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章末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才之路 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章末小结,第四章,1.1.1集合的概念,一、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分析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如叠在一起、并排放在一起或用绳(或杆)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 2隔离法与整体法 (1)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或关联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2)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2、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1kg、m24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秤的示数是25N B弹簧秤的示数是28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m2的加速度大小为7m/s2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大小为13m/s2

3、,二、动力学问题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极值问题: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 2解题关键: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须出现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离,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等,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 (1)极限法:题设中若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常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 (2)假设法:有些物理问

4、题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要用假设法。 (3)数学推理法:根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讨论出临界条件,如图所示,一质量为500kg的木箱放在质量为2000kg的平板车的后部,木箱到驾驶室的距离L1.6m。已知木箱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84,平板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是车和箱总重的0.20倍。平板车以v022.0m/s的恒定速度行驶,突然驾驶员刹车,使车做匀减速运动,为不让木箱撞击驾驶室,g取10m/s2,试求: (1)从刹车开始到平板车完全停止至少要经过多长时间? (2)驾驶员刹车时的制动力不能超过多大?(g取10m

5、/s2,三、物理图象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1常见的图象形式:物理图象信息量大,包含知识内容全面,好多习题已知条件是通过物理图象给出的,动力学问题中常见的有xt、vt、Ft及aF等图象。这些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2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遇到带有物理图象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象,要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象给出的信息,再利用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去解题,天津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质量共为40kg的雪橇和运动员,在倾角37的斜面上向下滑动(如图甲所示),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6、,今测得雪橇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且AB是曲线A点的切线,B点坐标为(4,15),CD是曲线的渐近线,g取10m/s2。试求,1)t0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和稳定时的速度; (2)空气的阻力系数k和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2)运动员所受阻力与速度成正比即fkv,t0时刻:mgsin37kv0mgcos37ma 物体最后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时: mgsin37kvmgcos370 将v05m/s,v10m/s,代入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0.125,k20Ns/m。 答案:(1)2.5m/s210m/s (2)0.125k20Ns/m,四、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 1解题关键:分析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

7、擦力方向,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是分析传送带问题的关键。 2常见的传送带模型:有两种,一个是水平方向的传送带;另一个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传送带。 (1)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的运动有两种可能: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时速度还没有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则该物体一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之前速度已经和传送带相同,则物体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对倾斜传送带要分析最大静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以4m/s的速度向上运行,在传送带的底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

8、数0.8,AB间(B为顶端)长度为25m。试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物体的运动性质(相对地球) (2)物体从A到B的时间为多少?(g10m/s2,解析:(1)由题设条件知tan370.75,0.8,所以有tan37,这说明物体在斜面(传送带)上能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开始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起初阶段: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滑mgsin37maF滑FNFNmgcos37 求解得ag(cos37sin37)0.4m/s2 设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t1及位移x1,因v00a0.4m/s2,vt4m/s,答案:(1)物体先以a0.4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传

9、送带速度后,便以传送带速度做匀速运动 (2)11.25s,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规律,是力学的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章是高考的热点,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多与运动学、电磁学等知识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解析:(1)在02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1、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2、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11N1 N1mgcos f22N2 N2N1mgcos 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f1ma1 mg

10、sinf1f2ma2,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 a13m/s2 a21m/s2 (2)在t12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 v1a1t16m/s v2a2t12m/s 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零,同理可得 a16m/s2 a22m/s2,点评:此题亦可用下面的速度图线求解,请同学们自主探究,1(2014北京理综,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

11、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伽利略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三种材料的粗糙程度不同,小球上升的高度不同,若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0点,等高位置,A正确,B、C、D选项从本实验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本题要求从实验现象中直接得出结论。B、C、D选项中的结论也是科学的,正确的,但从本实验中不

12、能得出,2(2014新课标全国卷,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力的分解,解题的关键要明确弹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不变,因此对应伸长量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不变。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所以kxmy,即竖直方向上的伸长量不变,但于由原来有原长,原长沿竖直方向分量减小,所以竖直方向总长度减小。A

13、正确。该题极具迷惑性,学生往往会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寻找关系,导致无法得出正确结论,3(2014重庆理综,5)以不同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受力情况和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变化情况。空气阻力忽略时,物体上升的加速度不变,在vt图象上是倾斜的直线,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时,物体上升过程中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在最高点时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速度等于零时,vt图象中的切线平行。综上所述,只有

14、选项D满足以上关系。根据物理规律排除不满足条件的选项是选择题解题的一种常用方法,4(2015新课标全国卷,20)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 A斜面的倾角 B物块的质量 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 答案:ACD,5(2015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m/s2

15、,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v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 答案:(1)3.251.79(2)C,6(2014新课标全国卷,2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

16、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 答案:(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1)由图象可以判断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或非线性关系。 (2)当有拉力时无加速度说明存在摩擦力。 (3)为了验证实难结论,要平衡摩擦力,本实验中由于把钩码的重力作为拉力。因此必需满足Mm的条件,7(2013四川理综,9)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