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裁剪工程【借鉴教学】_第1页
第三章 裁剪工程【借鉴教学】_第2页
第三章 裁剪工程【借鉴教学】_第3页
第三章 裁剪工程【借鉴教学】_第4页
第三章 裁剪工程【借鉴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工序,分床、排料、铺料、裁剪、验片、打号、粘合,第三章 裁剪工程,1,技术教育,一、分床的内容 1、内容,整个生产任务要分几个裁床进行裁剪; 每床铺几层面料? 每层面料裁几种规格? 每种规格裁几件,第一节 分床(裁剪方案的制定,2,技术教育,为后续的各工序提供了依据; 提高面料利用率; 合理利用生产条件,充分提高劳动效率,2、意义,3,技术教育,3、裁剪方案(分床)的表示方法,例1:某批生产任务,分床方案为2床,第一床铺料灰色100层,每层套裁36号1件、37号2件、38号1件,共4件;第二床铺料白色80层,每层套裁38号2件、39号1件、40号1件,共4件,数学表示法,4,技术教育,表格

2、表示法,5,技术教育,二、分床的原则,一)符合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原料的性能、裁剪设备、人员、裁剪能力、服装的档次,1、由裁剪设备的加工能力、面料的性能及服装的档次等条件决定铺料层数,设备的最大加工能力,6,技术教育,直刃电剪刀,Hmax = L4,最大加工能力为,其中: Hmax:最大裁剪厚度(cm); L:裁刀长度(cm,允许铺料的最多层数为,Nmax = Hmax/Hm,其中: Nmax:允许铺料的最多层数; Hm:面料厚度(cm,7,技术教育,服装的档次,原料的性能,8,技术教育,2、由裁床的长度和操作人员的配备情况等决定铺料的长度,每层面料允许排料的件数,铺料的长度应小于裁床的长度;

3、 若铺料的长度增加,则操作人员要增加,9,技术教育,二)提高劳动效率(三)节约面料,实例分析,10,技术教育,11,技术教育,三、分床方案制定的方法,一)比例法,根据生产任务的特点,分为:比例法、分组法、并床法、加减法、取半法,例3:生产1500件西服上衣,规格件数如表所示,面料为毛花呢,裁床为8m,电剪长度为19cm(毛料厚1mm,一件西服平均耗料1.3m),试确定分床方案,150,300,300,300,300,150,件数,35,34,33,32,31,30,规格,12,技术教育,答,电剪长L为19cm,最大裁剪厚度Hmax = L4 = 19-4 = 15(cm,又毛料厚1mm,铺料的

4、最多层数Nmax为: Nmax = Hmax/Hm = 150/1 = 150(层,又西服平均耗料为1.3m/件,裁床长为8m,每床排料的件数 = 8/1.36件,一床可排5-6件,13,技术教育,方案一,14,技术教育,方案二,15,技术教育,二)分组法,例4、某批生产任务如表所示,根据生产条件,每床最多可排5件,铺料不超出过100层,只有2个裁床可用,试确定分床方案,16,技术教育,或,17,技术教育,练习,某厂要生产3600件男衬衫,规格花色如下表所示,电剪刀长度为19cm,面料厚度为0.5mm,裁床长度为7米,一件衬衫的平均用料1.2m,试确定分床方案,18,技术教育,三)并床法,例5

5、:某批服装生产任务如表所示,根据生产条件,每床最多可排列5件,铺料不超过100层,只有2个裁床可用,试确定其分床方案,方案一,19,技术教育,或,1,50,2,1,1,40,1,1,1,25,2,1,80,1,18,16,14,12,10,号型规格及套排件数,面料层数,床号,20,技术教育,方案二:(分组法,或,21,技术教育,四)加减法,国际上通常能接受的情况是:实际产品数不超过订单数5%,且多是在中号规格中进行件数的加减,例6:某生产任务如表所示,生产条件为:铺料层数150层,每层最多套排件数5件,试确定其分床方案,22,技术教育,实际共生产552件,原来的总订货为527件,实际多裁出为,

6、552 527 = 25(件,25/527100% = 4.7% 5,根据调整后的生产任务单,分床方案如下,23,技术教育,或,24,技术教育,五)取半法,例7:某款服装生产任务如表所示,试确定其袖口衬的分床方案,2/38 + 3.5/40 + 4.5/42 + 4.5/44 + 4/46 + 2.5/48)56,或,25,技术教育,一、排料划样的意义,第二节 排料、划样,排料:布料裁剪前对布料如何使用所进行的计划安排工作,意义,为铺料和裁剪等工序提供可行的依据。 合理的利用面料。 保证设计效果。 保证缝制工艺的顺利进行,26,技术教育,二、排料的工艺要求,一)正确使用样板,二)正确掌握面料的

7、方向性,1、面料的经向和纬向,排料时,样板的方向不准任意放置,为了便于确定方向,样板一定要注明“经向线,指面料有经向、纬向之分,在服装制作中,经纬向有不同的性能,2、面料的表面状态,指当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观看面料表面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27,技术教育,三)保证工艺要求 (四)保证设计要求,排料时,裁片不可有重叠的部分,不可倾斜,不可随意放大或缩小,1、要求两片衣片相接后,条格图案按面料上的规律连惯衔接,两片衣 片如同一片完整的面料。 2、要求两片衣片相接后条格图案形成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 3、要求两片衣片相接后,条格既不接惯也不对称,而是成一定的角度,给人一种活跃感。 4、

8、衣片本身要求面料的条格图案成对称状,28,技术教育,五)减少色差(六)节约面料,规律,1、先大后小,2、紧密套排。平对平、斜对斜、凹对凸,3、缺口合拼,4、大小搭配,29,技术教育,排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排料图总宽度比下布边进1cm,比上布边进1.5-2cm为宜,2、排料后,复查每片衣片是否注明规格、经纱方向、剪口及钉眼等工艺标注,30,技术教育,三、划样的方法,一)纸皮划样(复写纸法,将衣片样板在一张与面料幅宽相同的较薄的白纸上进行排列,沿衣片边缘将排料图描画下来,然后铺在面料上裁剪,二)面料划样(直接画法,将衣片样板直接在面料上进行排列,用划粉等工具沿样板边缘描画下来,然后裁剪,31

9、,技术教育,三)漏板划样(穿孔印法,将衣片样板在一张与面料幅宽相同的较厚的白纸上进行排列,画出排料样板形状,然后在画好的衣片边缘轨迹上扎孔,将带有针孔的排料图放在面料上,沿着孔洞进行喷粉或扫粉,将排料图取走后,按此粉印形状进行裁剪,四)计算机划样,将衣片样板形状输入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排料,32,技术教育,第三节 铺料工艺与设备,一、铺料的工艺要求 (一)布面平整,铺料时,每层面料都十分平整,布面不能有折皱、波纹、歪扭等情况,否则会造成裁片与样板不符出现裁剪误差,影响服装质量,33,技术教育,二)布边对齐 (三)减小张力,铺料时,以面料的一侧为基准,保证布边一侧对齐,不可有参差错落的情况,

10、否则裁剪时,使靠边的衣片不完整,造成裁剪废品,铺料时,不仅要注意保持布面平整,布边对齐,还要尽是减少对面料施加的张力,防止面料的拉伸变形,34,技术教育,四)保证面料方向性 (五)条格对正(六)保持面料清洁,对具有方向性的面料,铺料时,应使各层面料保持同一方向,保证裁出的同批服装衣片方向一致,具有条格图案的面料,铺料时,需要对正条格,为了便于裁刀进行裁剪,每床裁床的底层需铺一层薄纸,便于衣片的捆扎,同时保持裁片清洁,35,技术教育,二、铺布方法,1、铺料的方式和特点,单面铺料法(单向铺料法、单程铺料法,将各层面料的正面全朝向一个方向(通常多朝上)铺放,面料可沿一个方向展开,每层面料之间要剪开,

11、因此工作效率较低,但各层面料的方向是一致的,特点,36,技术教育,往返折叠铺料法(双向铺料法、双层铺料法,将面料一正一反交替展开,形成各层面料之间面与面相对,里与里相对,特点,面料可以沿两个方向连续展开,每层之间不用剪开,因此工作效率高,但各层面料的方向是相反的,阶梯剪叠法,并床时,铺料采用阶梯剪叠法,37,技术教育,阶梯折叠法,是阶梯剪叠法和往返折叠法的综合,对合铺料法,面料铺到要求的长度时剪断,将面料翻转180度,退到出发点再铺放,特点,面料正面对正面,反面对反面,且上下层的面料的方向是一致的,38,技术教育,2、如何决定铺料的方式,主要根据面料的特点和缝制要求来决定。 若面料本身不具有方

12、向性的,可采用往返折叠铺料或阶梯折叠铺料方式。 若面料本身具有方向性,则采用单面铺料、阶梯剪叠或对合铺料方式。 若要求对格的面料,则采用单面铺料或阶梯剪叠铺料方式,39,技术教育,三)布匹衔接,1、定义,布匹衔接的关键是要在铺料前确定出衔接部位和长度,在什么部位衔接?衔接长度是多少,衔接部位:在排料图上,裁片之间在纬向上交错较少的部位即为衔接部位,衔接长度:在排料图上,各衣片之间在衔接部位的交错长度即为衔接长度,40,技术教育,2、步骤,铺料前,先将排料图平铺在裁床上,观察各衣片在裁床上的分布情况; 然后找出衔接部位,确定衔接长度; 在裁床边缘画出标记,然后拿掉排料图后进行铺料,注意,铺料的长

13、度越长,衔接部位应选得越多,一般平均每一米左右确定一个衔接部位,布匹衔接只适用于薄型的面料,毛呢类面料不宜进行布匹衔接,41,技术教育,四)铺料记录,例:某生产任务如下,裁剪方案如下(一床,1/34 + 1/361/38 + 1/401/42)橙12105,绿550,蓝550,42,技术教育,1、原始铺料记录,43,技术教育,2、整理编号,编号的方法,以同匹、同规格的衣片为单位编号,用于同匹布色差很小,或服装质量要求不很高的情况,以同匹、同层面料中,相同规格的衣片为单位编号,用于同匹布色差较大,或服装质量要求高的情况,44,技术教育,注:采用每一匹布中相同规格的衣片为一个单位编号,45,技术教

14、育,五)铺料设备,1、人工铺布 2、半机械铺布 固定式拖布设备,46,技术教育,人工移动式拖布设备,47,技术教育,3、自动铺布,48,技术教育,特点,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面料,具有多重功能; 单人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双重送料系统,无拉伸现象; 自动对边(光电式),布边平齐; 可调节张力控制,使送布同步进行; 自动升降,记数(层数); 可对条,对格,49,技术教育,第四节 裁剪工艺与设备,一、裁剪的方式及设备 (一)电动手推裁剪(电剪,1、类型 直刃型,50,技术教育,刀型:直尺型(直尺型、波浪型、锯齿型三种)。由电动机带动作上下高速运动来切割面料。 速度:3600转/分、2800转/

15、分、1800转/分三种; 规格:以裁刀的长度来区分,为13cm33cm; 最大裁剪能力:裁刀长度- 4cm; 特点: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手控,裁剪灵活性高,无论裁直线或曲线均可自如操作;适用范围广;裁剪厚度大,生产能力强;裁剪精度较低,51,技术教育,悬臂式自动裁剪机,特点,因底座小,对面料的损伤机会减小; 由于刀片宽度较窄,可裁剪较尖锐的拐角; 裁剪精度高;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52,技术教育,圆刃型,刀形:圆盘型(圆形刀片、波齿形刀片、锯齿形刀片三种),由电动机带动作高速旋转运动切割面料; 规格:裁刀直径为6cm25cm; 最大裁剪能力: 特点:体积小,更轻便;裁直线时比直刃速度快,效果

16、好;裁剪时振动较小,便于初学者操作;裁剪厚度有限,较尖锐的拐角和曲线无法裁剪;适用于小批量的服装衣片的裁剪,小于裁刀的半径,53,技术教育,54,技术教育,2、直刃与圆刃电剪的差异,刀片的形状不同,圆刃比直刃裁剪精度高,速度快,裁直线时,圆刃比直刃的速度快,效果好;裁曲线时,直刃比圆刃好,圆刃电剪做匀速运动,直刃电剪做变速运动,圆刃裁剪厚度小,适合裁剪小批量,55,技术教育,二)带式裁剪,1、设备,台式裁剪机,刀为带形,宽度为1cm,2、特点,由电动机带动作单向循环运动; 裁剪精度高,适合裁小件且形状复杂弧度大的衣片; 适用面小,一般与直刃和圆刃裁剪机配合使用,56,技术教育,三)冲压裁剪,1

17、、设备,冲床,2、裁剪厚度,取决于冲压机的压力大小,3、特点,首先要按样板形状制成各种切割模具; 裁剪精确度非常高(例如:衬衣的领衬); 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 加工成本比较高; 适用于款式比较固定,生产量大的产品,57,技术教育,58,技术教育,四)非机械裁剪,主要利用光、电、水等能量对面料进行切割,1、激光裁剪,工作原理,特点,裁割速度快,裁剪精度高; 方向集中、强度高、温度高、因此裁剪厚度小; 费用较高,适用范围小,59,技术教育,2、喷水裁剪,利用高速喷射的水流切割面料,特点,裁剪精度高,切割曲线更流畅; 因裁剪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生产速度快,裁剪厚度大 ; 切割中不产生热量,对面料

18、无损伤; 无粉尘污染问题; 水流易浸湿面料; 水流的回收过滤较为困难,水资源无法重复使用; 设备较大,且投资高,60,技术教育,五)自动裁剪(服装CAM,系统组成:1、电脑控制中心 2、特制的裁床,1、电脑控制中心的功能,读入磁盘上的排料资料; 按照工作指令或排料图资料自动计算刀架及刀座位移并控制定位; 按裁片轮廓复杂程度,自动计算刀具下刀角度并控制速度; 使裁刀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自动控制刀座磨刀问题,61,技术教育,2、裁床,裁床主要包括裁剪台、刀座、刀架、操作面板和真空吸气装置,62,技术教育,六)定位,1、钻孔,设备,电动钻孔机,特点,操作简单方便; 一次可完成较厚面料层的钻孔,生产效

19、率较高; 由于电钻高速旋转,速度快,温度高,作用激烈,耐热性差的面料和针织面料不宜使用,63,技术教育,2、打线钉,方式,线定位,粉笔定位,设备,线钉机(布锥,特点,易于操作,安全可靠,不会损伤面料,出现问题时可挽救,但工作效率低,64,技术教育,3、打剪口,设备,切口机,特点,每层衣片的切口均不会消失; 使用方便,易于操作; 不能用于不熔融材料的切口; 因底座无轮,较难移动,65,技术教育,二、裁剪的技术要求,一)保证裁剪精度,裁剪精度包含的内容,裁出的衣片与样板之间的误差; 各层衣片之间的误差; 剪口、钉眼等位置的准确度,1、如何保证裁剪精度,熟练掌握裁剪工具的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掌握正确

20、的操作规程; 操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思想集中,66,技术教育,2、裁剪操作的原则,用直刃裁剪时,先裁较小衣片,后裁较大衣片。 裁剪到拐角处,应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刀,切出尖角,而不应直接拐刀,才能保证拐角处的精确度; 手压扶面料,用力要小,不要用力过大过死,更不能向四周用力,以免使面料各层之间产生错动,造成衣片之间的误差; 裁剪时要保持裁刀的垂直,否则将造成各层衣片的误差,67,技术教育,要保持裁刀始终锋利和清洁,否则裁片边缘会起毛,影响裁剪精度; 必须严格按裁剪图打准剪口及钉眼位置,剪口大小为2-3mm,不可过大或过小,68,技术教育,二)减少裁剪温度,1、裁刀的温度对裁剪质量的影响 2、降低裁

21、剪温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裁剪设备,如可使用速度较低的裁剪设备。 减少铺料层数,降低面料层与裁刀之间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裁剪时,间断地进行操作,可以使刀上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69,技术教育,第五节 验片、打号与分包,一、验片 (一)目的 (二)验片的内容和方法,将不合质量要求的衣片查出,避免残疵品投入缝制工程,影响生产,造成次品,1、与样板对比,检查各裁片是否与样板的尺寸形状一致; 2、上下层裁片对比,检查各层裁片误差是否超过规定; 3、检查剪口、钉眼位置是否准确、清楚、是否漏剪; 4、检查对格、对条是否准确; 5、检查裁片边缘是否洁净、圆顺,70,技术教育,二、打号,一)定义 (二)目的 (三

22、)设备,打号:是将裁好的衣片按铺料的层次由第一层至最后一层按某一固定的规律顺序打上数字编号,1、避免服装上出现色差; 2、避免半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混乱; 3、发现问题便于检查核对,打号机、标签粘贴机,71,技术教育,四)形式,1、以一层面料中同规格衣片为基本单位打号,3165/84120,或,240135,72,技术教育,2、以同一匹面料中同规格衣片为基本单位打号,336510,或,205385,73,技术教育,五)要求,1、打号的颜色以清晰而不浓艳为宜,防止印油太浓而透过面料; 2、打号位置应在裁片及面料的边缘上,按不同品种工艺的要求打在统一的位置上,不应随便乱打。 对于绒面面料,只能用贴

23、标签的方式,将号码贴上。 粘合衬、棉衬等材料,只需打出号型或规格即可。 3、打号要准确,避免漏号、重号、错号; 4、最后要进行复查,74,技术教育,三、打包,一般20件左右为一包进行捆扎,每包的外面要系上标签,包括裁片的名称、序号、规格、件数等内容,75,技术教育,第六节 粘合工艺与设备,一、粘合衬在服装上的作用,1、使服装获得满意的造型,起到“骨架”的作用。 2、提高服装的抗皱能力和强度。 3、可增加服装各个部位尺寸的稳定性。 4、使服装厚实并提高服装的保暧性。 5、改善服装的加工性,76,技术教育,二、粘合衬的组成与分类,一)粘合衬组成的三要素 (二)分类,底布(基布)、粘合剂、粘合剂的分

24、布状态,1、按底布分类,机织物粘合衬:平纹、斜纹、缎纹(棉、麻、化纤、混纺); 针织物粘合衬:化纤; 无纺织物(非织造)粘合衬:天然纤维层、化学纤维层,77,技术教育,2、按粘合剂的种类分类,聚乙烯粘合衬、聚酰胺粘合衬 、聚酯粘合衬、聚氯乙烯粘合衬等,78,技术教育,3、按粘合剂涂层形式分类,79,技术教育,80,技术教育,三、粘合衬的性能质量要求,1、与面料粘合牢固,须达到一定的剥离强度; 2、耐水洗、干洗、不起泡; 3、缩水率、热缩率要小,并与面料一致; 4、粘合温度不能过高,保持面料的手感和风格; 5、不能渗胶,面料与衬布的表面无渗胶现象; 6、应具有透气性,以保证服装的舒适卫生性; 7

25、、应具有良好的风格; 8、应具有抗老化性; 9、有良好的可缝性和剪切性,81,技术教育,四、粘合原理及加工方式,一)热熔胶在粘合过程中的变化,1、升温阶段,粘合剂的压板温度、室内温度、压板压力、织物的厚薄、纤维的导热性能、热熔胶的熔点等因素,t1的长短取决于,82,技术教育,2、粘流阶段,热熔胶的浸润时间和扩散时间; 织物的表面状态; 热熔胶的粘流度等因素,t2长短取决于,3、固着阶段,t3长短取决于,热熔胶的结晶速度;环境的温度等因素,83,技术教育,二)粘合工艺参数,1、粘合温度T,影响粘合质量的工艺参数主要有,粘合温度、粘合压力、粘合时间(或粘合速度,粘合工艺的先决条件,粘合温度T 热熔胶的熔点Tm,粘合温度与剥离强度的关系,粘合温度T的大小取决于,面料的特性;热熔胶的性能及粘合剂的种类等因素,一般粘合温度T控制在140-150之间,不能超过160,84,技术教育,2、粘合压力P,粘合压力P与剥离强度的关系,粘合压力P在粘合时的作用,使面料与衬料紧密贴合,利于热传导; 使热熔胶容易快速渗入面料反面的纤维中,提高粘合强度。 提高热熔胶的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