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文献综述论文_第1页
聚碳酸酯文献综述论文_第2页
聚碳酸酯文献综述论文_第3页
聚碳酸酯文献综述论文_第4页
聚碳酸酯文献综述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聚碳酸酯工艺设计 摘 要 聚碳酸酯是由双酚 A 钠盐与光气进行反应,产物简聚体进行缩聚反应获得。本设 计聚碳酸酯厂工艺设计,主要进行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并绘制了全厂平面布置图、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的立面图和平面图。 关键词:聚碳酸酯,双酚 A,工艺,图 Polycarbonate Process of The Technological Design ABSTRACT Polycarbonate is deserved by the Bisphenol-A of Sodium salt and phosgene. This indication is to design for

2、a chemical factory, It include the main equipment computation and the shaping in the technical process of Polycarbonate CHP, entire factory floor-plan, synthetic CHP total flow chart, workshops elevation and horizontal plan. KEY WORDS: Polycarbonate,Bisphenol-A ,Technology ,Chart . . 一、课题背景 聚碳酸酯(简称)

3、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 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 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 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 异的通用工程塑料,自问世以来迅速在发达国家形成产业化生产,且技术持续 发展,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聚碳酸酯光学透明性好、抗冲击强度高,并具 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蠕变性、抗寒性、电绝缘性和阻燃性等特点,使之在透 明建筑板材、电子电器、光盘媒介、汽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聚碳酸酯 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用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推出了光

4、 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专用的 品级牌号。我国在聚碳酸酯研发上虽起步较早,先后有不少企业进行研发生产, 但由于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装置规模较小、产能低、产品质量差,目前仅剩一 家企业维持生产,国内市场所需的聚碳酸酯不得不大量依赖进口。因此,大力 加强聚碳酸酯研发,加速实现其规模产业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需求。我 国聚碳酸酯长期依赖国外进口,2000 年进口量为 23 万吨,到 2008 年增至 101.7 万吨,增长了近 4 倍,2008 年国内聚碳酸酯的表观消费量接近 80 万吨, 未来几年将保持 10-15%的增长率。中国聚碳酸酯的产能仅为 26 万

5、吨,而且绝 大部分为合资或独资企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我国聚碳酸酯生产企业来讲, 加快技术进步已刻不容缓。 二、聚碳酸酯产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金融市场处于混乱状态,2009 年亚洲双酚 A(BPA)市场,将继续面 临困难时期的挑战,除非经济走势上行,来自下游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工 业的需求才会稍有提升。一家亚洲贸易商于表示,要使双酚 A(BPA)市场上扬, 至少在今后 6 个月以后。随着双酚 A(BPA)现货的急剧下滑,该工业处于不景气 状态。截至 2008 年 12 月,双酚 A(BPA)价格与当年 7 月相比、下降了近 40%。 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恶化和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来自聚碳酸酯

6、(PC)和环氧树脂 工业需求的疲软,而导致双酚 A(BPA)市场的不振,将可能会持续到年底。虽然 . . 新的环氧树脂和聚碳酸酯(PC),生产装置已于 2008 年投运,但经济的下行趋势 和竞争的加剧,已大大挤压了一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迫使一些生产商降低开工 率或延长装置停工期。双酚 A(BPA)发展在 2008 年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来 自与双酚 A(BPA)接触的健康危害的争论,已促使一些国家如加拿大在食品容器 应用中禁用这种化学品。鉴于终端用户减少购买量,亚洲地区一些双酚 A(BPA) 生产商纷纷降低开工率,以减少这种高成本材料不断增多的库存。中国大多数 环氧树脂装置,目前开工率都在 5

7、060%。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三井化学公司合 资的,10 万吨/年双酚 A(BPA)装置于 2008 年 12 月投产后,又使该地区新增了 供应量,预计双酚 A(BPA)价格一度会下跌至底线。另外贸易商和终端用户的调 查指出,如果需求继续疲软,则对双酚 A(BPA)价格的支撑会很小。2009 年也会 出现一些新的贸易动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协定(FTA)将实施,按照新的法则,双酚 A(BPA)从 ASEAN 出口将执行零关税。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有 2 家主要的双酚 A(BPA)生产商:拜耳公司在泰国拥 有 16 万吨/年装置,三井化学公司在新加坡

8、拥有 23 万吨/年装置。 三、聚碳酸酯市场需求概况 20 世纪末,世界聚碳酸酯的产量约 114 万吨,聚碳酸酯按功能特性分为一 系列品级,如通用级、透明级、医药食品级等。各品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更多 的具体牌号。一些大的生产厂商可提供几十个品级、上百个牌号产品。聚碳酸 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2004 年世界聚碳酸酯表观消费量278.2 万t,光学介质是聚碳酸酯消费增长 最快的领域, 消费比例占24%; 其次是电子/电气和建材, 各占19%; 汽车约占13%, 详见下表 1-3 全球聚碳酸酯消费表 . . 片材 13.513.36.114.17.054.019

9、 光学介质 11.012.03.536.94.067.024 其他 18.57.16.628.87.668.625 合计 64.051.025.3112.325.6278.2100 北美的汽车产业所消费的聚碳酸酯远高于西欧、日本及其它地区, 约占全 球汽车领域消费量的38 %。欧洲受气候影响, 对制造绝热玻璃的薄膜和片材需 求较高, 占全球该类产品总消费量的25%。亚洲地区( 不包括日本) 在电子、电 器产品和光学相关产品领域消费的聚碳酸酯在世界所占比例相当高, 电子、电 器领域占全球该类产品消费量43%, 光学产品占全球该类产品消费量54%. 可见国外聚碳酸酯应用的最大的市场是电子/电气(宝

10、库计算机、办公设备 和光盘),透明薄板和片材以及汽车工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聚碳酸酯的需 求量将持续增长,亚太、拉丁美洲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到 2007 年,世界 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达到亿吨,其中计算机、光盘等信息产业方面的增长最快。 四、工艺流程选择分析与研究 目前,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法、界面缩聚光气 法和非光气法。 (1)溶液光气法 该工艺是将光气通入含有双酚 A 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溶剂中进行进行界 面缩聚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与其它的生产方法相比,溶液 光气法由于经济性较差已完全淘汰。 (2)酯交换法 酯交换法又称传统熔融工艺,其实也是一种间

11、接光气法工艺。它是以苯酚 原料,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再卤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存在下 和双酚 A 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在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尽管该 工艺生成成本低于其它生产工艺,但由于其生产出来的聚碳酸酯光学性能较差, 催化剂易污染,并且由于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分子量较低,应用范围有限, . . 因此限制了该工艺的商业应用。 (3)界面缩聚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是将双酚 A 和烧碱溶液配制成双酚 A 钠盐,同时加入 酚,然后送入光气反应器内。加入二氯甲烷,通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完 成后将反应液送到缩聚反应器内,加入三乙胺和烧碱溶液,进行缩聚反应。然 后分离含有聚

12、合物的有机相和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最后成粒就得 聚碳酸酯成品。 (4)非光气法 非光气法是先以液相氧化碳基法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再与醋酸苯酯酯交 换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 A 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聚 碳酸酯。因此无副产物,基本无污染,特别是不使用剧毒光气,因此深受世界 各大公司的重视,纷纷致力开发。 综上所述,非光气法工艺是一种全封闭、无副产物、污染少、符合环境要 求的绿色工艺,已经由外国公司研究成功,但是由于国内仍在研究发展中,工 艺不成熟,本设计不采用,而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成熟,反映在常温常压下进 行,对设备要求不高,产品质量好,尤其是截止 200

13、4 年底,全世界聚碳酸酯总 生产能力接近 3.3Mta 。其中光气法生产工艺约占总生产能力的 90%。所以本 设计采用界面缩聚光气法。 五、五、PCPC 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全非光法形成 DMCDPCPC 的生产产业链,从根本上摆脱了有毒原料光气, 对聚合更有利,产品中不含游离氯,且透明度高,更适合制造高附加值光盘。 可以肯定,全非光法 PC 生产技术符合绿色化工产业政策,是今后世界 PC 生产 技术的发展方向,预计在未来聚碳酸酯生产中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世界 各大聚碳酸酯公司已先后建立起了非光气酯交换法的工业装置。根据生成碳酸 二甲酯所采用的原料的不同,分别有 GE 公

14、司以甲醇、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 经氧化、梭基化等反应制成 DMC;日本旭化成公司以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生产碳 酸亚乙酯,碳酸亚乙酯与甲醇反应制成 DMC。 目前世界各大聚碳酸酯公司已先后建立起了非光气酯交换法的工业装置。 . . 根据生成碳酸二甲酯所采用的原料的不同,分别有 GE 公司以甲醇、一氧化碳 和氧气为原料,经氧化、梭基化等反应制成 DMC;日本旭化成公司以二氧化碳和 环氧乙烷生产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乙酯与甲醇反应制成 DMC。 2001 年 GE 公司率先在日本投资建成 1 套 2.5 万吨/年的全非光法 PC 生产 装置并顺利投产,随后又在西班牙兴建 1 套 13 万吨/年全非光法

15、PC 生产装置, 从此全非光法 PC 生产技术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世界 PC 生产厂商开始转向全非 光法 PC 生产技术的开发。日本旭化成公司开发的非光气酯交换法有独特的创意, 使用二氧化碳、环氧乙烷(EO)和双酚 A(BPA)作为主要原料生产聚碳酸酯(PC), 副产乙二醇(EG)。该工艺既不使用光气,也不使用二氯甲烷,产生很少的废物, 是一项污染小的新工艺,该工艺已用于台湾旭化成奇美聚碳酸酯装置,生产能 力已达到 6.5 万吨/年。目前全球的全非光法 PC 生产能力已经达到 38.5 万吨/ 年。 总之,未来几年,对人类与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工生产工艺与原料将逐步受 到限制并最终被淘汰。 “清洁生

16、产” 、 “绿色化工产品”是 21 世纪化工行业发展 的趋势。PC 全非光气法绿色清洁生产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必将成为世界 上 PC 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 六、发展我国六、发展我国 PCPC 产业的意义产业的意义 我国每年需进口几十万吨 PC,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因而发展我国 PC 产 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我国聚碳酸酯产业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聚碳紧张 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聚碳生产的技术封锁及产品价 格垄断,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从市场需求, 还是从发展自有核心技术等方面考虑,建设我国聚碳产业均是必要的、可行的。 我国有丰富的碳酸二甲酯(DMC)资源,全球 DMC 主要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