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学案专题四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Word含答案_第1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学案专题四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Word含答案_第2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学案专题四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Word含答案_第3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学案专题四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Word含答案_第4页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四学案专题四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Word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本20白发的期盼(节选)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字词。2.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百善孝为先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4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5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6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

2、单音字拎着()遛鸟()赡养() 高瞻远瞩()叮嘱() 融洽()(2)多音字 舍 伺2理解词义(1)耳熟能详:_(2)天伦之乐:_(3)不可或缺:_3选词填空(1)寂寥寂寞_的田野非常荒凉。生活的单调使他越来越自我封闭,二十多年里陪伴他的只有空虚和_,更多的只是工作后的疲劳。(2)独立独力美国不惜血本拉拢世界各国共同遏制中国,这个事实说明美国已经没有信心_面对中国了。广州普通高中_招生学校录取开始,广州外国语学校等9所特色学校在该批次录取779人。阅读课文,思考:老、中、青三代对“精神赡养”的态度各是什么?与他们的对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意图?答:_1在这则广播访谈中,“精神赡养”这一概念是如何提

3、出来的?答:_2作者为什么以“白发的期盼”为题?答:_3古代有很多关于“孝”的名言,如“父母在,不远游”“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千万经典,孝义为先”。这些话在今天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发表一下你个人的看法。答:_1白发的期盼(节选)为什么要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答:_2文中在采访高先生时,有很多地方加入了音响效果,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答:_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温秋阳,1967年生,哈尔滨人。1991年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新闻系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中心。现任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白发的期盼是一则新

4、闻分析,曾获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2背景展示“白发的期盼”意指老年人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无法束缚年轻一代奔走四方的脚步,几世同堂固守家园的家庭模式也难以维持;同时,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养老模式已成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现象。那么,如何解决继承传统与变革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年轻人走天下干事业与老年人需要照顾关怀之间的矛盾?白发老人对忙碌的儿女们又有什么期盼呢?作者以特有的新闻敏感与理性视角,超越物质上赡养的层面,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理念,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文体知识广播稿属于新闻的一种,它包括新闻的一些特性。首

5、先,一篇完整的广播稿就必须包括新闻的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怎样How)。其次,还要具有新闻的四个特点:快、真、短、新。报道快。即报道要及时,要第一时间报道,不要等过了几天才报道,那就没有新闻价值了。事实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数字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绝不能道听途说或是凭空捏造。篇幅短。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但简短要以内容充实、叙述清楚、重点突出为原则。内容新。新,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同时,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文内文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白发

6、的期盼(节选)的作者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新闻报道样式,将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主题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讨,提升到历史与人文内涵的高度,从中反映出作者较好的新闻敏感和驾驭分析、解释事实的能力。具体体现在:1从人文的视角开拓内涵。作者没有重复炒作前些时候媒体报道的虐待老人的触目惊心的违法事件,而是从人文的视角开拓内涵,使主题超越了物质赡养的层面,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社会养老理念。2在形式上力求创新。从本文的整体效果看,作者解放声音、以人为本的现代广播意识较为明确。作者从亲情与人文出发,激发了采访对象的积极参与意识,在开拓线索、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敞开心扉、坦诚交流等方面颇具特色。类文品悟田野上的白

7、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

8、,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

9、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

10、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

11、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微感言:_素材运用点击文本在倾听中,本广播稿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社会思考如何去安慰守巢老人孤寂的内心。本广播稿运用简短的语句,渲染出一个个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不由得让人想到自己父母的现状,激起人们内心赡养父母的强烈意识。运用示例孝敬父母要趁早父母老了,风刀霜剑在他们原本红润的脸上刻下无情的生命印记,皱纹里还牵挂着我们的幼稚与冲动。父母老了,他们渴望我们的爱和陪伴。在父母

12、还健在的时候,让我们用心去关爱我们的父母,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放在手心,宠爱有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们不要把点滴的忽略变成永久的遗憾,关爱父母从现在开始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lnlishnzhnzhqi(2)shshcs2(1)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2)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错点提醒:本成语特指家庭内部的情形。)(3)不能有一点点缺失。或,稍微,略微。3(1)寂寥寂寞解析“寂寥”,寂静;空旷。“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2)独力独立解析“独立”,动词,单独地站立;国家或政权自主地存在;不依靠他人。“独力”,副词,单独依靠自

13、己的力量(做)。整体把握(1)老年人:不缺少金钱,希望老来能团团圆圆,享受天伦之乐。中年人:在“精神赡养”问题上是有心无力,为生活所迫,没有办法;也有的是身体不适、疲劳而自顾不暇,“懒”于做“精神赡养”。青年人:家庭观念淡薄,对“精神赡养”根本没形成认识。(2)与老年人的对话重在表现他们“精神需求”的急切,意在说明提出“精神赡养”这一问题的现实性;与中年人的对话重在表现他们“精神赡养”责任意识的淡薄,意在说明呼吁重视“精神赡养”的重要性;与青年人的对话重在表现年轻人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强调呼吁重视“精神赡养”的重要性。重点突破1本篇新闻分析由一则令人伤感的故事引入,用老人“一周只说了两句话”的

14、悲剧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几位老人又诉说着共同的感受:孤单、寂寞、无聊、苦闷,且并不急需物质方面的资助。“那么,老人想要什么呢?”借人口学专家的分析,提出了“精神赡养”的概念。2“白发”是指老年人,“白发的期盼”形象而准确地表明了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与渴盼,从而引导听众深刻思考,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资料丰裕的社会形势下,该如何赡养老人。3(观点一)我认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些话已经有点落伍了。如果父母在,就都局限在家中孝敬父母,那么,祖国的国土谁来保卫,大西北谁来开发?(观点二)我认为,这些话今天仍有它的现实意义。一个连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的人,怎么会有关爱他人

15、、报效祖国之心呢?(观点三)中国有句老话“自古忠孝难两全”,我认为尽孝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很难做到。国难当头,救国家于危难,救民族于水火,应该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第一位的责任和义务,暂时把“孝”往后放一放是完全必要的。一旦为国捐躯了,没有机会再尽孝,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和平时期,为国献身捐躯的机会很少,做人就应该以“孝”为先,因为这是做人的基础和根本。(观点四)忠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尽忠还是尽孝,都需要付出,都需要奉献,都需要具备忘我精神。自私自利、事事处处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的人,是不会尽忠也不会尽孝的。美点赏析1作者在创作谈中说道:“采写白发的期盼的过程,是我有意识体察老、中、青三代人对亲情的理解及其需求程度的过程,也是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