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胎膜早剥和前置胎盘.ppt_第1页
胎膜早破胎膜早剥和前置胎盘.ppt_第2页
胎膜早破胎膜早剥和前置胎盘.ppt_第3页
胎膜早破胎膜早剥和前置胎盘.ppt_第4页
胎膜早破胎膜早剥和前置胎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内容,一、概 述,定义:临产前胎膜破裂 发病情况: 占分娩总数的2.717,其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宫内感染率及产褥率明显升高; 并发症:早产、羊水过少、脐带脱垂、胎儿窘迫、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二、病 因,下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创伤; 宫颈内口松驰; 胎膜受力不均; 羊膜腔压力增高; 部分营养素的缺乏; 其他:羊膜穿刺不当、妊娠晚期性生活频繁等。,三、临床表现,1、90%患者突感较多液体从阴道流出,有时可混有胎粪或胎脂,无腹疼等其他产兆; 2、上推胎先露时见或不见液体由阴道口流出; 3、若并发羊膜腔感染,阴道流液可有臭味,并有发热、母胎心率增快、子宫压痛、白细胞

2、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等急性感染表现; 4、流液后,常很快出现宫缩及宫口扩张。,窥器检查,ph值测定,涂片检查,羊膜镜检查,见液体流出或后穹窿积液中见胎脂样物质,阴道液ph值6.5提示胎膜早破的正确率达90%,镜下见羊齿状结晶,诊断正确率可达95%。,直视胎儿先露部,看不到前羊水囊即可诊断。,四、诊断,母亲: 1、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 2、胎盘早剥; 胎儿: 1、早产儿; 2、感染,表现为肺炎、颅内感染; 3、脐带脱垂或脐带受压致胎儿窘迫; 4、胎肺发育不良; 5、潜伏期长于4周,羊水过少程度重导致胎儿受压综合症。,五、对母儿的影响,住院待产:左侧卧位,注意观察胎心情况; 孕28周以下

3、:尽快终止妊娠; 孕2835周: 若胎肺不成熟、无感染、无胎儿窘迫则期待治疗; 若胎肺成熟或有感染、胎儿窘迫则终止妊娠; 足月者:1218小时后可考虑引产或终止妊娠。,六、治 疗,1、胎先露没有衔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侧位卧为宜,防止脐带脱垂。 2、定时观察阴道流血性状、胎心、孕妇体温、脉搏,并记录。 3、放置吸水性好的消毒会阴垫于外阴,勤换会阴垫,保持外阴清洁。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七、护理,5、监测胎心NST、阴道检查确定有无隐性脐带脱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6、帮助孕妇分析目前情况,讲解胎膜早破的影响,使孕妇积极参与护理。 7、健康教育:使孕妇重视妊娠期卫生;孕后期禁止

4、性生活;避免负重及腹部外伤;宫颈内口松驰者,应卧床休息,并于孕1418周左右行宫颈环扎术。,十、护理措施,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主要内容,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0.46-2.1%,围生儿死亡率为200-350。,一、概述,血管病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和肾炎患者常并发胎盘早剥。 机械性因素:如腹部受撞击、挤压,摔伤。 宫腔内压力骤减: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分娩时。 其他:高龄产妇、经产妇、吸烟、血栓形成倾向、子宫肌瘤等。,病因:,胎盘早剥的

5、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并形成血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二、病理及类型,显性剥离(外出血):胎盘后血肿使胎盘剥离面不断扩大,血液冲开胎 盘边缘及胎膜,沿胎膜与宫壁间经宫颈向外流出。 隐性剥离(内出血):如果胎盘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上,或胎膜与子宫壁未剥离,血液不向外流而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显性剥离,隐性剥离,类型:,混合型出血:当内出血过多时,血液可冲开胎盘边缘与胎膜,向宫颈外流出,形成混合性出血。,类型:,胎盘早剥严重内出血时,血 液向子宫肌层内浸润,引起肌 纤维分离、断裂、变性,此时 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尤 其在胎盘附着处最明显,称为子宫胎盘卒中。,三、分类及临床表现,根据病情严

6、重程度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I度:分娩期多见,胎盘剥离面积小 症状: 轻微腹痛或无腹痛。 贫血不明显。 腹部检查: 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 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 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三、分类及临床表现,II度:胎盘剥离面积1/3左右。 症状: 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正相关。 无阴道流血或少量阴道流血。 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相符。 腹部检查: 子宫大于妊娠周数 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后壁胎盘不明显) 宫缩有间歇。 胎位可及胎儿存活。,三、分类及临床表现,度:胎盘剥离面积大于1/2,临床表现较II度加重 症状: 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背痛

7、 休克症状 腹部检查: 子宫大于妊娠周数 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间歇期不能放松。 胎位触不清楚,胎心消失 无凝血功能障碍属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b。,三、分类及临床表现,四、辅助检查,超声检查:B超显示胎盘与子宫之间有液性暗区,同时观察胎儿宫内情况。 化验检查:了解贫血程度与凝血功能。,五、对母儿的影响,胎儿:急性缺氧; 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死亡率升高; 母亲:剖宫产率、贫血、产后出血率、DIC率均升高。,胎盘早剥对母胎影响极大,围产儿死亡率约为11.9%。,胎儿宫内死亡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羊水栓塞,六、并发症,纠正休克 患者入院时,情况危重、处于休克状态时,建立静

8、脉通道,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最好输入新鲜血液,既可补充血容量又能补充凝血因子。 及时终止妊娠 一旦确诊II、III度胎盘早剥,必须及时终止妊娠。分娩方式根据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而定。,七、治疗,八、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嘱病人左侧卧位,教会病人自数胎动。 低流量吸氧每天次,每次半小时。 遵医嘱听胎心音每小时1次,定期做NST。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有无咯血、呕血、多部位出血或尿少、无尿现象。 纠正休克:应迅速开放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新鲜血,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状态。,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 产褥期护理:预防产后出血,分娩后及时给予缩宫素,

9、并配合按摩子宫。应注意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保持会阴清洁。根据产妇身体情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八、护理,前置胎盘 Placenta Previa,主要内容,定义: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前置胎盘可致妊娠晚期大量出血而危及母儿生命,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分娩时前置胎盘的发生率约为 0.24%1.57%。,一、概述,正常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 的前壁、后壁或者侧壁。,前置胎盘,二、病因,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多次刮宫、产褥感染、剖宫产史等。 胎盘异常:面积过大、副胎盘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

10、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着床于子宫下段而形成前置胎盘。,三、分类,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分为3种类型:,达到但未超越 部分覆盖 完全覆盖,根据疾病凶险程度,前置胎盘分为凶险性和非凶险性。,三、分类,凶险性前置胎盘:前次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约为50%。,四、临床表现,1. 无痛性阴道流血: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痛性。,2. 贫血、休克 3. 胎位异常,四、临床表现,1.一般情况:患者一般情况随出血的多少而定,大量出血时可有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2.腹部体征: 可有胎头高浮、臀先露或胎头跨耻征阳性; 子宫软,无压痛,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 出血多时

11、可出现胎心异常,甚至胎心消失; 胎盘附着子宫前壁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闻及胎盘血流杂音; 临产时宫缩为阵发性,间歇期子宫完全松弛。,3、宫颈局部变化: 一般不做阴道指检,禁止肛查 需明确诊断者,则在备血、输液、输血或可立即手术的条下进行阴道窥诊。阴道检查时,应注意确定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四、临床表现,B超检查,磁共振检查 (MRI),产后检查 胎盘,五、辅助检查,五、辅助检查,六、治疗,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1、期待疗法:孕妇一般情况良好,阴道流血不多;胎儿存活,孕周34周,胎儿体重2000克。 左侧卧位,定时吸氧,保持孕妇良好情绪; 避免刺激: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肛查、阴道检查、灌肠等任何刺激; 适当应用地西泮等镇静剂。,六、治疗,六、治疗,2、终止妊娠: 较多量阴道流血:胎肺不成熟者,短时间促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大量阴道流血危及孕妇生命时,不论胎龄大小均应立即剖宫产。,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