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探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第1页
(完整版)探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第2页
(完整版)探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第3页
(完整版)探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第4页
(完整版)探索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探索静脉炎 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摘要:通过分析静脉炎发生 的原因,综述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为降低静脉炎发生率,预防药品不良反应,合理、安全用药,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借鉴。关键词:静脉炎原因防治护理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穿刺静脉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皮肤下出现红线,严重者静脉可出现索条状改变和结节。静脉炎不仅增加了患者 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效果。其主要是由于同一根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 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 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 的化学炎性反应1。多年来,临床专业人员通过了解静脉炎发生

2、 的原因,采取多种有效 的防治护理措施,使静脉炎 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一、静脉炎发生 的原因1、药物作用静脉炎 的发生主要与药物 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 的毒性作用及型变态反应有关2。1.1pH值正常人体血液 的pH值为7.357.45,在此范围以外 的溶液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并诱发血小板聚集和继发 的血栓性静脉炎 的链式反应3。1.2血浆渗透压 的升高血浆渗透压 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 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产生静脉炎4。1

3、.3化疗药物 的直接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 的同时,对正常 的细胞、组织具有一定 的损伤。因其高浓度药物输注对局部组织有较强 的刺激,超过了血管缓冲应激 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pH值、代谢及渗透压改变、细胞溶解、化学介质释放。同时化学药物影响DNA和蛋白质 的合成,影响血管内膜 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易发静脉炎。如阿霉素对心肌细胞 的DNA有亲和性,且毒性是长期累加 的;氨甲蝶呤可干扰叶酸代谢等。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它 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导致局部组织酸碱平衡失调,加上其对血管有强烈 的刺激性,所致 的静脉炎多为坏死型5。1.4药物浓度药物浓

4、度越高,刺激性也就越大,高浓度 的药物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 的主要原因。1.5输液速度静脉用药滴速过快,或用药时间间隔不足,致使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高,超过了其缓冲应激 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内膜受刺激6,从而导致静脉炎 的发生。2、机械刺激及感染因素在同一血管周围反复多次穿刺造成 的静脉炎也是静脉给药中最常见 的并发症,因为反复多次穿刺后,易导致血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内瘀血现象7。硅胶管在血管内留置时间太长也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化学炎性反应8;或不按时更换敷贴,易使微生物侵袭而引起静脉炎;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也是引发静脉炎 的重要因素9。3、微

5、粒因素及物理因素引发静脉炎 的微粒主要来源于药液本身 的结晶、输液器具、不当 的配液操作环节等。另外药液 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10。二、预防措施1、调节静脉输液pH值在引起输液性静脉炎 的诸多因素中,溶液 的pH值和输液速度是两个重要 的因素。通过调整溶液 的pH值至人体血液 的生理范围内(pH约为7.4),可以降低输液性静脉炎 的发生率。2、根据药物性质、渗透压、浓度、毒性作用等来调节滴速严格按医 嘱调节滴速。输注任何药物开始速度宜慢,如喹诺酮类药每分钟1015滴,滴注10分钟后患者如无不适感觉,可逐渐将滴速调整至2530滴。同时,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少于6小时;对须快速滴入

6、 的高渗液体(如20%甘露醇),输注前后,静脉滴注20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局部静脉内 的残留液,使渗透压降低,同时采取局部热敷,从而减轻高渗液体对局部血管 的化学性刺激,降低静脉炎 的发生率11。滴注化疗性药物应严格按医 嘱调节滴速,输入前后应用0.9%生理盐水500mL引路穿刺和加量冲洗法较常规滴注法预防静脉炎效果显著。3、掌握药物 的性质,密切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用药前应了解药物 的毒性作用,在使用一些易诱发静脉炎 的药物时,应特别注意预防药物性静脉炎。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做到合理安全用药,防止药品不良反应 的发生。4、严

7、格控制微粒 的输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药时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使用侧孔针头以减少橡胶微粒;临床配药时要充分溶解,减少大分子结晶微粒。同时使用具有终端滤器 的输液器,减少静脉炎 的发生率。药液加温可显著减少其中 的结晶颗粒。5、正确选择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技术,提倡使用套管针,减少对血管壁 的机械刺激和损伤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提高穿刺 的成功率,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造成静脉壁 的损伤。在使用血管活性药,渗透压高、刺激性强 的药品,以及面对末梢循环差 的患者,为了预防静脉炎 的发生,血管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易固定 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防止活动时发生药液渗漏。静脉输

8、液应遵循避免选择患肢和下肢血管 的原则,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慢,而患肢静脉回流障碍,输液时加大发生静脉炎 的可能性。为了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使用套管针留置。套管针针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对长,活动时针体不易脱出发生药液渗漏。但临床观察发现,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因此,留置时间视患者 的局部情况而定,最好不要超过5天。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提出技术操作熟练,加强管理,将留置针天数定为34天,可使静脉炎 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三、治疗护理措施1、药物预防付春华等报道,静脉输注25%硫酸镁预防长春瑞滨(诺维苯)所致 的静脉炎,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时间推

9、迟以及疼痛程度降低陈岱佳等观察发现,在患者持续静脉滴注期间每4小时静脉注射肝素盐水稀释液(肝素钠12500U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0mL,拔针前推注20mL冲管,可有效降低大剂量醛氢叶酸/氟尿嘧啶持续滴注48小时所致、度外周静脉炎 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 的严重程度。其原因可能为肝素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流速度,缩短化疗药在血管 的停留时间;可拮抗抗体,降低血管通透性;每隔4小时推注肝素盐水稀释液,可维持肝素在血管 的作用时间并起到对局部血管定期冲洗 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或减轻静脉炎 的目 的。2、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使局部组织逐渐升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可降低感觉神经 的兴奋

10、性,松弛肌肉,消除病患处疼痛症状;同时加速代谢过程,有利于代谢物和病理产物消除,促进渗出物 的吸收,具有消肿、消炎、镇痛 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得到明显改善。3、局部热敷法热敷可促进组织吸收,主要用于输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多巴胺)等药物时。杨艳 的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热水袋(4050)热敷穿刺局部,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缩短甘露醇在局部 的停留时间,从而减轻局部淤血。减少了静脉炎 的发生率,优于50%硫酸镁湿敷。4、西药局部湿敷4.1酒精湿敷用酒精湿敷法能明显降低静脉输注甘露醇时静脉炎发生率。因酒精具有消毒防腐 的作用,并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

11、,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4.2硫酸镁湿敷因25%硫酸镁具有镇静和改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 的痉挛,Mg2+可激活细胞 的蛋白激活酶及三磷酸腺苷酶,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稳定膜电位,消除黏膜水肿,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明显降低了静脉炎 的发生率。4.3局部封闭加硫酸镁湿敷曹岚等采用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做局部环型封闭后,再行50%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 的静脉炎,使药物在静脉炎周围形成较高浓度,能迅速缓解不适,达到治疗效果。4.4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于金华等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其主要成分是粘性材

12、料和水胶体(羧基纤维素钠)以及人造弹性体等,起到局部润滑和隔离作用,削弱成纤维细胞 的活性,保持敷料下皮肤干燥,减少菌落生长,为高分子特殊材料,很少有皮肤过敏反应。人造弹性康惠尔水胶体敷料粘贴后成为闭合环境,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4.5中药外敷.中医 治疗静脉炎主要是以清湿热,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为主。缪金莲用酒调云南白药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起到止血化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促进局部炎症吸收;用白酒调敷,行气破血,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更能发挥云南白药 的功效。黎观妹等将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具有杀菌,消肿,减轻疼痛,总有效率达97.8

13、3%。祝爱娥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硫酸镁。王素梅等用马铃薯外敷静脉输液渗漏处,效果好。郭淑珍32用仙人掌湿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参考文献:1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68.2欧丽萍.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 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7,6(218):1599.3KathyKokotis.PreventingchemicalphlebitisJ.Nursing,1998,28(11):41.4黄春英.654-2治疗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J.护士进修杂志,1996,1(3):39.5孙书香,王大玖.静滴化疗引起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 的防治J.山西医 药杂志,1997,26(5):473-4746吴勤,王鹏巨.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 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2):41.7任旭东,曲在屏.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兔外周静脉炎及周围组织 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68.8覃利华.静脉给药并发静脉炎 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J.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