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提交)_第1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提交)_第2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提交)_第3页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提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及反思作者及工作单位陈海英 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教材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

2、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3、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 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出轻和重。2、 联系生活实际,掂一掂。3、 设疑,导入新课。板书:克和千克。让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说一说并举手发言。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1、构建克的概念(1)认识秤。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几种秤。(2)秤一秤。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硬币

4、。(3)掂一掂。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4)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学生动手操作,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汇报结果。在克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秤、掂、找、说”四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秤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2分币,以及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构建千克的概念。(1)掂一掂。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2)称一称。称两袋盐的质量。板书:500克+500克=1000克(3)猜一猜。猜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体重。(4)联系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1.学生讨论交流汇报。2学生

5、联系生活,感受克。3学生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4学生感受1千克的质量。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猜一猜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来感受新知。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板书:1千克1000克。(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基本练习;2、深化练习;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学生独立填空,同伴交流。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四)回顾全课,畅谈感受。请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交流本节课收获互相评价。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引发

6、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板书设计克和千克(g)(kg)1克1千克1000克=1千克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克和千克方面学生要填写以下评价表:1、试验中参与的如何? 优秀( )良好( ) 好( )不好( )。2、掌握新知识(如何计算的)方面;?优秀( )良好( ) 好( )不好( )。3、实际中运用情况?优秀 ( )良好( ) 好( )不好( )。4、智力题上发挥的如何?优秀 ( )良好() 好( )不好( )。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7、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 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

8、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 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