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大家对袁隆平了解多少,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个神话。1998年一项无形资产评 估中,“袁隆
2、平”三个字的品牌价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 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 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21世纪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大家知道他现在的身价是多少吗,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
3、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成果与荣誉,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 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 京天文台施密特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 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 中国证
4、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 司和股票。 2001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总统农场种上中国杂交稻,获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获以色列沃尔夫农业奖,袁隆平载誉归来,被选为人大代表,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 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 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 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它津贴、顾问讲学费、
5、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 花了。,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成功的启示,基础识记,1、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一蔸,屏气,籼粳,笼罩,囚笼,lng,lng,xinjng,稻菽,sh,du,bng,淤泥,分蘖 ni(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y,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刻骨铭心,义无反顾,复习回顾,通讯: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这篇文章是消息还是通讯,明确:通讯,背景资料,这篇通讯选自2001年2月22日科技日报。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副标题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
6、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 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 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整体把握,研读课文,回答,1、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 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 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 出贡献的赞叹,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7、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1.从四个方面来写袁隆平: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工作态度和方法,学术品格,道德操守,理想志向,阅读思考,文中具体写了七件事,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 稻田里工作,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
8、事求是,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立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1、这篇通讯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2、课文的第一段与后面的四个小标题是什么关系,深入探究,使用小标题,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总述袁隆平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第二段-最后)分述其事迹及表现,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 类,列小标题组织材 料。 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线索: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9、“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写法探究,下列两段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5日, 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是细节描写。形象化、具体化, 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小结,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的插入了议论和抒情,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总结全文,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