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北环 祝毓萍)_第1页
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北环 祝毓萍)_第2页
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北环 祝毓萍)_第3页
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北环 祝毓萍)_第4页
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北环 祝毓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深圳市福田区北环中学 祝毓萍摘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关键词:数学,做数学,活动、兴趣、猜测、探索、发现人类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的、挑战的、竞争的数字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急剧加快,现代数学渗透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技术,在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再仅是教学内容,而是如何掌握和操作这些内容,重点应放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上,突

2、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活动,使学生不再把数学作为一堆死板、封闭的事实、步骤来记忆,而应当作为动态的探索性的发展的学科来学习。“寻求解法,不单是记忆步骤;探索模式,不单是记忆公式;形成猜测,不单是做些习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

3、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一、数学知识的理解有赖于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加深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通过“日历中的数学”的探讨,在游戏猜测中掌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因为“数怎么不够用了”?学习了小于0的数负数;通过

4、“有趣的七巧板”,了解了平行线和垂直线;想了解“月球上有水吗”?学会了制作扇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学习,就是从探讨“小明是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的?”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表述、交流、比较,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有成效地学到了“去括号”的知识。又如:丰富的图形世界,可爱的小猫,从不同方向看,教育储蓄,打折销售,你今年几岁?我变胖了,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感到生活

5、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给人惊喜、给人办法、使人聪敏,可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习惯去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周围的事,可利用生活的素材加强数学概念的认识,数学方法的领悟,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探索问题的活动过程中,要提取、分析、整理相关信息,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知识的概括来自个人的深层理解,这样的知识“由于融入了个体特定数学活动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对数学学习者本人而言是鲜活的、有生气的,是能够灵活加以迁移的,而不再是呆板、惰性或很难迁移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情境中。”这种接近生活的真实情境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激励学生有序、明确、互动、互助、充满好奇地进

6、行操作过程,完成一个又一个从感知到表象,再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在做数学过程中既学会了新知识、学会了探索的方法,为学生理解、记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二、数学猜想的兴趣有赖于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提高猜想是人们依据事实,凭借直觉所作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又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手段,在着手解题之前能够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新教材提供了大量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待探究的问题,提出大胆猜想,在经历真正“做数学”与“用数学”的过程中,

7、提高了从“做”中“学”数学的兴趣。如: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怎样截可使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可能是七边形吗?学生分小组,通过捏橡皮泥,切截,观察、实验、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数学切截几何体的知识和方法,感受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的无穷乐趣。波利亚说过:“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那么就应当让猜想、合情推理占有一席之地。”数学的创造始于猜想,新课伊始,注重唤起学生的参与学习和竟争意识,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如:有一摞很厚的试卷用纸,如何很快地知道它大约有多少张?又如:“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

8、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mm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两次后,厚为多少mm?对折20次后,厚为多少mm?若每层楼3m高,对折20次后的纸,有多少层楼高?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与创新精神,如:在可能性一章中,当提出“抛出的球会下落。”是确定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学生的回答有三种:(1)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因为地球有吸引力;(2)不确定事件,如氢气球会上升;(3)不确定事件,当速度大于每秒9.8KM时,也可以不下落。每次下课铃声一响,学生总怨时间过得太快,在“做”数

9、学活动中学习兴趣愈来愈隆。 三、数学规律的探索有赖于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发现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创造的欲望,自我主动学习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欲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数量关系、探索规律的问题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创设环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概念的理解中、从定理的分析中、从数学公式的剖析中、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

10、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对周围环境与实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发现,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概念、意识、规律在自主探索中生成、发展,在合作交流中有机会分享和巩固。如:日历中有很多规律,在“日历中的方程”这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观察日历中的数的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经历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的过程,通过“做一做” 分析计算,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获得感知上的认识,调动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从“想一想”、“猜一猜”中培养了学生探究与思维的能力、发现规律、大胆设想、敢于质疑的精神;由“议一议”营造交流合作的气氛、发展

11、了情商,丰富了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不仅发现了日历中数的许多规律,而且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培养了学生发展了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方法,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 如:“有一根很长的绳子,它能绕地球赤道一周(约4万千米长),试设计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将这根绳子连续对折多少次后能使每段绳长小于1米?”学生在借用计算器不断尝试及小组合力探索的活动中,得出连续对折26次的结论。又如:两学生在踢足球休息之余,发现足球是由白色六边形和黑色五边形的皮相间缝合而成,一学生数得黑五边形共12块,另一学生却总也数不清白色六边形到底有多少块,谁有办

12、法能帮他算出来?在探索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你能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吗?通过设置问题串,使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建立猜想、交流讨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并给出计算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发现身边熟知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四、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在做数学中的“再创造”荷兰著名学者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 再创造,即由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课,学生在6人一组先个人再小组的动手摆放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三视图

13、,而且总结出:“俯视图定位置,主视图、左视图定高度”的发现。如:图案设计一节中,学生在熟悉了尺规技能后,兴趣盎然地创新了许多有个性的美丽图案。又如:“能追上小明吗?”这一节中有一个开放性问题:“8人分乘两辆小汽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钟,而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小汽车,连司机再内限乘5人,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这8人能赶上火车吗?”没做任何点拨,学生课后三三俩俩地自发交流,提供了多个符合实际的方案。在生活中的数据一章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不仅感受了身边熟悉的大数,有现实意义的大

14、数,能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大数,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初步从统计图中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热情和智慧。如:根据2001年1月13日文汇报报道:NBA官方杂志篮圈根据每位球员在7项技术统计上的成绩进行了总排名,飞人乔丹得分17102分,列第二,抢断1277次,列第六。曾辅佐飞人乔丹开创了公牛王朝的皮蓬,出场第21位,732场,得分第10位,13937分,篮板球第21位5226次,助攻第10位,4330次,抢断第4位,1608次,上场时间第3位,27752分,在6项中进入前25名。学生根据上面报道中提供的数据,评价两人技术水平谁优时,展开了创新研讨:有的认

15、为打篮球最重要的是要得分,即乔丹优于皮蓬,且年轻体力好;有的则赞成技术全面的皮蓬更胜于乔丹,认为这是一项合作运动,需要集体力量,强调全面发展,乔丹的得分中渗透了皮蓬的功劳。并联想自己为适应社会也要朝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通过小论文的形式用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初中生中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好胜争强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宽松的环境,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创新才有可能应运而生。凡是学生能

16、独立发现的知识、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都不能代替,必须通过启发学生参与探索与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假想,进行猜测、判断,然后加以证实,自己“再创造”出(或发现)有关的定律与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现实”不同,自然“再创造”的过程也有差异,每个学生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方法,经历的也是不同的尝试、困惑、坎坷,获得的是不同的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各有所得,都能在参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方法,学会了寻求“做事”的一般规律,“画出了各自独特的思维轨迹”,而且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在“做中学”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来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阐明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激发自己的潜能释放,健全发展人格。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诚然,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教材富有亲和力、生命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图文并茂,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合作、领悟、应用而走进数学,理解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获得适应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