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 通过以展示结果分析原因或展示城市化过程分析城市化的影响。 【例题1】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年该市( 1据图推测,20032013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A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B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C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D )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生物多样性增加D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答案1.D 2.C题,分析图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有所增加,并解析 第1项、C非持续增加,A项错

2、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增后减,总体上变化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据此推断,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题,项正确。第并非主要来源于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而是占用大量耕地所致,故D2项错误;建设用地增加,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A市规模扩大,会使部分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距离增大,加之交通拥堵,造成居民上热该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使耗时更长,下班的路程增加,平均通勤距离更长,B项错误;“ 岛项错误。D”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C项正确, 【例题2】 题。43读图完成。”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下图表示 )( 3造成该市郊区人口

3、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环境因素 BA产业外迁 农村工业化DC住房价格 ) 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是(4 B交通拥堵加剧 A就业压力增大 D 社会治安变差C人均耕地减少 答案 3.C 4.B万,而郊 第万迅速增长到3503题,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该市郊区常住人口从50解析万,即郊区的常住万,就业人口为700区就业人口只有不到100万;城区常住人口约500人口多数在城区工作。由此可知,导致郊区常住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市区房价昂贵,生年以来,郊区2000题,自活成本高,进而使得在城区上班的人口多选择在郊区居住。第4在市区工作,每天270万)2010常住人口中有大量人

4、口(2000年达到约180万,年则达到约 上下班高峰期将会迎来大量人流,因此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交通拥堵。 3】【例题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如下图)建设(5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据此回答 题。6 )( 5“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蒸发) D蒸腾(下渗降水径流A B C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6 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延长径流集聚时间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补充地下水 D C B A答案 5.C 6.A 解析 第

5、5题,“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作为暴雨的储水器,必然增加下渗量。第6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据此回答12题。 1.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 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 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 A. B. C. D. 2.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 A. 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 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 C. 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 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 1.A 2.B 【解析】 1.读题可知

6、:香港的新市镇工程将曾经临海的渔村,建成了“水泥森林”般的住宅区,这是地区城市郊区化的过程,与外来人口控制,逆城市化无关,其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其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故A正确。 2.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改变了地表状况、径流、下渗、蒸发等环境受到一定的改变),故B正确。这与主导风向改变无关;城市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城市热岛会明显减弱。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

7、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与城市所在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C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4.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3.B 4.A 【解析】 3.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工业大量排放废弃物,而这些已超过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4.生态城市环境优美,在城市中心区环境问题通常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生态城市多在市中心修建大量的绿地来改善环境。 5、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减轻城市内涝 B.A.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提供工业用水降解水中

8、污染物,净化水体 C. D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知识。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将选项不符合题意;A大大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从而降低市中心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选项B市中心集水区域的增加,当暴雨来临时,可以有效调节地表径流量,减轻城市内涝,不符合题意;城市水体数量的增加,城市水体流动性增加,可以大大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选项不符合题意;雨水收集量小,且城市工业能力,分解更多的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C选选项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D用水标准不一,所以不包括提供工业用水,故 项。请把沿街有花园的房屋的实体墙改造成镂空墙,使墙内的绿色透出来,叫“破墙透绿” 结合所学知识

9、,回答67题。 6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 )。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 7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A.强制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 C.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D.增加城市的住房面积和公共空间 6.C 7.C 【解析】 第6题,即使是不破墙,绿色植物也有净化空气,消烟除尘,增加湿度的功能,而破墙透绿则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 第7题,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交通及生活中排放的废气。B、D措施不符合市场规律和改善居民生活的要求,而且A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城市能解决的。 下图为我国几个城市近年不同地区人

10、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第8题。 )(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8 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差 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 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 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 D. A. B. C. D、8 【解析】:近郊地区人口增长的原因有中心区的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的迅速发展、近郊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读北京土地覆盖率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B蒸发A降水 径流下渗C D 、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10 洪涝灾害 BA地质灾害 D焚风效应 C风沙侵袭 、C9 B10、 【解析】、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最大。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

11、气降水9 C正确。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产生强降水时,会因地表径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限制,10 正确。北京雨涝多发。B、图甲是某城市及郊区近地面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乙为该城市城区和郊区气流运动简11 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现象被称为_,该现象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是 _。 (2)城市上空多云和多雾原因是 _。 (3)图中A和B气压值高的是_。 (4)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的意义。 (5)如果某天该城市的烟囱中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现象,此时图示环流(图乙)会消失,对城市大气环流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城市热岛效应 有利于低空污染空气的扩

12、散 (2)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3)A (4)能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从调节大气温度、湿度方面回答也可) (5)逆温 不利于低空污染空气的扩散,进而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 【解析】 由图甲中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结合图乙城市、郊区之间气流运动状况可知,城市近地面污染空气被带到高空,随着气温的降低,水汽易凝结,故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为改善城市气温、湿度,应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地。逆温现象出现时,空气对流运动受阻,不利于低空污染空气扩散,会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12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

13、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1)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请说明其原因。 (3)请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推进? 【答案】: (1)1980年以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快速减小,而市区土地面积快速扩大,说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3)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将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城镇第二、三产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等。 【解析】: 第(1)题,城镇化标志之一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从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中可知,1980年以后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