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_第1页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_第2页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_第3页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_第4页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内容提要】曹植白马篇历来被认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但这种说法没有提出有力证据。通过对曹植生活时期民族关系的考查,可认为赵幼文先生提出的创作于后期的看法是成立的。由于创作时间的特殊性,其主题也应理解为曹植悔过自新的诗化表现。这首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曹植; 白马篇; 游侠; 游侠诗; 导向 游侠自古有之,但各家各派对他们的看法却很不一致。主张集权的韩非子称其为“五蠹”之一,而史记立场与之相反,专设游侠列传,对他们予以称扬。二者的差异主要着眼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权力的适度分散、皇权与正义是否统 一、奴化与

2、多样化上。韩非子主张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皇帝就是判定是非的标准,天下人思想都是皇帝意志的延伸,这种绝对军事化的管理在战乱年代有其特殊意义;史记则认为权力应当适度分散,君臣各守其道则可,而且认为皇帝是人而不是神,有其优点和缺点,他的言行不能作为普适性的是非判断标准,同时还反对奴化(如称扬“将相不辱”的士大夫人格)。游侠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杀由己的作风张扬了个性,另立了与皇权背离的是非标准,侵犯了皇帝的生死决定权,所以得到了韩非子和史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不过这两种力量并非对等的,皇权的力量远远大于游侠,而且日益得到加强。又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使皇权在思想领域里确立了统治权威,从而

3、使游侠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最终面临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同化的两难选择。从历史发展结果来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游侠对皇权有所反抗,但最终还是被皇权所同化。 在游侠被同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诗歌题材出现,时间较早且又有重大影响者,当属曹植的白马篇(太平御览作游侠篇)。 一、曹植创作白马篇的年代 早期的文学史并没有对白马篇的创作年代作出判定。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该篇属于“环譬托讽” (P.123),未及年代。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未涉及该诗创作时间。早期的注本如黄节的曹子建诗注亦未就其创作时间做出判断。更早的注本如丁晏的曹集铨评所附编年亦无此诗的明确创作年代。 几

4、乎所有现行的文学史都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吐露自己志趣与抱负的作品,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赞同这一观点;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与此看法相近,认为白马篇属于曹植前期的诗歌,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徐公持先生编写的魏晋文学史则认为白马篇在曹植前期作品中占有特殊位置。在有关曹植研究的专着和评选中,学者们也大都持这一观点。孙明君先生认为“(曹)子建早期的言志诗可以白马篇为代表” (P.184);费振刚先生认为白马篇是曹丕称帝以前“表现一种雄心壮志,情调乐观旷达,慷慨不群”诗风的杰出代表 (P.105);陈庆元先生认为“这首诗为

5、曹植前期的作品” (P.110);崔积宝先生亦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 (P.217)。 但是,在所有的年谱中,白马篇都付之阙如。被学者们广泛引用的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和张可礼先生的三曹年谱,均未对白马篇进行编年;台湾学者邓永康先生编撰的魏曹子建先生植年谱也无白马篇的创作时间;王巍先生在建安文学概论中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但在其三曹评传及其所附年表中,亦未对此篇创作年代作明确说明。 白马篇创作于曹植早期的看法大约形成于 五、六十年代,尽管意见非常统一,但均没有提供证明这个观点的有力理由。因此,大致可以这样认为,研究者基本上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昂扬奋发精神出发,认为是曹植青

6、年时代所作。 对这种看法持否定意见的只有赵幼文先生一人,他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提供了证据。他认为:白马篇历来被认为是诗人前期的作品,但这种说法没有提出有力证据。通过对曹植生活时期民族关系的考查,可认为赵幼文先生提出的创作于后期的看法是成立的。由于创作时间的特殊性,其主题也应理解为曹植悔过自新的诗化表现。这首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 曹植; 白马篇; 游侠; 游侠诗; 导向 游侠自古有之,但各家各派对他们的看法却很不一致。主张集权的韩非子称其为“五蠹”之一,而史记立场与之相反,专设游侠列传,对他们予以称扬。二者的差异主要着眼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权力的适度分

7、散、皇权与正义是否统 一、奴化与多样化上。韩非子主张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皇帝就是判定是非的标准,天下人思想都是皇帝意志的延伸,这种绝对军事化的管理在战乱年代有其特殊意义;史记则认为权力应当适度分散,君臣各守其道则可,而且认为皇帝是人而不是神,有其优点和缺点,他的言行不能作为普适性的是非判断标准,同时还反对奴化(如称扬“将相不辱”的士大夫人格)。游侠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杀由己的作风张扬了个性,另立了与皇权背离的是非标准,侵犯了皇帝的生死决定权,所以得到了韩非子和史记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不过这两种力量并非对等的,皇权的力量远远大于游侠,而且日益得到加强。又由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使皇权

8、在思想领域里确立了统治权威,从而使游侠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最终面临要么被消灭,要么被同化的两难选择。从历史发展结果来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游侠对皇权有所反抗,但最终还是被皇权所同化。 在游侠被同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诗歌题材出现,时间较早且又有重大影响者,当属曹植的白马篇(太平御览作游侠篇)。 一、曹植创作白马篇的年代 早期的文学史并没有对白马篇的创作年代作出判定。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该篇属于“环譬托讽” (P.123),未及年代。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未涉及该诗创作时间。早期的注本如黄节的曹子建诗注亦未就其创作时间做出判断。更早的注本如丁晏的曹集铨评所附

9、编年亦无此诗的明确创作年代。 几乎所有现行的文学史都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吐露自己志趣与抱负的作品,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赞同这一观点;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与此看法相近,认为白马篇属于曹植前期的诗歌,歌唱他的理想与抱负;徐公持先生编写的魏晋文学史则认为白马篇在曹植前期作品中占有特殊位置。在有关曹植研究的专着和评选中,学者们也大都持这一观点。孙明君先生认为“(曹)子建早期的言志诗可以白马篇为代表” (P.184);费振刚先生认为白马篇是曹丕称帝以前“表现一种雄心壮志,情调乐观旷达,慷慨不群”诗风的杰出代表 (P.1

10、05);陈庆元先生认为“这首诗为曹植前期的作品” (P.110);崔积宝先生亦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重要的代表作品” (P.217)。 但是,在所有的年谱中,白马篇都付之阙如。被学者们广泛引用的陆侃如先生的中古文学系年和张可礼先生的三曹年谱,均未对白马篇进行编年;台湾学者邓永康先生编撰的魏曹子建先生植年谱也无白马篇的创作时间;王巍先生在建安文学概论中认为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但在其三曹评传及其所附年表中,亦未对此篇创作年代作明确说明。 白马篇创作于曹植早期的看法大约形成于 五、六十年代,尽管意见非常统一,但均没有提供证明这个观点的有力理由。因此,大致可以这样认为,研究者基本上是从诗歌所表达

11、的昂扬奋发精神出发,认为是曹植青年时代所作。 对这种看法持否定意见的只有赵幼文先生一人,他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提供了证据。他认为为“轲比能”)与蜀汉联结,给曹魏西北边防以强大压力。而匈奴部族散居在长城之内,也予魏国安全以威胁,从郭钦、江统的言论得到证实。曹植鉴于当前客观形势于国家安危具有不利,因而叙述幽并游侠少年忠勇卫国、捐躯糜身的形象,藉以抒写自己为国展力的宿愿。”(P.413)基于此,赵先生把白马篇置于与司马仲达书和乞田表之间,大约太和三年(229)左右。但是,限于体例,赵先生的看法似未及展开,在曹植集校注所附年表中,同样未对此诗进行明确编年。 笔者以为,赵先生的看法是富有启发意义的。通过对曹

12、植所处时代的民族关系的细致考察,我们认为赵先生主张的后期创作说是基本可以成立的,但时间范围似应该宽一点,大约在太和三到六年(229232)之间。 从当时的民族关系看,白马篇中的匈奴与鲜卑,明确地指曹魏统治下的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并非泛指。这两个民族与曹魏政权的统领关系虽然疏远,但他们的稳定对曹魏政权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大。由于他们“天性骁勇,弓马便利”(P.1534),有很强的战斗力,又地处边陲,一旦叛乱,征讨困难。加之曹魏的主要对手是蜀与吴,为了使匈奴与鲜卑不与蜀吴南北呼应,曹魏政权对他们的政策是以笼络为主,万不得已时才与他们开战。而匈奴和鲜卑则随其力量的强弱变化而时服时叛。所以,由于蜀吴的存在

13、,他们之间的关系,曹魏政权是被动的,鲜卑和匈奴是主动的。如果匈奴和鲜卑不是同时采取敌对行为,曹植不可能呐喊着要“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主动挑起事端。 据张可礼先生三曹年谱考证,曹植于建安十二年(207)随曹操北征乌丸,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此时他十六岁。在这之前,匈奴于初平四年(193)和建安五年(200)发动了两次叛乱,分别被曹操和钟繇镇压,自此之后,匈奴基本臣服。建安十一年高斡被曹操击败,“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P.17),这是匈奴不敢与曹魏政权为敌。建安二十一年,匈奴南单于呼厨泉朝见后即留于曹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是向曹魏政权表示的最大忠心。曹魏政

14、权亦极力笼络匈奴,曹丕称帝时,“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在管理方面,曹魏政府于太原地区置护匈奴中郎将进行直接管辖,陈寿用一个“宠”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曹魏政权对匈奴的态度。由于力量不足,加之获得了政府的优待,匈奴在曹丕统治期间亦无叛乱行为。但在魏明帝太和四、五(230-231)年间,匈奴开始叛乱,一度驱逐或杀害了护匈奴中郎将。为了平息叛乱,曹魏政权于此年“复置护匈奴中郎将”,并且在第二年(232)派兵征讨。也就是这一年,曹植去世(见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相对而言,这段时间内鲜卑更为活跃。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丸时,鲜卑在阎柔的带领下

15、“献名马以奉军”。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镇压代郡乌丸反抗时,鲜卑大人轲比能相助乌丸,但持观望态度,后见曹彰所向无敌,才请服。两年后曹丕继位,即命牵招为使持节护鲜卑校尉、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利用鲜卑部族的内部矛盾,展开了对轲比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白马篇置于与司马仲达书和乞田表之间,大约太和三年(229)左右。但是,限于体例,赵先生的看法似未及展开,在曹植集校注所附年表中,同样未对此诗进行明确编年。 笔者以为,赵先生的看法是富有启发意义的。通过对曹植所处时代的民族关系的细致考察,我们认为赵先生主张的后期创作说是基本可以成立的,但时间范围似应该宽一点,大约在太和三到六年(

16、229232)之间。 从当时的民族关系看,白马篇中的匈奴与鲜卑,明确地指曹魏统治下的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并非泛指。这两个民族与曹魏政权的统领关系虽然疏远,但他们的稳定对曹魏政权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大。由于他们“天性骁勇,弓马便利”(P.1534),有很强的战斗力,又地处边陲,一旦叛乱,征讨困难。加之曹魏的主要对手是蜀与吴,为了使匈奴与鲜卑不与蜀吴南北呼应,曹魏政权对他们的政策是以笼络为主,万不得已时才与他们开战。而匈奴和鲜卑则随其力量的强弱变化而时服时叛。所以,由于蜀吴的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曹魏政权是被动的,鲜卑和匈奴是主动的。如果匈奴和鲜卑不是同时采取敌对行为,曹植不可能呐喊着要“长驱蹈匈奴,

17、左顾陵鲜卑”,主动挑起事端。 据张可礼先生三曹年谱考证,曹植于建安十二年(207)随曹操北征乌丸,开始走上政治舞台,此时他十六岁。在这之前,匈奴于初平四年(193)和建安五年(200)发动了两次叛乱,分别被曹操和钟繇镇压,自此之后,匈奴基本臣服。建安十一年高斡被曹操击败,“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P.17),这是匈奴不敢与曹魏政权为敌。建安二十一年,匈奴南单于呼厨泉朝见后即留于曹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这是向曹魏政权表示的最大忠心。曹魏政权亦极力笼络匈奴,曹丕称帝时,“更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在管理方面,曹

18、魏政府于太原地区置护匈奴中郎将进行直接管辖,陈寿用一个“宠”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曹魏政权对匈奴的态度。由于力量不足,加之获得了政府的优待,匈奴在曹丕统治期间亦无叛乱行为。但在魏明帝太和四、五(230-231)年间,匈奴开始叛乱,一度驱逐或杀害了护匈奴中郎将。为了平息叛乱,曹魏政权于此年“复置护匈奴中郎将”,并且在第二年(232)派兵征讨。也就是这一年,曹植去世(见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相对而言,这段时间内鲜卑更为活跃。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丸时,鲜卑在阎柔的带领下“献名马以奉军”。建安二十三年(218)曹彰镇压代郡乌丸反抗时,鲜卑大人轲比能相助乌丸,但持观望态度,后见曹彰所向无敌,才请

19、服。两年后曹丕继位,即命牵招为使持节护鲜卑校尉、田豫为乌丸校尉,持节并护鲜卑,利用鲜卑部族的内部矛盾,展开了对轲比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相当大的胜利及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列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匈奴和鲜卑同时叛乱的时间大致是太和四年(230)到太和六年(232),所以,曹植白马篇的创作时间应该在此期间,更可能在战争初期,即太和四年(230)左右。 由于创作时间在后期,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意蕴就显得相当丰富。因为诗中诗人以游侠自许,而游侠的生存状况在曹操和曹丕曹叡统治时期有天壤之别。在曹操统治的时代,游侠是颇受重视的。甚至曹操本人少年就任侠(世说新语假谲),他所任用的将领中,多数有任侠的行为,这当

20、与群雄逐鹿的情势相关,游侠此时发挥的是建设性的作用。而在曹丕统治时代,皇权在中原地区已经确立,游侠由于其自身特点,成了危害皇权的破坏力量,所以受到曹丕的严厉打击。他曾经就游侠问题专门下诏书: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列传)。 从以上可以看出,匈奴和鲜卑同时叛乱的时间大致是太和四年(230)到太和六年(232),所以,曹植白马篇的创作时间应该在此期间,更可能在战争初期,即太和四年(230)左右。 由于创作时间在后期,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意蕴就显得相当丰富。因为诗中诗人以游侠自许,而游侠的生存状况在曹操和曹丕曹叡统治时期有天壤之别。在曹操统治的时代,游侠是颇受重视的。甚至曹操本人少年就任侠(世说新语假谲)

21、,他所任用的将领中,多数有任侠的行为,这当与群雄逐鹿的情势相关,游侠此时发挥的是建设性的作用。而在曹丕统治时代,皇权在中原地区已经确立,游侠由于其自身特点,成了危害皇权的破坏力量,所以受到曹丕的严厉打击。他曾经就游侠问题专门下诏书记载: “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最终曹植绝望而逝。 曹丕继位以后,曹植生活就以悔罪为主,朝见曹丕时“科头负鈇锧,徒跣诣阙下”,以后也战战兢兢的。因此,创作于后期的白马篇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向曹叡表明改过自新的意图。诗中的游侠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游侠形象迥异,从以往的任性而为、私自复仇变为为国捐躯、临难不苟的英雄志士,向曹叡传达的言外之

22、意是自己决心改掉过去任情放纵、为个人利益争斗的劣迹(尽管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全心全意为曹叡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曹植悔改的意图得到了曹叡的认可,所以死后被谥为“思”,但没有得到效命的机会,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响。由于这首诗的艺术水准极高,后人着力模仿,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游侠诗系列。而且,白马篇表现的游侠精神,对后来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白马篇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向曹叡表明改过自新的意图。诗中的游侠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游侠形象迥异,从以往的任性而为、私自复仇变为为国捐躯、临难不苟的英雄志士,向曹叡传达的言外之意是自己决心改掉过去任情放纵、为个人利

23、益争斗的劣迹(尽管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全心全意为曹叡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曹植悔改的意图得到了曹叡的认可,所以死后被谥为“思”,但没有得到效命的机会,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响。由于这首诗的艺术水准极高,后人着力模仿,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游侠诗系列。而且,白马篇表现的游侠精神,对后来游侠和游侠诗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3(P.742) 而且,除了冒犯统治者权威招致打击外,游侠由于自身的特点,使游侠理想受三方面因素制约: 一是出路问题, 二是游的问题, 三是生活方式问题。 关于游侠的出路问题,汪涌豪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 “行侠就其本义而言,在于以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行为

24、,获得社会认同和道德荣誉,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付出的行为,而非世俗间以得利或生利为目的的获得行为。没有哪一类人可以赖此为生,或非得行此才能生存,自然也就没有哪一类人可以专擅其美。”14(P.32-33)这就表明,侠只具有利他性,具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个人所能获得的主要是道德领域内的认同与赞许。它不属于一种经营方式,不会在给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继续进行此活动的后续资本,当然也就不能给侠自己带来经济利益。所以,从根本上说,它属于一种道德维护,这自然是一种侠的理想境界。这也决定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侠必须有其他合理的谋生手段。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游侠缺乏正当的谋生手段和谋生技能。 既然是游侠,那么

25、流浪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流浪性形成了游侠“不治产业”的基本特点,如冯素弗“惟交结时豪为务,不以生业经怀”(晋书冯素弗传)。生活方式上,游侠则显得相当狂放,他们仗义疏财,济人穷困,常常出手大方,如祖逖“轻财好侠”(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晋书冯素弗传)。生活方式上,游侠则显得相当狂放,他们仗义疏财,济人穷困,常常出手大方,如祖逖“轻财好侠”(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的胆量。既然他们出手大方又不想治理产业,又有一身出众的本领,那么最适合的谋生方式当然是抢劫。这不但更加使统治者仇视,也使侠客本身处于时正时邪状态,降低了侠义精神的高尚性。 由于这种先天性制

26、约,史书上的侠称得上高尚的寥寥无几,多数是一边仗义疏财,帮助别人,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一边又攻剽劫掠,危害着他们维护的侠义原则。如西汉的侠魁之一郭解“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史记游侠列传),义纵“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汉书酷吏传),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汉书何并传),北齐毕义兴常劫掠行旅(北齐书毕义兴传),曹操少时亦与袁绍持刀劫持妇女(世说新语假谲),戴若思常常带领同伙抢劫商旅(晋书戴若思传)。这种自我矛盾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展为单纯的抢劫,从而使游侠的末流逐渐向盗匪靠拢。 当侠成为一种社会名望的时候,它本身也成了一些人谋生的手段。如郭解徙茂陵时,“诸公送者出

27、千余万”(史记游侠列传),薛安都“少骁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远近交游者争有送遗,马牛衣服什物充牣其庭”(魏书列传第四十九)15(P.1353),沈光“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赡遗,得以养亲,每致甘食美服,未尝困匮”(隋书列传第二十九)16(P.1353)。所以,游侠只要有名,就可以免去谋生的烦恼,这又滋长了游侠追名逐利的思想,背离了行侠的初衷。 史书记载中品德最高尚的游侠只有朱家一人。他基本上代表了游侠的理想。他的侠行包括“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史记游侠列传)。太史公对朱家评价极高,批评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所作所为,“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所以,统治者忌恨游侠,除了他们触犯统治权威,拒绝为统治者服务外,还因为游侠道德水准下降,打家劫舍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冲击了正常的社会道德伦理。 但是,在汉末群雄逐鹿的特定情况下,游侠又表现出矛盾的双重性:史记游侠列传),义纵“少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