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_第1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_第2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_第3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_第4页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 、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 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 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 并在“临床 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

2、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 )”、“阳性( +)”表示。(3)“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 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 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3、。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 、确定患者输血后, 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 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 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 ABC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 通过询问患者的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 确认其身份。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 应至 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 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3、申请输注红细胞制剂:将“

4、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 信息填写正确完整 ) 分别贴在EDT航凝和有分离胶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2管);申请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 等血液制剂: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贴在EDT航凝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1管)。4、采集患者血样:成人每管 3-5ml ,儿童至少 2-3ml ,新生儿至少 1.5ml 。5、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6、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防止血样溶血,有溶血时必须重新采集。 如患者正在输液,严禁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 如患者需应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 物前采集血样备用。倘若输注后采

5、集的血样,应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注明并及时告 知输血科(血库)。送检: 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 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三、血液制剂的领取1 、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 后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 1 名护士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 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及血袋标签各项 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凡血袋

6、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4、血液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四、血液制剂输注1、输血开始前(1) 由 2 名护士(其中至少 1 名注册护士)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及血袋标 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 取回的血液制剂应尽快给患者输注( 30min 内),不得自行储存(a) 输注前将血液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b) 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7、。(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 立即通知医务人员。(4) 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 38C以下方能实施。2、输血时(1) 输血时再次核对以下内容(a) 由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例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 住院号、科室、病区、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符,再次核对 血液制剂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b) 倘若患者意识清楚时,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其他相关内容;倘若 患者意识不清,请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说明患者的身份,再次确认后方可进行输血操作。(2) 应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

8、输血。( 3)输血前后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4)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制剂 (尤其是红细胞制剂) 时,前一袋血液制剂输尽后, 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剂继续输注。(5) 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室温下放置不得超过 30分钟, 不得加温,输血并不是慢输总是 安全的。红细胞悬液每袋开始输注到结束不得超过 2个小时。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 摇匀避免剧烈振荡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 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其他药 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 原则:输血开始前 15min 要慢( 2ml/min )并严密观察病情

9、变化,倘若无不良反应,再根 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6)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医护人员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后 15min以及输血过程中每30min1次、输 血结束时、输血结束后每 30min1 次连续 2次对患者一般表现、脉搏、血压、呼吸频率、 液体出入量等进行监测记录,并需记录输注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倘若怀疑输血不良反 应与相关性疾病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记录结果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3、输血完毕(1)将血袋码贴在“临床输血记录单 (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 血液成分出库报告单) 上,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医护人员对有或无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的

10、患者均应在病历中描述。(3)患者有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医护人员在病历中描述必须包括:血液制剂种类与 数量、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间、症状与体征、诊断与治疗等;无论有无输血反应, 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血库保存 , 并由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疗管 理部门。(4)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装入专用样本袋内即时送回输血科(血库)登记, 2-6 C保存 1d。六、急诊抢救患者的输血流程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 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11、2、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与 备案,并记入病例永久保存备查。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 紧急情况下先留取血样即可待配血完成后再进行相关检验。4、申请单的填写:(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 清楚填写内容,不漏项缺项目,并在申请单右上角注明 “急”(2)用血者检查结果: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 “阳性”或“阴性( -)”“阳性( +)”表示;如结果未回请在 上注明标本已抽,结果未回报;(3)“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可双签)。(4)立即将申请单交护士采集标本。5、同时开具用血处方送交输血科划价,到收费处

12、缴费或由医疗管理部、总值班签字后送 交输血科。6、标本采集:护士接申请单后立即按受血者血样采集程序采取患者血样,同时通知标本 运送人员取标本。7、标本运送人员接通知后立即将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一起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8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急诊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用血处方后立即按处方要求予以配发血。(30min内发血)9、 急诊抢救患者备血超过1600ml或24h用血量超过1600ml,经治医生应在2天内按照 要求补办报批手续。10、血液制剂的领取、输注同前。急诊抢救输血流程图临床科室临床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反应或有血液质量问抽血护士站不合格合格交叉配血结果阴性的血 液制品电脑录入,打印报告单,

13、记录 本上登记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护士按医嘱抽取血标本输血科(血库)签收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复验受血者、献血者的血型选择所需要的血液制品进行交叉配血两人复核无误后签名护士接收血液核对无误 后签名方可取走用血申请程序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紧急情况在1小时内或更短肯定需要血液例如:择期手术可能需要血液例如:产科,择期手术时间内需要血液紧急申请ABO血型和 RH( D )配合血液。血 库可选择O型血申请ABO和RH( D)配 合血液,要求在指定的时 间内备好申请定型,抗体筛选和保 留备用临床输血主要步骤及关键控制点告 知 谈 话监护输血核对-记录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申请输血临时医嘱认血身并到确

14、本 /确受者份采正标标本采样采血标本、送标本、送单、取血发血取血血标本交接时项写血良应报 及逐填输不反回单:血库:计划约血、贮存血液、定血型、交叉配血*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贮存和运输的系统,使血液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维持其功能(菱形为关键控制点)患者:病情需要输血4 血液预约、入库、核对、贮存工作流程制定用血计划上报采供血机构配合采供血机构送血人员认真核对所送血液的数量及质量,核对共送血清单上签字,并保留一份清单备查输入电脑存档按A. B、0、AB血型、采血日期及有效期、不同的血液成分分别依次排列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血液出库、质量检测、领发工作流程必须由医护

15、人员取血配血合格后,血库凭提血单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七查七对,准确无误双方认真核查血制品外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正常发血做好详细登记及统计工作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把反应情况反馈血库,并进行及时处理临床输血流程图申请单 1.医疗用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1+(医生)2.临床输血申请单(医生、患者或家属)注意:逐一填写清楚亠病历输血科审批 I交叉配血化验单(医生)JJ备血 1.向血站定血采集血样 (护士)2.安排人员取血用血当日早晨采集血入库:核查(血库人员)登记核对: 1.血样交接登记签字(血库人员)2.交叉配血单3.输血申请单直接(慢性贫血)、/、/ 电话通知(术中岀血)交叉配血

16、:1.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供血者血样(血库人员)2.复查受血者、供学者ABO血型、患者Rh(D)3.不艸抗体电话通知取血护士)4交叉配血实验 取血:共同审核并签字 J发血者、取血者)出库 :出库血一律不退还J出库半小时内输注填写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医生)J (护士)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的质量评定及工作流程血袋2-8 C保存24h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个环节要进行把关,通过室内考核和室间评价,可提咼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质量检查申请患者化验威分析前质量控 分析中 质量控一一 制一I 标本 标本 标本 分析 采集运送 处理 测定患者准备反馈信息I临床医生运送报告人员素质人员稳定性工作环境实验室管理方法

17、选择 合格试剂 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 实验室用水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室内复核登记 填发报告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 叩 分析中质 制交叉配血工作流程查对工作,即查对病人的姓名、血型、标本联根号及献血员的血袋编号、血型。鉴定病人的Rh (D)血型及用正、反定型法复查病人的ABO血型,并进行ABC以外的抗体筛查检测。配血试验统一采用盐水法+非盐水法(凝聚胺、抗人球蛋白、酶法等)配血。安排临床用血时,应执行先贮先用,成分优先的原则。避免血液过期浪费。填写配血报告时字迹要清楚,内容要准确。配血完毕必须做好备查记录。并收拾好所用物品,保持工作台面的清洁。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工作流程临床护士床边核对采集血样本标本管上

18、必须有标签送输血科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与医护人员核对血样标签与输血申请单是否相符输血科工作人员复核受血者(患者)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后按科室分类保存在4 C冰箱备用;预约输血患者的血样在4C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8h输血科工作人员对患者的血样在交叉配血之前,应再次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血型交叉配血时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按日期的先后保存于2-6C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逾期的血样应按医疗废物处理原则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血液标本留样保存冰箱的温度要定期监控记录,如发生故障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新生儿溶血病检查工

19、作流程图送检标本交接0J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血清学检查工作流程图标本交接夫妇双方ABO和RH(D)血型检测夫妇双方ABO和RH(D)血型配合与否1 r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检查工作流程图患者输血前的血标本交接免疫性溶血性 输血反应检查血袋剩余血做细菌 学检查患者输血后的血液和型O 定B H闵A R孤抗体筛选抗体鉴定10天左右抗体效价抗体效 .价测定理!、分析结果/1填写报告单J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输血反应处理流程图输血过程中(护士观察) 报告医师,立即停止输血,维持静脉通道4.5%非溶血性发热细菌污染过敏性反应42.6%循环过载0.7%52.1%症状:寒战、 发热,一般 无血压下降1 处理:保晴无混浊、尽膜状物合使絮状 解热镇静,30分至 小时一般可缓解观察血袋剩余血液:如物、气泡、大剂量等.效血提 F示有细菌污染抗生素, 乂 2取血袋剩余血液直接涂片或离心污染细菌防止去血袋剩余血 液和患22 C、后涂抗镜休克,找者衰竭措在4 37 C条件下作需血管 菌和厌氧菌培养。细菌培 养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对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