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活学活用 动手动脑南师大附属中学 杨树崤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应当了解高考的新变化。现在的高考除了题量减少、题型变化之之外,重要的就是注重能力的考查。什么是能力?站在考试学的角度看,能力是指学习者独立运用学过的知识,在解决其所遇到新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因素。因为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要强调夯实基础;又因为要去解决的问题是新问题,因此光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未必奏效,因此关键是在复习中培养起物理学科所必需的各方面的能力要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会理解理解能力:考试说明规定,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确
2、切含义,是否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是否能在简单情况下灵活地应用它们;能否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否鉴别关手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能否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学好物理,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每年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试题着重考核考生的理解能力,常用题型是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选择题。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学会理解,培养理解能力。(1) 学会在比较中全面理解概念 很多同学片面理解概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而在解题时出现谬误。如能通过比较,对一些相似的概念同中求异,而对一些不同的概念异中求同,就会在比较中全面理解概念。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
3、假如一个人能区别一支笔和一头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者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例1 (200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下列是一些说法: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 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
4、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D)A. B. C. D. 本题考查对功概念的全面理解,考生最容易想到的是一对摩擦力所做的功正负号相反,于是选而不选,其实只要举个反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一对库仑力做功的正负号相同,问题就解决了。本题江苏省的答对率只有32,握醒读者应当在比较中全面理解概念,例如应分析重力、弹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安培力以及洛仑兹力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样时间内所做功的情况,以完善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2)学会在变化中理解概念 许多人习惯于孤立地、静止地看待问题,喜欢把获得的结论背下来然后去生搬硬套。但是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在变化中比较概念
5、,在变化中理解概念,发现变化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例2(2001年高考理综上海卷)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图1为点电荷a、b所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B)abA. a、b为异种电荷,a带电量大于b带电量B. a、b为异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带电量C. a、b为同种电荷,a带电量大于b带电量D. a、b为同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带电量教材只画出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它是以两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的;考题给出的是两个不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它对于两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不对称的,情境的变化考查了考生对电场线和场强叠加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理
6、解的程度,体现了考生解决新问题时的能力。 (3)学会利用图像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是有法可循的,常用的就是借用形象的方法,譬如画出示意图、图像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描述。(例略)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不能仅仅记住定义、公式或者文字表述(图像表述),而应该把它们与实际的物理过程结合起来,在变化的情境中反复地思考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深化理解,也才能培养起理解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同学常常出现审题错误,并且用粗心来原谅自己,读者不妨想一想,有没有理解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快地理解题意的因素呢? 2、学会推理推理能力:根据已知的规律或理论经过推导论证,作出判断或得到结论;或应用必要的数学知识,对具体
7、问题经过一定的推导,得出新的结论或公式,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考试说明规定要考查推理能力,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和具体问题所给出的物理事实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每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的,而且考查往往渗透在各种不同的题型中。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同学缺乏推理意识,该推理时不知道要推理,甚至不会推理。实际上推理是有规律的,是可以学会的。(1)应用物理思维方法进行推理MNaRcb图2 常用来进行推理的物理思维方法有假设法、等效法、隔离法、对称法、替代法
8、、叠加法和图像法等。例4(2002年高考广东卷)图2中a、b、c为三个物块,M、N为两个轻质弹簧,R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A) 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压缩状态(B) 有可能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C) 有可能N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D) 有可能N处于拉伸状态而M处于不伸不缩状态答案:A、D任何一根弹簧都可能处于三种状态:拉伸、压缩或不伸不缩,究竟是哪一种呢?例如我们假设N处于压缩状态而M处于拉伸状态,分别对a、b、c三个物块受力分析,就会发现这时物块a、 c可能平衡而物块b不能平衡,所以假设不成立。依此类推可以得出答案A、D正确。必须注
9、意当物理现象(状态、过程)同时存在几种可能性的时候,往往采用假设法。例如被动力有与无、方向向左还是向右,电路故障出在哪个元件上,以及电容器中带电粒子是静止还是运动等情况。假设法的程式是:假设其中的一种状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原理推导出结论,再与题设条件相对照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如果假设不正确还要重新假设直到获得结果。各种物理思维方法一般都有适用的范围和进行推理的基本程式,平时注意搜集和总结,就会逐步形成推理意识,学会推理。(2)应用逻辑法进行推理运用逻辑推理应紧扣逻辑顺序、因果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VbaR1R2R4R3R5A图3例5 (2002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
10、中,R1,R2,R3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D)A I变大,U变小B I变大,U变大 C I变小,U变大D I变小,U变小正确的解法是:当R5的滑动触点向a端移动时,R5减小 R5、.2、4减小(R5与R2 、R4并联), R总减小(R总 R5、.2、4 R3 + R1 + r), I干变大(I干=E/ R总), UV减小(UVE - I干r) U5、.2、4减小U5、.2、4=E-I干(R2+R4+r), IA减小IA= U5、.2、4(R2+R4) 应选答案D。 箭头推理,表
11、达准确,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读者应当掌握。(3)应用数学思想进行推理 当变量中有不定因素时,必须对变量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这是数学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许多考生缺乏这个煮识,没有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研究,就会造成错误小。 例6 (2001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如图4所示,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透明介质。一单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示的出射光束中(B)图4 A. 1、2、3 (彼此平行) 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C7、8、9 (彼此平行) 中的任一条都有可能 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 实际上有许多数学思
12、维方法在物理推理中有重要应用,例如化归、变化中求不变、微元、极值、极限等,问题在于要有用数学推理的意识,读者是否有所体会? (4)应用物理图景和模型进行推理 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是对物理现象(过程、状态)的形象化描述,我们常见的图景有力学图景(如受力图景、运动图景、能量转化图景和空间几何图景)、电学图景(电荷的正负、电场线和磁感线的分布以及电路图)等,常见的物理模型有质点与刚体、弹簧振子与单摆等研究对象的理想模型,有以轻绳、轻杆与轻弹簧为代表的具有连接作用的中介模型,还有诸如光滑、空气阻力不计的条件模型,还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以及碰撞等过程模型。熟练掌握这些图景和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推理。 图5
13、AAOCBD例7 (200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如图5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 DC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是(B) A.大于v。 B等干v。 C小于v。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本题不仅涉及到物体受力图景与运动图景的分析和判断,还要对整体过程应用能量转化图景进行推理,能力要求较高。3.学会分析与综合 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钥匙,是运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灵活处理问题的前提,不但复杂问题要这样做,简单问题也应
14、该这样做。考试说明要求考查分析综台能力,即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有时还包括其它学科的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每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有不少道试题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查的题型也比较广泛,只是难度较大。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尽早进行,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般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1)学会分析物体的运动图景 物体运动情况是由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所处的初始条件共同决定的,所以分析比较复杂的运动图景,就是要
15、把物理事件所经历的过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导致物体状态的变化情况,例如速度、加速度、动量、能量的变化理清楚,弄明白。 例8.如图6所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使滑块紧靠弹簧将其压缩,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图6A.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的加速度达最大值B.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滑块的速度达最大值 C. 滑块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保持不变 D滑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水平弹簧振子是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当高考题把它变化到水平有摩擦的情况,振子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平衡位置有什么变化?振子的能量转化情况
16、会发生什么变化?说到底还是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问题。(2)学会将复杂的运动过程分段研究复杂的运动过程往往是分阶段的,或者说由一系列不同的子过程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分段进行研究,即通过分析区分过程中不同的子过程,确定每个子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每个子F过程的初态和末态。分段研究的关键是能否发现并找出这些过程。例9(2002年高考广东卷)如图7所示, 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的长和宽)。在两板之间有一带负电的质点P。已知若在A、B间加电压U0,则质点P可以静止平衡。现在A、B 间加上如图8所示的随时间t变化的电压U,在t=0时质点P位于A、B间的中点处且初速为0。已知质点P
17、能在A、B之间以最大的幅度上下运动而不与两板相碰,求图2中U改变的各时刻t1、t2、t3及tn的表达式。(质点开始从中点上升到最高点,及以后每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或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电压只改变一次。)ABP-+图72U0tUOt1t2t3t4t n图8限于篇幅解题过程不再赘述,读者不妨从两个角度研究它:分阶段用解析法求解;画出整个运动过程的速度一时间图像;用图像法所包围的面职在数值上等于位移大小求解。本题答案是:t1 = ; t2 = ( + 1) t3 = ( + 3) tn = ( + 2n-3)(n2) 对物理过程特别是复杂过程的分析,往往出现在高考压轴题中,这种能力不能依赖别人的
18、讲解,只有靠自己独立地去分析去体验,才能在遇到新情况时胸有成竹,应付自如。4、学会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或多或少总要进行数学运算,进行数学推理的,而且处理的问题愈高深,应用的数学般也愈多。考试说明要求考查考生熟练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说到应用数学,许多同学就会想到数学运算,其实这个认识是片面的。可以揭示数学本质的领域很多,例如机会、变化与增长、空间与形状、定量推理、不确定性、依存与关系等,因
19、此,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既包括数学运算,也包括符号运算;既包括定量计算,也包括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历年的高考物理试卷非常注意考查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处理物理问题中的空间与图形 物理中有许多涉及到空间几何图景的问题,要培养识别图形的舶意识、学会建立二维甚至三维空间坐标系;并进而解决问题。 例10(1999年高考全国卷)图9为地磁场磁感线的示意图。在北半球磁感线的竖直分量向下。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机翼保持水平,飞行高度不变。由于地磁场的作用,金属机翼上有电势差,设飞行员左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1, 右方机翼末端处的电势为U2,则(A、C)图9A. 若飞
20、机从西往东飞,U1比U2高B. 若飞机从东往西飞,U2比U1高C. 若飞机从南往北飞,U1比U2高D. 若飞机从北往南飞,U2比U1高本题是一道难题,难就难在很多人对于地磁场的三维空间图景不理解。 (2)学会用函数描述物理问题在物理问题中,用函数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图10例2 1995年高考全国卷如图10所示,一排人站在沿x轴的水平轨道旁,原点O两侧的人的序号都记为n(n1,2,3,)每人只有一个沙袋;x O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为rn=14kg,x O一侧的每个沙袋质量m,1lOkg。一质量为M48kg的小车以某初速度从原点出发向正x方向滑行。不计轨道阻力,当车每经过一人身
21、旁时,此人就把沙袋以水平速度u朝与车速相反的方向沿车面扔到车上,u的大小等于扔此袋之前的瞬间车速大小的2n倍。(n是此人的序号数) (1)空车出发后,车上堆积了几个沙袋时车就反向滑行? (2)车上最终有大小沙袋共多少个?本题涉及的物理情境比较复杂,这是因为小车与沙袋发生多次碰撞,必须耐心地连续几次应用动量守恒定津先列出小车前几次碰撞后的速度表达式,并进而求出小车速度的一般表达式,然后再进行求解。许多考生不能自觉地将数学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迁移过来,自然会被复杂的物理过程所困惑。所以要在复习中培养运用数学工具的意识,注意应用数学思锥方法以及函数、图像等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才能面对各种
22、复杂的局面。 (3)学会在物理问题中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会用到现成的数学模型,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的是连续介质的柱体微元模型,它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中的作用很能说明问题。例(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道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3中的a、b、c。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流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金属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前后两面。当导电流体稳定地流过流量
23、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上下两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以求得流量为(A)A. B. C. D. 对于液体、气体甚至电子流、等离子气体等连续介质,在求它们的流量、电量或质量时,我们经常建立柱体微元模型。本题中设导电流体的流动速度为v,建立柱体微元模型,在柱体的长为vt、宽为b、高为c,所以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橫截面的流体的体积)Q=vt bc/t vbc。为了消除未知量v(流体速度),还必须建立物理方程qU/c qvB,闭合电路方程I=U/(Rr),而内阻rc/ab,综合解得A答案正确。这里说“柱体微元模型”是数学
24、模型,是因为涉及到空间几何图景和微元这种数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时是至关重要的。(4)学会在变化中求临界物理过程有先有后,在前一个物理过程与后一个物理过程之间,必然存在一个临界状态:在此之前为一个物理过程,在此之后是另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临界状态是从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变化为另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时所出现的转折点。解决临界问题,必须在中去寻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进而确定临界条件。 5.学会完成和设计实验实验能力:考试说明对考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大纲中所规定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和控制实验条件;会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
25、实验方法;会正确使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试验报告。在中学学生实验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由于许多学生对实际动手做实验不够重视,对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涉及不多,所以近几年实验题得分率极低。笔者认为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学会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图11例4(2000年广东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模拟卷)如图11,A、B是两只相同的齿轮,A固定不动(包括不转动),B绕A齿合运动半周到达B的位置,B上原来标着一个向上的
26、箭头,到达B位置后,箭头的方向将(A)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本题可有两种解法:1是对称法,在A轮上也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当B绕A齿合运动的过程中,A、B两轮上的箭头以A、B两轮的公切线为对称,所以当B绕A齿合运动半周到达B的位置时,B上的箭头方向仍将向上,答案A正确。2实验法,如果用两枚硬币甚至撕两个圆纸片实际转一转,就可以立即得出正确答案。对称法的思维要求比较高,一般同学难以想到,而应用实验几乎人人都可得到正确结果,命题者的愿意就是要考查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意识。(2) 学会提出最佳实验方案R3图12CBAR1R2例5(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电阻R1、R2、R3连接成
27、图12所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虚框所示),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在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值表示电阻R1、R2、R3。本题有两种可供采用的实验设计方案:方案 1不用导线短接而直接测量,实验步骤为:测出A、B两点间的电阻值x,测出B、C两点间的电阻值y,测出AC两点间的电阻值z;方案2用导线短接电路进行测量,实验步骤为:用导线连结BC,测出A、B两点间的电阻值x,用导线连结AB,测出B、C两点间的电阻值y,用导线连结A、C,测出B、C两点间的电阻值z。表面上看,两种方案都可以解决问题,只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难易程度有
28、显著的差别,似乎成了数学能力的考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第一种方案测量虽然简单,但是数据处理非常麻烦,这样的实验方案决不是一个好方案。第二种方案的产生并不需要更深奥的物理学或数学知识,而只要改变一下考虑问题的方法,许多考生就是在实施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在处理数据遇到困难时,对其产生了怀疑,回过头来从从实验上寻找突破口,从而发现了第二种方案才是最佳方案。这种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恰好强烈体现了考生较强的蓟能力。(3) 学会设计和完成实验 国家考试中心制定的高考考试目标,不仅要求考生能掌惺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还要求具备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力电转换器输入输出受压面图13例6 (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能
29、力测试上海卷)某学生为了测量一物体的质量,找到一个力电转换器,该转换器的的输出电压正比于受压面的压力(比例系数为k)如图13所示。测量时先调节输入端的电压,使转换器空载时的电压为O,而后在其受压面上放一物体,即可测得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输出电压U。现有下列器材:力电转换器、质量为m0的砝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各一个、电键及导线若干、待测物体(可置于力电转换器的受压面上)。请完成对该物体质量的测量。(1) 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力电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可调,并且使电压的调节范围尽可能大,画出完整的测量电路图。(2) 简要说明测量步骤,求出比例系数k,并测出待测物体的质量mo (3) 请设想实验中
30、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本题中涉及到的力电转换器以及用力电转换测量质量的方法,教材中均没有提到过,但是所考查的知识却完全是学生所学过的。6、学会联系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物理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高考物理一贯重视的原则,高考物理试题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创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学事件的情境,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试题的考查,既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排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水平,又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近两年来,物理试题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这些试题往往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通过叙述物理情景并设问。考生
31、分析求解的思路是:从实际的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数学关系式并求解。(1) 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建立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要想在实际情景中建立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必须首先寻找实际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对运动的描述、对力的描述、对能量变化的描述或者是对其他物理量或物理现象的描述等。 例7 如图14所示,A、B为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内壁光滑,但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圆管,竖直固定在相同高度。两个相同的磁性小球,同时从A、B管上端的管口无初速释放,穿过A管的小球比穿过B管的小球先落到地面。下面对于两管的描述中可能正确的是(A、D)AB图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拨叉头加工课程设计
- 环保行业工程师工作总结
- IT行业客户服务心得
- 门诊部医生的工作总结
- 2024年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共16篇)
- 2024年税务师题库(原创题)
- 《期货市场投资分析》课件
- 2024年规章制度会议记录(16篇)
- 【人教版九上历史】知识清单
- 2025关于房地产销售代理合同模板
-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 美发基础(课堂PPT)
- WordA4信纸(A4横条直接打印版)
- 药品库存清单(2015年)
- (完整版)会计准则(全文)
- 百家姓全文拼音版A4打印
- 专家论证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 IPC标准解析学习课程
- 麻花钻钻孔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 部分常用岩土经验值
- 外墙真石漆购销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