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古诗二首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古诗二首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古诗二首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古诗二首一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二首 _一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 ,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 ”等字的意思。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教学过程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1、齐读课题。2、释题。3、介绍诗人生平。二、自由读静夜思1、学生字。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3、读通诗句。三、指导朗读。1、学生试读,评议。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3、跟录音读课文。4、试读、评议。四、讲解诗句。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2、学生试解。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

2、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5、背诵全诗歌。六、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 个生字,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 体会梅花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二、听课文录音三、理解诗义1、学习 12 两句。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

3、思:数凌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4、学习 34 句。5、正确读。6、理解带点字“遥 为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 “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五、指导背诵。文字爷爷和小树教案例文教学要求:1.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 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知道 “衣裳 ”、“绿伞 ”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 知道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的原因。教学重点: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 ”, “小树真好 ”的原因。教学过程:一、看 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出示多媒体课件:

4、1. 爷爷给小树 “穿衣服 ”的活动画面,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什么。2. 爷爷在树下摇扇乘凉的活动画面,孙子高兴地在树下边跑边叫。二、读 弄懂课文,培养读书能力。课文较短, 且通俗易懂, 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可这样引起读的兴趣:刚才同学们看得认真,说得更好,书上有没有你说得好呢?1.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把本课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并多读几遍。3.检查读书情况( 1)说说小树在哪里。( 2)天冷了,谁帮谁做了什么?指导学生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 自然段。( 3)图文对照,自学第2 自然段。天热了,谁帮谁做了什么?“绿伞 ”指的上什么?并用

5、“绿”练习说话。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4)齐读第 3 段三、演 深化理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四、议 发散思维,增强环保意识1. 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2. 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3. 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ai ei ui 教学设计一张店老师进修学校暨教研室潘春丽教学目标1. 学会复韵母及 ai ei ui 及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 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正确书写规定的音节。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读准复韵母 ai ei u

6、i 的音,认清复韵母的形。教学难点是拼读音节。教具 拼音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复韵母 ai师: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先说一说,然后告诉我。(生说略)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哪个韵母发 “挨着 ”的 “挨”这个音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师: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 “a”卡片,的让学生认读, 离 “a卡”片远一点贴单韵韵母 i 的卡片,让学生认读。)师:单韵母的本事可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本事吗?(学生回答略)师:单韵母有的可以自成音节, 都能跟声母组成音节。还能自己单独韵母, 还可以组成新的韵母,叫复韵母。(老师挪动 “i的”卡

7、片紧挨在卡片“a的”右边,就组成了复韵母。)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第九课,学习三个复韵母ai ei ui 。(1) 师范读 ai。教发音方法:先发a 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不断,逐渐向气读成 ai。(2) 学生练习发音。师:请同学们看书,你从图上发现了什么?(小朋友比高矮的矮的音是复韵母(3)在语言环境中学ai 的四声练习。(4)说话或组词,其中要有ai 的音。(几声都可。)(5)学生尝试拼读音节。(6)老师检查纠正。i 滑动,一口ai 的三声。)(二)学习复韵母ei.教案示例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 个生字。认识 “登、鹳、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

8、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 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 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 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 .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

9、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4说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只有站得高, 才能望得远, 要奋发向上, 不断进取。四、指导朗读、背诵。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3同桌互背。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

10、自己分析字形。2重点指导:入:与 “人 ”的区别。穷:部首是 “穴 ”(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设计.教案点评:古诗登鹳雀楼 ,描绘出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揭示了 “站得高,看得远 ”这一哲理,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自读质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辅以重点点拨, 引导学生从诗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领会奋发向上的精神。板书设计层次清晰,说明诗句前两行为作者所见,后两行为作者所想。.教案示例2教学要求1会读会写6 个生字,认读4 个生字。2理解诗句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

11、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课前准备挂图、生字卡片、CAI. 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 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 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 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二、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 .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

12、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四、指导学习生字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楼: l u,读边音。 “木 ”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 ,独体字,两笔。注意和“人 ”区别开。穷: qi 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ng,读后鼻音。独体结构。有7 笔。层:舌音,后鼻音。五、课堂练习1组词:人()日()入()目()m,全cng,读平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齐读课文。二、导读课文,适时演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大

13、意1指名学生朗读后,逐行导读。2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尽:完。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 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这里的 “入海 ”是说明流的方向。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第二句:欲:想要。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更;再。

14、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三、体会诗的意境1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 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 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 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 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 必须再登上一层楼。2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