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五)(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五)(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五)(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五)(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高三生物模拟考试试卷(五)(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五)一、选择题1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主要用于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 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均为生物大分子物质B. 信号分子生成后被释放到细胞外均需消耗能量C. 同一种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D. 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2通过实验来观察月季花花瓣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中,将其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 液中观察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 若去掉花瓣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就不能渗透吸水B. 取花瓣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弱D. 质壁

2、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升高3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红绿色盲患者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均分为两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一组均可作为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材料B. 其中某一组染色体一定来自该患者的父方C. 此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D. 其中任何一组均为一个染色体组,有46条染色单体4. 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i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 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

3、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 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5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B. 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C. 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D. 会导致进入血浆的 CQ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6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

4、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U)旅X冲眾密腥 =衿口牝学訪惰忒平占冷宇-+-*3s*w 辺A. 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 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 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因土壤盐分过多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某实验小组用一定浓度的 NaCI溶液处理某耐盐植物幼苗来探究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NaCI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 和细胞壁发生质

5、壁分离. 高浓度的NaCI溶液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直接抑制光合作用的 阶段.(2) 在胁迫的不同阶段, 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前期主要是因为 ,直接影响暗反应;后期主要是因为 ,间接影响暗反应.(3) 发生胁迫时,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在 ATP水解酶的参与下,以方式将进入细胞的Na+运进液泡,以降低细胞质的 Na+浓度;此外,细胞质中还能产生并积累大量可溶性小分 子物质,有利于 ,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1)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者采用 法进行调查

6、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 - 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2) 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图1、图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 - 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 - 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由图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型综合上述分析,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ni臼骨并覇毎診塩止 Labi10 2O 30 0 5P 70 *杯139细胞自噬是

7、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1) 细胞内由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 衰老线粒体从杯口进入, 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 细胞的自噬作用会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 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10. 某二倍体植物,雄株与雌株受M m基因控

8、制,紫茎与绿茎受 A、a基因控制.为研究该植物的遗传方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利用紫茎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全为绿茎,对这些幼苗处理而获得的雄株与雌株的比例为 1: 1.实验2:紫茎雄株与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总出现紫茎雄株、绿茎雄株、紫茎雌株和绿茎雌株4种类型,比例接近 1: 1: 1: 1 .请分析作答.(1) A与a、M与m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紫茎雄株的基因型是.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MM的植株,其原因是 .(2) 紫茎雄株与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中,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中,紫茎与绿茎的比例总出现1: 1,其原因是.(3) 由紫茎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而获得的幼苗

9、的基因型为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11. 3 -甘露聚糖酶能分解甘露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该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回答下列问题:(1 )稀释:在污水沟、死树桩旁采集土样,在培养前一般要进行稀释,其目的是.(2) 分离和筛选:获得稀释的菌液后,一般采取 法,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该培养基的配制要求是.(3) 纯化:培养中发现,在菌落周围出现了 ,挑取其直径较大的菌落以 法接种,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再次筛选,最终可得到纯化菌株.(4) 其他探究:某小组欲比较两种牙膏的抑菌效果,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作实验,结果如图,

10、图中 b的作用是.请写出实验思路: .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 我国科学家独立研制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有很好的预防效果.轮状病毒是RNA病毒,表面的E蛋白为主要抗原,下面介绍疫苗生产的有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 用轮状病毒的抗原 E蛋白获得E基因(目的基因)过程需要借助 工程.构建完整的表达载体必须要含有 和目的基因等结构.(2) 生产疫苗时可用微生物做受体细胞,则应采用。玄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受体细胞处于,从而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疫苗药物生产也可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那么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应采用 .(3) 对健康幼儿进行该传染病免

11、疫预防时, 可选用基因工程生产的 作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 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 与比较;或用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主要用于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下列关 于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均为生物大分子物质B. 信号分子生成后被释放到细胞外均需消耗能量C. 同一种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D. 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考点】 24:细胞膜的功能【分析】 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 既非营养物, 又非能源物质和 结构物质, 而且也不是

12、酶, 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 如激素、 神经递质、 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解答】解:A、生物体内的信号分子不一定为生物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A错误;B部分信号分子生成后被释放到细胞外需消耗能量,如神经递质、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时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同一种信号分子最终发挥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如低浓度生长素起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起抑制作用,C正确;D部分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分解,如神经递质、激素,D错误.故选: C2通过实验来观察月季花花瓣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中,将其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 液

13、中观察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 若去掉花瓣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就不能渗透吸水B. 取花瓣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弱D. 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升高【考点】 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 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 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 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解答】解:A、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相当于动物细胞,其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将其置 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也可渗透吸水, A 错误;B

14、花瓣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故取花瓣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B 正确;C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失水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C错误;D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渗透压逐渐减小,D错误.故选: B3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红绿色盲患者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均分为两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一组均可作为进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材料B. 其中某一组染色体一定来自该患者的父方C. 此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有两个红绿色盲基因D. 其中任何一组均为一个染色体组,有46条染色单体【考点】 61: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 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

15、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分析题文: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红绿色盲患者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均分为两组,说明此 时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材料包括 24条染色体(

16、22条常染色体+X+Y),而每一组 只有 23 条染色体, A 错误;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而其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来自父方和母方的 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其中一组染色体不一定都来自该患者的父方, B 错误;C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C错误;D其中任何一组均为一个染色体组,有 23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 2条姐妹染色单体, 因此共有46条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 D4. 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i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 2:1. 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

17、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B.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C. 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D. 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考点】8A:伴性遗传;92: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 1,因此确定该变异为 X染色体上的突变,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因此此处只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 可.【解答】 解:A、如果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配子致死,假 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 XDXdX XV,由于XD配子致死,子代为1XdXd

18、 (野生):1乂Y (野 生),A错误;B如果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 XDXdx XY,子代为1XDX1 (突变):仅乂(野生):1XDY(突变):1XdY (野 生),由于XDY致死,因此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 2: 1 .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 1, B 正确.C如果该突变基因为 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假设突变基因为d,则杂交组合为 Xxdx XDY,由于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则子代全为XDXd (野生),C错误;D如果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假设

19、发生缺失X染色体为X-,则杂交组合为 XX-X XY,雌配子X-致死,故子代为 1XX (野生):1XY (野生),D错误.故选: B5. 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B. 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C. 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D. 会导致进入血浆的 CQ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1)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

20、在37 C左右;(2)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 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Na+和C.2、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逐渐恢复正常.【解答】 解:A、病人胰岛B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B在

21、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C、 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C正确;D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 C.6. 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 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 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

22、研究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ui符灯牝学裁惰忒平A. 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 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 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 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考点】F2:种群的数量变动;G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 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3、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答】解:A、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 因土壤盐分过多而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某实验小组用一定

24、浓度的 NaCI溶液处 理某耐盐植物幼苗来探究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NaCI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 和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高浓度的NaCI溶液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直接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阶段.(2) 在胁迫的不同阶段,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前期主要是因为气孔关闭,导 致胞间CQ浓度降低 ,直接影响暗反应;后期主要是因为 色素含量降低,导致ATP和H 减少,间接影响暗反应.(3) 发生胁迫时,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在ATP水解酶的参与下,以主动运输 方式将进入细胞的Na运进液泡,以降低细胞质的Na+浓度;此外,细胞质中还能产生并积累大量可

25、溶 性小分子物质,有利于 提高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或提高植物的渗透压),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bmco,【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环境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因此出现原生质层远离细胞壁的现象,即发生细胞质壁分离.2、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同时合成ATP, 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

26、物还原两个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 H和ATP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解答】 解:(1)用一定浓度的 NaCI溶液处理某耐盐植物幼苗,如果 NaCI溶液浓度过高, 根毛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可导致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因此高浓度的NaCI溶液影响生物膜的形成,直接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2) 由题图曲线可知,胁迫实验的前15天,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明显,因此该时期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导致叶肉细胞二氧化碳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暗反应15天之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影响光合作用;叶绿

27、体中光合色素的含量明显降 低,因此后期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下降,直接影响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 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受影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3) 由题意知,细胞将吸收Na+需要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和 ATP水解,即需要载体蛋白和能 量,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细胞质中产生并积累大量可溶性小分子物质,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故答案为:(1 )原生质层 光反应(2) 气孔关闭,导致胞间 CQ浓度降低 色素含量降低,导致 ATP和H减少(3 )主动运输 提高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或提高植物的渗透压)&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山区为研究白桦的生长状况,

28、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1) 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者采用样方 法进行调查种 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据此对乔木的树龄进行划分,分为幼龄林( 10年生以 下)、中龄林和近熟林(10 - 40年生)以及成熟、过熟林(40年生以上)三个年龄组.(2) 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图1、图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 - 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 - 50年生的数目较多,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 林下 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据此预测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少(下降、降低给分) 由图

29、2结果可知,水曲柳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 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 的幼苗耐荫能力强, 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ni臼橹斡眾环診堀蓝10 20 30 40 0 $0 70【考点】F5:群落的结构特征;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1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 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30、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 密度会越来越小.【解答】解:(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2)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 10 - 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 40- 50年生的数目较多,由 于白桦是一种喜阳、耐寒的乔木,由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上层林冠茂密,林下光照不足,导致幼龄林数量生长难以进入下一龄级.由于老年个体明显多于幼年,为衰退型,因此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由图2结果可知

31、,水曲柳幼龄个体数远多于老年个体数目,为增长型.综合上述分析,水曲柳的幼苗耐荫能力强,由此推测若干年后,该种群将成为优势种.故答案为:(1 )群落的物种组成样方种群密度(2 )光照不足逐渐减少(下降、降低给分)增长水曲柳9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1 )细胞内由 内质网 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线粒体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 成双膜的小泡.(2)细胞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 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

32、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 增强(填“增强”、“减弱”或“不变)(3) 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科学家在研究液泡与自噬的关系时,以野生型酵母菌为对照组,以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为实验组,在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 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考点】2E: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2、分析图解: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后其与溶酶体结合,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

33、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解答】 解:(1)由图可知,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2) 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的 自噬作用会增强.(3) 酵母菌液泡内富含水解酶,酵母菌自噬与液泡中水解酶有关,因此在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细胞中出现自噬泡大量堆积现象.故答案为:(1) 内质网(2) 核糖体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增强(3) (液泡水解酶)缺陷型10. 某二倍体植物,雄株与雌株受 M m基因控制,紫茎与绿茎受 A、a基因控制.为研究该 植物的遗传方

34、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利用紫茎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全为绿茎,对这些幼苗处理而获得的 雄株与雌株的比例为 1: 1.实验2:紫茎雄株与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总出现紫茎雄株、绿茎雄株、紫茎雌株和绿茎雌株4种类型,比例接近 1: 1: 1: 1 .请分析作答.(1) A与a、M与m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 对同源染色体上.紫茎雄株的基因型是AaMm .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MM的植株,其原因是 株的基因型为 mm不会 16产生含有 M基因的雌配子(卵细胞)(2)紫茎雄株与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中,紫茎雌株的杂交子代中,紫茎与绿茎的比例总出现1: 1,其原因是 含A基因的雄配子(花粉)不

35、育.(3) 由紫茎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而获得的幼苗的基因型为aM和am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解答.2、分析实验I:利用紫茎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全为绿茎,对这些幼苗处理而获得的雄株与雌株的比例为1: 1,说明该紫茎雄株含有 A a基因及M m基因,因此基因型是AaMm且紫茎对绿茎是显性,雄株对雌

36、株是显性;分析实验n:紫茎雄株与紫茎雌 株的杂交,子代总出现紫茎雄株、绿茎雄株、紫茎雌株和绿茎雌株4种类型,比例接近1:1: 1: 1,紫茎雄株的基因型是 AaMm紫茎雌株的基因型是 Aamm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1: 1 : 1: 1,相当于测交实验,因此 2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A与a、M与m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 2对同源染色体上;紫茎雄株的基因型是AaMm由于雌株的基因型是mm雌株只产生含有 m的配子,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基因型为MM的植株.(2) 由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Mn雄株产生的配子的

37、类型及比例是AM Am aM am=1: 1: 1: 1,但是花粉离体培养,所获得的幼苗全为绿茎,说明AM Am花粉不育,因此紫茎雄株(AaMr)与紫茎雌株(Aamm的杂交子代中,雄株产生的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M am=1: 1,雌株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m am=1: 1,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Mm Aamm aaMm aamm=1 1 : 1: 1,其中 AaMm Aamm是紫茎,aaMm aamm是绿茎,紫茎:绿茎 =1: 1.(3) 紫茎雄株的基因型是 AaMm产生的可育配子的基因型是aM am,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是 aM am故答案为:(1) 2

38、 AaMm雌株的基因型为 mm不会产生含有 M基因的雌配子(卵细胞)(2)含A基因的雄配子(花粉)不育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11. 3 -甘露聚糖酶能分解甘露糖,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该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回答下列问题:(1 )稀释:在污水沟、死树桩旁采集土样,在培养前一般要进行稀释,其目的是让细菌分散成单个菌落,便于分离(2) 分离和筛选:获得稀释的菌液后,一般采取涂布平板 法,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该培养基的配制要求是把甘露糖作为唯一碳源.(3) 纯化:培养中发现,在菌落周围出现了透明圈,挑取其直径较大的菌落以平板划匚法接

39、种,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再次筛选,最终可得到纯化菌株.(4) 其他探究:某小组欲比较两种牙膏的抑菌效果,用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作实验,结果如图,图中b的作用是 对照 .请写出实验思路:将等量的两种不同牙膏涂布在 a、c 处,b 处不涂牙膏,观察 a、b、c 周围透明圈的出现情况 .【考点】11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 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解答】解:(1)稀释的目的是让细菌分散成单个菌落,便于分离.(2 - 3)要筛选能产生 3 -甘露聚糖酶(能分解甘露糖)的枯草芽孢杆菌,应该用以甘露 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因此获得稀释的菌液后,一般采取涂布平板法,将其接种于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中发现,在菌落周围出现了透明圈,挑取其直径较大的菌落以平板划线法接种,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进行再次筛选,最终可得到纯化菌株.(4) 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两种牙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