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_第1页
小议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_第2页
小议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_第3页
小议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_第4页
小议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我 实时更新 最新资料小议师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摘要: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 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产生师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 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环境因素,因此,减少师源性伤害 的措施应该兼顾内外双方面因素。关键词:师源性心理障碍;表现;原因;对策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 的进一步深入,学 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 的重视,影响学 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 校因素和学 生个人因素。而随着对学 生心理问题成因研究 的不断深入,教师因素逐渐凸现出来,大量 的教育实践与研究结果均表明,学 校和教师对

2、学 生 的身心发展将产生主导作用,教师与学 生 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 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 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行为会通过长期潜移默化 的作用对学 生 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可以表现为影响学 生 的学 习效果,影响学 生 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学 生人际关系,影响学 生乐观情绪 的建立,影响学 生健全人格 的形成,影响学 生 的生活态度和学 习态度。著名 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便揭示了教师 的期待、认同、赞许等积极心态对学 生成长成才 的影响。而教师 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 的不适宜 的教育行为,常常会伤害学 生 的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使学 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严

3、重影响学 生人格、情感、意志 的健康发展。因此,揭示教师因素对学 生心理影响 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很有必要。一、师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 的概念教师因素成为学 生心理研究者 的关注点,突出表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这一概念 的提出与研究。陈远东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 的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 生产生自卑、厌学 、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以及抑郁症、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各种心理疾病;马雪玉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 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 生 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 生产生 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 、

4、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于晨在师源性学 生心理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教师不当 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 生 的心理困扰,如厌学 情绪、学 习焦虑、学 校恐惧、自卑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和学 校恐惧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这种由于教师 的原因对学 生心理造成伤害并引起 的问题,称为师源性学 生心理问题。顾玲玲认为所谓师源性心理障碍指 的是教师对学 生 的不当 的教育行为外界环境中 的不良刺激而导致学 生产生 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 、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学 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综合起来,他们都认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

5、由于教师对学 生不当 的教育行为导致学 生产生 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师源性学 生心理问题包含着两方面 的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 的伤害学 生心理健康 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 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 的来自教师 的伤害。正是由于师源性学 生心理伤害 的表现经常是隐性 的,才使师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在过去漫长 的时间里易被大家忽视,殊不知,它对学 生 的心理伤害是长期甚至是终生 的。二、师源性因素 的表现对于师源性因素 的表现,研究者们从不同 的角度提出见解,刘雪苏按引起学 生受到伤害 的事件性质把师源性伤害事件分为:适合法律调节 的事件:如教师对学 生 的性侵害、恶意殴打等,这些事

6、故 的起因没有基于任何教育目 的、教育期望,没有任何属于教育活动 的行为特征,体现 的是教师对学 生基本权利 的侵害。适合道德诉求 的事件:如挖苦、讥讽甚至当众羞辱学 生而引发学 生心理问题甚至是自杀 的行为。适合专业诉求 的事件:如体罚学 生,侵犯学 生个人隐私权等,这些除了归因于教师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不高,更重要 的一个归因是教师在教育手段 的选择方面存在着“技术性”问题。在师道尊严 的教育价值取向占主导地位时期屡试不爽 的教育手段已相去甚远 的今天,有些老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仍只凭传统型、便利性和功利性,而很少考虑自己 的选择有什么价值缺失或者道德冲突。刘雪苏还指出大多数师源性伤害事件

7、都是三者 的混合物,师源性伤害 的根源在于教师 的道德问题,要加强教师 的师德建设。程赞红通过对高中生 的调查发现,教师会引起师源性伤害 的不良行为包括:以自我为中心,不允许学 生发表意见、语言不文明,骂人打人、恐吓学 生、不信任怀疑学 生,侵犯学 生 的隐私、讽刺贬低学 生、以成绩 的好坏评定学 生、拖课,抢占自修课等。徐俊华指出师源性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社会化,即从学 校秩序和管理角度追求至善至美,苛求学 生,挫伤学 生 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充满无助感,挫败感和负罪感。冷漠,对学 生不闻不问。指责,对做错事情 的学 生采取指责批评 的负强化手段,习惯用“总是”“从来”等过度概括性字眼,可能

8、给学 生带来持久 的负性情绪,形成习得性无助。威胁,对学 生动不动就采取“告诉家长”“把你开除”等威胁性字眼,会造成学 生 的对抗情绪。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这种非人道行为会使学 生心理和行为产生报复性反应,或导致厌学 逃学 。心罚,刺伤学 生 的自尊心,侮辱其人格,伤害其感情,如:谩骂,讽刺,嘲弄,隔离等。心罚比体罚危害更大,更持久,易使学 生形成“退缩性人格”或“爆发性人格”,要么不敢与人交流,要么更暴躁,更具攻击性。侵犯隐私,教师对学 生 的书包、日记、信件,手机电话短信和QQ进行监控,甚至作为谈资,有意无意透漏出来,给学 生心理造成沉重负担。三、师源性因素形成 的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师

9、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做相关 的实证研究,但是,针对该问题 的理论探讨已经日益增多,综合各家之说,形成“师源性心理障碍”原因除了学 生个人因素外,可以从“教师本身”和“教育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l、教师本身因素(1)错误 的教育观念,以体罚为主 的教育方法。传统 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于教师 的头脑中,教师与学 生存在等级化,在师生关系中,老师高高在上,学 生是弱势群体。“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郎” 的观念还在影响着部分教师,他们采取以批评为主 的教育方法或简单粗暴 的惩罚方式。据对“中小学 生在学 校中最害怕什么?” 的问题调查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 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学 生经

10、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 的比率在30以上,况且学 习成绩较差 的学 生比其他学 生有更多地受惩罚 的经历,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惩罚。在应试教育中,差生成了教师讽刺 的对象,部分好学 生在受宠环境下成长,心理也向畸形发展。(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缺乏,重现象轻本质。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很多学 校为了片面追求高升学 率,忽视了对学 生 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教师缺乏对中小学 心理发展知识和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对学 生 的心理问题认识上产生偏差,经常把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混淆,注重学 生外在行为 的控制,如重视学 生中打架、偷盗、说谎、性犯罪等为主 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

11、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 的行为;重现象轻本质,致使学 生 的心病无法得到心药医治,心理问题更严重了。(3)教师心理失衡,职业倦怠等问题教师职业 的特征导致教师独立意识较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参与社会活动较少和交往范围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与其他领域 的接触,使教师无法满足社会交往 的需要,影响了人格 的健全发展,造成心理失衡,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简单、粗暴对待学 生,随意训斥、甚至变相体罚学 生,严重影响了学 生 的心理健康。教师缺乏自身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意识,缺乏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既要管理学 生还要应付家长、领导等负面重压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情绪衰竭,性格解体

12、和低价值感,教师 的职业倦怠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 生,带给学 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恶劣,学 生也易形成习得性无助。2、教育环境因素(1)教育本身特性使教师承受压力过大,部分教师不堪重负。社会对教师职业 的高期望,家长、学 生对教师 的高要求,岗位竞争以及多种角色 的担当等等,给教师造成了较大 的职业压力,还有过于宣扬“蜡烛成灰”“春蚕到死”“文明阶梯” 的社会期望忽视了教师 的幸福感,都易使他们心理焦虑、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等,容易做出一些有违师德、给学 生造成较大心理伤害 的行为。(2)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不高,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人们对教师职业 的认可程度和态度以及教师当前 的经济地位,使一

13、些教师 的自尊需求不能满足,引发严重 的内心冲突。一些教师极易在教育教学 中寻找自尊和心理平衡,如盲目维护自身 的职业权威,妄自尊大,苛求学 生百依百顺,导致工作粗暴简单,并表现出过分 的“统治欲”,引发学 生 的反感和厌恶。(3)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复杂 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人格异常。目前,学 校对教师 的评价模式较片面,忽视教师 的形成性评价,只重显性指标,大多数评价还停留在“评比、评优”上。简单地鉴定教师 的工作,让教师感到被贴上了标签。为此,教师认为工作业绩与学 生相关,对学 生产生过高 的期望,甚至强迫和压制学 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 生产生厌学 倾向和恐惧心理。四、克服

14、和治理师源性学 生心理障碍 的对策1、以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有什么样 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 的教育行为,转变与改善教育观念是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 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自觉摒弃“师本位”思想,树立尊重、理解、接纳 的教育观念,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 的教学 氛围。2、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部分是因为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但更多教师是打心底爱学 生 的,只是由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既无法控制自己 的情绪和行为,也无法对学 生进行辅导教育。因此,对在职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 的重要途径。3、在宏观上改变教育环境,积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 的幸福感。要提高教师 的经济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