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学案专题三文本16前方Word含答案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学案专题三文本16前方Word含答案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学案专题三文本16前方Word含答案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学案专题三文本16前方Word含答案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一学案专题三文本16前方Word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迁徙()撼动()按捺()颠簸() 惶惑() 抛锚()憔悴() 温馨() 崔颢()(2)多音字奔宁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2)(3) (4)二、词语积累理解运用(1)索然无味: (2)如痴如醉: (3)按捺不住: (4)惶惑: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这是什么果子?没见过。咬一口,索然无味,扔掉了也毫不可惜。()(2)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称赞不已。()(3)听到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2、()辨词填空(1)克制抑制“克制”,抑制。多指情感。“抑制”,压下去,控制。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的产生或发展。政府要学会_行政干预的冲动,应着力于制度改革与创新,将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调节。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的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2)体验体味“体验”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味”指仔细体会。时尚的生活关键是活出生活的精彩,能真切地_生活的滋味。苗栗县观光资源丰富,无论是逛南庄老街、泡泰安温泉,还是到三义赏木雕、到客家庄_客家风情,苗栗每年都吸引很多岛内民众来走春。三、名言警句作者名言(1)读书,旁边准备一个笔记本。如果读一本书,找不到一些词、句子、

3、段落,使你想抄下来,记下来,那么这本书基本就是一本没有文脉的书,那么就让它到它该去的地方吧。(2)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3)书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你只须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你可怜的生活圈域,而走入一个无边的世界。(4)送给北大学子三句话:感恩、情调、细心。第一句话是面对苦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没有情调的人生,是一种质量低下的人生。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是,这个世界,只属于那些细心的人。(5)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

4、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一、作者简介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主要作品有:草房子红瓦细米天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丁丁当当黑痴白痴狗牙雨白栅栏根鸟枫林渡野风车等。二、背景展示前方是由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名叫“前方”的照片而引发的一篇摄影散文,这幅摄影作品呈现的是一辆颠簸于旅途的老汽车中一位男子手托下巴、眼望车窗外、神色惶惑茫然的画面。作家目睹这幅作品,生发了无限遐思,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家园的

5、独特思考。三、文学常识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判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文章第1段以两个连续的问句开头,从摄影画面起笔,具体描摹了画面的内容。()(2)文章第二部分(27段),采用议论的方式分析了人们离家的原因。()(3)文章第三部分(811段),由“路”引起思考,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并探讨了人的悲剧性的实质问题。()(4)文章第四部分(第12段),回到摄影画面,引发思考。()(5)文章的整

6、体思路是:从摄影画面起笔,中间写由摄影画面引发的想象与思考,最后又回到摄影画面。()1作者是如何切入摄影画面的?为什么要这样切入?请你说明一下摄影画面的内容。答: 2简要概述人为什么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答: 3阅读811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答: 4古往今来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文中却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离家与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答: 争论话题在前方一文中,作者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家,更需要精神的家园。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寻找这种精神家园,但这条道路和人类走向前方的道路都是漫无尽头的。因此,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家可归

7、的感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的观点: 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前方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精神和理想无所皈依的现实状况:天性和命运决定了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远行的欲望;但是人的这种远行注定是一场苦旅人无法消除精神深处无家可归的感觉。文中写道:“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作者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只需要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实实在在的家,还需要一个心灵的归宿。运用示例离家是必然的,思家也是必然的。十八岁的我,是羽毛甫健的雏燕,向往着远方的高山大河,向往着广阔的天空。我的翅膀将带着我离开这儿低矮的山和涓涓的细流。但在飞行途中落脚停歇时,我的头必向着这儿,我的眼光必穿过

8、山河抚摸这儿的山、这儿的草和草上的露珠,那是能洗去我身心疲惫的圣水。离家、念家、归家,是人的必然,也是人生的一种模式。我虽未踏上离家的路,却也明白那是怎样一种深沉的情感,刻在心上挥之不去,是连逝水一样的时间也无法洗去的痕迹。但是无论是离家还是归家,对于精神的归属、理想的追求,是我心中永不泯灭的印记,不管前方如何,我都会带着这份对家的思念,踏上茫茫的征途。二、课外素材莫言的东北高密乡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对自己的最高嘉奖。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

9、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两个指头,拈出几个短篇”。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然而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莫言是曾经排斥过故乡的,他的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摸索时期才被终结

10、,莫言也确定了他的写作方向:高密东北乡。之后,莫言的作品屡获大奖。1997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大家文学奖”;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论莫言所获的奖项有多大,他文学创作灵感的发源地始终离不开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高密东北乡。选材感言家、故园、家乡,是人类追寻的精神家园,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故土就是文学创作灵感的发源地。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答: 作文命题:(2014福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11、作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先读佳作于逆境处捡拾一地馨香古希腊圣哲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诚哉斯言,人生,就如同颠簸于穷山恶水之境的一段非凡旅程,有时要经历深渊,有时需涉过险滩,但终须归于一颗敢于同逆境搏斗的心。就像白淑贤说的“架桥之论”,她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份对生命的挚爱与热忱,皎皎如经云之碧月,飘飘若流风之茜雪,尽拾

12、一地乐观淡然之馨香。“即使踏着荆棘,也不觉悲苦;即使有泪可落,亦不是悲凉。”沈从文,你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文豪,谁能想到“文革”遭批斗时,竟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用那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写下“荷花真美”。当郭沫若质疑你的文学才华时,你淡然地付诸一笑,而后扬鞭东指,在别人的呶呶不休中,抵达登高望远的成功彼岸。走在生命的雨季中,你波澜不惊,笑看朗月照花;坠入人生的低谷,你步履从容,清吟一世风华。你用乐观淡然的画笔描绘出一幅锦绣遍地的人生画卷,于逆境处拾得一地馨香。“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一位走在人间四月天的才女,纵使斗转星移,流逝的时光之水也无法冲走她的绝世风华,反而像那醇香

13、美酒,时间愈久愈迷人,愈耐人寻味。20世纪30年代,她不顾重病缠身,奔走于穷乡僻壤、荒山野岭之间,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即使命运向她发出狰狞的冷笑,她依旧用泠泠清音对生活说:“我认定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林徽因用乐观的笑音点亮四面暖风,于逆境处翩然起舞,与灵魂缱绻共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为失败而灰心,也不可以为困难而却步。”孙中山,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在风雨如磐的封建统治时代,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以坚忍不拔之毅力,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即使在内外交困之中,也未曾

14、轻言放弃,历经艰难困痛,终于玉汝于成。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韩信,受“胯下之辱”,依旧如雪底苍松,耐得严寒,宛若羽化之仙;苏轼,遭受“乌台诗案”,仍草履一双,清风自在,烟雨任平生;弘一法师,受“唾弃之辱”,仍淡定从容,有光风霁月、宠辱偕忘的傲岸。“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乘一叶载满乐观与从容的扁舟,于苦海中乘风破浪,待到云淡风轻,天朗月明时,尽拾一地馨香。再悟亮点1选材准确(1)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有何独到之处?提示选材很丰富。全文选取了沈从文、林徽因、孙中山、韩信、苏轼、弘一法师六个事例材料和古希腊圣哲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白淑贤说的“架桥之论”以及沈从文、林

15、徽因、孙中山三位的名言,选材非常丰富。(2)这样选材来组织文章有哪些好处?提示a能够使文章的内容非常充实。b.能够为说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c.就读者来说,也能起到开阔眼界的作用。2用材恰当(3)作者在用材方面有哪些巧妙之处?提示a详略结合,游刃有余。全文在素材运用上独具匠心,沈从文、林徽因、孙中山是详写;韩信、苏轼、弘一法师连续三个古代素材是略写。对读者可能不熟悉的材料进行详写,对众所周知的材料进行略写,详略得当,详略结合,游刃有余。b.名言和事例的结合。名言的引用不但增加了文采,同时也是道理论证的材料,道理论证与事例论证相结合,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1(1)xhnnbh

16、unmoqio cuxnho(2)bn/bnnn/nn2(1)急躁/害臊/干燥(2)温馨/罄竹难书/钟磬(3)闪烁/众口铄金/沙砾(4)疲倦/圈养/蜷缩二、理解运用(1)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思或趣味也没有。(2)用来指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陶醉而不能自拔,精神恍惚。(3)心里急躁,克制不住。(4)疑惑畏惧。对点小测(1)。对象用错,多指文章(2)(3)辨词填空(1)克制抑制(2)体味体验整体感知(1)(2)(3)(4)(5)解析(1)“具体描摹了画面的内容”错误,并没有对摄影画面进行具体描摹,而是马上展开联想。(2)不止是议论,还有叙述和抒情。课堂互动1(1)作者以两个询问他们去向的问句切入,以

17、便引出本文的话题。(2)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正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也就是说,作者不详细描述画面内容而如此切入,是由本文的主旨决定的。(3)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2迁徙的习性,外界的诱惑,出于无奈,理想的召唤。3(1)人生是一场苦旅,不论生活境遇如何,人在面对艰难旅程时的惶惑和茫然,在旅途中的不安、无奈、焦躁不宁没有本质区别,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2)人们“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人总在不断地探索,总是不能满足现状,因此永远无法到达

18、理想的彼岸。(3)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4)“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中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5)概括起来,作者告诉我们:凡在外流浪,总在惦念家园,可回到家却发现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家。人生是一场苦旅的“苦”其实是人一直在生命的旅途中追寻理想,追寻精神的家园,但始终找不到,精神无处寄托的一种悲剧。4(1)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出发点,而前方又时刻召唤着我们,我们总是围绕家进进出出。为了追求理想,我们离家;为了寻觅精神家园,我们又归家。离家是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归家也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表面上两者是不一样的,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2)人最终还要有归属,人们总想找到精神的归宿,归家是永恒的追求。所以文章表面上虽然在写离家,实际上仍着眼于归家。(3)一般反映乡愁的作品,无非借游子之口写漂泊在外的艰辛与寂寞,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与向往。本文一改前人“恋家”“归家”的思绪与呐喊,理性地分析了人归家的原因,指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