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_第1页
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_第2页
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_第3页
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_第4页
七年级古诗鉴赏专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周纯莉一、题型归纳(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 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 诗中的某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它的好处。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答题模式:词意+技巧(修辞)+效果+内容+情感(意境)题型示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

2、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问题:诗中的“争”、“啄”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答案:“争”是争先恐后的意思,“啄”是衔着的意思(解释词义),“争”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技巧),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表达效果),表现了西湖早春的勃勃生机。(意境)(二)名句赏析类中考题型(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

3、,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答题模式 技巧+效果+内容+情感(哲理,意境)题型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问题: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技巧),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效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内容、情感)(三)主旨情感类中考题型(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4、)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景物或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景物或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答题模式】本诗通过描写 (意象)(创造出 意境),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给人留下 的启示)。题型示例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问题: 说说这首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喜爱之情。(情感)(四)想象描述类中考题型(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题:这首

6、小令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面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藤”“树”、“鸦”、“桥”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停在树枝上。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桥边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在西风中慢慢前行。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五)、表达技巧类中考题型(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

7、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题

8、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题型示例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自古被人称道,“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答案:“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技法),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哲理),表现出时光的匆匆流逝(作用)。二、知识归纳1、内容归纳七年级上册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

9、内容分类(课内古诗词有4首,课外古诗词有10首,是新课标的推荐篇目,共14篇)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别后对家人,对朋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表达思归之心,羁旅之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泊秦淮 杜牧 唐借景抒情 / 言志 观沧海 曹操 三国抒发对春天等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表现对年华已逝,好景不长的感伤。 浣溪沙 晏殊 宋2、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意象 情感

10、/ 思想 例句及出处酒 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斜阳(夕阳、落日) 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风、霜、烟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草木 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曹操)杜鹃(子规) 凄

11、凉哀伤的象征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鸿雁 多传达离愁、孤寂的情思。 如: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王湾)舟 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 如: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3、考点归纳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4、艺术手法归纳 艺术手法,又称为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写:可分为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4)行文结构:开门见山、以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