2、同桌互读,纠音。 3、听读,听清节奏。 4、分组试读,读出节奏。 5、教师范读。 6、学
21、生齐读。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2、学生自由诵读。读时注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具体分析: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阿:山的弯曲处;薜(音必)荔、女萝:皆蔓生植物。 “若有人”一词,准确地传达出山鬼给人的迷离惝恍、来去飘忽之感。“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 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独具的风采! 首句写山鬼独处深山、茕独无朋。“若”字妙,妙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朦朦胧胧、迷
22、离惝恍。“山阿”为山隅,指大山深处。第二句描写女神服饰的美丽奇特,爱好修洁。薜荔为衣、女萝为带,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含睇:含情而视;睇(音d),微视。宜笑:笑得很美 子:山鬼;慕:爱慕;善:美好,形容窈窕。 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 第三句写山鬼体貌娴雅、丰采都丽。而着墨处只在眉目含情且笑而得宜,正是窈窕淑女之态,是内美的外观。末句可以看作是以上三句的效果:正是因为有内美和外美的和谐统一,才使所思爱慕她的善而窈窕。这岂不是“初既与余成言”的别种说法。 眉目含情倩然微笑,思念的人啊
23、,你会仰慕赞叹我的婀娜。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赤豹:皮毛呈褐的豹。从:跟从。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 辛夷车:以辛夷木为车。结:编结。桂旗,以桂为旗。 乘着赤豹带着花狸,辛夷为车桂结旗,披着石兰带杜衡,来与你相见, 前两句写坐骑、随从、车旗之美。赤豹、花狸为骑为从,既烘托了山鬼的美丽,又表现了山鬼的神异。辛夷为车、桂枝为旗,又从侧面映衬了山鬼的操守高洁。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石兰、杜蘅:皆香草名。遗(wei):赠。 第三句与上章“薜荔”“女萝”相类,而意义层深,亦既“重之以修能”之意,不类重复。第四句是写以物赠人,实投李报桃以结永好之意,体现了山鬼对所思的爱之深、念之
24、切和委婉深致的感情。 诗的第一节主要从各方面描绘了山鬼的美好。“若有人”一词,准确地传达出山鬼给人的迷离惝恍、来去飘忽之感。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山鬼在赴约途中,想起爱人对自己的赞誉,不禁满心欢喜,此时更恨不得马上与爱人见面。为了与爱人见面,她还特意准备了礼物:“折芳馨兮遗所思。” 第二节写山鬼在约定处焦急等待爱人的情景,见出她温柔、痴情的性格。天色变了,下起雨来,由于还没见着爱人,山鬼并不甘心就此回家。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後来。 篁:竹。 上句交代的是山鬼居处的环境。深幽昏暗的竹林里不见天日,故而不知时间的早晚;下句写山鬼因路途艰难而延误了时间,结果误了约会。此二句概为山鬼不见所思而
25、作出的推断;自己不知天日早晚,又加之道路多艰,误了时间;所思或许早已来过,而现在又离去了。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另一种可能是所思根本就没有来。山鬼可能有这种想法,但在这里,山鬼并没有那样说,而是承担了全部责任。不责人而责己,其性情之温良可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表:独立突出之貌。 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独自一人站在山巅,云雾腾腾在脚下翻卷, 首句写山鬼站在高耸的山巅上等待所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章两句是一种善意的推断,她尚希望能等到对方。第二句写等人的环境,一方面反衬了山高,一方面为下文张本,烘托了一种思君不见、待君不至的凄凉气氛。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26、 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 天变了,昏暗似黑夜,刮起东风降下神灵雨, 第三句写白日光惨,第四句写风雨交加。以上三句写云起云飞、黑云密布、风飘雨洒,实写自然之景,虚照山鬼凄苦、惆怅的心境。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灵修:指神女。憺(dan4澹):安乐。晏:晚。 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美丽的神女仍然在痴痴等待忘却了归去。时光匆匆而去忽已晚,美丽的容颜啊,怎么保持。 第五句叙述为灵修而留而甘心情愿忘记归家,下句则为之而发出因久等不至而生出的年华易老、青春不再的慨叹。这是山鬼情绪的第一次变化。第三节写总也不见爱人到来,山鬼开始心生疑惧,随着希望彻底
27、落空,山鬼对爱人不禁有所怨愤。、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三秀即灵芝,有延年益寿、永驻红颜之效。山鬼因忧老而采取了采三秀以驻红颜的作法,其目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更永远的等待,是为悦已者荣。然而山石磊磊葛藤蔓蔓的条件,暗示了采三秀似乎不那么顺利,而驻红颜的目的也是难以达到的。这自然就加重了她的惆怅和忧伤。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 埋怨着思念的人啊,神女忘却了归去。你思念我吗?难道是没有空闲。 她为公子而留子而留,因公子的不至而怨,怨恨公子失信于她。这是山鬼情绪的第二次变化。等待是痛苦的,而无期的等待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她
28、由甘心等待到心生怨恨与惆怅,体现了情绪的变化层次。“君思我兮不得闲”,是山鬼推想所思也像她那样想着她,他的不来是因为他没有空闲,是为所思所作的辩解,是自我的安慰。在前头的情节里,山鬼有“路险难兮独后来”的话。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杜若:香草。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山中伊人就像芬芳的杜若,饮着石泉松柏遮荫。你思念我吗?心中疑虑丛生。 上章山鬼推测“君思我兮不得闲”是对所思“思我”的肯定。而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这种肯定便有了动摇。“然”是肯定之辞,是山鬼对“君思我”的认同;但“疑作”则是对“然”的怀疑。“然疑作”连起来便是疑信掺半的意思了。这是山鬼情绪发
29、展的第三次变化。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填填:雷声。狖:音又猨:同“猿”。 天黑了,雷声隆隆雨濛濛,猿狖在黑夜中凄厉地鸣叫, 自然物象的描写,既是气氛的渲染,又是心理活动的表述。雷声阵阵,心不平矣;雨色冥冥,泪不止矣;猿声啾啾又值长夜,心悲不已;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离:遭受。 风飒飒叶萧萧,思念你啊,心中徒生分离的忧愁。 风声瑟瑟,心灰意冷;木叶凋零,年华逝矣。三句景物描写将心中所思所感尽情流泻,失意满纸。故结语说:“思公子兮徒离忧。”离犹遭也。徒离忧,即白白遭受这份忧伤之意。从表面来看,这里的感慨似乎是在说从此抛弃这徒劳的牵挂,似乎是长醉后的猛醒,是彻悟。但从整篇作
30、品来看,则不难体味出其失意、惆怅、怨恨、无奈均出自对所思深挚的热爱。它凝聚了山鬼苦苦追求而最终不遇的全部哀思,是山鬼发自内心的痛切呼号,是断肠的牵挂,是“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的哀愁。这是全诗的最高潮。 五、人物形象: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山鬼这一优美形象。因为山鬼是山中女神,故而其形象便兼具了神与人的特点。如其行动的扑朔迷离、衣饰的奇特和骑从的怪异等皆具神仙风采;而其体貌丰神、清奇秀韵和对所思的感情变化则明显地带有人的规范。而这两者统一于山鬼一身,便使得这一形象有了超凡脱俗而不难企及的特点。这一形象所以优美,更主要的是由于其性格上的心地纯洁、天真慧美和感情上的细腻。山鬼前去赴约,而所思
31、却没有来,面对这种情况,她不怨人而责己,设法给对方开脱责任;待到天黑落雨也心甘,久待不归而惆怅,至于心悲不已,但她对所思一直抱着美丽的幻想,对所思“思我”坚信不移,甚至到最后也不改变对所思的一往深情,足见其对爱情的忠贞和心地的善良。 六、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优美的恋歌。全篇通过女主人公的独白,淋漓尽致地战线了神女赴情人之约、而情人爽约时的那种相思、怨恨、怀疑、忧伤的内心世界。色彩与氛围的渲染,对神女的心理刻画,做了有力的烘托,不同的色彩、氛围使神女的希望与失意,对比得更加明显。 从色彩的点染上看,诗中用美丽的薜荔、女萝、石兰、杜蘅等香草装扮神女,鲜艳的服饰显现了她的婀娜多姿,含蓄地表达了她赴约时
32、的欣喜心情。而山中昏暗阴晦的天气,阴森恐怖的夜晚,则映衬着她孤寂凄凉的心境。环境与心态,色调与情调,是前后和谐一致的。 从气氛的渲染看,天气阴晦,风雨无常,乱石堆积,葛草蔓延、秋风萧瑟、深夜猿鸣,种种重彩渲染,增强了画面效果,深化了诗的意境,使神女悲切愁苦的心境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情与景,意与象,主观的心情与客观的环境,二者浑然一体。 从两极心理的对照描写看,幻想中灵修的乐而忘归与现实中神女的惆怅忘返、艳丽的香草和恶劣的天气、神女美丽的外貌和逐渐凄凉的内心、神女的多情和公子灵修的薄情(诗中曲折地反映了这点),形成了反差较大的鲜明对比,将人情意态表现得深婉有致。 本诗语言华美,恰当地运用象声词语,
33、加强了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富于音乐美。诗人还借鉴了当时楚国民歌长短参差、多用“兮”字的自由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想象丰富、构思奇伟,熔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山川花草于一炉,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浪漫色彩。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等等,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等等,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
34、,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此外,抒情和叙事结合,句式以七言为主,每句中间都含有语气词“兮”字,语言华美而富有文彩等也都体现了屈原诗歌的一贯风格。 这首诗情感线索清晰,与此相应的是,诗人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渲染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这在第二、三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第二节中,看到爱人并没有如约前来,山鬼愉快的心情蒙上了阴影,而天气也是“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第三节,在爱人终于不至,山鬼无限伤心、哀怨之时,风雨也更猛烈起来,并夹杂着猿狖的哀鸣。饮马长城窟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
35、、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
36、的源头的一些特点。3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知识对诗歌进行独立解读。4拓展诗歌阅读视野,培养诗歌阅读方法。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知识对诗歌进行独立解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具:多媒体电脑一导入:启功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饮马长城窟行,来探究一下中国古典诗歌成长的土壤。二初读感知课文1齐读全文,正读字音句读。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3指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命意所在。4提出自己的疑问,大家协商解决。三释题:1“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
37、常合称“歌行体”。2“饮马长城窟”五臣注:“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片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四精读课文(一)理解课文内容2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21“河畔草”:211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萌生212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序流转213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空间展
38、布22“绵绵”辞海:连绵不绝貌。221草的展布,给人一种空间拓展的意象,故用“绵绵”。222形象化理解为思念的不可断绝。如“情意绵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31“不可思”即不能思。32“梦见”参阅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1.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同时,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继而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
39、乐府”。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在诗经中我们虽然已可看到某些具有叙事成分的作品,如国风中的氓、谷风等,但还是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倾诉来表达的,仍是抒情形式,还缺乏完整的人物和情节,缺乏对一个中心事件的集中描绘,而在汉乐府民歌中则已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故事的作品,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如陌上桑、东门行,特别是我们将在下一节叙述的孔雀东南飞。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
40、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读音:上邪ye2 雨yu4雪 饮yin4马 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
41、“辗”3)词类活用夏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 字义上:指天。上邪:犹言“天啊”。绵绵:这里义含双关,由看到连绵不断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对征人的缠绵不断的情思。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尺素:指书信。古人写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长皆不过尺,故称“尺素”或“尺牍”。 双鲤鱼:指信函。古人寄信
42、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为鱼形的两块木板制成,一盖一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按以鱼象征书信,是我国古代习用的比喻。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4.语篇分析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
43、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 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
44、,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已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有人说:唐以前诗
45、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1)上邪;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体会:上邪的诗风刚健、质朴、自然艺术特点:想象:神奇直抒胸臆:热烈大胆2)饮马长城窟行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
46、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渲染突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 各异县-不相见枯桑 海水各自媚相为言客 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本诗的艺术特点抒情诗中夹杂叙述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5、扩展阅读:(1)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说明这首词通过坚定的誓言表现了健康忠贞的爱情,与上邪
47、有异曲同工之妙。休,作罢,停止,指不再相爱。“青山烂”和“秤砣浮”、“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都是用来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物。(2)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样的两地悬隔,一样的没的归期,都是天地间化解不去的一段相思之愁,如白居易长恨歌然,如曹雪芹红楼梦然。 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语言表现里,情味无限,感人至深。不逞才使气,是汉魏诗的一个巨大特点。长恨歌 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
48、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 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 1 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
49、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50、。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 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重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
51、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三、幻灯片展示,检查预习情况回眸( ) 凝脂
52、( ) 云鬓( )骊宫( ) 鼙鼓( ) 城阙( )千乘( ) 花钿( ) 萦纡( )旌旗( ) 龙驭( ) 踌躇(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珠箔( ) 仙袂( ) 迤逦( )飘飖( ) 凝睇( ) 人寰( )擘 ( )四、放录音诵读欣赏,并要求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五、作业:熟读课
53、文第二课时一、分层赏读,内容把握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内 容: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得宠、杨家显赫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思 考: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答: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3、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答: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第二层:渔阳鼙鼓动地来魂魄不曾来入梦补充材料: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 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内 容: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揪心的“恨” 回京后的思念之苦第三层: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内 容:方士招魂 仙山寄情 浪漫主义手法 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解 题:长恨歌谁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恨什么?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