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_第1页
财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_第2页
财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_第3页
财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_第4页
财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财务分析理论1、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告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及分配活动中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2、财务分析产生的原因与会计发展、实践需要和财务分析技术及形式发展紧密相关。(1)会计技术发展。会计技术的发展阶段是:第一,利用会计凭证记录交易;第二用会计分类账记录交易;第三是编制会计报表;第四是财务

2、报表解释。会计报表解释要求分析。同时,会计汇总(或报表)的出现也使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成为必要与可能。(2)财务分析应用领域的发展。对财务分析的需求最初开始于银行家;然后在投资领域也开展财务分析;现代财务分析的领域不断扩展,早已不限于初期的银行信贷分析和一般投资分析。财务分析在资本市场、企业重组、绩效评价、企业评估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财务分析技术发展,如比率分析的发展,趋势百分比的出现和标准比率的产生都使财务分析不断完善。(4)财务分析形式发展。从静态分析为主,变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结合;从外部分析为主,变为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财务分析方法1、会计分析:会计分析是财务分

3、析的基础,通过会计分析,对发现的由于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差异,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说明或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2、比率分析:比率分析实质上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3、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4.水平分析法与垂直分析法的区别:第一,分析目的不同。水平分析法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的发

4、展变动情况。垂直分析的基本点不是将企业报告期的分析数据直接与基期进行对比求出增减变动量和增减变动率,而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第二,分析形式不同。水平分析法有绝对值增减变动、增减变动率和变动比率值三种形式。垂直分析法的形式只有一种,即确定报表中各项目占总额的比重或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该项目金额某项目的比重100% 各项目总金额第三,可比性不同。垂直分析法的可比性较强,而水平分析对可比性要求较高。5、会计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阅读会计报告。阅读会计报告是会计分析的第一步。在全面阅读会计报告的基础上应注意: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与

5、结论;企业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财务情况说明书。(2)比较会计报表。在阅读会计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对会计报表进行比较。比较的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通过各种比较,揭示财务会计信息的差异及变化,找出需要进一步分析与说明的问题。(3)解释会计报表。解释会计报表是指在比较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考虑企业采取的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方法等,说明会计报表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会计原则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变更影响、会计核算失误影响等,特别重要的是要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信号。(4)修正会计报表信息。会计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基础,通过会计

6、分析,对发现的由于会计原则、会计政策等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差异,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说明或调整,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6、比率分析的作用与不足(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第一,比率分析的内涵与形式。比率分析法实质上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的形式有:百分率,比,和分数三种形式。第二,比率分析的作用。比率分析以其简单、明了、可比性强等优点被财务分析实践中广泛采用。通过比率分析可揭示两个相关因素的变化,从而说明财务状况与经营效果。第三,比率分析的不足。比率的变动可能仅仅被解释为两个相关

7、因素之间的变动;很难综合反映比率与计算它的会计报表的联系;比率给人们不保险的最终印象;比率不能给人们会计报表关系的综合观点。7、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哪些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第一,因素分析法的内涵。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形式。第二,应用连环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包括,(1)因素分解的相关性问题。(2)分析前提的假定性。(3)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4)顺序替代的连环性。第三,应用差额计算法应注意的问题。应用连环替代法应注意的问题,在应用差额计算法时同样要注意。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连环替代法都可按上述差额计算法的方式进行简化。特别是在各影响因素之间不是

8、连乘的情况下,运用差额计算法必须慎重。 第三章 财务分析信息1、 财务分析中运用行业标准的限制条件有:第一,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可比的。例如,同是石油行业的两个企业,一个可能从市场购买原油生产石油产品;另一公司则从开采、生产、提炼到销售石油产品为一体,这两个公司的经营就是不可比的。第二,一些大的公司现在往往跨行业经营,公司的不同经营业务可能有着不同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这时用行业统一标准进行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三,应用行业标准还受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的限制,同行业企业如果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也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例如,由于库存材料物资发出的计价方法不同,不仅可能影响存货的价值,而且可能

9、影响成本的水平。2、 财务分析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哪些?(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第一,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本身出发界定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是财务分析对财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第二,由决策有用性引出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是不可缺少的。我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都有不同的解释。第三,财务分析对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与财务会计信息本身质量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相关性、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是财务分析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 第四章 筹资活动分析1、股东权益变动表分析的目的及内容:股东权益变动表分析,是通过股东权益的来源及其变动情况,了解会计期间内

10、影响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判断构成股东权益各个项目变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报表使用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股东权益总额及其变动信息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第六章 经营活动分析1. 进行利润表水平分析的要点是: 第一,编制利润水平分析表,确定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第二,从净利润增减变动分析入手,逐步分析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变动原因,评价企业在各环节的经营成效。第三,利用利润表附表和附注资料,对影响利润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如期间费用项目、投资收

11、益项目、其他业务利润项目等。分析时应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国家税收政策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管理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第四,利用分部报表按地区和按业务进行经营成果完成情况分析。2、对利润水平分析表应如何进行评价?(对利润水平分析表的评价应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从最终成果,即从净利润评价入手逐步展开对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和主营业务利润的评价;第二,抓住增利与减利幅度较大项目深入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注意结合会计分析进行评价;第三,根据多步式利润表的特点,明确利润形成各环节的成绩与问题,特别注重主营业务利润及营业利润形成中的成绩与问题。3、利润垂直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注意主营业

12、务收入与利润表中各项目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应考虑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变化将对垂直分析产生的影响。第二,注意可变成本费用项目与固定成本费用项目结构的变化问题。第三,利润垂直分析评价时应特别注意静态与动态的结合。 第七章 分配活动分析1. 答:影响利润分配的因素(在进行利润分配活动分析时,必须首先明确财务报表受到企业的会计体制和财务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利润分配分析前,需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分析。):(1)会计政策变更。由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它会影响到变更当年的净利润和变更当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金额,进而影响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对于这种情况,报表使用者在进行利润分配活动分析

13、时一定要予以关注。(2)前期损益调整。前期损益调整主要由于本期发现并更正以前年度财务报表的误差所引起。不同的会计观点对前期损益调整的处理不同,最终会影响到利润分配表的可供分配的利润。因此,在利润分配分析时,要注意企业所持有的会计观点。(3)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资产流动性的限制。(4)盈利能力。企业利润分配所采用的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其盈利能力的限制。(5)契约性约束。契约性约束也是进行利润分配分析时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八章 盈利能力分析1、资本经营盈利能力: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经营取得利润的能力。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

14、是净资产收益率,即企业本期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2、资产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运用资产产生利润的能力。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即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3.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与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关系是: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基本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即指企业本期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100 平均净资产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报酬率,即息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运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资料,可计算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总资产报酬率 100 平均总资产二者的关系可用下式体现: 负

15、债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 净资产 可见,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是决定或影响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提高资本经营盈利能力,一方面要注重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本结构,充分权衡收益与风险,利用好财务杠杆。 第十章 偿债能力分析1、利息保证倍数:利息保证倍数是指息税前正常营业利润与负债利息之比。其计算公式是:利息保证倍数=息税前正常营业利润/利息支出总额2、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1)内部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规模与结构、流动资产规模与结构、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等也影响偿债能力。

16、(2)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形势、证券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程度、银行的信贷政策等。3、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长期负债规模与结构;盈利能力;非流动资产规模与结构等。 第十一章 增长能力分析1、影响企业剩余收益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净资产等三个因素。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既可反映股东资本的增值能力,又影响着企业股东价值的增加。在权益资本成本率和净资产等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剩余收益越大。只有净资产收益率超过权益资本成本率,才能真正促进股东资本的增值。在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权益资本成本率越低,剩余收益越大。股东投资的增长同样也

17、是影响剩余收益变化的因素。一个公司能够通过增加权益投资增加其剩余收益,但前提是增加的投资必须具有超过权益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率。 第十五章 企业价值评估1、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是对企业全部或部分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2、价值评估中的价值选择:评估企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选择;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的选择;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 计算题第6章 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增减变动分析表如下: 利润水平分析表 编制单位: 金额单位:千元 项 目 2000年度 1999年度 增减额 增减%一、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二、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存货跌价损失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

18、用三、营业利润加: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四、利润总额减:所得税五、净利润1 396 9021 153 535 15 450 227 917- 5 283 2 354 3 143133 513- 25 485 109 108 26 876 19 4 553 131 450 25 477 105 9731 253 4961 052 033 7 334 194 130- 2 4312 148 117 624 114 732- 42 806 75 008 2 184 30 019 4 609 25 410 143 406 101 5028 11633 787-2 852 2 35

19、4 99515 889 -140 217 151 914 - 48 132 192 369 101 43120 86880 563 11.44 9.65 110.66 17.40-117.32 46.3213.51-122.21 354.89 -64.17 108.47 337.89 452.77 317.05利润增减变动情况评价 第一,净利润或税后利润分析。该公司2000年实现净利润1.0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056万元,增长率为317%,增长幅度是很高的。从水平分析表看,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1亿元引起的;由于所得税比上年增长2087万元,二者相抵,净利润增长了805

20、6万元。 第二,利润总额分析。该公司利润总额增长1.01亿元,关键原因是企业营业利润增加引起的,增加1.52亿元,增长率为355%。但因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不利影响,使利润总额减少5000余万元。增减利因素相抵,利润总额增加了1.01亿元。 第三,营业利润分析。该公司营业利润增加主要是财务费用大幅度下降和主营业务利润增加所致。财务费用比上年减少1.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增加3379万元,增利因素为1.7亿元;但由于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加和其他业务利润下降等的影响,减利2000余万元,增减相抵, 营业利润增加1.52亿元,增长355%。第四,主营业务利润分析。该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增长3379万元,

21、增长17.4%。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变化可能受销售量、品种构成、价格、质量、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对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进行因素分析得出结论。从总体看,公司利润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如净利润、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主营业务利润也有所增长。增利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财务费用大幅度下降,增利1.4亿元;二是主要业务利润有所增加,增利3千余万元。主要的减利因素:一是补贴收入减少,减利近4800余万元,管理费用增加,减利1688万元。因此,除了对主营业务利润和管理费用进一步分析外,重点应对财务费用和补贴收入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第八章 综合分析题1)计算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和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指标

22、如下表:项 目 2006年 2005年平均总资产2 880 8772 890 379平均总资产1 688 0061 538 145利润总额 131 450 30 019利息支出 60 491 74 456息税前利润 191 941 104 475净利润 105 973 25 410总资产报酬率 6.66% 3.61%净资产收益率 6.28% 1.65%2)分析总资产报酬率变动的原因分析对象:6.66%-3.61%=+3.05%补充计算:项 目 2006年 2005年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率因素分析:(1)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的影响(0.48-0.43)8.330.42 (2)销售息税前利润

23、率的影响(13.74 -8.33)0.482.63)评价第一,企业盈利能力无论从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商品经营角度看都比上年有所提高;第二,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受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即总资产报酬率提高的影响,同时,资本结构优化也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提高的秣因素; 第三,全部资产报酬率比上年提高了3.05,主要是由于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提高的影响,它使总资产报酬率提高了2.6%;而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也使总资产报酬率提高了0.42。可见,商品经营盈利能力提高对资产经营盈利能力提高起到决定作用。第九章 营运能力分析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分析解:1)计算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项 目 上年 本年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300 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