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_第1页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_第2页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_第3页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_第4页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制说明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外加剂质量要求第三章 混凝土技术条件第四章 混凝土试验打印刷新对应的新标准:DL/T 5100-199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SD 108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部标准)的通知(83)水电技字第78号 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水工混凝土质量,以及节约水泥,现颁发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的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水电部部标准,编号为SD10883),自一九八四年五月一日起实施。 本标准同样适用于电力工程。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函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 关于外加剂的检验工作,统由

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负责鉴定。 现已更名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七日编制说明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已有很长的历史,实践证明:利用外加剂在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进混凝土工艺、节约水泥和减少能耗等方面已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但是,到现在为止,由于没有一个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标准,使外加剂生产无章可循,使用无据可依,影响了外加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此,水利电力部于一九八年提出编制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的任务,组成了编制组。编制组三年来对国内外情况作了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试验。在此基础上,于一九八二年编写出

3、本标准的草案,曾在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届全国混凝土外加剂学术交流会”和一九八三年一月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召开的“双掺”会上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修改后,提出本标准之“送审稿”;又于一九八三年八月由水利电力部科技司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局共同主持召开的审议会作了议定,审议组认为可作为部颁标准颁布试行。 水利水电建设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种类较多,本标准先选择其中在使用上面广量大、技术较成熟的作了规定,其它剂种待日后修定补充。 参加编制组的单位和主要人员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吴绍章、肖权、胡玉初,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杨德福,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万桂、林永达,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院周骏科,华北水利水电学

4、院吴钟瑾,成都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黄绪通、侯俊国,东北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孙风阁,葛洲坝工程局王嘉琴,电力建设研究所蒋树泰。 对本标准在执行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标准编制组一九八三年八月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水工混凝土中掺用的以下化学外加剂: (1)引气剂。 (2)普通减水剂。 (3)早强减水剂。 (4)缓凝减水剂。 (5)引气减水剂。 (6)高效减水剂。 (7)缓凝剂。 工程选用外加剂时,也应参照本标准(试验时可采用该工程所用的材料)。 第1.0.2条 定义。本标准中的外加剂定义如下: (1)引气剂:能在混凝土中引入许

5、多独立且分布均匀的微细气泡,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抗冻性的外加剂。 (2)普遍减水剂:在混凝土的坍落度不改变的情况下能减少用水量;或在保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水泥用量的外加剂。 (3)早强减水剂:除与普通减水剂的作用相同外,并能促进混凝土的硬化、提高早期强度的外加剂。 (4)缓凝减水剂:除与普通减水剂的作用相同外,并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的外加剂。 (5)引气减水剂:兼有引气剂与普通减水剂的作用的外加剂。 (6)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大幅度减少用水量;或在保持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大幅度提高流动性的外加剂。 (7)缓凝剂: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的外加剂。第二章 外加剂质量要求

6、第2.0.1条 本标准中的任何一种外加剂制成的混凝土均应满足表2.0.1之要求。 第2.0.2条 在推荐的掺量下,任何一种外加剂均不应引起钢筋(包括高强钢丝或预埋件)的锈蚀。 第2.0.3条 任何一种外加剂的化学性能均应稳定。 第2.0.4条 外加剂产品生产应均匀、稳定。为此,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并提供给使用单位: (1)形态。表2.0.1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项目种类引气剂普通减水剂早强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减水率(%)67771014泌水量比(%)8095100959510095含气量增加(%)3.04.01311坍落度损失之差(cm)1.51.51.51.51.0

7、1.0延缓凝 结时间(min)初凝600903012024060906090210480终凝6009009021060906090210720抗压强度比(%)3天7天28天90天858585851101101101001251151101001001001101101151101001001251251151008090100100干缩率增大(106)80100100100100100100抗冻性比(%)300100100100300100 (2)比重。 (3)pH。 (4)水不溶物。 (5)干固物(不包括水不溶物)或含水量。 (6)表面张力(引气剂、各种减水剂)。 (7)泡沫稳定性(引气剂)

8、。 (8)糖含量。 (9)硫酸盐含量。 (10)氯化物含量。 (11)红外光谱(根据条件有选择地进行)。 (12)毒性试验(对新产品有怀疑时进行)。 第2.0.5条 外加剂出厂应附有鉴定合格证书、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及使用说明。包装应标明外加剂的名称、规格、型号、净重及有效存放期,并采用措施严防运输、贮存时变质。第三章 混凝土技术条件 第3.0.1条 试验用材料。检验外加剂质量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应遵守如下规定: (1)水泥:应采用熟料中C3A含量在5%8%并以二水石膏作调凝剂(若用硬石膏时其掺量不得超过调凝剂总量的1/2)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2)骨料:应符合水利电力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及钢

9、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质地坚硬、清洁及级配良好的天然骨料。粗骨料为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20mm,510mm的量占45%,1020mm的量占55%;细骨料为中砂,小于0.15mm的量不应超过5%。 (3)水:拌合用水应为饮用水。 第3.0.2条 基准混凝土。在检验混凝土化学外加剂质量时作为基准而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基准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水泥用量:3005kg/m3(用碎石时增加20kg/m3)。 (2)坍落度:61cm。 (3)含气量:2%以下。 (4)砂率:通过试验选用最优砂率。 第3.0.3条 试验混凝土。在检验混凝土化学外加剂质量时作为试验对象而掺外加剂

10、的混凝土。 试验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应遵守如下规定: (1)试验混凝土所用外加剂掺量按生产厂或研制单位所推荐的掺量或由试验确定。 (2)水泥用量:3005kg/m3(用碎石时增加20kg/m3)。 (3)坍落度:61cm。 (4)含气量:试验混凝土的含气量应遵守表2.0.1之规定。 (5)砂率:掺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混凝土的砂率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减少2%3%。 第3.0.4条 混凝土的拌和。 (1)机械拌和: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1条40180进行。 (2)可溶性外加剂应先配制成溶液,加入拌和水中使用。拌和时间视拌和机类型而定,一般宜为3min。第四章 混凝土试验 第4.0.1条 新鲜混凝

11、土的性能试验应遵守如下规定: (1)减水率:按下式计算 (4.0.1-1)式中 WB基准混凝土用水量(kg/m3); WA试验混凝土用水量(kg/m3)。 (2)泌水率: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5条40580进行。并以试验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泌水率之比(%)进行评定。 (3)含气量: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7条406(2)80进行,并以试验混凝土比基准混凝土增加的含气量进行评定。 (4)凝结时间: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10条40880进行,并以试验混凝土比基准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延缓(为)或缩短(为)进行评定。 (5)坍落度损失:坍落度试验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4.0.2条402

12、80进行,测出基准混凝土与试验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及停放1小时的坍落度,并按下式计算坍落度损失之差进行评定: (4.0.1-2)式中 S0、S1基准混凝土初始及1小时的坍落度(cm); 、 试验混凝土初始及1小时的坍落度(cm)。 第4.0.2条 硬化混凝土的性能试验应遵守如下规定: (1)抗压强度: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5.0.2条50280进行。试验龄期为3d、7d、28d、90d,并按下式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比进行评定: (4.0.2)式中 RAi试验混凝土i龄期时的抗压强度(kg/m3); RBi基准混凝土i龄期时的抗压强度(kg/m3)。 (2)干缩试验: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第5.0.9条50980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