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5_第1页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5_第2页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5_第3页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5_第4页
高一生物课时强化复习训练题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课时跟踪检测(限时:3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 CO2的排放,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 努力,是因为()A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 .物质循环具有单向性C.能量流动具有循环性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解析:温室气体CO2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具有物质循环的 全球性特点,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需要世 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答案:A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

2、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答案:C3. (2018西安质检)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 .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 .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 的发生D .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

3、灌木林解析: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共生关系。植被破坏导致泥石流发生,没有体现自我调节能力。耕地上出现小灌木林是群落演替。只有B选项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BAF4. 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t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 D传到A和FB . DTAtBte 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图中包含了 7条食物链D . 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解析:由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解 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的;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所以图中只有DT At Bte一条食物链;因为F

4、为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环节,所以与 B之间不存在竞争或捕食关系。答案:B5.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18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 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 正确的是()无机环境白养生物F异器生物-+异养生物 丁A .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 落D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解析: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完 成;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

5、, 异 养生物的数量增加对大气中 CO2的浓度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生物群 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型,消费者、 分解者都为异养型;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不循环 的,故题图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答案:B6. 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 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 率B .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D .

6、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光照强度适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不能提高能 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海水深度不同,能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不同,分 布的藻类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同时也把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答案:D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A .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为:甲(2.50 107kJ mT2)、乙(13.30 W7kJ m-2)、丙(10.80 W7kJ m-2)、丁 (0.28 W7kJ m-2)、戊(250.00 W7kJ m-2),则乙与丙一定是捕食关系B .增加物种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

7、.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植物之间的 竞争强度将加剧D .人为因素导致生物交流的加强,使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 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解析:种群丙与种群乙能量的比值为10.80/13.30 100%= 81%,由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丙和乙不能构成两个相邻的营养级,不一定是捕食关系;生物种类越多,生态 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越弱;当食草动物从天然草场的 生态系统转移离开以后,植物的种群密度增大,竞争加剧;动物可以 乘坐人类的交通工具漂洋过海,因此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 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因素。答案:A8. 下图是有关

8、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 传递B .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 传递D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解析:从已给出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来看,显然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再进一步分析可得答案C。答案:C9. (2018盐城质检)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丸气屮的g”1YjYs- 生产若竺|初级消掩痔卜欧级消務科一一 宅 艮洛Z分斛苦

9、.A . Xi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 . Xi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丫1、丫2、丫3、及Z过程释放 的CO?总量相等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i过程的能量值的1%4%D . Xi、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解析:Xi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 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Xi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i、丫2、丫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能量 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i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i过 程的能量值的i%4%;生产者、消

10、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 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答案:CpMli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 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p.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A . 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 .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i0%20%D .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因为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情况, 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 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 C

11、O2。图中只有一条 食物链,秃鹫属于分解者。蚊子属于寄生生物,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 递效率要小于10%。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答案:D11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 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 .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D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因为研究对象为碳循环,所以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只有生产者才能吸收二氧化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 要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f为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库,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答案:B12. 下列现象不能体现 信息能调节生物种

12、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 .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B .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 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 .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解析: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体现的是生物种 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而未体现生物种间的信息传递。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16分)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宦奥死亡拎卑加剧(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和C(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该生态系统的

13、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3)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 致的最终结果是。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湖泊受到污染,物种减少,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加速了生 态系统的破坏。从图 A中可以看出,乙增多后甲增多,而甲增多又 导致乙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2)乙甲丙 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生物种类减 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4)不同。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 馈调节14. (18分)请回答下列问题:I 蜜

14、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 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 。(2) 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II 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100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儿,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与蜜源味道相 同的制剂。组别假设操作步骤预测结果结

15、论1通过花的味道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 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 。(2) 第2组的 模拟花”在味道、颜色和外形上的要求是怎样的?O(3) 如果将三组 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 应该注意的问题: 每 组 实 验 测 量 的 指 标 是解析:1 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 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属于种间互助。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H .(1)花的味道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2组是通过花的颜色识别 进行实验的,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不要味道,形状不能与花的形状

16、 相同。(3)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上的蜜蜂的数目。答案:1 .(1)行为信息(2)捕食和种间互助调节种间关系II .(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儿的颜色(黄色),无特殊的味道,且形状与花儿不同(3)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 蜜蜂的数目15. (18分)某环保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以研究环境 污染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 (见下表)。请回答以下 问题:生物种类风险商数(RQ)铅(Pb)汞(Hg)A某种小乔木0.550.75B某种植食动物0.841.36C某种大型真菌0.480.91D某种肉食动物1.352.05(1)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 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2) 碳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主要以 勺形式进行。D每增重10 kg至少消耗Akg。(3) 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