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家人物及伦理思想,一、早期法家人物及社会背景,一)何谓法家 法家是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法家顺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解体及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以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思想,务实地回答了诸侯如何才能在相互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现实政治问题,法家人物大多既是思想家又是务实的政治改革家,也因其务实而能有机会参与政治实践,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明刑尚法,信赏必罚,尊主卑臣,毁弃仁恩。 法家思想有三个基本的主张: 其一,发展经济; 其二,尚法明刑; 其三,君主专制。 其中发展经济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实行君主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
2、三个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组合,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个理论支点: 一是历史进化论的观点; 二是人性恶的观点,二)早期法家人物,早期法家有三派,各有自己的思想路线。 1、一派以慎到为首,慎到与孟子同时,他以“势”即权势为政治和治术的最重要因素。 2、一派以申不害为首,申不害强调“术”(办事、用人的方法艺术,也即政治手段)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因素。 3、另一派以商鞅为首,他最重视法(法律、法制,二)法家社会背景,1、法家学派的产生与三晋文化分不开。 三晋文化是指韩、赵、魏一带的文化,三晋处于四战之地,地理条件不如邻近的大国,缺少天然屏障和回旋的余地。为了在激烈的斗争
3、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些国家对内注意改革,练兵,储粮,对外则随时权衡国际交往的利弊,利用矛盾,争取外援,三晋地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及周边环境,逼迫这些国家要想生存必须不断革新自强,也因而孕育了法家吴起、商鞅、韩非,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人物,虽然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三晋以外受到重用。另外,荀况的思想兼有儒法两家的特点,这与他曾受过三晋学风影响有关。 秦国是后起的诸侯国,其他虽然为姬周故乡,但在平王东迁以后,文化中心就随之东移,秦陇反呈空虚之势,所以秦文化长期落后,缺乏自己的传统,没有实行严格的宗法制,秦孝公以后,主要受三晋文化的影响,因而商鞅、韩非等人的法家思想在秦得以重视,2、周后期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及礼
4、崩乐坏诸侯争霸的现实需要一种务实行之有效的利于国富兵强的理论。 法家代表人物多是各国主张应时变革的政治家们,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的一些务实的治国思想应运而生,周后期的几百年,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孔子时代已经有一些贵族丧失了土地和爵位,又有些平民,凭着才能和运气,胜利地成为社会上、政治上的显要人物,社会各阶级原有的固定秩序被打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侵略和征服,大国的领土越来越大,为了进行战争,准备战争,这些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也就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其结果就是政府的机构和功能比以前越来越复杂的多了,新情况带来了新问题,当时各国诸侯面临的都是这样的情况。自孔子以来,诸子百家共同
5、努力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但是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多是不现实的、难以实行的,因为当时各国诸侯需要的不是对百姓行仁政的理想政治,而是如何应付他们的政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3、对现实的实际政治有深刻理解的“法术之士”应运而生。 诸侯常找些对当时政治有深刻理解的人出主意,把他们当作顾问,有时候竟成为首相,他们提出了一些治理大国的法术,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法术之士”。 这些法术主张把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一人之手,他们鼓吹说,这些法术即便是不十分聪明的人也会用,因而国君根本不需要是圣人或超人,只要忠实地执行他们的法术,哪怕是只有中人之贤也能治国,并且治理的很好。 还有些法术之士更进一步将他们的法术理论
6、化,作出理论的表达,于是构成了法家的思想,由此可见,把法家思想与法律和审判联系起来是不全面的。法家的思想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套政治统治术。谁如果想组织人民,充当领袖,谁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家的思想容易走向极权主义。 法家和儒家之争,在政治领域里就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的问题,二、韩非子其人与伦理思想,一)韩非子其人 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末期韩国公子,韩非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是先秦各大家中,出身最高的人物,却也是反对旧贵族传统最激烈最彻底的一个。 据说他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当时韩国在
7、战争中屡遭失败,丧师失地,在强大敌国西秦的武力威胁下,面临忘国的危机。为了救亡图存,韩非曾多次上书韩王,主张变法,但建议未被采纳,于是退而作孤愤、说难、五蠹等十万余言,韩非的政治主张未被本国统治者所接受,却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秦王读了孤愤、五蠹等文章后,说“哇塞,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和他相交游,死了也值得呀。” 韩王听说秦国有攻打韩国的意图,就派韩非当使者,劝说秦王放弃攻韩。结果是游说没有成功,没有完成使命,韩非本人却被秦王留了下来。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秦国比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彻底地实行了韩非的学说,可他又恰恰死在秦国的监狱中,他死于其老同学李斯因嫉妒而起的政治陷害,韩非子自认为是“法术之
8、士”,是兼“能法”与“知术”者。 能法之士的特色是“强毅而劲直”,这点足以矫奸,知术之士的特色是“远见而明察”,这点足以烛私,法术之士集二长于一身,韩非不仅对自己的角色很清楚,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也看得很透彻。他深知法术之士要实现理想和抱负,最大的阻力是当时各国当权的公族,他们大多与诸侯国君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又多善迎合,同好恶,深得人主的信爱。法术之士不但完全没有这些条件,而且他们的思想是要用法术之言,矫正国君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的,因此法术之士与公族之争,是以疏远与信爱争,以新生力量与旧有势力争,以反对意见与支持意见争,以轻贱与贵重争,以一口与一国争。而且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二者是势不两立
9、的,有你无我的,法术之士当时的处境非常险恶。虽如此,当时法术之士仍以先知、烈士的勇气继续挺进。 残酷的政治斗争,使得早期法家人物,下场都不好。吴起肢解于楚,商鞅车裂于秦,就是在这种不能两存的政治处境中酿成的悲剧。也因而,法术之士一旦掌权,其残酷与横暴,比公族常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历史和环境造就的,韩非和荀子一样,是先秦思想的批判者,对悠久历史传统的否定,是使韩非的思想在秦始皇统一以后,大都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但秦朝也因此而速亡。 他的法治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二)韩非子的伦理思想,1、韩非子的人性论 韩非子提出了“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学说,认为人性的基本
10、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算的自为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都决定于对自己是否有利。 如做车子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望人死的多,不是做车子的人善而做棺材的恶,而仅仅是利益的驱动。人不富贵不会买车,死的人多卖的棺材就多,君臣父子夫妻等一切关系都以利益为转移,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关系就不会有别的关系,既然都是为了自己,就会设法去算计别人呢。 韩非从人的生理机能入手,从人的趋利避害本性出发,主张人是自为自利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重法制而轻视甚至否定礼义道德的伦理及政治思想体系。 主张用赏罚两柄来对待人,用严刑重罚,法术势并用来治国,2、韩非子之人伦关系论 其一,韩非子认为一
11、切人伦关系本质上都是利害关系 包括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君臣关系、同事关系乃至其他各种关系本上都是利害关系 其二,考虑个人利害得失是人处理人我关系的原则,3、韩非的“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道德主义思想 其一,韩非子认为人的“自利”“自为”的本性不会改变,因而通过道德教化改变人性,企图用道德来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讲慈惠仁爱,不仅不能止乱,反而姑息养奸,比如,他曾举“不才之子”来说明。他说“不才之子”为恶,父母怒之而不改,乡亲讥之而不为动,师长教之而不为变,只有官吏捕头拿着刑具来了才因惧怕而变其节易其行。为什么呢?其不改恶行,是因为为恶可以得利;其改变恶行,是因为改变可以避
12、免受刑,无论行为的改变与否,都体现着好利而恶害的永恒人性,韩非否认教化的作用,反复指出教育感化是没有用的,仁慈是教不好子女的。“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你薄爱而教笞,子多善,用严也。”他认为治理百姓也如管教子女一样,讲慈惠仁爱,不仅不能止乱,反而姑息养奸。多一分慈爱就少一分威信,多一分暴力就多一分权力,其二,要人自愿地改恶为善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明刑尚法,用好“赏罚”二柄。 韩非子根据自己的人性观,为君主建立了一整套制人、防人的统治之术,即要运用好“赏、罚”二柄。他曾说,人性好利,故君主可用赏来对付;人情恶害,故可用罚来对付。有赏、罚这两柄软硬刀子,君主就可以使天下所有的自私虫(人)来为自己服务
13、,以成就自己的大私,韩非子与商鞅一样,有刻薄寡恩的性格,这影响了他对人性的正确认识,毫无疑问,他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在他的字典中只有征服,而没有爱。他所发明的这一套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引为同调,并把它秘而藏之,用于统治天下,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君主的政治史,就是韩非子人性观的应用史,4、法家在义利观上主张重利贱义,其一,认为儒家重义虽好听但无实际功用,不能治国而只能亡国。要称霸争雄,只能富国强兵,为此必须追求利。 其二,明确区分了公利与私利 它的公利指君主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 私利则是指臣民的家庭与各种形态的集团利益。 公利和私利是截然相反完全对立的,必须去私行公、废私立公。这种区分
14、应该说是法家的贡献,法家之重利贱义,正是为了不遗余力地追求和维护它心目中的“公利”,而不是提倡和肯定私利,这是法家义利观主张的唯一价值标准与价值导向,也是它的唯一目的,法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义利论的贡献主要有二: 一是强烈的现实精神; 二是区分了“公利”与“私利”,并主张“废私行公,其一,现实精神 法家代表人物主要是作为精神强悍的政治家,参与义与利的理论求索,他们要建立的是能直接能与政治现实契合,为政治现实服务的理论.其它各家代表人物,主要是作为思想家预闻政治而积极推行自己对义利论的理论建树,因此,法家的义利论在现实感上比其它三家要强烈而突出,法家力图用自己的理论模塑现实,并且确乎看到了现实的
15、某些侧面,透视到了剥削阶级心灵深处唯利是图,绝仁弃义的一面,看到了赤裸裸的利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法家把局部的认识普遍化、绝对化,把少数人的私心贪欲看成人的本性,把冷冰冰的算计和交换看成人际关系的唯一内容,根本否定了道义的存在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使它的现实精神成为畸形而片面的,其二,区分了公利和私利,主张废私行公,法家的义利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一是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二是在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三是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
16、功能。 在价值导向上,他们抛弃义,只看到利;在治国手段上,他们以吏为师,从法为教,根本看不到道德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它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不可改变;求利是人类行为的唯一动机;互相算计、利益交换、你争我斗是人际交往的唯一内容。仁义是根本无用的东西,义务、良心等等也是根本没有作用的东西。因此能对人的行为、社会生活起规范、引导作用的便只有利,即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另一方面,人人都好利恶害,追求自己的私利,必然形成利益矛盾和利益对立。这些矛盾根本不能由道德来调节,只能靠法的强制迫使臣民服从君主利益及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利益,管子等人还注意德与法的相互结合。商鞅韩非子等人则
17、赤裸裸地务法不务德。在他们眼里,人没有礼义廉耻。没有人格尊严,只能运用法的强制让他就范。 事实上,法家否定义,也就是否定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人格、和崇高。尽管它对破坏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建立新兴政权,实现全国统一,起过积极作用,但它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未能保证地主阶级的政权长治久安,四是把利看成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追求和价值。 法家清醒地洞察到当时一些人强烈的私心和对私利的追求,从历史角度给予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是正确的,但他们把这一切高悬为根本的、终级的价值导向,则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把利看作是人的全部价值和全部追求,把所谓的公利当作利的全部内容,事实上,人追求利这种基础性的价
18、值,更追求高于利、超越利的精神价值包括道德价值。人固然不能没有利,但也不能只限于利,否则,就如同儒家所说,难以把自己同动物区别开来,也就难以自立为人,五是反对和防止“私利”对“公利”的损害 其一,正视和承认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利己之心。 其二,充分地运用“赏、罚”二柄,明赏悬利,严罚设害,使臣民无论是出于利己之心还是慑于权术的威力,都不能不服从、服务于君主,为君主之“公利”而尽心竭力。 如此,就会止息臣民的利己之心,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及其利害关系,达到“废私兴公”的目的,即从根本上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公利,三、法家的治国之道,韩非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
19、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提供了政治理论的根据。秦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不再公开打法家的旗号,然而,法家思想的精髓却被历代统治者延传下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封建地主阶级便采取了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治国策略,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法家的治国思想,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理论核心 韩非的法治思想是战国末年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它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具体来说,韩非为封建帝王提供的统治术的政治形式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制将要
20、完全取代分封制。 “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即实行君主专制独裁。这种加强君权的主张,适合当时即将出现的封建大一统的要求,它自然会受到秦始皇和后来封建帝王的欢迎,二)韩非子“以法为本”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集法家之大成,构成了一个“以法为本”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韩非认为法是公布出来让百姓遵守的,而术则只是由君主秘密掌握,用以保证法的贯彻执行的,而势则是贯彻法和术的先决条件,韩非对法术势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见解,是他对前期法家法治思想的发展,也是他法治理论的核心。为封建专制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1、论法 法就是法令,成文法,是“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公布于百姓者也。”是一国的君臣上下判断是非、指导行为的标准。 韩非认为要实现法治必须有几个原则: 其一、公布的成文法,使人人遵守,法要统一,避免人钻空子,作弊利私。 其二、“法不阿贵”,赏罚要得当、公正,以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购房合同协议书参考
- 广告制作安装项目合同参考
- 房屋买卖委托合同书
- 《a心血管系统》课件
- 答谢会活动方案总结
- 生产组长培训
- 医药物流解决方案
- 年产xx汽车内饰件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鞋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条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2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件
- 公诉书格式范文(推荐十八篇)
- 椿林麻辣烫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老年人能力评定总表(含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57张)
- 旅行社团队确认书
- Python入门基础教程全套课件
-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实践心得
- 正大集团标准化养猪及“四良配套”技术介绍课件
-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