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J XXXXX-2015 DB34/T 0XX-2015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2015 - 发布 2015 实施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DB34/T 50XX-2015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5 合 肥前 言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4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增补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4199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2、组经广泛调查和研究,认真总结我省工程建设标准员试点城市、企业和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养老服务设施体系;5场地规划;6房屋建筑;7规划编制指引。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28号,邮编:230051)。本标准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安徽省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肥华祥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本标准
3、主要起草人员:王胜波 江 冰 刘复友 奚星伍 毕功华 韩 冰 黄 闯 吴庆松 姜长征 李永海 周 浩 陶雨薇龙兆云 任 禄 王智慧 李 璐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3.1养老模式33.2养老服务设施分类43.3养老服务设施选址与布局63.4规划基本要求74养老服务设施体系74.1养老服务设施分级74.2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要求85场地规划105.1场地与建筑115.2道路与停车125.3绿地与景观126房屋建筑126.1建筑设计136.2建筑设备147规划编制指引187
4、.1城镇总体规划要点187.2专业规划指引197.3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点217.4村庄规划要点221总则1.0.1为适应安徽省人口结构老龄化,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养老设施规划建设水平,规范我省养老设施规划建设内容和技术深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本导则。1.0.2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应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1.0.3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新建与扩建工程
5、必须执行本导则,现有养老服务设施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0.4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老年人60周岁及以上的人。老年人包括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2.0.2自理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基本可以独立进行,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2.0.3介助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他人和扶助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主要指半失能老年人。2.0.4介护老人日常生活行为需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主要指失智和失能老年人。2.0.5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专项或综合服务的建筑和场所的通称,包括老年养
6、护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室)和老年服务中心(站)等。2.0.6老年养护院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专业照料机构。2.0.7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部、敬老院。2.0.8托老所为短期接待老年人托管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场所,设有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可分为日托(日间照料中心)和全托两种。2.0.9老年活动中心(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专门机构和场所。2.0.10老年服务中心(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紧急援助、法律咨询、家政等服务的社区服务机构和场所。3基本规定3.1养老模式3.
7、1.1养老模式按照养老服务设施主要承载体来划分,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3.1.2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使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包含老年活动中心(室)和老年服务中心(站)。3.1.3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建立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包含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室)和老年服务中心(站)。3.1.4机构养老机构养老以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基本养
8、老服务功能。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包含养老院和老年养护院。3.2养老服务设施分类3.2.1 养老服务设施按养老模式、服务功能和内容分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类。3.1.2 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分为养老院和老年养护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分为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站)和老年活动中心(室)。3.1.3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对象及基本配建内容。表3-1 养老服务设施分类、服务对象及基本配建内容一览表设施分类设施名称服务对象基本配建内容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老年养护院介助老人、介护老人生活护理、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康复娱乐、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服务用房、场地及附属设施养老院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生活
9、起居、餐饮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用房、场地及附属设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托老所自理老人、介助老人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服务用房及场地老年活动中心(室)自理老人、介助老人活动室、阅览室、保健室及室外活动场地等老年服务中心(站)自理老人、介助老人活动室、保健室、紧急援助、法律援助、专业服务等注:老年活动室和老年服务站基本配建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调整。3.3规划基本要求3.3.1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应遵循“城乡统筹、均等发展,区域协调、差别布置,整合资源、节约建设,适度超前、市场运作”等原则。3.3.2在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人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标不少于0
10、.2平方米;必须按照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45张;3.3.3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为中类(A6)下的小类(A61),包含养老院、老年养护院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用地。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新增中类(C9)镇福利设施用地和小类(C91)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包含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用地。4养老服务设施体系4.1养老服务设施分级4.1.1 根据服务人口规模和设施服务半径,将养老服务设施分为城市、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四级,各级人口规模标准应符合表4-1的规定。表4-1
11、 分级控制规模分级城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人口规模一般大于10万人30000-50000人10000-15000人1000-3000人4.1.2养老服务设施分级设置应符合表4-2的规定。表4-2 养老服务设施分级设置一览表设施分类设施名称各级设施建设要求城市居住区小区组团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老年养护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站)老年活动中心(室)注:1、表中为应配建,为宜配建;2、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根据城镇社会发展进行适当调整;3、各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数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确定;4、居住区级以下的老年活动中心(室)和老年服务中心(站),可合并设置。4.2养老服务设施分级
12、配置要求4.2.1 城镇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与指标、配建要求,应符合表4-3的规定。表4-3 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指标、配建要求一览表设施级别设施名称建设指标与规模配置要求城市级老年养护院(1)规模不小于100床位;(2)每床位建筑面积40;(3)每床位用地面积45-60。(1)每个城市原则上至少设置1所;(2)应独立设置,并提供室外活动场地。养老院(1)床位数应大于300床位,宜分为大型(301-500床)和特大型(大于500床)两类;(2)每床位建筑面积35;(3)每床位用地面积45-60。应独立设置,并提供室外活动场地。老年活动中心(1)建筑面积:1000-4000/处;(2)用
13、地面积:2000-8000/处。应有独立的场地、建筑,并应设置适合老人活动的室外活动设施。居住区级养老院(1)规模宜分为小型(小于等于150床)和中型(151-300床)两类;(2)每床位建筑面积35;(3)每床位用地面积45-60。(1)原则上每个街道和乡镇应至少设置1所;(2)居住区宜设置1所,超过5万人可酌情考虑增设;(3)宜独立设置,并提供室外活动场地。老年服务中心(1)建筑面积:300/处;(2)用地面积:600/处。(1)可与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合建;(2)服务半径应小于1000m。老年活动中心(1)建筑面积:400/处;(2)用地面积:800/处。(1)应设置大于300的室
14、外活动设施;(2)可与社区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合建;(3)服务半径应小于1000m。小区级托老所(1)建筑面积按每千人不低于50配置,每处建筑面积应大于大于500,部分老年人口较少的社区新建托老所,规模可酌情降低,但不得少于300;(2)应设不小于10张床位,每床建筑面积大于20。(1)宜靠近集中绿地安排,可与老年活动中心合并设置;(2)可与老年服务站等社区服务设施合建;(3)服务半径应小于500m。老年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按每千人不低于15-30配建,每处建筑面积应大于150。服务半径应小于500m。老年活动中心(1)建筑面积按每千人不低于20-30,用地面积按每千人不低于40-60配建;(2
15、)原则上每处建筑面积应大于等于200,老年人口较少的社区和老城区新建老年活动中心,规模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150;(3)用地面积:400/处。(1)应附设不小于150的室外活动场地;(2)可与社区服务设施合建;(3)服务半径应小于500m。组团级老年服务站(1)新建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30、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按每百户15-20,且最低面积不少于30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2)老年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10,老年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少于20。结合物业管理用房设置。老年活动室注:表中所列各级养老院、老年养护院的每床位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均为综合指标,已包括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4.2.2
16、 中心村应建设村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半径宜小于1000米,包括托老所、老年服务站和老年活动室等,并提供一定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指标宜符合表4-4的规定。表4-4 村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参考指标一览表中心村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内容建设规模备注皖北:3000人左右上门服务、日间照料、娱乐健身设施与场地、康复护理、应急呼救服务等300提供一定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皖中及沿江:2000人左右200皖西:1500人左右150皖南:1000人左右5场地规划5.1场地与建筑5.1.1 场地布置应根据养老服务设施的类别进行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应明确,交通组织应便捷流畅,标
17、识系统应明晰、连续。5.1.2 场地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一般为1.0-1.5,城市不应超过2.0,其他地区不应低于0.8。5.1.3 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筑应根据当地纬度及气候特点选择较好的朝向布置,日照要求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5.1.4 除老年养护院外,其他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内应设置供老年人休闲、健身、娱乐等活动场地,场地坡度不应大于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活动场地的人均面积不应低于1.2。2 室外活动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处,场地范围应保证1/2 的面积处于当地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之外;3 活动场地表面应平整,且排水畅通,并采取防滑措施;4 活动场地应设置健身运动器材、花架、座椅、
18、阅报栏等设施,宜布置在冬季向阳、夏季遮阴处;5 活动场地应对灯光照明、标识标牌、报警监控、音响广播等设施予以综合考虑。5.1.5 室外活动场地周边应设置公共厕所,且应配置无障碍厕位。5.1.6 供老年人观赏的水面不宜太深,深度超过0.6米时应设防护措施。5.1.7 养老服务设施场地规划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相关要求。5.2道路与停车5.2.1 设施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市主干道。货物、垃圾、殡葬等运输宜设置单独的通道和出入口。5.2.2 场地内道路宜实行人车分流,并应设置适量的停车位;道路设计应保证救护车能就近停靠在住所的出入口;道路应设交通标志及夜间照明设施,在台阶处宜设置双向照明并设扶手。5.
19、2.3 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停车位应相对固定,并应靠近建筑物和活动场所入口处。供轮椅使用者专用的停车位应设置在靠停车场出入口最近的位置上,其宽度不应小于3.5米,与人行通道衔接,并应设置国际通用标志。5.3绿地与景观5.3.1 场地范围内的绿地率:新建不应低于40%,扩建和改建不应低于35%。5.3.2 集中绿地面积应按每位老年人不低于2m2设置 。5.3.3 公共绿地内应进行场地景观环境和园林绿化设计,植物配置宜四季常青及乔灌木、草地相结合,并宜以乔木为主,不应种植带刺、有毒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6房屋建筑6.1建筑设计6.1.1 养老设施宜为低层或多层建筑,宜独立设置,小型养老设施可与居住区
20、中其他公共建筑合并设置,其交通系统应独立设置,但不应设置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6.1.2 养老设施建筑抗震设防等级标准应按重点设防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且其疏散距离及宽度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防火疏散要求;6.1.3 建筑的平面设计应根据养老设施的不同类别进行合理布局,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应明确,交通组织应便捷顺畅,6.1.4 标识系统应明晰、连续,且字体醒目、图案清晰;6.1.5 建筑的造型应具有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建筑色彩宜柔和温暖;6.1.6 养老设施由老年人用房和管理服务用房组成。各类用房最小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旧城区改建项目的老年人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低于
21、下表的规定,其他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低于下表规定的70%;表6-1养老设施建筑各类用房最小使用面积指标养老设施 用房类别老年养护院(/床)养老院(/床)托老所(/人)老年活动中心(室)(/户)老年服务中心(站)(/户)备注老年人用房生活用房12.014.08.00.30.3不含阳台医疗保健用房3.02.01.8公共活动用房4.55.03.0不含阳光厅/风雨廊管理服务用房8.06.53.56.1.7建筑室内的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通风及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6.1.8 养老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各项规定;6.1.9 养老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有居室的楼层
22、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净面积应满足下表规定;表6-2养老设施建筑避难间净面积要求单层床位数避难间面积()201020-351536-50205025(2)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6.2建筑设备6.2.1给水排水1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各类生活给水水质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 养老
23、服务设施建筑应供应热水,并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水配水点出水温度宜为4050。热水供应应有控温、稳压装置。宜优先采用太阳能供应热水。3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应选用节水型低噪声的卫生洁具和给排水配件、管材。4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的自用卫生间、公用卫生间、公用沐浴间、老年人专用浴室等应选用方便无障碍使用与通行的洁具。5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公用卫生间宜采用光电感应式、触摸式等便于操作的水嘴和水冲式坐便器冲洗装置。室内排水系统应通畅便捷。6.2.2供暖与空调通风1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应配设供暖设施。宜设集中供暖系统,并宜选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2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含沐浴的用房内安装暖气设备或预留安装
24、供暖器件的位置。3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有关房间的室内冬季供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6-3的规定。表6-3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有关房间的室内冬季供暖计算温度房间居住用房生活辅助用房含淋浴的用房生活服务用房活动室多功能厅医疗保健用房管理服务用房计算温度 ()202025202020204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应设置空调降温设施。老年人居住房间空调降温设备冷风不宜直接吹向人体。5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的公用厨房、自用与公用卫生间,应设置排气通风道,并安装机械排风装置,机械排风系统应具备防回流功能。6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宜设置满足室内卫生要求的机械通风,并宜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7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的
25、水泵和风机等产生噪声的设备,应采取减振降噪措施。6.2.3建筑电气1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居住用房及公共活动用房宜设置备用照明,并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2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老年人生活用房、活动用房及辅助空间的照度值应符合表6-4的规定,光源宜选用暖色节能光源,显色指数宜大于80,眩光指数宜小于19。表6-4 养老设施建筑居住、活动及辅助空间照度值房间名称居住用房活动室卫生间公共厨房公共餐厅门厅走廊照度值(lx)2003001502002001001503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居住用房至卫生间的走道墙面距地0.40m处宜设嵌装脚灯。居住用房的顶灯和床头照明宜采用两点控制开关。4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照明
26、控制开关宜选用宽板翘板开关,安装位置应醒目,且颜色应与墙壁区分,高度宜距地面1.10m。5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出入口雨篷底或门口两侧应设照明灯具,阳台应设照明灯具。室外台阶、转角、坡道等地形变化处宜设置低矮的照明灯具。6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电梯厅的照明,均宜采用节能控制措施。7 养老设施建筑的供电电源应安全可靠,宜采用专线配电,供配电系统应简明清晰,供配电支线应采用暗敷设方式。社区养老设施建筑的配电装置不宜设置在公共场所,当不能避免时,应设有防止误操作的可能。社区养老设施建筑内应采用低烟低卤阻燃型线缆,消防设备的线缆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要求。8 养老院宜每间(套)设电能计量表,并宜
27、单设配电箱,配电箱内宜设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配电箱内的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9 社区养老设施建筑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0h。10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电源插座距地高度低于1.80m时,应采用安全型电源插座。居住用房的电源插座高度距地宜为0.60m0.80m;厨房操作台的电源距地宜为0.90m1.10m。11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居住用房,公共活动用房和公共餐厅等应设置有线电视,电话及信息网络插座。1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公共活动用房、居住用房及卫生间应设紧急呼叫装置。宜设置室内活动监护及无线定
28、位报警系统。紧急呼叫信号应能传输至相应的护理室或值班室。呼叫信号装置应使用50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公共活动用房及居住用房的呼叫装置高度距地宜为1.20m1.30m,卫生间的呼叫装置高度距地宜为0.40m0.50m。13 养老服务设施建筑以及室外活动场所(地)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或护理智能化系统。在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各出入口和单元门,公共活动区,走廊,各楼层的电梯厅,楼梯间,电梯轿厢等场所应设置安全监控设施。首层宜设置防盗报警装置。14 安全防护1)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医疗用房和卫生间、浴室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2)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内的灯具应选用类等级,线路中应设置PE线;3)养
29、老服务设施建筑中的医疗用房宜设防静电接地;4)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设有燃气的厨房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5)养老服务设施建筑应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7规划编制指引7.1城镇总体规划要点7.1.1 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时,应树立应对老龄化的规划理念,以构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安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7.1.2 应依据分类分级配建要求构建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体系,从均衡性角度对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出原则性要求,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与建设要求。7.1.3 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在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发展战略、无障碍设施规划等方面应考虑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策略。
30、7.1.4 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在总体规划文本中应独立设置,规划图纸应体现养老服务设施内容。7.2专业规划指引7.2.1 县城及以上城市应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业规划,宜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7.2.2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业规划,应重视前期研究,在做好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设施现状特征及问题调研、设施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设施体系及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城区养老服务设施类型、布局和规模,并进行市(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点。7.2.3 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业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对现状老龄化状况和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明确规划技术路线。(
31、2)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明确养老服务设施发展战略,合理确定规划目标。(3)分析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变动趋势,预测城镇老年人口数量。按着养老模式要求,合理测算养老服务设施需求。(4)根据养老服务设施需求,确定市(县)域内养老服务设施类型、等级、数量和规模,构建布点体系。(5)确定城区老年养护院和养老院的等级、数量、位置和规模,结合单元规划,明确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站)和老年活动中心(室)的等级、规模和数量,提出配建标准和要求,合理布点。(6)合理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时序,确定分阶段推进目标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优先保障近期养老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7)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
32、施和建议,提出加强部门协作的要求或建议,提出因养老服务设施优化布局而对相关规划进行调整的要求或建议。7.2.4 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1 文本主要包括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市(县)域布点规划、城区布局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附则等内容。2 图纸应包括区位图、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图、市(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图、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图、近期建设规划图、建设项目控制图则等。7.3控制性详细规划要点7.3.1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分解落实城镇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确定的各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标,并转化为地块的控制性或引导性指标,具体指导地块开发建设。7.3.2 单元控
33、规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养老服务设施总量、类型和布局要求,将各级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床位数和空间位置落实到各管理单元,并采取实线控制、指标控制等不同控制方式和控制要求对各级养老服务设施的控制要求作出明确规定。1 城市级养老服务设施:采取强制性的实线控制方式,明确地块的位置、边界形状、建设规模和设施要求,且原则上不得更改。应重点落实各类养老设施的配建标准和服务半径以及是否满足相关设施的规范要求等内容。2 居住区级养老服务设施:采取实线控制方式或指标控制方式,明确地块的位置、规模及设施要求等,且原则上不得更改,边界形状可在满足服务半径和相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调整。3 小区级
34、和组团级养老服务设施:采取指标控制方式,提出建筑规模、床位数等指标控制要求。7.3.3 地块控规应以地块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细化养老服务设施的定性、定量、定位等控制内容,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出具地块规划设计条件的依据。 7.4村庄规划要点7.4.1 村庄规划在进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应以方便村民使用为原则,在村域范围内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位置和规模。中心村应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4.2 村庄规划在进行养老设施布局规划时,应结合公共服务设施作出具体安排,提出建设规模、风格、色彩等控制性和指导性要求。38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征求意见稿)DB34/T
35、50XX-2015条文说明前 言为了便于广大城乡规划编制、科研、学校和城乡规划管理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导则时能够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安徽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导则编制小组根据导则内容制定了本导则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本导则使用中如发现条文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反馈至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28号,邮编:230051)。目次1总则242术语243基本规定253.1养老模式253.2养老服务设施分类263.3规划基本要求274养老服务设施体系274.1养老服务设施分级274.2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要求285场地规划305.1场地与
36、建筑305.2道路与停车315.3绿地与景观326房屋建筑326.1建筑设计326.2建筑设备337规划编制指引357.1城镇总体规划要点357.2专业规划指引367.4村庄规划要点381总则1.0.1截至2014年底,安徽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30.9万人,占总人口的16.9%;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692.8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安徽省是199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02%,老龄化进程约比全国早一年,是全国12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而且老龄化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早已成为安徽省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安徽省未出台有关
37、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技术性规范,国家层面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该规范编制较久,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重新修订。2014年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对我省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具有安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符合标准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2术语2.0.1老年人老年人的年龄的界定依据中
38、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5养老服务设施关于养老设施的类型,编写组参照国内正在实行的6个规范进行综合选取的。机构养老名称各一,但是主要内容为2种类型,一是老年养护院,偏重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介护老人,兼顾介助老人;二是养老院,主要对象是介助老人,兼顾介护老人和自理老人,对象范围最广,也是现状出现最多的养老机构。关于老年公寓,概念和定义非常广泛,有养老院性质的,有居家养老性质的,编写组不予采纳其作为单位的术语。关于社区养老设施,有2个规范为日间照料中心,4个规范为托老所,编写组认为托老所定义更准确,可以分为日托和全托,日托就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的范围,因此采纳托老所为社区养老设施。关于
39、老年大学,其实主要功能是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在老年活动中心中就包含这个概念,因此没有采纳单独成术语。表2-1 我国现行养老设施相关规范标准序号规范名称养老设施1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2001)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老人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2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T503402003)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3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GB504372007)老年公寓、养老院、老人护理院、老年学校(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站)、托老所4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
40、心5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 GB508672013)老年养护院、养老院、老年日间照料中心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2002)社区服务: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服务中心;文化体育:老年活动中心(站);医疗卫生:护理院。3基本规定3.1养老模式3.1.1养老模式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这基于我国的国情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这种养老方式主要集中在中青年家庭,而且农村较城市更为普遍。选择居家养老,老人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自由”和方便,经济上负担也比较轻。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日渐显现。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问题的出现,赡养者力不从心,
41、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社区养老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养老模式, 以其个性化、多样化、社区化的特征与优势,向老年人提供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服务、家庭照顾、日间看护、娱乐和教育等内容在内的多项服务,因而能够高质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机构养老模式被视为一种现代养老模式,但目前并没有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但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相比,入住养老院,集中供养,集中居住,日常生活有人料理,养老机构提供多方面的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方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负担,老年人有了多方面的保障。3.1.2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使老年人在社会化服
42、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养老。3.1.3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倡导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及老年人互助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乡村,以农村幸福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配餐等服务。3.1.4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
43、养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以下功能:(1)生活照料。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2)康复护理。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3)紧急救援。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鼓励在老年养护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老年养护机构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他类型的养
44、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3.2养老服务设施分类3.2.1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的文件精神,至2020年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考虑到居家养老利用的是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本导则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服务设施统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从服务对象角度分析,机构养老服务设施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为自理老人以及需要短期照料的老人。3.3规划基本要求3.3.2落实安徽省人
45、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的要求,从总体规划层面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安排。3.3.3由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没有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细分类,为了便于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明确用地性质,编写组提出了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用地(A61)和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C91)。4养老服务设施体系4.1养老服务设施分级4.1.1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是养老服务体系在空间上的投影。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一类,应当按照城市公共设施的分级序列相应的分级配置。这里的分级配置是为了形成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空间布局需
46、要,而不是把养老设施人为的进行分级,分级的依据是服务规模和所在地区的性质。综合考虑到服务半径和管理体制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导则提出四级分级体系,分别为市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和组团级。城市级主要针对城市层面来配置养老服务设施,人口规模一般大于10万人,城市规划较大(超过100万人)时,可增加片区级,考虑到地级市市区和县城城区关于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内容基本相同,故将其合并为一级,统称为城市级。居住区级是针对街道、镇这个管理层面,乡可参照镇来执行,人口规模3-5万人。小区级针对是社区这个管理层面,人口规模1-1.5万人。组团级主要针对新建小区或者老旧小区改造,人口规模0.
47、1-0.3万人。4.1.2养老设施配套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保障“最”需求原则。老年人群体庞大,而社会福利资源有限,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覆盖到那些最需要的老年群体,主要是失能老人,低收入老人及失独老人等。二是与管理主体衔接的原则。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套应当考虑我国现行的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基层管理体制,使养老服务设施有更好的落实、管理、监督的主体。三是标准规范相互协调的原则。在对安徽省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和北京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计标准,提出各级养老服务设施应配建或宜配建的项目。表中规定是依据老年人的需求程度、使用频率、设施
48、的服务内容、服务半径以及经济因素综合确定的。如养老院,提供长期综合社会养老服务,要求设施齐全,服务半径大,因而设在居住区级以上。而老年服务中心(站)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服务,使用频率高,设施相对简单,因而需就近在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内设置。此外,老年人设施目前多属公益设施,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应当以本导则和相关规范为依据,与其他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4.2养老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要求4.2.11、根据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有关内容,每千名老年人口养护床位数宜按1923张床测算。老年养护院的建设规模,按床位数量分为500床、400床、300床、200床和100床五
49、类,规模500张床位以上的宜分点设置。每床位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参照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有关要求执行。2、根据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 50867-2013)有关养老院的等级规模划分,结合对马鞍山市、合肥市等地养老机构的实际调研情况,提出城市级养老院规模宜分为大型和特大型两类,居住区级养老院规模宜分为小型和中型两类。养老院每床位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标准参照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有关要求执行。3、社区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指标与规模、配置要求等,是在满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下,结合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安徽省实际,综合提出。其他省市托老所(日间
50、照料中心)面积指标分析名称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对应人口规模计算得出的千人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城镇老年人设施规范要求300-小区级(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20-30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750-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50-75北京市(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8009100.7-1.0万人(老人占25%)建筑面积每千人80-114用地面积每千人91-130杭州市(托老所)每处建筑面积不小于600,每床建筑面积不小于20。部分老年人口较少的社区新建托老所,规模可酌情降低,但不得少于建筑面积300。/昆明市(日间照料中心)10002.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40武汉市(托老所)600
51、-1000800-12000.5-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40-200用地面积每千人53-240温州市(托老所)500-小区级(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33-50深圳市(日间照料中心)300-450,建筑面积为社区老年人人均建筑面积0.32。-1-2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15-45其他省市老年服务中心(站)面积指标分析名称老年服务中心对应人口规模计算得出的千人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城镇老年人设施规范要求150-小区级(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10-15北京市200-250175-2500.7-1.0万人(老人占25%)建筑面积每千人20-36用地面积每千人18-36昆明市1500-5万人
52、建筑面积每千人30深圳市200-300-1-2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10-30温州市800-小区级(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53-80其他省市老年活动中心(站)面积指标分析名称老年活动中心对应人口规模计算得出的千人指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城镇老年人设施规范要求150300小区级(1-1.5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10-15用地面积每千人20-30深圳市1000-2000-1-2万人建筑面积每千人100-200北京市200-250-1000-3000户(换算成人口约3000-10000人)建筑面积每千人大于20-834.2.2考虑到农村养老与城镇养老有较大差别,在充分体现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
53、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60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养老的特点,将托老所、老年服务站、老年活动室等集中于村庄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布置,即方便村民又节约用地。在结合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DB34/T5011-2015)对中心村服务人口规模划分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皖北、皖中及沿江、皖西及皖南分别提出村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指标。5场地规划5.1场地与建筑5.1.1本章节所涉及的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养老院、老年养护院等独立占地的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生活居住、医疗保健、休闲娱乐、辅助服务等功能,需要按功能关系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动静分区,减少干扰。合理组织交通,沿老年人通行路径设置明显、连续的标识和引导系统,以方便老年人使用。5.1.2为保证养老服务设施场地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对建筑密度、容积率提出限制要求。另外,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提出建筑的高度应以低层或多层为主。三层及三层以上老年人建筑应设电梯的规定已在现行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中明确,本规范不再重复。5.1.3保证养老服务设施的居住用房和主要公共活动用房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关于养老服务设施建筑的日照标准,在现行国家标准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我是独特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学校室内油漆 合同范本
-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6 Unit 2(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买卖门合同范本
- 现场布置采购合同范本
- 3《我们班 他们班》 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14 学习有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 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合同协议
- 技能人才评价新职业考评员培训在线考试(四川省)
- 金矿承包协议合同2024年
- 《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 轨道电路参数与状态课件讲解
-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带公式)20240301更新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现浇箱梁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 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进展2024年
- 员工薪酬确认书三篇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 课件 项目一 新能源汽车电气维修基础认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