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 案学校: 教师: 目 录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分析1第1单元:四则运算1单元分析1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5第3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7第4课时:解决问题9第5课时:复习课10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11单元分析11第1课时:观察物体12第2课时:练习四14第3单元:运算定律16单元分析16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8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21第3课时:减法的性质【例4】23第4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5,例6】26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例7】29第6课时:运用乘法分配
2、律简便运算【例8(1)】32第7课时:除法的简便运算【例8(2)】34第8课时:整理与复习36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及性质40单元分析40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42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47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50第4课时:小数性质的应用53第5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55第6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58第7课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应用64第8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69第9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的应用72第10课时:求小数的近似数74第11课时:先改写再求小数的近似数77第12课时:整理与复习79第5单元:三角形82单元分析82第1课时:三角形的认识85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89第3课时:三角
3、形三边关系92第4课时:三角形的分类95第5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99第6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102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04单元分析104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06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09第3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112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14第5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17第6课时:小数加减法练习120第7单元:图形的变换(二)122单元分析122第1课时:轴对称124第2课时:平移127第3课时: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面积问题130第4课时:练习课133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35单元分析135第1课时:平均数137第2课时:平均数练习141第3课时:
4、复式条形统计图143第4课时:复式统计图练习147第9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50单元分析150第1课时:“鸡兔同笼”151第2课时:“鸡兔同笼”154第10单元:总复习157第1课时: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157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161第3课时:三角形164第4课时:观察物体(二)与图形的运动(二)168第5课时: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170第6课时:鸡兔同笼172 教师备课稿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9. 数学广角(鸡兔同
5、笼)10.总复习二、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一个领域: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2数的运算:指导计算类:(1)加法的运算定律 (2)乘法的运算定律 (3)小数的性质 (4)小数大小的比较 (5)小数的位移 (6)复名数与小数 (7)小数的近似数计算方法类:(1)整数四则运算 (2)整数加法的简算 (3)整数减法的简算 (4)整数乘法的简算 (5)整数除法的简算 (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7)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运用计算类:(1)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2)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第二个领域:图形与几何1图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与特性。 (2)等腰
6、、等边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三边关系 (4)三角形内角和2图形与变换:(1)对称轴 (2)平移3图形与位置:观察物体(二)第三个领域: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1综合应用:营养午餐 2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特
7、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及难点重点:(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加、减法(3)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4)三角形的认识难点:(1)乘法分配律(2)整数加、减、乘、除法的简算(3)小数点的移动(4)小数与复名数(5)对称轴图形五、本册内容所需的主要基础知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2)一位小数的认识(3)整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4)基本的数量关系六、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
9、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即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得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而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
10、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
11、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前几册教材的学习,在统计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了统计的观念。本册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对统计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继续结合实际问题,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
12、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
13、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七、学生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也比较牢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书写比较工整、美观。口算能力比较强的有占89%,计算能力比较强的占73.5%,概念掌握比较扎实的有28人占80.9%,应用题解答能力比较强的占73.5%。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习惯较好的占58.8%;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习惯一般的占26.5%,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习惯较差的占14.7%。(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数与代数:1.全体学生能用竖式计
14、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但个别学生计算还会出现错误。2.学生能正确口算、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两位数。3.学生在生活中对数有广泛的接触,并能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4.大多数学生能正确解答加减、乘加(减)等的两部问题,潜能生对两部计算问题数量关系还分析得不够透彻,导致列式错误。5.全体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空间与图形:1.学生理解了角的概念,会量出角的度数、会按要求画角;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2.全体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统计与概率:全体学生会填写复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综合实践:学生能根据要求,
15、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二)学生认知的基本特点。1.认知情况: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
16、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想象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三)加强训练的具体措施:1加强审题训练(标重点字),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从已知、从问题、从关键
17、句入手)2加强口算训练(课前两分钟口算练习)3加强估算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先估算再计算)4加强计算训练(每日两题,强化训练)5加强应用题的训练(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主备教师:XXXXXX 实施教师:XXXXXX第1单元:四则运算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3.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4.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
18、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建议1 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
19、点和难点之一。(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
20、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3) 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 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 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
21、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学 情 分 析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 题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总第 1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具准备课件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1、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1(1
22、)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4) 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
24、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3、 练习1. “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四、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板 书 设 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和 加数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差被减数 减数
25、 差教 学 反 思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 题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总第 2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具准备课件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
26、教学随感1、 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理解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
27、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8、。(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5) 练习:做一做三、0的运算1. 计算:6+0、6-0、60、602. 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
29、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3. 练习二7题4、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板 书 设 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教 学 反 思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 题第3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总第 3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课件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1、 复习引入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30、,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2、 新知探究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
31、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3、 巩固练习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 (750-25)(20+13
32、)B、(20+13)(750-25)C、750-2520+134、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板 书 设 计 四则运算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最优先。教 学 反 思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 题第4课时:解决问题总第 4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具准备课件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一、创
33、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5:(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如果都租大船:306=5(只)355=175(元)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206=120
34、(元)1条大船:35元。共花:120+35=155(元)3.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3、 巩固练习练习三4题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板 书 设 计租般问题(无浪费,则最优)教 学 反 思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 题第5课时:复习课总第 5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对本单元知识形成体系。教具准备课前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1、 梳
35、理知识体系。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二、本单元知识重难点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是什么?掌握起来比较难的知识是什么?在知识运用中,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那些容易错?四则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三、四则运算什么是四则运算?有哪几种四则运算?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每种运算都要注意什么?在脱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板 书 设 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教 学 反 思 主备教师:XXXXXX 实施教师:XXXXXX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
36、)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4在观察、操作和验证等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在“搭一搭”的具体活动中,用拼摆小正方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用连一连、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解决问题 6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
37、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教学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 情 分 析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课 题第1课时:观察物体总第 6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8、。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一、导入新授 1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位置对实物进行观察。
39、2出示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 请学生猜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有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小正方体,再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小组成员分别从前面、上面 和左面进行观察。 (2)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3)小组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归纳结果。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40、? 小组交流后,概括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 3页 做一做。 学生独立连一连,并交流反馈。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的三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三组立体图形。 (2)摆好后每位同学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提问:从上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形状相同,从左面看,形状也相同。但从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3)教师小结: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即时练习。 指导
41、学生完成教材第1 4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 提问:这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小组交流后,反馈总结。 三、巩固发散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拼摆图形,交流反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板 书 设 计观察物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 学 反
42、思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课 题第2课时:练习四总第 7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练习,在操作与交流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是不相同的。 难点: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体会一组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小正方体。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一、基础训练 1师: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如何观察物体吗? 今天,我们将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板
43、书课题:练习四。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15题。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1题。 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用小正方体搭一搭并连一连。 (2)完成教材第15页第2题。 用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摆成教材所示的图形,让3名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所看到图形的形状,然后连一连。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3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正方体按教材的图形摆一摆,搭一搭。 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下来。全班观察,想一想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16页第4、5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3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摆出这3组立体图形。 摆好后,让每个学生从不
44、同的位置观察,把看到的形状记录下来。 师: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从上面和前面看呢?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小结:从左面看3个物体,形状相同,但从上面、前面看形状不相同。 (2)出示第5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第67题。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图形的拼摆。 小组交流后反馈。 (2)完成教材第16 页第7题。 要求学生动脑想一想,然后数一数。 小组交流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进行验证。 三、检测评价请把每个正方体摆成的模型与从模型左面看到的相应图形连线。 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板 书 设
45、 计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教 学 反 思 主备教师:XXXXXX 实施教师:XXXXXX第3单元:运算定律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
46、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内容(1)知识体系:(2) 本册教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学 情 分 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7、的能力。第3单元:运算定律课 题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总第 8 课时实施时间 20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难点: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时,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教具准备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1、 创设情境1. 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
48、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 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问题是什么?3. 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2、 探索规律1. 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49、和不变。(5)揭示定律。问: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2565_7864_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2. 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
50、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 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_(_)(ab)c_(_)(5)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6)完成P18做一做2三、练习巩固1. 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3)教材练习五板 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治痘合同范本
- 门面合租协议合同范本
- 东川区轻钢别墅合同范本
- 物品借款合同范本
- 高档零售空间租赁合同三篇
-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策略工作总结
- 物业管理人员薪资发放制度
- 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协议
- 城市绿化与国家储备林联动方案
- 城市钢结构停车棚建设方案
- 2023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数学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经济法学》第14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 屋面及防水工程、保温工程
- 饮料和健康调查活动报告书
- GB/T 18043-2013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 GB/T 15576-2020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 先秦诸子百家课件
- 锂离子电池粘结剂总结ATLCATL课件
- 初中期中成绩分析班会-课件4
- 国际头痛新分类与诊断标准课件
- 餐厨垃圾清运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