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规划-技术交流_第1页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规划-技术交流_第2页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规划-技术交流_第3页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规划-技术交流_第4页
河流型饮用水源地规划-技术交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交流材料,2013年03月01日,第一部分区 划 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2012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修订) 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工作管理指南(环办201193 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T433-2008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 地下水质量标准

2、( GB/T14848-1993 )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一、水源保护区划分依据,第二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 术语和定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饮用水水源地 指提供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备一定规模(供水规模一般大于1000人)的现用、备用和规划饮用水水源地。,二、术语和定义,界河 指流经两城市之间、边界线所经过的河流,也称共河。 山脊线 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

3、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分水岭 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地带。可以是山地、高原或是微有起伏的山丘、平原。,二、术语和定义,第三部分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闽政文2003260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当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上游25公里内分布有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线路板印刷、印染、染料、炼油、农药、冶炼等

4、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铬等污染物的高危项目或污染源密集分布区,存在较大污染风险的,需要设置准保护区,其划分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一)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跨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含界河)的设置应纳入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水污染防治规划。 在水环境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分中,应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设置和划分放在最优先位置;跨地区的(含界河)河流、水库、输水渠道,其上游地区不得影响下游(或相邻)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水质的要求,并应保证下游有合理水资源量。 应对现有集中式

5、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和筛选;对于因受污染而达不到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且经技术、经济论证证明饮用水功能难以恢复的水源地,应采取措施调整饮用水水源地。,(一)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应作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纳入地方环境 管理体系中,若不能满足保护区规定水质的要求,则应及时调整保护区范围。 要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新建项目,禁止设置高危行业项目,禁止集中设置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园区。,(一)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确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考虑因素:当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地质特征、土地利用、水动力特性、水域污染类型、污染特征、污染源分布、排

6、水区分布、水源地规模、水量需求等。其中: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污染负荷以及供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二)水源保护区的一般技术原则,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防止水源地附近人类活动对水源的直接污染;应足以使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在向取水点(或开采井、井群)输移(或运移)过程中,衰减到所期望的浓度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取水水质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出现污染水源的突发事件,有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 在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可尽量小;对高强度开发区域水源地的保护区

7、划分范围应适当扩大,以加强区域环境管理,保证取水水质要求。 划定的技术方法采用水质模型或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差异,为了保证计算的科学合理性,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特征选用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并经验算合理方可采用。,(二)水源保护区的一般技术原则,第四部分技术指标,一级保护区:在取水口附近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取水口水质安全。 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水质要求,同时在出现污染饮用水源的突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 准保护区:在二级保护区外围划分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以防范二级保护区上游高

8、危行业或污染源较集中区域的污染风险,有效控制污染,并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的时间和缓冲地带。,(一)水源保护区分级,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 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 3838-2002中的类标准,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 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GB 3838-2002中的类标准,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 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二)水质要求,第五部分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 水域范围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

9、,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一般河流型水源地,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一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范围内应满足GB 3838-2002类水质标准的要求。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一级保护区上、下游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带) 范围。,(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 第十条 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二、取水点上游

10、10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排放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三、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四、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其范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

11、水利等部门研究确定。 五、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并按第一、二项的规定执行。,(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一般河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 米,下游不小于100 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 一级保护区水域宽度 为5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通航河道:以河道中泓线为界,保留一定宽度的航道外,规定的航道边界线到取水口范围即为一级保护区范围;非通航河道:整个河道范围

12、。,(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 陆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一级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陆域范围。 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 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 米;同时,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规定的范围。,(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当水源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面污染源时,依据取水口上游2000米河段洪水期的河段平均流速确定;当水源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点污染源时,依据取水口上游1000米河段枯水期的河段平均流速确定。 类比经验方法,(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二级保护区

13、 水域范围 通过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应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得到。二级保护区上游侧边界到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的距离应大于污染物从GB 3838-2002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二维水质模型及其解析解参见附录,大型、边界条件复杂的水域采用数值解方法,对小型、边界条件简单的水域可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在技术条件有限情况下,可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但是应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一般河流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长度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包括汇入的上游支流)延

14、伸不得小于2000 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得小于200 米。,(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5.2 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 一级保护区水域向外10 年一遇洪水所能淹没的区域,有防洪堤的河段二级保护区的水域宽度为防洪堤内的水域。 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 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长度不小于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 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不小于1000 米,具体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需要确定。对于流域面积小于100 平方公里的小型流域,二级保护区可以是整个集水范围。,(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15、方法,5.2 二级保护区 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水质影响因素时,二级保护区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 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当水源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面污染源时,依据取水口上游2000米河段洪水期的河段平均流速确定;当水源水质主要影响因素为点污染源时,依据取水口上游1000米河段枯水期的河段平均流速确定。 类比经验方法,(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

16、准保护区 根据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需要设置准保护区时,可参照二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准保护区的范围。,(一)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 水域范围 小型水库和单一供水功能的湖泊、水库应将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全部水域面积划为一级保护区。 大中型湖泊、水库采用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范围。 一级保护区范围不得小于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源卫生防护范围。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小型湖泊、中型水库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 米范围内的区域。,(二)湖库型饮用

17、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一级保护区 陆域范围 湖泊、水库沿岸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采用以下分析比较确定。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或一定高程线以下的陆域,但不超过流域分水岭范围。 大型水库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 大中型湖泊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 米范围内的陆域。 一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不得小于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范围。,(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二级保护区 水域范围 通过模型分析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

18、指标从GB 3838-2002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GB 3838-2002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具体方法参见附录,宜采用数值计算方法。 在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类比经验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同时开展跟踪验证监测。若发现划分结果不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 小型湖泊、中小型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面积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 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但不超过水面范围。,(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确定,应依据流域内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地形条件分析确定。 依据环境问题分析法 当面污染源为主要污染源时,

19、二级保护区陆域沿岸纵深范围,主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通过分析地形、植被、土地利用、森林开发、地面径流的集水汇流特性、集水域范围等确定。二级保护区陆域边界不超过相应的流域分水岭范围。 当水源地水质受保护区附近点污染源影响严重时,应将污染源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二级保护区管理范围,以利于对这些污染源的有效控制。,(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陆域范围 依据地形条件分析法 小型水库可将上游整个流域(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区域)设定为二级保护区。 小型湖泊的二级保护区范围是正常水位线以上(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平距离2000 米区域,山区型中型水库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

20、(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 米的汇水区域。 大型水库可以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 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范围。 准保护区 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可以设定为准保护区。,(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如果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或二级保护区内有支流汇入,应从支流汇入口向上游延伸一定距离,作为相应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划分方法可参照上述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根据支流汇入口所在的保护区级别高低和距取水口距离的远近,其范围可适当减小。 完全或非完全封闭式饮用水输水河(渠)道均应划为一级保护区,其范围可参照河流

21、型保护区划分方法划定,范围可适当减小,在非完全封闭式输水河(渠)道的支流可设二级保护区,其范围参照河流型二级保护区划方法划定。 上游10公里为水库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包括水库一定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保护级别按具体情况参照水库型水源地的划分办法确定。 湖泊、水库为水源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应包括湖泊、水库一定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保护级别按具体情况参照湖库型水源地的划分办法确定。 入湖、库河流的保护区水域和陆域范围的确定,以确保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为目标,参照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确定一、二级保护区的范围。,(三)其他,第六部分饮

22、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为便于开展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依据保护区划分的分析、计算结果,结合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的界线。 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如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标示保护区界线。 最终确定的各级保护区坐标红线图、表,作为政府部门审批的依据,也作为规划国土、环保部门土地开发审批的依据。 应按照国家规定设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志。,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第七部分分工作成果及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图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成果,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23、分方案的基本内容: 划分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 保护区背景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水量、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可能对水源地产生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作为饮用水源开采的前景;与相邻水域的关系,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下游或相邻水域(或相邻区域)的功能、保护区的水量和水质是否受本行政区外的影响;若受到其影响,列出影响途径、影响程度(水量、水质、生态、经济、人体健康等)等实测数据、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果。,基本要求,技术方法与计算结果 根据各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说明选用

24、的技术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及分析,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用图表示各级保护区的范围,并用表格确定红线坐标,保护区内污染源、集水区、排水区分布特性等。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图件及有关说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第八部分永泰县饮用水源地划分编制要点,第 1 页,1. 总论 2. 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3. 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4.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控制 5.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核定与划分 6.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7.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8. 工作成果提交,主要内容,工作背景 规划原则 规划范围与目标 规划编制技

25、术路线,1、总论,1)、工作背景,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国家环保部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工作,2)、规划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 公众参与的原则,3)、规划范围、期限和目标,规划范围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级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26、。 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10年,总体规划期为20102020年。分为近、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近期):20102015年; 第二阶段(远期):20162020年。,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近期):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第二阶段(远期):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标。,5)、规划技术路线,2、饮用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基本要求 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基本要求,工作的基本要求 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饮用水

27、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 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以县环保局的名义,向水利、国土等部门,采用“发放基本情况调查表”的方式,限期收集汇总。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补充监测。,基本要求,调查方式 分为: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三类。以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资料;以现场监测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条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基本要求,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 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基础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2)图表及其他附件: 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相关数据,饮用水水

28、源地调查报告相关图件,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分布图、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分布图、水污染趋势分布图(大型饮用水水源地要求地图比例尺大于1:5万,小型饮用水水源地地图比例尺1:1万)、各类调查的相关数据光盘。,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域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行政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及布局,自来水普及率,管网漏失率等方面的现状。 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

29、疾病发病情况,并说明其危害。调查各区域癌症发病率,其中,重点调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 3)、城镇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图。,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 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用以掌握城市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城市用水调查包括城市所有用水活动的用水情况,即包括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城市供水调查包括向城市供水的所有水源,即包括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1)居民家庭用水总量、用水价格。 (2)集中供水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量、供水人口。 (3)生产运行用水、用水价格。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循环使

30、用率。 (4)社会服务用水总量、用水价格。服务业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分布及变化情况 主要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数量、名称、水源地编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及变化情况等信息。,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水源地基础情况 水源地基础情况主要针对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取水情况。 (1)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包括水源地名称、地理位置及地理坐标、水源类型(如地表水)、取水量等。 (2)饮用水水源地运行状况。包括水源地类型、建设时间、工程设计采水量、实际取水量、采水方式等;水源地类型中是否属于应急水源进行注明。,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水源

31、地基础情况 (3)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量、水位、水深、蓄水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地形地貌及土壤分布图。 (4)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系及其编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统一采用全国环境系统水系编码、行政编码、水源类型编码及序号等四层编制。,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1、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属于地表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表2和表3种各项指标。 时间:2012年各月数据。,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2、集中供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已经

32、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同城市集中水源地要求。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选择pH值、硬度、溶解性总固体、CODMn、NH3-N、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g、Cr、Fe、Mn、Cd、Pb、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开展补充监测。 按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三次。 水质监测点(断面)的布设和监测方法,参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重点是点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保护区内违章

33、建筑物的调查,是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决定本规划近期治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工作,要求各有关单位要如实填报。为保证填报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通过购买最新卫星图片的方式对调查情况进行复核。,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点源污染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 1、违章建筑情况调查 主要调查拟划定一、二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建

34、设项目的名称、占地面积、所属单位、建设时间、建筑物功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取水口周围半径5001000米范围内进行调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2、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和污染源调查:调查拟划定水源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内;未划定保护区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对取水口水质有直接影响的排污口和污染源。 3、排污口调查包括排污口名称、排入水源地污水量、污染物量、污染源类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染源位置。其中,污染源位置指明与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和相对方位。主要污染物以各类污染源的特征污染物为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面源污染调查(仅供参考)

35、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源地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分散式畜禽养殖等。 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需调查农村社会综合用水量(包括乡镇企业用水量)和排水量、农业人口数量、散养式畜禽养殖数量; 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需调查农田面积、坡度、农作物类型、土壤类型、年降雨量、轮作方式、化肥施用量等; 畜禽养殖污染源需调查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养殖种类及数量、年用水量及排水量、排污方式、处理工艺; 调查指标项根据不同面源污染类型予以选择。 其他环境问题调查包括海水侵入、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调查报告中说明。,集中

36、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城镇地表径流的调查采用资料收集的方法,收集项目要包括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km2)、人口密度(人/ km2)、平均降水量(cm/a)等。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可采用单位负荷法。对某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上的年污染负荷量可按下式计算: Li=aiFiriP 式中:Li污染物年流失量(kg/km2/a);ai污染物浓度参数(kgcm/km2)(见参数表);Fi人口密度参数择:ri扫街频率参数 ;P年降水量(cm/a),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农田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等污染负荷计算方法参见相关污染源强系数

37、及其应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 (1)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工业、交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 (2)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 (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裸地面积,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调查方法 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调查,以收集现状土地利用的图件为主,如果没有可利用的图件可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调查区土

38、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类解译。,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可分为: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5大类。 2、遥感解译结果 利用遥感调查结果对土地覆盖分类进行解译和统计,分析各种使用功能的土地面积和其在水源地流域所占的比例,从用地结构的角度分析现状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3、水源地流域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评价 根据资料调查或遥感调查的结果,从以下方面对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1)城市建设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占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包括道路、交通用地面积、长度等进行

39、评价,对一级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2)水土流失强度,主要是从裸露土地的水土流失、矿山开采面积比例等方面对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 (3)不合理农业开发,包括陡坡种植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种植情况等。,保护区污染治理现状与规划状况调查,对已经进行污染治理和已列入治理规划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查其污染治理状况和规划的相关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保护区内污染防治工程现状及已经纳入相关规划的治理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截污管网建设状况、污水处理厂建设状况、清淤工程实施状况等。调查项目主要有,治理工程的类型、工程建设时间,完工时间,工程规模,投资总额、治理面积、预期削减污染负荷量、实际削减污染负

40、荷量、工程批准单位或所属的规划等 。,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源地的管理机制和保护现状两个部分。 (1)管理情况调查,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建设情况、管理机构、监测体系的建立、保护区内及周边道路危险品的运输情况及管理措施、饮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情况、监督管理状况等。 (2)保护状况调查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行政管理机构、水质水量监测及信息发布情况等。,3. 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基本要求 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基本要求,1、工作要求 以饮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为工作依托,开展饮用水

41、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管理状况评价,阐明饮用水污染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工作方式 编制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报告。 3、提交成果 提交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 地表水水源地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水质类别分类、类、类、类、类及劣类评价;一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二级水源保护区以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给出是否达标、主要不达标污染指标、超标倍数等。 补充项目及表3中有毒有机物和地区特定监测项目按达标、不达标评价,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类型。,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河

42、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1、评价项目 在河流型饮用水源水质评价中,参与评价的项目至少必须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9项(注:当高锰酸盐指数大于30mg/L时,用化学耗氧量(COD)项目及其标准评价);完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检测的省市,应将检测结果列入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水质评价范围。 2、评价时段 评价时段为枯、丰、平水期。,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3、水质标准 单项水质项目的具体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指标,但氮、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在个别时段超过类水标准值并不

43、表明该水域不能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因此,可不将氮、磷和粪大肠菌群指标作为必要的评价指标,可以仅作为参考指标。,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水质综合评分值 按照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查找资料参考),用内插方法计算得出断面(或测点)每个参加水质评价项目的评分值,根据各个项目的水质评分值,取其最高评分值即为该断面(或测点)的水质综合评分值。,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4、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在评价时段内,河流(库)水系水质为“优”和“良好”时,或者属于“贫营养”、“中营养”和“轻富营养”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 将断面(测点)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

44、为主要污染项目。,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水质评价结论 1、地表饮用水源水质 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评价以满足饮用水标准的类地表水标准值为界限;湖库型水源地结合水质分级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要求给出水源地现状水质分级、营养状态结论,判断地表水水质的达标现状、分析不达标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物及超标倍数、不同水期的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类型和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等。,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1、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分类别(地表水)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及其执行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行政

45、管理、信息发布等。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状况、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评估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 2、主要问题识别 分析现有和面临的问题,如保护区内企业排污问题、跨行政区用水纠纷及流域统筹安排问题、监管能力建设问题等。分析识别当前拟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寻求有利于解决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根据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以2010年为基准年,预测“十二五”期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负

46、荷量变化,以及上游污染负荷对水源的影响。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按照水源地所在的行政区规划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增长率预测规划水平年工业产值和人口数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2)、 水污染负荷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 以保护区内排污企业2010年的万元产值用水量为基础,考虑到随着工业技术进步,万元产值用水量将会逐步下降,预测规划水平年的万元产值用水量做适当调整,排放系数与2010年采用相同的系数,计算出“十二五”期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 (2)生活污水量预测 根据水源地所在行政区的规划,根据城市生活人均用水量和

47、废水排放量系数计算出规划水平年进入保护区的生活废水排放量。 (3)水污染负荷总量 根据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浓度数值,按污水量预测污染物排放量。,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基本内容 1)、不达标水源地的识别分析 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指标,分析污染指标的可控性和控制途径。 2)、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的确定 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的来源、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经济要求,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 3)、不达标水源地内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的确定 针对不同的地表饮用水源类型,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计算最大允许负荷和最低削减要求,作为工程规划中治理

48、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的依据。,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工作内容 对水质评价结果为不达标的水源地以近期(2010-2015年)为实施时限,提出超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削减任务,制定超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水源保护区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 2、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 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基础,在各饮用水水源地中,筛选出超标水源地,分析定其主要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要进行污染负荷削减的项目。,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3、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根据水源地的水质类别,结合现有水质状况、主要污染因子、保护区外污染负荷的现状、水源保护区所

49、在水环境功能区总量控制方案,计算保护区的容量总量和达到水质标准的要求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量,作为工程规划中点源治理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等内容的指导依据。其中,大型河流和湖泊、水库型水源地,其污染物总量控制按区域功能区划(或流域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确定并与城市的容量总量控制结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水源地,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其容量总量控制方案。,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4、容量计算方法 (1)设计水文条件 (2)计算模型 (3)参数选择 (4)水质目标 (5)允许负荷和削减量计算 5、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分析 根据削减计算的结果,分析削减主要污染物的类型、削减项目及削减率。若采取保护区内削

50、减污染负荷的方法能否达到水质目标,还应计算非点源及外源负荷的削减量等。,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划分,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划分,基本要求,1)、工作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目的是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因此,需要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划分、核定,并报政府或人大批准。,基本要求,2、工作方式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进行保护区的核定和划分。 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报省人民政府或人大

51、批准。 3、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核定报告文本; (2)图件:编制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图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划分,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为依据,对永泰县拟划定的保护区进行核定、开展划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对于已经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统一的技术方法对区划范围进行核定。 2、对于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充划分。 3、在完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后,编制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图,要求地图比例尺为大型流域1:5万,中小型流域1:1万。 4、对于调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

52、充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重新报省级人民政府或人大审批。,6. 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规划投资-效益评估 规划实施保障,基本要求,工程规划总体要求 (1)近、远期有效结合,不同时期的重点区、工程措施内容和方法应合理安排;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类分级别开展,紧密结合不同类型保护区的不同保护需求,近期突出重点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工程实施需落实具体,以永泰县环境保护局为主

53、要组织单位,落实到县各部门; (4)工程方案设计合理,目标可达。 该内容的成果包括各专项工程的规划研究报告、相关电子地图、图集等附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一级保护区用地现状与规划 1、查明一级保护区内的建筑物 根据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调查,列出保护区内已有的建设项目和建筑物的情况的详细情况。 2、一级保护区内土地使用现状与规划 根据遥感调查的结果,列明一级保护区的土地现状使用情况。 3、一级保护区内用地规划 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原则上拆除所有与水源无关的建筑物,用地进行植被修复,水土保持,改造为水源涵养林,改造保护区内林、灌、草生态系统。 通过对现状用地功能的

54、调整和改造,规划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共包括四种用地类型:水域用地、水源涵养林用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工程内容 在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边界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直接进入保护区的入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整治,提出排污口关闭、搬迁、分流、面源治理、固体废物清理处理、污染底泥清淤等措施的工程方案。 隔离防护工程 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应设立隔离防护措施,包括物理隔离工程(护栏、围网等)和生物隔离工程(防护林)。隔离工程原则上应沿着保护区的边界建设,各地可根据保护区的大小、周边污染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隔离工程的范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55、污染防治工程,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一级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按照“查明核定”、“清理拆除”、“严格控制”污染源为基本原则,实施清理、整治与管理。 根据污染源调查的点源清单,对违规建筑物、违规建设项目(含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排放口、渗坑渗井偷排口等清理核定拟拆迁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整理核定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及分布,制定截污和拆除方案;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水源保护区严格土地使用管制,控制企业进入,防止污染排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二级、准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二级和准保护区的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按照近期以清查、拆除违规污染源为主,远期以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予以实施。

56、 按照相关规定,列出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清单;清理核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 对二级和准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严格要求达到一级污水排放标准排放。 对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根据水质要求和水源地环境容量,提出点源污染负荷总量控制方案;对相关企业和污染排放行为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和治理方案。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主要有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保护区内人口搬迁、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集中式禽畜养殖控制工程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近期,

57、针对重点地区,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主要工程包括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污染缓冲带建设、泥沙滞留前置库工程。 远期,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例如,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各类工程措施的成效,实现综合控制。 面源控制工程主要是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规划要提出控制工程的方案及相应的投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工程内容: 1)在近期,针对重点地区,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

58、例如,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污染物迁移缓冲带建设、泥沙滞留的前置库工程。与此同时,兼顾源头污染负荷削减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措施的推广来实施。 2)遵循生态经济理念,着重从源头控制污染负荷,进一步保障水质,例如,在近期的基础上,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与此同时,继续巩固近期末端控制的各类工程措施的成效,实现综合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其它污染治理工程和保护区入河(库)污染物控制工程 其它污染治理工程包括底泥治理、水产养殖治理、流动线源治理等。 保护区入河(库)污染物控制工程是根据保护区内污染物削减量的计算结果,结合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排放量,提

59、出入河(库)的削减量、相应的排放削减量和总量控制方案及相应的工程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污染防治工程方案的筛选 1)、保护区内产业结构 2)、工业达标排放措施 3)、污水处理厂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基本要求 针对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以加强生态保护,提高保护区内自然净化能力,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改善和保护饮用水源水质。 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 (1)保护优先、以防为主; (2)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 (3)一级保护区以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为原则,全方位开展修复和建设工程。 (4)二级、准保护区以“重点修复和建设”为原则,在规划期内逐步推进全面的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饮用水源地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工程内容 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的内容以饮用水源的保护涵养为核心,适当结合点、面源污染负荷的总量控制来考虑。根据不同保护区的生态现状,识别诊断主要问题,确定工程主要内容和目标,制定各时期的工程方案,分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最终优化确定方案。主要包括: 1)、河岸生态防护工程 2)、湖库水源地周边隔离工程 3)、湖库内生态修复工程 4)、湖库内生物净化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