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常安二中 2014年12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是常安二中申报的县级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这一课题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此课题由我校教导主任负责于2011年申报,经宾县科学教育研究所批准立项。从2011年9月10日开题,至2014年12月结题。历时三年多时间,我校十多名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不断的学习研究、交流探讨、实验总结现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就我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报告如下:课题提出的背景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想把教育达到三个面向,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

2、以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共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科学发展有用的大量知识,目的是重视科学的研究,所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新课程课堂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识。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为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课题。如何适应广泛深入的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现实问

3、题。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改的理念,以人本主义思想,群体动力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支柱。提炼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效果,寻求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2、事实依据根据有关调查和分析得出:学生不会问,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问,学生对提问不感兴趣等,是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包括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两方面的问题。让一年级的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至关重要。课堂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解决问题,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是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主要方法。数学问

4、题源于学生生活,学生有自己的原有认知基础,所以针对主题图画教师创设合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特点,具有可行性,我们正是在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本课题。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任务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当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现状。2、通过研究与实践,为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学工作闯出一条新路,提供一种模式,逐步使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网络化。3、对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有推进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4、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是解决教师对新课程的观念更新、新课

5、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还存在旧观念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不透,掌握不熟,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也就是说把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是研究的具体问题。四、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创新点、理论意义、应用价值)1、课题的创新点在借鉴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层面的探讨力以实践化,探索出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2、理论意义是力求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出符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新的模式,探索出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和奖励方式。3、应用价值:在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新课程

6、的课堂教学研究,旨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围绕课程改革开展新课程教育念更新的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2、教师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3、探索课程改革实际中应用创新教育理论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面向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六、研究的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可在三年内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研究的方法是比较法、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预期结果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和手

7、段对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又符合新课改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的被动学习方式,学会感悟知识,互相交流,并把交流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进行研究,探讨,形成新的、科学的知识和观点,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有提高。成果是形成终结性经验或论文,争取将其模式得以推广。1、领导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带头承担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和管理过程中,不走形式,抓出成效,抓出成果。2、定期研讨交流,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进行短期的成果转换。3、经常和县教育学会联系,求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推动课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4、把教育科研纳入常规管理工作之中,设兼职人员分管教育科研工作,把

8、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做为教师晋级,评优的必备条件。5、健全制度,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保证人员,保证研究的质量以及经费使用。6、定期对课题研究人员培训,使课题不但顺利研究,而且管理达到规范。七、进度安排1、起始阶段2011.9-2011.12主要工作内容:组建领导班子。制定实验方案。 确定研究对象。制订课题。组织开题。2、实验的深入阶段2012.3-2014.1主要工作内容坚持科学态度,严格按照方案目标、措施、步骤实事求是地实施方案。做好实验的观察、研究,按实验进度调整实验方法措施,修订完善方案,构建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模式。3、搜集相关资料,小结每个阶段的成果,做好记载和资料保存。4

9、、实验的总结阶段2014.3-2014.12主要工作内容5、整理资料,做好实验效果的测查工作。6、写出实验研究报告迎接县教科所评审。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11年9月,我校确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后,立即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开展教研人员、学校主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的专题理论学习、研讨会,深入学校、教师、学生、课堂开展了广泛的专项调查研究,就新课程课标、教材、教学进行了集中探讨,明晰了当前课堂教学的总体状况,理清了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开题奠定了比较充分的思想理论基础,为确定研究子课题、主攻方向、思路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和资料。2011年11月,课题

10、立项后,我们立即成立了常安二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实验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等实验研究管理组织机构。确定了 “总体设计,分题研究,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突出重点,典型带动”的实验研究总体思路,建立了学习、研讨、指导、交流、合作攻关、考评奖励等相关机制以及课题申报立项、实施过程、评估验收、成果推广、课题组工作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并以学科为单位成立了学科小组。对课题组及学科课题小组课题研究做出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实施步骤,规范和加强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和调控。使研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有序地进行。2、培训课题组成员、提高研究水平。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的研究

11、人员队伍,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关键。我们坚持把课题组成员培训提高放在首位,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着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主要包括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相关教育书刊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坚持每月一次交流,每学期一次总结的实施原则,共计开展专题培训研讨8次。同时,我们特别注意抓好校本培训,规范和加强学校业务学习活动,要求学校课题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学习活动。在培训形式上,我们把学习、讲座、讨论、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积

12、极参加宾县进修学组织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培训,由于培训注重了针对性和参与性,使课题研究人员较快时间内掌握了相关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尽快入轨上道,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加快了课题研究的进程。3、改革实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一是大力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组织课题组成员、一线教师开展经常性、大规模新课程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点评课等做课和听课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校级公开课教研检验研究成效展示研究成果。年轻骨干教师引领多次参加了县级学科教学竞赛,和分片教研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赢得了校、县教学领导的好评,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交流,拓宽了对课堂教学的探究领域和思路,为研究工

13、作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宝贵的经验。二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要求课题组成员坚持写教学反思,在学校学科课题小组积极推行周说课活动,组织课题组经常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问题会诊、对话交流,教法研讨,突出“校本”二字,紧贴教学实际,发挥集体智慧,探讨教法、学法。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总结。三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探讨课堂教学策略,最终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固化和体现,这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按照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我们课题组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改进、完善各学科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深知,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14、,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因此,坚持阶段性收集、汇总、交流,并与宾县进修校学科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再实践、再总结,不断提高模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4、纵向延伸,积极探索教学评价改革我们深深感到,教学改革的深度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力度密切相关,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步伐。因此,迎难而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教学评价的改革。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边学习边研究,把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相结合。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新课程怎样教一书进行了学习研究,并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提升了理论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凸显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理念,以落实新课程“

15、三维”目标和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评价标准,对改进课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九、取得的成果与成效(一)研究成果我校科研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在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总结。总结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1、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列为新课程的内容,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主,这将成为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2、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三维目标”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非常关注学生

16、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力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上构建学生的发展目标,在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学生新鲜的生活,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挑战性和实践性,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同时,也能“会学”。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以促进新课改的深入实施。4、教学模式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2)学生自主提问(3)小组自行探究(4)师生总结概括(5)巩固拓展和应用。教

17、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自觉,更能切近新课程的特点落实课改理念。(二)取得的成效1、建构了“以问题为中心”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凭借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务本求实的精神,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真正改变了传统的的教学方式,更新了教育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模式。初步总结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学生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等三种类型课堂教学策略基本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模式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如语文科以互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模式并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文体制定了不同的有

18、效模式,可谓教法灵活多样。思想政治科自读讨论法教学模式、数学科启思导学模式、理化科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等枚不胜举。课题组形成的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的教学思想和“疑、究、练、创”的学习过程,我们把这几种模式在全校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提升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了理论学习、教法研讨。我校实属乡村薄弱学校,在职教师20人但思想认识高都能认真钻研业务,相互探讨,积极参与教改,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几年来共获得教育教学县、市、省级相关证书5份,市县级出科证书10份。多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学科教学能手,2名教师被评为科研骨干,2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并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班任、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市级课改先进教师。3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年来,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更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