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_第1页
2017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_第2页
2017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_第3页
2017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_第4页
2017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讲解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如图所示,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一束入射光线沿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点现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转过角,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 2(+) B 2() C 2() D 2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 解:由题意知,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过O点作法线可知,此时入射角为,现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顺时针转过角,则入射角为+,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 当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逆时针转过角

2、,则入射角为或,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或,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或2() 故选ABC 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 ) A 只有一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B 只有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C 有两条以上的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D 以上情况由S所处的位置决定 考点: 光的反射。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光源S在两个平面镜中的像点,分别于两个平面镜相交两点,然后连接入射点或反射点即可 解答: 解:分别作光源S在两个平面镜中的像点S,S,连接S、S,分别于两个平面

3、镜相交与两点A、B,2121即为入射点或反射点,连接SA、SB、AB, 则只有SA、SB这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如图所示: 标准实用 B故选 )3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灯和桌面都是绿灯是白色,桌面是绿灯是蓝色,桌面是黄灯是绿色,桌面是白色物体的颜色考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分析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解: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说明桌面反射的绿色射入我们的眼睛,解答故桌面的颜色可能是绿色或者是而白色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符AB色,而

4、灯光可能是绿光,也可能是白光,肯定不会是黄光,因为绿色不能反射黄光故 题意D 故选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白光中包括各种颜色的光,是复色光点评: 的坐标分NM、,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4xoy内,人眼位于P(0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yS在该竖直平面,0),某发光点3别为(,1)和(3 )(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 2222 B C DA 米米 4米 4.53.50.5米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作图题;学科综合题;图析法。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的边界,从平面镜的边缘反

5、射的光线进入人眼,这是从平面镜看到放光点S 分析:移动的最大面积,Sy轴围成的区域是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发光点平面镜、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 利用数学方法求出面积即可 ,AM,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MP的入射光线,做出NP的入射光线BNNP 解答:解:如图,连接MP、 AB、MN围成的区域是发光点S的移动范围、AMBN、,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2m,下底b为,高h为3m1maMNABBNAM、围成的区域是梯形,上底为 得: 2 =4.5m=S= D故选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把物理和数学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点评本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图梯形面积的计算 )5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某点的光线可以

6、有( 条D 42条 C 无数条 A 1条 B 光的反射。考点: 若在一个平面内,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某点的光线应是两条,但要考虑到立体空间分析: 解:在立体的空间内,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上某点的光线,沿不同的方向应有无数条,解答: 如图所示的光线的入射角均相同 故选C ,要扩展到立体空间,才能选出A或B点评: 做任何问题不要思维定势,只在一个平面内判断,容易选出 正确答案 )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增大40增大20 D 40B减小A 20 减小 C 光的反射定律。考点: 计算题。专题: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过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7、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 分析: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要搞清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 角首先确定入射角,然后计算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0解答: 解: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则反射角也增大2020入射角增大 40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D故选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此题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熟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点评: 系,特别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它们都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现将平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ON

8、夹角为,光线AB7如图(a)所示,平面镜OM与)所示此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面镜OM与 )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 平行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 A 重合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 B CD之间的夹角为2C 与原先的出射光线 之间的夹角为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 D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考点 图析法。: 专题可知入射角增大或减小的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若将平面镜OM与ON分析: M度数,进而可知反射角增大或减小的度数,从而可知第一次反射的光线偏转的角度,因平面镜1 B为轴沿纸面转动时,保持角不变,所以第二次反射的光线

9、方向不变和M一起以2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则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解:因为保持角不变,将平面镜OM与ON解答: ,即反射的入射角增大或减小,反射角也增大或减小,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2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时,两平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OM与ON光线偏转2角,因为平面镜互成角的角度没变,所以第二次反射的光线方向不变又因为入射光线不变,所以ON面镜OM与 重合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与原先的出射光线CD 故选B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的光线

10、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ONON的夹角为,一条平行于平面镜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 ) 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 4 3D1A2B C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考点: 计算题;学科综合题;图析法。 专题: 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下面两点:分析: 1()做出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路图可以确定每次入射时入射角两个平面镜夹角的关系)光线原路返回的含义:必须是经过多次反射后,最后的一次入射是垂直于其中的一个平面镜,(2 即入射角等于零 ;解:画光的反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图知:光线第一次反射的入射角为:解答: 90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2;第二次入射时的入射角为:90 3;第三次的

11、入射角为:90 N次的入射角为:90第需要光线某次反射的入射角为要想延原来光路返=所以 90 为自然数,所以不能等于4解得:=,由于N D故选 1)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并结合了几何方面的知识点评: ()明确此题中每一次反射,入射角与两平面镜之间夹角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一个难点,它利(2 用了几何中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和的知识 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A夹角交于O点,从C点处垂直于A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和B成15(镜面足够长)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试问: )( B镜 A镜B 6次,DC 5次,B镜 5次,A镜 6次, A 作光的反射光

12、路图。考点: 专题: 图析法。B分析:A或 由题中的“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可知,最后一次反射光线必然与 (次)第=575镜面平行,最后一次的反射角一定为,所以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 镜反射B镜反射,第二次在A镜反射,以此类推,奇数一定在B一次在,可以求得此时解:发生第一次反射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两个镜面间的夹角为15解答:,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此时的反射角也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75,此时的入射角为15 ,即可求出此时的反射光线与上面平面镜的夹角为105;为15夹角射向可以求出这条反射光线以与下面的平面镜成75同样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下

13、面的平面镜发生第二次反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时的反射光线与下面的平面镜的夹角与入射光线与镜面的 75,经过两次反射后,光线由最初的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变为75夹角相等,也为 镜反射,=5(次)第一次在B以此类推,每经过两次反射,每反射一次,入射角增加15次反射后,此时的出射光线与5镜反射所以当经过第二次在A镜反射,以此类推,奇数一定在B 上面的平面镜平行,不再相遇 故选A 点评:=5通过前两次的反射,明确不再相遇的含义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明确角度的变换规律,推出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次)是难点 e面跟平面镜平行,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为一平面镜,a、b、c10在

14、图中,MN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 四个侧面c、d图中观察者可以观察到a、b、 A 面面和d B 图中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 面面及部分b 图中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 C 面的任何部位面,不能看到b 图中观察者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 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点 应用题。专题:分析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分析: d四个侧面的光线是否进入人的眼睛即可、c、中的ab面可通过平面镜成像,面挡住,光线不能进入人眼,但是bb面跟平面镜平行,被d解答: 解:由图可知,成

15、的虚像可以进入观察者眼睛,其他三面的光线可直接进入观察者眼睛,所以,图中观察者可以观 四个侧面c、d察到a、b、 故选A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解答此题时只要明确一点: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点评: 有光线或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点并与OO,如图所示当平面镜绕过11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 )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沿一直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B A 跟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按逆时针方向沿一圆弧运动 和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 D 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点: 应用题。专题: 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

16、具体关系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 分析: 等、左右相反来解答此题解: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解答: 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将按逆时针方向O小相等、左右相反,所以当平面镜绕过 沿一圆弧运动 故选D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要求学生应具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解答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点评: 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1采用下面哪些方法,一定能通过悬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只要适当增大观察者与平面镜之间的距只要采用长度大于身高一半的镜采用长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镜片且镜子的上边缘

17、应跟自己头顶等 采用长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镜片,但应悬挂到适当的高度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应用题专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找出头顶、眼睛和脚在平面镜中的像分析镜的上端应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可计算得平面镜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E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解:如图所示解答: A,EF=FO=BCOC=,所以CC,EO=AC,B点可确定AC为ACB的像,因为OC=OC AB =B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所放位置如图所示,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EF(注意:

18、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镜的上端,即想通过悬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采用长度等于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 身高一半的镜片,但应悬挂到适当的高度即可 D故选 本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原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点评: 则所示厘米,如图10端离镜面7厘米,N端离镜面25厘米的线状物体13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30MN,M ) 点的像NN到M端的距离是( 厘米D 50 厘米C 40厘米 厘米 A 20 B30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点: 计算题;跨学科。: 专题 是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NN和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分析:

19、作出物体MNMM 对称关于直线与,已知:MN=30cmAM=7cmBN=25cmMNMNAB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的长NM求 这样可以把原题当成是一道数学题 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解形,再根据数学的勾股定理来计算 解答: 解: M于点P,连接N的垂线交1)作辅助线:过M点作NNNN( MP的长:(2)求 MNP中在直角 MN=30cm, BP=AM=7cm, 7cm=18cmPN=BNBP=25cm22222 )(18cm)解得:MP=24cm=根据勾股定理:MP=MNPN(30cm M的长:3)求N( MP中在直角N ,MP=24cm ,NB=NB=25cm B+BP=25cm+7cm=3

20、2cmNP=N22222 M=40cm解得:+=N根据勾股定理:NMP+MP(32cm)(24cm)N 端的距离是点的像即NN到M40cm C故选 这是一道跨学科的题,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对称的特点和数学的勾股定理进推理计算,得出答案点评: 是平面镜前的五个点,如果人在镜前的某点观看其余四个点在c、d、是平面镜,右图中,14MMpab 平面镜中的像,则在哪个点观看,看到的像点最少?( )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p DC b A d B 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图析法专眼睛在平面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眼睛感觉光线从像点发出的分析中看到的范围是眼睛和平面镜

21、边缘的连线的范围各点的像分别连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延长平面镜,分别作各点和平面镜边缘并延长,比较夹角范围内的像的个数各点的像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分别作各点与平面镜边缘并延长,如图甲、乙、丙、丁、戊分别连的像所以眼睛点能看的像眼睛点能看的像眼睛点能看眼睛点不能看到任何像的像眼睛点能看故 即眼睛在平眼睛和平面镜边缘的连线并延长,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眼睛在平面镜的某一位置的观察范围: 面镜中观察到的范围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15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 ) B 6个 D

22、9个 无穷个 A 3 C考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应用题个像,脸盆里的水也可以当作一面镜子,因由于角度都是垂直的,因此每个镜子里只能反射分析个右边就是三面互相垂直的镜解答解脸盆里的水也可以当作一面镜子我们令左边的镜子下边的,如下图所示中成像中成的虚像又首先人中成像中各成一个像,已各像;再考虑但中的虚像中成的像中的虚像中成的像重合中成的虚像中又成像所以它只贡献中成的像分别和已有的像重已个像,最后中成像,这个虚像个像,所以一共个像故选 点评: 本题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还和实验现象紧密联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实验,学会分析

23、实验结论 16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DC B A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图析法专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如镜面垂直分析又又N平面镜中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MN中分别作的平面镜中成像,两个像重合,物体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间,我们在平面镜中能看到三M像被物阻挡,照相机不能照到照相机和物,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

24、过程中,像是对称的像,并A的白面,能照能照到物像,对于球的黑白两部分,要作黑白分界在平面M中的解答解: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物直径的像来确定中的同理作物在平面N在平面N中成像,在平面M中成像重合得到的白面,所以照相机拍摄到的照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只能照到物照相机和物,是 故选D、照相C点评: 本题首先确定物体放在两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成三个像,物像一共有四个,物体、像拍摄,只能拍AC,从而排除和B选项,照相机正对物体P机在同一条直线上,照相机不能拍摄像 摄到物体P的白面来确定最后答案 米,ab=4是高为10米的电线杆,是一口水池,地面17如图中c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米,点的观

25、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d1.5bc=2米,cd=2米立在 )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 1.5 米 6 米B 米 C 3米D4.5 A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点: 专题: 几何法。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aad分析: 是人的眼睛,是电线杆的像人的眼可以看到的电线杆的像是QP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段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算出这一段的长度并延长,分别交bc、d aa关于ad的轴对称图形aa,连接d解:观察者眼睛为点解答: d,作 aa于、 ,c,可得由cddaP 米,cd=2米,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10米的电线杆,ab=4米,b

26、c=2米,因为aa是高为 =4.5m,所以aP ,可得=,解得aQ=1.5m由abQbdd aQ=4.5m1.5m=3m所以PQ=PQ=aP 故选C 因此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此题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 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属于难题 在它们的夹角的角平分线60?普陀区)把两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并使它们镜面间的夹角为18(1994 ) 上放一烛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里总共可成的虚像数是( 个 3个D 24 A 5个 B 个 C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点: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发出的人即看到了S点

27、在镜中的虚像,由于S点发出的光线射向平面镜被反射后射入眼睛中,分析: 从S光线经过两镜面的多次反射,所以成多个像点解决此问题,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特点,利 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找出各像点,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ON点在平面镜,S中的像点解:如图所示,由于平面镜成像具有对称性,可得S点在平面镜OMS1ONS点在平面镜S中的像点,这是两个基本像点,因为只要它们还落在另一镜前就要反复成像12 S在平面镜OM中的像点SS在平面镜S中的像点,SOM中的像点,52334 5S在平面镜中成为圆心的圆周上,所以为半径,以都在以S、S、S由上图可知:SSOSO53421 个像 故选A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S点在两互

28、成角度的平面镜中成像的个数只依赖于两镜面的夹角,而与 通过以上作图可以看到,S点评: 1(其中表示两平面镜的夹角)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无关,其成像的个数公式为:n )19如图所示,用手电筒 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A 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B 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C 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D 光的反射。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分析:再根据物体反射光线的多少进行分析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确定经过镜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 的

29、明暗解:因为当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射时,反射光线刚好射到物体上,而物体反射出去的光线增多,因此 解答: 物体变亮,像随之也变亮 故选 B,空间的亮、暗与像的亮暗无关,只有物体变亮,物体才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C点评: 本题很容易错选 像变亮 米高的中国地图,两墙面之间1.5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20某房间墙上挂着 )的距离为3米,欲从镜子里看到全部地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 2.5米 D 2 B 1.5米 C 米1A 米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考点: 应用题。专题: CD第一步:画出两条竖直线分别表示要做的平面镜和墙壁,按照

30、比例用线段标出平面镜AB和地图分析: 的范围;比如左边为镜面,右边为地图 3m;第二步:做地图在平面镜中的像CD,根据对称性,地图的像位于镜面左侧跟镜面距离也为 到挂地图的墙壁之间的距离为所求,根据几何知识不难算出结果表示人的眼睛,第三步:OE 解答: ,可得OCDOAB=由x解: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设人需要站在距离挂地图的墙至少米, 解得x=1.5米,如下图所示 B故选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根据对称性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点评: 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米处,这时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

31、一根木杆,1.5墙上挂着一块长30厘米的平面镜,小明站在镜子前2米,那么这根木杆离人的距离应该是木杆2 米 8.510.0米 D米米 B 7.0 C A 19.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考几何法专,根S+1.设所求木杆(物)与人的距离,人与镜的距离1.米,所以物与镜的距离为分析米,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虚像高也平面镜成像规律,虚像与镜的距离也是S+1.答此题即可,由平面镜成像规律S+1.解:设木杆(物)与人的距离,则物与镜的距离物距是解答人眼与镜以及人眼与虚像组成的二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S+1.可得虚像与镜的距离也是图所示: =,解得S=7m(则可得1.5+S+1.5)=

32、S+3,即 B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解答, 点评: 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22 ) 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平面镜在移动过程中,最多只能成两个实像 A 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实像B 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只成一个虚像 C 平面镜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正好既成一个实像,又成一个虚像 D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考点 图析法。专题:这个光点在点光源同侧又会汇聚

33、成另一光倍焦距之间时,倍焦距与21分析: 由面镜反射而汇聚的光点在倍焦距时,1所说的情况;就是1的情况;这是点,A当前述光点刚好移动到倍焦距时,B移到小于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就是D本来是要在平面镜这一边的两倍焦距处成一个实像的,可是光线由于被平面镜挡住而不能会S解答: 解:当这个对称点仍在透镜的平而是反射后向二倍焦距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会聚聚于二倍焦距处,那么能够会聚,成一个实像,这个实像在面镜这一侧(即平面镜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的情况而当平面镜在一倍焦距以内,那么对称倍焦距以内,将再通过透镜成虚像,这在将在透镜的另一边,光线还没会聚又碰到透镜了,于是只能经透镜折射后成唯一的实像,选项是不

34、可能的的情况,只一边,这故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与像距的关系,要仔细对照物与像的对应关系才能正确解答点评 (如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23晚上, )图所示)下面列举的从侧面所看到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白纸较亮,因为白纸使光发生了漫反射,且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A 平面镜较亮,因为平面镜使光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 白纸较亮,因为白纸使光发生镜面反射,且镜面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 平面镜较亮,因为平面镜使光发生漫反射,且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 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考点: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镜

35、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镜面,所以 分析: 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 而漫反射由于反射面是粗糙不平,所以反射光线射向不同方向解: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 解答:射,因为平面镜表面很光滑是镜面,所以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仍然沿同一方向射出,即正 对着照射,反射光线,逆着原方向返回 而白纸粗糙不平,发生了漫反射,虽然正对着镜面照射,但是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 所以从侧面看的时候,纸反射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较多,而镜子几乎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的眼睛 A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和联系的了解和掌握

36、,是一道难题点评: 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该产生两个虚像,那末在镜前不能赋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24 )域是( 、 D B A ;C 光的反射。考点: :图析法。专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而且只有当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才能看到分析: 像来解答此题解:由图可知,当人在区域时,不能看见右边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同理,当人在区域时,不能解答: ,经两两个反射面反射后的反射S看见左边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如下图,当在区域的某一发光点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不能相交与一点,所以在区域也不能同时看到两个虚像,所以、三个区域、CD光线AB 都不能看到两个虚像 故选D只有当光线进入解

37、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人的眼睛时,人才能看到像 点是路灯在地面O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A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和B,A比B25,相B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上的投影 A、B两人的连线通过O 的距离将( ),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距d 不断减小 先减小,后增大 B A 不断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D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考应用题专,则影子向前移,小朋友身高,灯高度,小朋友向前移分析小朋友身高时,相,则同速度行,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再根据两个影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然后用相似三

38、角形的性质可求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的距离变化可得出 解:如图所示:解答: ,由相似三角形的x,则影子向前移动xa小朋友身高为,灯高度为h,若A小朋友向前移动设A1 性质可得= d,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解得由两个影子=A和B,相距 ,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Bx=A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x=,11 b,Bx,A比高,即ax因为11 x+xdd此时影子=d11 同理,当两人头部的影子达到重合后,再继续远离路灯时, b,aA因为比B高,即 B此时A影子会超过的影子, 两者的距离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 D故选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因此要求学生应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相似

39、三角形的性质点评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26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 个 D4 2个 C 3个个 A 1 B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考图析法专分析发出的光线斜射中成中成在平面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上,发生第二次反射那么,第二次反射的光线好像是后,其中一部分反射光又射点发出的光线射到这两个平面镜因出的点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镜中可成三个虚像后最多只能发生两次反射解答,同理确定出第三个虚中所成的虚解:利用对称法作图,分别找点在平面的位置如下图所示S3 C故选大本题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原理和光的反射定律,而且还和实验现象紧密联系点

40、评: 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论 镜面成角的光线,P射出一条与BBB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上的某点27)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0至在角由0180范围内(不包括 ) P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点,则符合该要求的的个数有(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9个D C 6个 A 1个B 4个 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考点在镜面成角的光线射出一条之间的夹角为自平面上的某分析两平面)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18范围内(不包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有几种分解方法就有几个要18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点,则的分解成两个18

41、解:当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点,则解答数相乘9=110=112=182=63=44=35=36=218=9 个共故点,所以就是要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因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点评18分解成两个整数相乘,此题有一定难度,是一道竞赛题我们 )28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 在任意位置都只能看到自己的一个像A 最多看到自己的一个像 B 最多看到自己的两个像 C 最多只能看到自己的三个像 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考点 应用题;作图题。: 专题而这两个像点会再次在另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到此处共有两面镜子, 人

42、在两面镜子中都会成像,分析:一平面镜中成像其中两个分别是平面镜一次反射成的像,第三个是经过两次反射,一条光线射入平面镜,反射光线射入另一平面镜,另一条入射光线射入平面镜,反射光线反射入另一平面镜,这 两条经过两次反射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第三个像N在平面镜S;SS在平面镜M中成的像为,在平面镜N中所成的像为S 解答:解:人的位置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SM中所成的像点也是中成的像为S,而S在平面镜 3个像,如图所示:共有 D故选错点一般是不会想到像点会在另一面平面镜中再次成像或者意并且极易出错点评: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识不到再次所成的像点是重合的 如果在容器内注满水,平行

43、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29如图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 ) 其它条件不变,则焦点位置将比不注水时( 文案大全标准实用 保持不动 D 向下移动 C 水平移动 A 向上移动 B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凸面镜和凹面镜考作图题专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分析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就可得出正确结论)容器内加水后,由于两条光线是垂直与水面入射的,因此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经凹镜反射后,在水中时仍然按原方向传播,但出水面以后,由于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将点以下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因此光线的会聚点故选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掌握情况,解题时要把握住光从哪种介质到哪种介质点评: 小题)二填空题(共1 请按要求作出各图(作图时请用铅笔、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30 11)在图中画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四个物点中,人眼看不到哪个D、BC、为人眼在平面镜前的位置,所示,(2)如图2MN为平面镜,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