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_第1页
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_第2页
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_第3页
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_第4页
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课程知识大纲 本学期共进行十六周的知识学习,其学习的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周 课程安排 第一章 心理、行为和心理科学 -心理学概貌 引入:5个实验 一、心理学是什么 义 (一)定 心理学(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行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就是要理解人类及其他有机体如何思维、学习、知觉、感觉、行为、交往,以及如何实现对自身理解的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2心理学的研究领域I-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II-应用心理学 (general psychology) 普通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s

2、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 learning psychology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学犯罪心理学(Crime Psychology ) (abnormal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 (animal psychology)

3、 动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 法律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 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 心理测量学(psychometrics) (health psychology) 健康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常见的四种研究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

4、,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收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又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个案研究法也称个人历史法,指心理学家对某一个体或某一团体进行集中调查,以期获得可应用于这一个体或这一群体,乃至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有关行为的普遍推论。 实验法(Experiment method)是通过系统操作一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确定其变化是否对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因变量)造成影响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小结 定义、所得数据形式、优缺点 三、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哲学的心理学

5、时期(1878年以前) 1早期对心智的想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 笛卡尔 2经验主义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二)生理学的心理学时期 (19 世纪初到现代) 颅相学 脑功能的研究 感官生理心理 (三)科学心理学时期 (1875年-) (一)几大学派创始人、观点等1构造主义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早期心理学流派的小结(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批判) 3行为主义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主义) 5精神分析学派 6人本学派 认知心理学7现代心理学流派小结(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批判) (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相应的研究观点) 生物学观点(biolo

6、gical perspective) 发展的观点(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 社会文化观点(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 临床观点(clinical perspective) 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ic perspective) 特质观点(trait perspective)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引入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一)神经元 定义 结构 分类 (二)突触 定义 结构 (三)神经介质 定义与功能5羟色胺 多巴胺 二、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脑神经系小中脊外周

7、神经系运动神经系交感神经系自主神经系副交感神经系 三、内分泌系统 简单了解 四、大脑功能 (一)脑的结构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 割裂脑人研究 左右两半球功能 脑损伤与异常行为 (三)心理遗传学研究 选择性交配 孪生子研究 感官:生理与心理的交汇 第二章引入:模特和不可能图形等科罗拉多大峡谷魔鬼公路 一、 感觉概述 (一)概念 (二)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三)种类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二、视觉 (一)视觉的基本特性 1Purkinje效应 2明适应和暗适应 3马赫带现象 4视觉后象 5闪光融合 (二)颜色视觉 1颜色定义 2颜色的基本特性 3颜色混合 (1)加法混色(additive color

8、 mixture) (2)减法混色(subtractive color mixture) 4色觉缺陷 (1)色弱 (2)色盲 色盲的定义 色盲的原因 色盲的判别 听觉、味觉、触觉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1)触压觉适应 (2)温度觉适应 (3)嗅觉适应 (3)味觉适应 2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 (2)先后对比 (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联觉 知觉:体验多彩的大千世界 引入:热浪视觉 一、知觉的概述 定义 知觉的种类 二、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相同点 区别: 三、知觉的心理特征 知觉的对象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9、 知觉的恒常性 四、几种常见的复杂知觉 (一)深度知觉(八条单眼线索和两条深度线索) (二)时间知觉(三)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关系 1Tau效应 2Kappa效应 (四)运动知觉 1真动知觉 2似动知觉 PHI现象 自主运动 诱导运动 瀑布效应 五、错觉 1错觉现象 2错觉理论 (1)错觉的透视说或常性误用说 (2)错觉的眼球运动说 六、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一)习得因素 (二)知觉的观点差异 (三)动机因素 注 意 引导你的认知历程 一、什么是注意 (一)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注意的基本特征 (三)注意的功能 二、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

10、、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三、注意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意识-个古老而难解的谜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的不同层面 Focal consciousness Marginal conscious Sub conscious Nonconsciousness unconsciousness preUnconscious 三、意识的不同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白日梦状态 睡眠状态 四、睡眠与梦世界因你而美丽 睡眠 (sleep):高等脊椎动物周期生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

11、。 (一)睡眠的特点 1、睡眠的普遍性 2、必要性-生理时钟与日节律 (二)睡眠的脑电波研究 周期 每个阶段的脑电波特点 (三)睡眠障碍失 眠 突发性睡眠症 睡眠呼吸暂停-婴儿猝死综合征 梦游 梦话 夜惊与梦魇 磨牙 (四)梦的研究 1梦的理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要义 (1)当事人所陈述的梦,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在象征之后,隐含着另外的意义。 (2)梦境分为两个层面:一为显性梦境,另一为潜性梦境。 (3)当事人醒来之后,他所陈述的来自意识层面的显性梦境,事实上是潜意识层面潜性梦境,经由改头换面的伪装方式转化而来的。 简编(condensation):显性梦境中的情节,要比潜性梦境中的情节少

12、而简单。 转移(displacement):从潜性梦境转化为显性梦境时,梦中情节可能彼此转移。 象征(symbolization):潜性梦境中改头换面,以象征性的表征在显性梦境中出现。 再修正(secondary revision):当事人陈述其显性梦境,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使听者闻之较合逻辑。 (4)梦之功能而言,佛洛伊德氏认为,作梦既可使欲望满足,又可充当睡眠守护者(sleep guardian),促使睡眠充足 2梦的研究-实验心理学研究 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 每夜都会作4?a6个梦,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 关于梦境中的情节,大致分

13、为以下八类不同的梦: 睡眠中的作梦有必要吗? 脑电波的波型,并不能肯定的用来作为是否作梦的指标。 五、意识的特殊现象启动你内在的潜能 一、催眠 (一)催眠与催眠术 (二)催眠感受性(三)催眠下的心理状态 ? 主动性反应减低 ? 注意层面趋窄化 ? 旧记忆还原现象 ? 知觉扭曲与幻觉 ? 暗示接受性增高 ? 催眠中的角色扮演 ? 催眠中的经验失忆 (四)催眠理论 新解离理论 社会心理学理论 (四)催眠的本质 二、心理促动药物与意识(所介绍的具体药物有哪些,各自的特性) 兴奋剂 镇静剂 迷幻剂 算机就人脑是计忆记 :一、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的定义 2内

14、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三)影响记忆的因素 从材料角度来看,有以下三种效应和一条曲线 二、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 1容量 保留时间23感觉记忆的特征 (二)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储存容量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定义 长时记忆特点 长时记忆扭曲 长时记忆的分类 三、记忆的测量 回忆 再认 再学习 四、遗 忘 遗忘曲线 信息末编码 遗忘的假说 思维:从理解到创造 一、思维的一般问题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特点 (三)思维的分类 二、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定义 (二)问题解决的心理历程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三、创造性 (一)创造性的基本认识什么是创造性 (二)创造性的特点 (三)创造性测验 (四)创造性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