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的考究_第1页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的考究_第2页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的考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的考究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保存一般,破缺漫漶较多。青石质,圆首,高123 米,宽023 米,长063 米。碑阴、阳两面四周均浅刻花卉海浪纹。碑文楷书。砂岩质须弥座,高 0 84 米,宽 0 38米,长058 米。碑阳额题重修藏经楼碑记;,首题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正文共20 行,满行 6 37 字,共计 526 字。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 立石,周纯德撰文,杜楷书丹,赵邦用镌石。碑阴首题天龙寺回赎大灵头碑记;,正文共 21 行,满行2 38 字,共计 481 字。清康熙四十年(1701 年) 立石,孟王曾撰文。由于此次研习的重点是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天龙寺回赎大

2、灵头碑记;在此就不赘述了。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全文: 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天龙山寺距太原邑城三十里从柳峪口入即山谷崎岖也嶙峋二十里始达其所四围松柏苍然绿山密布涧水绕山腰而清流虽岿崱益深而建寺之地则规模不为小是以梵宫宽敞不愧丛林是山也钩连悬瓮高欢避暑之基迹存焉南崖旗石巍然犹标展雄之烈山门外台基阔大游人胸襟眼界至此顿宽实晋地诸寺所未有者寺后依山一阁高十丈许石梯险不可登阁左凿有龙池祷雨得水即应三十八年乙卯夏中堂大学士马大老爷奉圣旨来晋适旱魃为之时悯念黔黎意求天泽询知天龙龙池之灵应捐俸五十金遣太原府司马戴公躬诣龙池为民乞命邑令皋兰王公素爱民如子者喜而同登处感之至甘霖立沛故此金不至多费余三十七两有奇缴

3、回之日旋蒙发下令常住便用住持性文海福不敢滥支欲为马大老爷作寺中一大功德事思惟殿左藏经楼五间毁塌过半功德莫此为大於是以此金作主常住中复设处八十余金即在本年秋间经楼焕然复旧矣夫经楼之宜葺而不宜废固也唯三五年来从难举动今得马大老爷之捐金为之倡而盛事方毕则功德之所攸归不待辨而明矣将龙池且亦为之生色马爰勒诸石以志不磨阳曲廪生周纯德撰邑人杜楷书丹住持僧性文福海众执事僧性坚性池海山海瑜海润海旺海龙海宽海明海舟海荣海泌寂治寂圆寂忻照宽大清康熙三十九年岁次庚辰十一月吉旦立石石匠赵邦用。译文: 天龙寺距离太原县城有三十里。从柳子峪峪口进入,便是山谷,道路崎岖不平,两侧山石重迭幽深。沿山谷行走二十里才到达天龙寺,寺

4、院四周松柏苍翠,郁郁葱葱,满山如碧色密布。寺前山涧有小溪环绕山腰流淌,在两崖高大的山峰映衬下溪水更显得深邃悠长。在如此清静优美的地方,寺院的修建规模一定不能小,所以天龙寺修建的这般恢宏大气,足可以作为僧侣修行之处了。这天龙山与悬瓮山相连,山上保留有高欢避暑宫殿的基址遗迹,山的南峰有一块名为插旗石的巨石,高大雄伟,如同象征着柳展雄领导奴隶起义的伟大功业。寺院山门外是一块宽阔的平地,游人在这里停下脚步,心胸眼界顿时能豁然开朗,如此豁达的感觉确实是在山西全境其他寺院不能体会到的。寺院后依山建有一座木阁,高十丈多,虽然可以攀登石梯上去,但由于地势的艰险,所以是不容易登阁参观的。木阁左侧开凿有一座叫龙池

5、的水池,在这里求雨立即就能灵验。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 夏天,马齐马中堂奉圣旨到太原府办事,正好遇上太原府境内遭受旱灾。马中堂怜悯当地受灾百姓,产生了向老天爷祈求恩泽,为民求雨的愿望。于是询问当地是否有求雨灵验的场所,得知天龙山龙池有求必应,马中堂立即捐献五十两俸银,派遣太原府司马戴公亲自前往龙池,为百姓祈雨,向老天爷请求生存下来的机会。太原县县令皋兰人王公,向来是爱民如子,也深受百姓爱戴。遇上这次为百姓求雨的大事,王县令自然欣喜地陪同着司马戴公一同翻山越岭前往龙池。两位父母官为民求雨心切,不辞辛苦的精神仿佛深深地打动了老天爷,于是一场久违的十分充沛的雨水立刻倾注下来。由于此次求雨顺利,

6、也没费什么周折,马中堂所捐献的俸银也就不至于有太多花费,余下有三十七两多。司马戴公等人将余额如数交回的当日,马中堂临时萌发将这些银子留下的想法,让寺院自行安排使用。天龙寺住持性文、海福不敢随意支用这笔捐款,决定要以马中堂的名义在寺中作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考虑到大殿左侧面宽五间的藏经楼现在倒塌一半,没有什么比修复它更重要的了。于是在马中堂捐献资金的基础上,寺中再安排支出八十多两银子一起用于藏经楼的修复。就在本年秋天,工程结束,藏经楼又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这藏经楼是应当经常修葺,不应该任其倒塌破败呀。藏经楼塌毁已有三五年时间,但由于种种困难一直没有得到修复,此次由马中堂捐献钱财才使藏经楼重新恢复往日

7、的生机。修复的事情刚刚结束,寺内僧人就讨论这功劳应该属于谁? 不用分辨了,自然是龙池。于是供奉龙池为神池,并且将它的神奇传扬出去。所以立碑记载这件事情,让它永久流传。阳曲县廪生周纯德撰写以上文字,同乡人杜楷用朱砂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参与此事的包括天龙寺住持性文、福海,负责寺院具体差事的僧人性坚、性池、海山、海瑜、海润、海旺、海龙、海宽、海明、海舟、海荣、海泌、寂治、寂圆、寂忻、照宽。大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 十一月初一立碑。刻石工匠赵邦用。天龙寺重修藏经楼碑记记述天龙寺藏经楼在经历了三五年的倾圮荒废后,恰逢马文马中堂自捐俸银为民求雨一事顺利完成,求雨所备银两有所剩余,于是又全部捐献用作

8、该楼的修葺,从而使其得以重现往日光彩的整个过程。除对碑记进行译注外,笔者还找出以下几个可继续研究的问题及其由来。(1) 这次灾情的影响。由来: 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 ,山西太原府境内发生了旱灾,而且灾情可能比较严重。(2) 天龙寺在清代早期的规模及佛教地位。由来: 天龙寺在清康熙朝的规模是很雄伟壮观的,寺院周边景色宜人,山水风光俱佳,是山西境内其他寺院不能相比的。而且寺内僧人众多,有住持两人,执事僧十六人,其他僧人估计也有不少。(3) 清代游历天龙山的途径。由来: 当时需要从柳子峪的峪口进入天龙山。(4) 天龙山高欢避暑宫兴衰始末。由来: 时年在天龙山上还可以找到高欢避暑宫的遗迹。(5) 清代天龙山石窟的保存状况。由来: 寺后高十丈许的高阁是今天龙山石窟第九窟唐代摩崖造像外的木阁,明朝称为大佛阁,新中国成立前已毁,1985 复建,称为漫山阁。时年,该阁巍然屹立,要想登楼,需要爬行十分艰险的石台阶才能到达。(6) 清代早期对奴隶起义的态度。由来: 时年,对柳展雄带领奴隶起义的功绩是褒扬的。由上述得知,正是因为天龙山风光旖旎,才有了天龙寺的气势恢弘; 也正是因为天龙寺的名气远扬,才使龙池的神奇一并传播。正是因为一场突来的旱灾,才有马中堂的为民求雨; 也正是因为龙池神奇,得雨顺利,才有求雨费用的剩余; 又是因为马中堂的慈悲,才有将剩余钱财捐赠天龙寺的意愿。最终正是因为寺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