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1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1.gif)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1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2.gif)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1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3.gif)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1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4.gif)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3/1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6abd9d8b-664f-4bf3-aea0-985b27e935f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
2、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人格是剃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人
3、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人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人生人格人性,这是人从表层到深层的结
4、构,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在这个结构中,人格是关键性因素。动物生存的模式是需要行为满足。而在人这里,在需要与行为之间增加了人格这个十分复杂的环节,并在满足之后还增加了一个享受的环节。因而人生存的模式就成为需要人格行为满足享受。人格的形成不仅表明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也表明人具有了人的根本规定性(自为性)和本质规定性(社会性)。人格这个层次的逐渐形成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它是文明进化的积极结果,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发展。人格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并具有一贯性。(摘编自江畅人民美好生活的个人创造之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5、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们的生活状况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B人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人性与人生间枢纽是人格,人格的形成表明人具有社会性。C人性具有隐蔽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它必须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D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静态叠加构成了人格,人格也是影响一个人,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中,A项,“人性是人的生活高度、生活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人格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
6、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文中说的是“人格”,而非“人性”,应将选项中的“人性”改为“人格”。C项,“必须现实化为人格”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可以现实化为人格”。D项,“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等因素静态叠加构成了人格”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人格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这些因素的“静态叠加”。故选B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段从“美好生活”切入,由生活谈及人生,明确表达了美好生活即美
7、好人生的观点。B文章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人与动物生存模式的对比,突出了人的独特生存模式。C文章对人格、人性进行重点沦述,既有含义、特征的阐释,又表达了两者间任意转换的关系。D文章阐释了人生、人格、人性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三者由表及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答案】C【解析】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本题中,C项,“两者间任意转换的关系”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只是说“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并没有表达出“任意转换”的意思。故选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格虽然是后天形成,但它的逐渐形成推动着人类的
8、文明进化过程,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B好人格,好修为,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美好生活的必要条件,能让人生丰富深沉、优美崇高。C人的本性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如果时代、地域、个体不同,那么人的本性会有不同的潜质。D人能走多远,人生的境界能达到多高,人性禀赋、环境影响、个人修为可以诠释这些问题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中,A项,“可使人生变得美好幸福”错误,从原文“人性得以实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可看出“让人生变得美好幸福”的条件是“人性得以实现”。故选A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
9、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10、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
11、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材科三: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
12、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
13、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
14、,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为涉及“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
15、传递绝对安全。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说明 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6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16、析。(3分)【答案】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
17、文章,回答7-9题。看火车叶梓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
18、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半个多小
19、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这也就是我后
20、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
21、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7阅读选文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事情发展过程未见火车(1)看到心目中的火车火车离去人物内心变化向往、不安(2)(3)(4)【答案】(1)等待火车(2)恭敬、失望(3)兴奋、胆怯(4)不舍、失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从前向后读二至五段,题干中的“未见火车”出现在第二段中,“看到心目中的火车、火车离去”在四、五段中,因此,我们要在三段中寻找答案,可得到“在一个极
22、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即等待火车。按照这个办法,在各段中找到概括心情的原词或是原语句,如三段中的“让人备感失落”,四段中的“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还有五段中的“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等语句,可以得出失落、兴奋、不舍等。8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1)赏析下面句子。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2)说说你对“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一句中“笑”的理解。【答案】(1)运用环境描写,渲染站台
23、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们四人失落的心情。(2)这是一种友善的笑。中年男子被我们的“傻”所感染了,心生对我们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理解能力。(1)“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读句子可知,“空荡荡”是对我们四个人周围的环境描写。根据上文内容可知,这是火车开走之后的语句,综合分析可揣摩出,利用环境描写,写出了火车开走之后我们的失落、不舍。(2)“笑”是写火车上的男乘客的表情,结合原文中的“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可知,他是笑我们的“傻”,被我们又怕又兴奋的举动所感染,对我们发出的是善意的笑,是笑我们的天真可爱,并非
24、恶意或嘲笑。9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6分)【答案】坐火车时的感受同看火车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了看火车时感觉的美好。凸显文章的主旨:少年的往事,往往因其朦胧的面纱,而保持着美好和天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力和情节作用的把握能力。内容层面,“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读这个句子可知,它主要写了坐火车的感受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主旨思想方面,并由此生发感悟“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不要轻易揭开,要永远保持”。结构方面,照应上文,由看火车进而写
25、到坐火车,层层推进。表达效果层面,前面即文章主体部分,写看火车时具有想象中的美好,与结尾段坐火车不太美好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少年的往事,往往因其朦胧的面纱,而保持着美好和天真”。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
26、后拒。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宗独不肯探,曰:“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禹叹息谓曰:“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禹到前县,议曰:“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
27、迁河南都尉。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太中大夫。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永平二年,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B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C
28、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D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一卒”“百人”“万夫”,分别作句子的主语,排除A项、C项。“以承”的对象是“大威”,排除B项。句意:张宗说:“我听说一个兵卒尽力,百人不能挡住;万夫舍得死,可以横行天下。张宗今拥兵数千,承受大军的威力,何必马上料其必败呢!”于是留为后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赤眉,指汉末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
29、称“赤眉”。B垒壁,指古时军营中士兵作战时所持的盾牌,以坚固著称。C都尉,古代官职名,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D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应指古时军营的城墙或工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
30、上。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C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D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了青州和冀州聚集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分析,平定颍川桑中盗贼在前,平定青州和冀州聚集山泽的盗贼在
31、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答案】(1)后适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三四百名阳泉百姓起兵夺取土地。(2)张宗带兵刚出发,而赤眉军突然到来,张宗和他们开战,把他们打退了,才得以回营,因为这诸将佩服他的勇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会”译为适逢;“阳泉民三四百人”(定语后置句);“略”译为夺取。(2)“卒”通“猝”,突然;“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服”译为佩服。【参考译文】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 王莽时,做本县阳泉
32、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宗便率领阳泉百姓三四百人起 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帝用张宗做偏将军。张宗看到更始政治紊乱,便将家属客居安邑。后来大司徒邓禹西征,安定了河 东,张宗到邓禹那里后自己回去了。邓禹 听说张宗素多权谋,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偏 将军。邓禹军到了安邑,赤眉大军将至,邓禹认为安邑不足守,想带军队进而坚守城邑,可是众人害怕贼人追赶,怕当后卫。邓禹便把诸将的名字写在竹简上面,写明前 后次序,乱装在箧中,叫各人抽签。张宗独 不肯抽,他说:“死生有命,张宗难道是辞难就逸的人吗?”邓禹叹息道“:将军有老亲弱子在营里,怎么不考虑?”张宗说:“我听说一个兵卒尽力,百人不能挡住;万夫舍得死,可以横
33、行天下。张宗今拥兵数千,承受大军的威力,何必马上料其必败呢!”于是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出发,张宗便督促军士,坚筑营垒,死守不退。邓禹到前县,听人议论道“凭张将军的人力,挡百万之师,等于是把小雪投进沸汤,即使想尽力,也办不到啊。”于是派步兵骑兵二千人回来迎接张宗。张宗带兵出发,而赤眉军仓猝到来,张宗和他开战,把他们打退了,便得回营,于是诸将服其勇敢。等到回到长安,张宗夜晚率领锐士入城袭击赤眉,被敌人射中两膊 之间,又转攻诸营保,被流矢所击,差点死去。等到邓禹被召回京,光武用张宗做京 辅都尉,率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攻破了,升为河南都尉。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为太中大夫。八年,颍川
34、桑中盗贼群起,张宗带兵击败平定了。后来,青州、冀州盗贼屯聚在山泽之中,张宗以谒者(官名)督促诸郡兵讨平了。十六年,琅笽、北海盗贼又起,张宗督两郡兵讨伐之,于是定出方略,明确奖励投降者,敌人都破散了,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害怕他的威武、互相捕斩者几千人,青州、徐州之敌怕得十分厉害。后来张宗升为琅笽相,他的政策喜欢严猛,敢于杀伐。永平二年,死在官位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春光好五代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14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35、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丽景色。【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A项,“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错误。此词上下片都是写春光,上片写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故选A。15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6分)【答案】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词人
36、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本题为两问。需要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概括初春的特点。结合“天初暖,日初长”“竞芬芳”等分析,天初暖,写气候特征;花儿不同,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万物充满生机。大地经过沉睡的冬季之后苏醒了。无边的春色使词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声“好春光”。紧接着以“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来补充“好”字的内容。它们新叶不同,颜色不同,花儿不同,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处处给人以竞相比美之感。下片写园林春色,是特写,是近景。词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连忘返,不觉到了黄昏。欧阳炯化用前人的内容以写早春园林
37、夕照,创造了新的意境,余味无穷。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中,表明艰苦磨炼对人才成长的作用的句子是:“ ,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猿猱)(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3)(所以)动心忍
38、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字: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
39、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
40、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第一处,“冲锋陷阵”,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由语境“在时代的战场上”可知,应该使用“冲锋陷阵”。第二处,“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亊;“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由语境“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可知,此处应是褒义的语境,应使用“指点江山”。第三处,“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由“生命之土”可知,此处是所可以让人们有所寄托的地方,应使用“安身立命”。第四处,“超凡脱俗”,超出一般,脱离世俗;形容
41、与众不同,非常特別;“超世绝伦”,超出世俗,无人可比;由“精神之天”可知,这是说脱离世俗,应使用“超凡脱俗”。故选B。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应补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B、C两项,这两项“无论都”是条件关系。“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
42、”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A项。故选D。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天空和土地日益被
43、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导致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排除BD两项。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排除C。故选A。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要全面;不超过50字。(5分)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生物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
44、的满足。【答案】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注意以”志愿服务“为主线来找其作用,每个句子是一个作用,把每个句子的核心内容摘取出来然后重新组合句子即可。重点词语“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使人获得精神满足”。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_,
45、“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_。【答案】“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 先有文化 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本题处,根据前文“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及后文“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可推知,应填写“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处,根据后文“再有理论,如同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推知,应填写“先有文化”。处,根据前文“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可推知,应填写“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无友不知己者。后世对此一般有三种理解:其一,没有朋友比不上自己;其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其三,不跟和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这些理解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不同的人际交往现、人生价值观。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对这几种理解进行讨论。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已的观点及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2024-2025版教材新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第1课时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其之间的转化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13画杨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5课干旱的宝地
-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 2025年涡轮螺桨发动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第三单元微项目1《体验智能生活-人脸识别技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泰山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 2025年中国网络团购市场评估分析及投资发展盈利预测报告
- 可爱的四川精编版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 磁致伸缩液位计使用说明书
- 临床放射检查资料互认项目清单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教学课件(1-12课)
- 侵权责任法(第五版)完整版课件
- 门诊医师出诊申请表(2022版)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教学设计
- 开学第一课学生心理调适家长会PPT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报告88301
- 口腔科四手操作[]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