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_第1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_第2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_第3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_第4页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4、-住宅楼建筑施工图纸5、-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6、业主提供的工程测量定位及工程水准测量成果7、公司施工技术管理规定二、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本工程为-住宅楼,位于-市-路南一里-化学纤维研究所内,为一栋32层综合楼,设有一层地下室,23层为办公用房,432层住宅。总建筑面积27359.98m2,室内地坪标高 0.000标高相当于黄海高程75.70m。 本建筑为丙类建筑,主体工程结构为框剪结构,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措施6度,抗震等级三级。本工程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

2、,静压桩基的桩端持力层为圆砾层,承台面标高分别为-5.50m, -7.00m、-8.00m。2 .2 现场自然条件该工程施工场地供电、供水方便,进场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极其不便,施工场地较狭小,施工管理较困难。23水文情况场地内主要存在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存在素填土层中和淤泥质粘土,属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雨及地表水渗补给,以排泄和渗透形式向低洼冲沟排泄,水量不大,迳流不畅快,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没有形成统一稳定的水位。初见水位标高73.0074.00m三、施工前的准备1、人员准备: 本工程设测量管理员 2 名负责本工程与测量有关的工作, 测量员2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

3、线工作。2、技术准备: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勘测、设计及施工等相关资料。包 括: 、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的变更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施工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成果图。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有关大样图、总平面图及与 定位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根据建筑图与结构图校核各部位的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 情况,主要轴线,建筑物长、宽,结构特点及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建筑物周围主要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和轴线尺寸。 3、检测仪器、鉴定钢卷尺 为了保证测设精度,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必须由专业 鉴

4、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合格后投入使用。施工中注意钢卷尺的维护保养,每使用后要用棉纱上黄油,在运输和存放中均不得挤压,防止钢尺变形,影响测设精度。4、投入测量器具的计划表测量设备计划表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进场时间全站仪NTS-312B1台现场已配备经纬仪DT-021台已配备激光铅垂仪1台已配备水准仪1台已配备塔尺5m2把已配备盒 墨 线已配备钢卷尺50m5m2把5把已配备坠锤2个已配备1.1.2 施工程序 公司技术质量部派测量工程师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红线桩、水准点的交接工作,并将结果交于项目测量员。对建设单位交桩点进行复测,确定无误后引测出平面控制网,并报公司技术质量部派测量工程师验收。根据土方开

5、挖方案确定基坑开挖线,报公司技术质量部复测,复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进行土方开挖。四、 主要施工方法 4. 1、 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测绘院或甲方提供的定位依据,对规划给的高程位置图和引测到现场的平面布置点位验收无误后接桩,然后根据定位依 据桩用直角坐标法控制桩点, 做好以后将控制桩四周砌砖浇筑混凝土,采用全站仪进行复测,并根据定位依据点单项工程引测 3 个测量控制点,要求埋深固定、视线好,用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标记。再用脚手架防护好, 并做好警示标记以防破坏。4. 2、场地标高引测:根据测绘院或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向现场引测设计标高和轴线高程控制点。 4. 3、基坑开挖放线

6、 根据场地轴线控制网,按照总体施工部署,定出基槽上、下口开挖线, 并撒白灰线标示。同时,在距上口开挖线外 1.5m 设控制桩,此桩点在转角 必须设置,在直线段间隔 20m 左右设置,保证在坑口白灰线被破坏时能及时 恢复。土方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坡度情况,以防止坡度偏差过大,影响基 础工程施工。挖槽时要随时用水准仪检查槽底情况,以防止少挖或超挖。 4.5、0.00标高以下施工测量 4.5.1、基槽放线和基础放线 。在土方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验槽合格后在拟主轴线桩点上安置仪 器,后视对面同轴桩点,将轴线精确投测在基底上,根据基础平面图和所测轴线定基础边线。并用水准仪抄测基础标高。 基础放线:控制

7、网为准校核轴线桩无误后将轴线测到垫层上。轴线闭合 校核无误后,报请技术负责人、质检员验线,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业主及上级主管部 门验线,合格后移交下道工序施工。由于是分段多工程同时施工,且人员多材 料多,同时要注意保护桩位,以防被遮挡。故施工时一定要保证精度,在各 施工段投测时要对控制桩进行闭合,如有误差要在允许范围内平差。轴线投 测完成,并经闭合校核无误。每次放线后请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工长和监 理单位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2、 0.00标高以下高程控制 。在标高抄测时可使用基坑外的轴线高程桩直接进行抄平工作(高差 2.5m)。坑底标高分两次进行测设,第一次测设至预定开挖

8、标高以上300处,控制机械挖坑深度;第二次测设预定开挖标高,控制人工清坑深度。严 格控制标高不能超挖或欠挖,测量人员要随时跟班作业,保证施工人员在清坑过程中不出现少挖和多挖。 4.5.3、基坑抄平 。基坑开挖以后,当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在基坑的边沿及中央打 入小木桩,要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基底。4.6、 验线资料和验线4.61验线资料施工测量过程中的测量资料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报验,主要包括:开挖前的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和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基层前的基槽验线记录和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 4.62施工轴线及高程点的放样验线程序结构工程施工轴线及高程放样程序如下:提供控制点

9、 (接桩) 引测施工控制桩、高程桩土方开挖放线监 理 验 线土方开挖(基槽控制)基层边线和标高监理验线砌筑基础.4.7 0.000以上施工测量4.7.1 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测量结构建筑0.000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垂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轴线投测。0.000轴线的投测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方法即可满足要求。根据首层以上各楼层的平面图以及楼面墙柱的划分情况,选定所需要的内控点布设方法。采用内控点进行测量的准备工作和原理如下:10.000层梁板浇筑时,在需要设置内控点的位置埋设1501504mm厚的铁件,为内控点作准备,内控点布置参见附图一、建筑物首层内控点布设示意图。采用全站仪坐标

10、放样的方法把控制轴线投测到楼层平面上,然后对各轴线组成的方格网进行角度、距离的检核,允许偏差不得低于建筑物放线尺寸允许偏差要求。2 用钢锯在铁件上沿轴线方向刻划十字线,其交点即为首层布设的内控点,并做施工期间保护,作为以上各楼层平面控制的传递点,这些点所组成的方格网即为0.000以上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网。3 在0.000以上各楼层楼面板施工的过程中,在内控点区域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cm15cm的孔洞(激光洞),用于内控点的竖向传递。30.000层各内控点的1.0m范围内严禁堆放各种材料和杂物,楼层激光洞严禁堵塞,以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直至结构封顶。4.7.2 0.000以上楼层的轴线具体

11、投测方法1、 内控点传递:本工程采用激光铅垂仪配合经纬仪进行竖向轴线传递。将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内控点上,接收靶放在待测楼层的相应预留洞口上,对中整平铅垂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并调整光束,直至接收靶接收到的光斑最小、最亮。慢慢旋转铅垂仪,每转90停下来观察光斑的变化,最后接收靶将得到一个激光圆,当该圆直径小于2mm时,圆心即为该控制点的接受点,然后依次投测所需其它控制点。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满足如下要求:项 目 允许偏差(mm) 每 层 3 总高()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2、 施工层轴线放样:利用经纬仪和50米钢尺对待测楼层的接收点所组成的轴线矩形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

12、作为该施工层的平面控制网,以此放出其他各条轴线,并用红油漆作好明显标识。施工层测量放线允许偏差如下:项 目 允许偏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L90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3、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样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4.8 0.000以上各楼层高程控制测量1、0.000层标高基准点。为保证地上部分的标高及楼层的净高要求,首层标高的+0.50m线由现场引测的水准点在结构楼体上抄测标高控制点,作为地上部分

13、高程传递的依据,主楼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对标高的影响。2、楼层高程传递方法。如下图所示:利用水准仪、塔尺和50m钢尺,依次将标高由激光洞口传递至待测楼层,并用公式1进行计算,得该楼层的仪器的视线标高,同时依此制作本楼层统一的标高基准点。H2=H1+b1+a2a1b2 公式1式中:H1首层基准点标高值;H2待测楼层基准点标高值;a1S1水准仪在钢尺读数;a2S2水准仪在钢尺读数;b1S1水准仪在塔尺读数;b2S2水准仪在塔尺读数;3、 标高的竖向传递要求。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且整栋建筑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当三个点的标高差值小于3mm时,应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引测。标高的竖向传递允许偏

14、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项 目 允许偏差(mm) 每 层 3 总高()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4、建筑物楼层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楼面设计标高控制线(+0.5m)以控制混凝土浇筑厚度。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0.5m线,以控制上一层模板安装标高。4.9沉降观测根据规范规定,对于20层以上或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的有关规定。根据本工程特点,应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在楼的各轴线交点的混凝土柱上设置

15、沉降观测点。(如图二)2、 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地下室封顶后观测一次,以上部分每增加3层观测一次。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

16、已进入稳定阶段。(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交由具有观测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3、 观测方法。对于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其误差不应超过1n0.5(n为测战数),或4L0.5(L为公里数)。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观测时先后视水准点,再依次前视各观测点,最后应再次后视水准点,前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五、 质量保证措51 放线工要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责任心要强,放线工作是各工种施工标准的依据,一旦提供的标记和数据有误时,后续工作必然会出现错误,因此在整个操作中应仔细,认真熟悉图纸

17、及与放线有关的技术资料,图纸要互相对照,主要尺寸要经过反复核,防止大意而造成的错误。52 由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了交 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加强现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 钢尺量距时,应做到“直、平、准、齐”测量应进行温度改正;线坠轴 线引测时应稳定不晃动。 延长直线时应采用正倒镜挑直法, 且前视长度不得大于后视长度的 3 倍, 以降低或消除方向差。 标高竖向传递时应以首点向上传递,以防止误差累计。53 在抄水平线施工中,水准仪应架在固定不动的地方,以免发生误差,尺量安置在待测物的前后左右的中间,以减少因距离差异而发生的误差

18、,在使用仪器时应注意大风、大雨、过阴或强光天气等自然及大雾天气发生误差。54 在施工中指挥信号要统一,以提高效果、速度等,对钢筋抄平中,注意门窗洞口边、墙转角处、阳台、空调板、装饰等处,55 放线前宜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力争主动。留有复查时间。施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认真,不能忙中出错引发问题。56 发同问题应查清问题所在,是平面位侈或是平面旋转,或是点位距离不符。或是标高不对。认真复查,不能轻易下结论,对到底差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57 对图纸有凝问或不明时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查找正确数据。58 对引测点要随时复查,是否与原始点有无变化。对错误的及时返工重测是质量的保证,不允许无根据改变原始点和原始数据。六、测量管理措施 6.1 所有质量活动均应按照公司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 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6.2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经检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6.3 强光下应打伞遮护仪器,雨天及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仪器操作。 6.4 测量工作应做到步步有校核,以控制误差超限,并防止出现粗差。 不准在工作岗位上使用无鉴定合格证、 印或超过鉴定周期以及经鉴定不 合格的测量器具。 6.5 质量管理职责: 测量工作质量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 由其贯彻执行 工 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和细则文件。测量作业人员作到 100%自检要求。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