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_第1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_第2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_第3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_第4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预防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防护措施1、隔离患者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进行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

2、叉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3、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4、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

4、,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隔离病室须固定专用的保洁工具(抹布、拖布)进行室内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室的保洁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日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用专用的水池或桶清洗、消毒处理。5、 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废物须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由专业的环卫公司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患者隔离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减少、限制人员出入。2、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

5、留置导尿、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3、隔离时,在病历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4、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其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5、在患者转科时,须向接收科室说明该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交待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6、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二、医务人员诊疗活动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标准预防和手卫生规范。2、对实施床旁隔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不宜与其他患者一起进行诊疗护理活动。3、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伤口、溃烂

6、面、血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周围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时,均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4、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时需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5、进行诊疗护理活动时,所有人员包括陪护,均应严格防止分泌物等污染周围物表和环境。三、环境及物品消毒:1、常用诊疗器具(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其它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应当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

7、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抹布用后清洗消毒。3、每日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日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随时消毒。拖把用后清洗消毒。4、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严防污染周围环境。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实施手卫生。医务人员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临床科室应安装相应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3.

8、临床科室应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4.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是同类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5.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6.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晚期肿瘤患者、长期应有广谱抗菌药物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7.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8.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活动范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9.尽量限制、

9、减少人员出入,限制陪护人员人数,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10.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11.医务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1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

10、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1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14.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输液泵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电话机等每日使用消毒巾或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擦拭3-4次。15.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和物体表面(如床头桌、凳子,床头、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和物体表

11、面应每日湿式清扫,当被污染时,应使用5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min。感染严重时,适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16.拖布应专室专用并有标识,抹布应一桌一巾,隔离病室专用。拖布及抹布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拖布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抹布应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冲净后干燥备用。17.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18.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要求,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选择合理、正确的抗菌药物。19.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

12、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20.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固废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21.培训宣教;加强对医务人员、保洁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宣教。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等。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3)病人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1、隔离患者 标识明确收治科室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细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细菌感染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病室不足时可考虑

13、进行床边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住同一病室。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年4月1日颁布)的要求,设置隔离病室时,应在门上粘贴隔离标识,多重耐药菌感染为接触隔离,应为蓝色标识。隔离病室须限制、减少人员出入。进行床旁隔离时,接触隔离标识可贴在床尾床号牌上。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应遵循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的原则,避免因医护操作造成交叉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细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2、医务人员着装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

14、、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交叉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在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护目镜。3、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时,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手部皮肤如有明显污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应当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皮肤无明显污染,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快速手消毒剂做手消毒。4

15、、常规消毒措施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须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如患者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师应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情况,便于检查科室作好相关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患者检查完毕后,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感染患者转送至其他科室时,须向转诊科室说明针对患者采用的接触传播预防措施。隔离病室须固定专用的保洁工具(抹布、拖布)进行室内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病室的保洁工具交叉使用。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

16、,每日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用专用的水池或桶清洗、消毒处理。5、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医疗废物须放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由专业的环卫公司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州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三、检验科细菌室

17、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须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四、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五、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如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

18、传播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檀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2.病房和“患者览表”须设黄色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5.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