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3.1《六国论》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2.3.1《六国论》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2.3.1《六国论》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2.3.1《六国论》共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2.31六国论共2 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两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式及证的方法简单比较三篇同题文章的同中之异及其优劣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明确两文的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式及证的方法简单比较三篇同题文章的同中之异及其优劣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教学步骤1.解题:“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2.简介作者:苏洵,宋朝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 ,同为“唐宋八大家”中著名散文家。苏洵为文,学孟子 、荀子

2、、贾谊、司马迁诸家,尤以战国策为主要楷模。3.课文通读:请两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教师正音。4.疏通文字:着重讲清下面加黑的词语:其实(其实际,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副词“其实” )思厥先祖父(他们的) 秦之所大欲(所字结构,可译为“最想得到的” ) 子孙 ?视之不甚惜(对待) 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强弱胜负已判 ?矣(分) 终继五国迁灭(革、改变)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始速祸焉(招致,类成语“不速之客”的速) 革灭殆尽之际(几乎) 以事秦之心(侍奉) 从六国破灭之故事(从:跟随、重蹈;故事:1名校名 推荐旧事、前例)5.作业:熟读课文,掌握以上加黑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分析(与过秦论作

3、比较)。教学步骤1.课文分析:问:本文一共 5 段,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明确: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为 2、 3 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 、“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别论证;第三部分为 4、5 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 。问:课文最后一段,也用了比较法,请问比较的内容是什么?明确:课文第 5 段也有两组比较,一组是明比,将“六国”与“秦”比, ? 结果是秦强而六国弱, 但六国当有不赂秦而战胜秦的可能。 第二组比较是将 “宋朝”与“契丹、西夏”比,是暗比。作者所处的宋代,

4、正逢契丹、西夏等外患骚扰,宋朝统治者不是坚决抵御,而是割地赔款,然而从力量的比较上,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边境小国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问:宋与契丹、西夏比,为何要暗比而不明说?明确:这正是苏洵散文的长处,行文至此,作者观点已十分明确,用旧事来讽喻今事,含蓄而又明晰,这是其散文具有战国策风格的体现。2.与过秦论作比较分析:问:六国论与过秦论两文比较,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明确:同,两者都是史论;都是借古讽今,用历史旧事来讽喻今事;两文最后都用了比较法来说明道理,劝谏统治者。异,两者的议论结构不一样,六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论证, 过文先叙述历史过程,然后从中引出论点;两文劝谏当权者的内容不一样,六文主张坚决抵御外侮,过文劝说统治者施以仁政;两文语言形式不一样, 六文以议论性语言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