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_第1页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_第2页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_第3页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_第4页
四年级品社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课 题: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以及相邻的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2.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1.资料 2.调查家乡名字的来历。课 时:402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叫什么名字吗?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二.让学生阅读自学,

2、要求每提出1-2题自检题,向同学们提出检测,予以评价。 三.讨论,交流。 1.家乡的名字-我的家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西宁市被称为“金夏都”。 2.调查:家乡名字的来历: 青海-境内有青海湖而得名 湟中-指湟水流域 西宁-位于宁夏之西 3.在地图上认识自己家乡的位置。 1介绍地图知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找出家乡青海省的位置,用笔划出轮廓,用“”线划出家乡周围的省,自治区等.在地图上指一指。检 测: 介绍我的家乡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省,自治区等。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我的家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宁被称为(金夏都)湟中有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塔尔寺)。 2.青海因其境内有(

3、青海湖)而得名。湟中位于(湟水流域)而得名。西宁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西)而得名。 二.说说自己的家乡位于祖国的什么位置?相邻的省市有哪些?教后反思:课 题: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2.通过了解,展示家乡的风光,体会家乡的美丽。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喜欢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4.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知识。2. 展示家乡的风光,体会家乡的美丽。教学准备: 1.收集想象风光的图片,资料,课堂交流。2.根据图片,文字资料编写一段家乡浏览导游词。课 时: 40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说起家乡

4、的风光,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光,山川壮丽,文化古老,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美不胜收.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1.学生自学课文,了解第7页的六幅图,请去过这些风景区的同学介绍那里的美景。 2.分小组说说自己家乡的美景名称,指点给同学们听,说后生生评价.。 二.家乡美景展。 1.收集家乡美景的图片,也可以自己绘画。 2.学生用收集到的图片,做粘贴板,展示。 3.师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三.我是小导游。 1.学生收集有关景点的资料,图片。. 2.编写导游词,写在教材10页的空白处。 3.设计“家乡三日游”的旅游表,填写在第9页表格中。 4.分小组在组里展示。 四

5、.演讲-我爱家乡的。 1.可以是家乡的某一山某一水,也可以是家乡的某一景物.。 2.内容,地点,景色特点,为什么喜爱,抒发喜爱之情。 3.演讲后进行评价。作业设计: 1.你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请你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 2.编写一段游览家乡的导游词。教后反思: 课 题: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教学准备: 1.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

6、同。 2.收集想象四季变化的资料。教学课时: 40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四季的气候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同学们了解一下(师介绍)。 1.我国的气候特征。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的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夏季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这样的气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3.请同学们谈一谈各自

7、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介绍家乡的四季。 1.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气候资料。 2.说说自己家乡的气候特征。 3.小组交流家乡的四季,见书12页,结果填表。 三.小调查 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展示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发言,教师补充讲解。 2.给学生介绍“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录象片,具体情况。 3.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 4.出示14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说说图的内容。 5.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查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自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气候有什么特征

8、。作业设计: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是: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生产活动是(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教后反思: 课 题: 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技献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2. 家乡物产的来历和特点。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 2.准备家乡名优特产实物。 3.请同学战事家乡的名优特产。教学课时: 40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不同的家乡,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也不同.你知道自己的

9、家乡主要有哪些物产吗?这节课我们学习第4课“家乡物产知多少”? 2.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3.先让学生把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把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 1.采取的方式有: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产地调查。 2.分类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三.家乡名优特产知多少。 1.学习课文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名优特产。 2.介绍特点,用途。 3.介绍家乡的名优特产。 4.它们为什么出名?四.怎样让名优特产更有名? 1.我的金点字 2.设计广告词作业设计:我的家乡农产品有( )( )等,矿产品有(

10、 )( )等。林产品有( )( )水产品有( )( )畜产品有( )( )等,名优特产有( )( )等。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课 题: 第五课 居民与饮食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 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教学重难点: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民居的图片资料。 2.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传统民居和饮食方面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

11、.上我国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调查各地饮食的 不同特点。 4.品尝并归纳家乡风味小吃的特点,尝试制作某种小吃。教学课时: 402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长期的生活,家乡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和别具风味的饮食.这节课我们学习民居与饮食。 二.1.首先要求同学们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祖国各地居民的图片资料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2.通过交流资料,了解各处民居的特点和具体形成的原因。 3.学生回报交流学习成果。 4.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三.探究房子的秘密。 1.将学生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 2.

12、说说家乡住房的特点。 3.为什么这样建?有哪些优越性? 四.天南地北话吃饭。 1.导入:同学们,你们爱吃什么饭? 2.学生交流,并注意倾听。 3.你们刚才听到学生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4.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 如:南方以米饭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 南方以水产蔬菜为主;北方以肉食面食为主。 5.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造就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主要食品以及其形成原因。 五.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 1.首先,请同学们介绍地方名小吃。 2.请同学们下去后品尝后感受。作业设计: 填空: 1.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居民以(窑洞)作为住宅

13、,有(冬暖夏凉)的特点,西南部的居民住的是(竹楼)。 2.不同的家乡,因为(气候)不同,(物产)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食品和风格各不一样。 3.我知道北方生产(小麦),以(面食)为主,南方生产(水稻),以(米饭)为主。 4.我们家乡的著名小吃很多,有(牛肉干),(酿皮),(烤羊肉)等。教后反思:课 题: 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14、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记录下来。 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象资料。教学课时: 402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乡音最美,乡音最亲,乡音是故乡印在家乡人身上的烙印.说到家乡,家乡的方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家乡的方言。二.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同学们,你们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 3.学生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15、 4.体会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5.师生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导学生说(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7.师生归纳:方言不利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流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三.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2.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音。 3.完成教材29页的填空。四.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2.其他地方的方言与

16、普通话的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作业设计: 一.填空。 1.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地方语言),人们把这种地方(语言)叫做“方言”,(方言)在交流中,既(随意)又(亲切),但是在(对外交流中),就会出现(很多麻烦)。 2.(地方戏)一般是用方言演唱的。 二.你认为说家乡话好呢还是说普通话好?教后反思: 课 题 : 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方戏剧,曲艺和各种民间工艺,学会欣赏这些民间艺术,在欣赏中感悟家乡人的心灵手巧。 2.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感悟其美妙和艺术性,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 3.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初步掌握一种民间艺术。 4.树立要

17、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教学重难点: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家乡地方戏剧,曲艺资料,教师将其展示给学生。 2.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家乡地方戏剧,曲艺文学,图片资料,并学习其中一种,做好表演的准备。 3.师生共同收集家乡民间工艺的各种实物,图片,文字资料。 4.引导学生走访家乡的名艺人,了解家乡民间工艺的产生,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一种工艺品。教学课时: 403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乡最美,它的魅力无处不在,而民间艺术是呈现家乡给我们的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

18、各种民间艺术是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创造的,它不仅绚丽多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具有教强 的艺术性,它是家乡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家乡人心灵手巧的体现 .我国的许多民间艺术在世界上都十分有名。 二.欣赏民间戏剧,曲艺。 1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戏剧,曲艺图片。 2.学生将自己欣赏的感受谈出来,感悟其魅力所在。 3.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各种民间戏剧,曲艺资料。 4.师生共同交流,探究民间戏剧,曲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我来演一演。 1.教师引导学生课余学习家乡民间戏曲。 2.请会各种家乡戏曲的学生进行表演。 3.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家乡戏的魅力,了解其特点,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19、 4.引导学生相互学演,学唱家乡戏曲。 四.家乡的民间工艺。 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各种工艺品图片。 2.师生将课前搜集的各种工艺品图片欣赏,并相互介绍。 3.通过展示活动,你了解了什么?感悟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五.走访家乡的名艺人。 1.师生共同介绍家乡著名的民间艺人。 2.引导学生访问附近的民间艺人,如农民画家,乔应菊。六.动手实践。 1.自己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民间工艺做介绍。 2.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喜爱的工艺品。 3.将作好的工艺品展示给同学们。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民间艺术包括(地方曲艺)和(民间工艺),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深受家乡人的喜爱。 2.我知道的家乡的戏剧曲艺

20、有(藏戏)(平弦戏)(眉户戏)(皮影戏)(花儿)等。 3.我知道的家乡的艺人有(侯喜春)(杨占祥)(华松兰)(雷有顺)(张文武)(乔应菊)。 二.家乡的民间戏剧曲艺有哪些?教后反思:课 题: 第八课 家乡民俗探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各种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民俗的形成,流失与演变情况。 2.列举家乡民间特色活动,列举本地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分析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 3.了解迷信的骗人本质,认识迷信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行动上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学会用科学战胜迷信。教学重难点:认识迷信的骗人本质及迷信的危害性,学会用科学战胜迷信。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民俗活动的声像,文字

21、,图片资料。 2.准备模拟民俗活动。 3.走访身边的老人,查找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资料,并作好资料整理记录。 4.观察记录身边的迷信活动。 5.为揭开迷信活动的外衣准备资料。教学课时: 403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民俗,这些民俗有的寄托着思念,有的表示祝福,有的为了祈盼,有的图个吉利我们家乡有哪些民俗呢?这些民俗有什么来历,又是怎样演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家乡民俗的秘密吧! 二.走进丰富多彩的民俗。 大家都喜欢过年,请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过年? 1.说一说年的来历。 2.过年有哪些习俗:贴春联,挂红灯,放鞭炮

22、,包饺子,吃饺子,拜年,收压岁钱,穿新衣服。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各种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体味这些习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然后合作填写教材上的表格。 三.探索民俗的秘密。 1.家乡的习俗是怎么来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习俗?激发学生探究习俗秘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探秘活动,A.确定目的 B.寻找方式 C.确定探秘的时间 3.注意活动的要求事项。 4.归结探秘的收获(明确各种习俗的含义,体会民俗与家乡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用科学战胜迷信。 1.认清迷信的嘴脸。 2.揭开迷信的外衣(蒙混,含糊,魔术,物理,化学现象)。 3.用科学战胜迷信。 A.自己不参与迷信活动。 B.学好科学知识。 C.宣传

23、科学知识。 D.劝告身边的亲人,不要参与迷信活动。作业设计: 一.填空 1.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民俗) 2.我国的传统节日有( )( )( )( ) 二.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三.春节有哪些习俗?教后反思:课 题: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懂得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造就不平凡的业绩的道理。 2.学会小组合作,调查和访问的基本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以他们为榜样。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感受用文字或其他方法表达出来。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名人的资料,照片,事迹。2.准备一个

24、采访本或者录音机。教学时间: 402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乡,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他们为家乡和祖国作出了贡献,为家乡和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阅读教材49页资料,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 2.按照学生所收集到的人物分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在全班交流。 3.根据交流的资料,填写教材50页的表格,主要事迹可写在下方的空白处。 三.名人就在我们身边。 课前安排我们身边寻访著名人物的事迹。 1.选准要访问的对象。 2.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3.进行访问。 4.整理访问资料。 5.进行交流。 四.我们是家乡未来的骄

25、傲。 谈谈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为家乡做贡献。作业设计: 一.填空: 1.家乡有哪些名人(宗喀吧),(寇从善),(莫如志)。 2.我知道的身边的名人有(马复兴),(路万元),(乔应菊),(莫延玉)。 二.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教后反思:第三单元 发展中的家乡课 题: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的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乡人观念的变化。 3.学习调查问题的方法,并能与大家交流调查结果,分享学习成果。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5.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了

26、解家乡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搜集新旧生活用品的实物或者图片。 2.准备反映所在地区发展的记录片或者影音资料。 教学课时: 403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 1.阅读,理解教材内容。 2.交流课前调查填表内容(在书上59页,62页,66页)。 3.师生互动,评价。 一.我家的生活变化对比表。 过去 现在衣 颜色款式单一而且打了补丁,要穿好几年. 色彩款式新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新服.食 粮食缺,杂粮多,蔬菜肉少,营养不足. 细粮多,肉菜油蛋丰富,营养充足.住 土结构房子,居住条件差. 砖混结构的高楼多,居住

27、条好.行 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多,很少乘车. 公交,出租,小轿车多,出行方便.用 电器少,只有收音机,做饭用火炉,洗衣用 家用电器多,电视,VCD,搓衣板,用具粗糙,数量少. DVD,电脑.做饭用电饭锅,洗衣用洗衣机,用具新,精致,数量多.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国民经济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因而,家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家乡面貌的变化。 1.交通环境变化。主要交通线路 从哪里开往哪里 铁路 青藏铁路,从西宁开往拉萨 普通公路 高速公路 湟中至西宁 镇区内有哪些线路的公共汽车?它们的其止点?途径哪些站点? 线路 其止点 途径主要站点

28、1路 莲湖公园-南门 2路 莲湖公园-塔尔寺 2.生活环境的变化。 (1)过去我们县镇的南西两山是荒山秃岭,现在山坡上长满了绿树。 (2)过去我们县镇的房子又破又乱,街道也很窄,现在县城统一规划,盖了新房,街道也拓宽了,七八层的高楼到处都是,广场多了,购物场所也多了。 说说你家乡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家乡的山是荒山秃岭,现在山坡上长满了绿树.去我们县镇的房子又破又乱,街道也拓宽了,七八层的高楼到处都是,广场多了,购物场所也多了.这些都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好,是家乡人民勤劳致富,不怕吃苦的劳动换来的。 三.家乡人观念的变化。 过去-家乡人死守田园,不重视教

29、育,文盲多,消费观念低。 现在-许多人搞家庭副业,重视教育,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提高。作业设计: 一.填空。1. 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家乡人民(观念)的变化.(家乡人观念)的变化,促进了家乡的发展。二.我们的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三.家乡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后反思:课 题: 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绿色环境保护活动。教学重难点: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2.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这样

30、的环境对家乡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会这样? 1.我们周围有许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存在,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2.学生交流自己关于环境污染产生原因的观点。 二.环保资料交流。 1.阅读教材70页的文字资料。 2.交流学生自己收集到的环保资料。 3.教师总结。 三.家乡的环保活动。 1.阅读71页插图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明白,政府和人民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治理家乡的环境。2.谁还知道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保护和改善家乡环境实施了哪些措施和行动?3.知道的填在72页教材上。四.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 1.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家乡的环保离不开

31、你我他,面对家乡的环保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学生自己交流你的好建议。 3.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4.同学们把自己的好建议写在教材73页空白处。作业设计: 一.填空。 1.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部),现在国家和家乡人民正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 2.现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许多地区降水量(越来越少).这种趋势在未来30至50年还要持续.这样的气候会使(沙尘暴)越来越多。 3.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却排在88位,已补列入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4.因我国北方缺水,而南方水资源丰富,所以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5.这一工程分别从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分三条线向北方调水。 二.随着家乡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请举例说明。 答:缺水,沙尘暴,垃圾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为什么会这样? 答:土地干旱和沙尘暴天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