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精品教育.doc_第1页
2019《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精品教育.doc_第2页
2019《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精品教育.doc_第3页
2019《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精品教育.doc_第4页
2019《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精品教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 或缺的基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 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单元将进一步 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 和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 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 础知识。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 “数学的皇后”。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 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 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 因数、 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的概

2、念, 需以质数、 合数的概念为基础,同时掌握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另 一方面,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 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 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与实验教材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 年级,下同 ) 的主要区别1.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出现整除的概念,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由整数除法算式引出,而不是乘法,这样 便于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内涵,领悟这两个概念不是 针对整数乘法,而是反映整数除法中余数为 0 的情况,为后 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做准备。2. 与实验教材相比, 修订后的教材更加

3、明确了因数与倍数 的相互依存的关系。3. 与实验教材相比,在学习 2、5、3 的倍数的特征时,修 订后的教材均采用了百数表,这样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加开 放,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4. 与实验教材相比, 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两数之和的奇偶 性的探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材例题分析(一)因数和倍数例 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1 教材给出 9 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 ; 接着出示 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 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和倍数的 概念,并举例说明。从具体的整数除法

4、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 再由抽象的概 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这样的思维转换过程有利于学 生认知概念,切实掌握概念。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中每 个算式,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进一步体会“因数 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在例 1 的最后,教材指出了本单元中的数的研究范围是大于 0 的自然数。例 2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例 2 直接提出问题:“ 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引导学生利 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 个数的全部因数,为后面用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 基础,并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例 3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例 3 教材直接提出问题:“2

5、 的倍数有哪些 ?”因为被除 数相当于积,所以求 2 的倍数可将 2 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相乘 得到。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 的,因此,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着也用集合图表示 出 2 的倍数,为后面学习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奠定基 础。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 最大因数和最小 倍数分别是什么, 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 倍数的个数的结论, 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 法。(二)2、5、3 的倍数的特征例 1:2、5 的倍数的特征例 1 教材采用了百数表, 让学生画圈、 画框、观察、发现、 总结。比如,将 5 的倍数圈起来,学生马上就

6、能发现 5 的倍数都集中在两列上,特征也非常明显,一列个位都是5,另一列个位都是 0,因此学生能顺利的归纳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同样道理,将 2 的倍数框起来,也能够显而易见地发现其特 征。为了便于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教材以学生对话的形式, 给出 5、2 倍数的特征的不完整描述,让学生把特征填写完 整。在总结了 2 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材引出了偶数、 奇数的概念。完成了做一做,学生能够归纳出既是 2 的倍数 也是 5 的倍数的数的特征。例 2: 3 的倍数的特征例 2 教材仍采用百数表, 让学生先圈数, 再根据提示,观 察、思考,回答问题,获得新的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比较 隐蔽,且容

7、易受 2 和 5 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式的影 响。为了尽量避免已学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负迁移,教材第 (2) 条指导语,提出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排除只看到个位的 定式,然后通过第 (3) 条指导语,提示变换观察的角度。两个女孩的对话,说出了探究过程中思维转换的关键内 容。小精灵的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规律。(三)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 120 各数的全部因数, 然后按照每 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指出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小学阶段学 生可以理解为 1 只有一个因数,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三 个及多因数。例 1 :找出

8、100 以内所有的质数例 1 教材又采用了百数表, 让学生找出 100 以内的所有质 数。通过学生的对话,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其中依次划去 每个质数本身之外的所有倍数的方法,叫做“筛法”,它是 数论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个初等方法。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 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 100 以内的所有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 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还是必要的。例 2 :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例 2 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 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 “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一种表征方式,即用 算式表示。“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三种获取结论的方 法,即举例、说理、图示。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 “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并提 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就是启发学生联系 加减法的关系想到:如果“奇数 +偶数 =奇数”是对的,那么 一定有“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这样既 验证和的奇偶性,又获得了差的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