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4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文脉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分析文脉,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梳理行文的思路。理解内容,就是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观点与材料、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状元与你共享技巧】 1.圈点标注。圈论点,标关键词,有助于快速理清层次。 2.分层概括。结合关键内容,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能准确概括文章中心意思,典例剖析】 【例】 (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10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 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 历史事实来看,郑和

2、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 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 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 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 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 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 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3、。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 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 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 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 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

4、于明初 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 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 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 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 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 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第一步:阅读提纲挈领,厘清文脉 本文共三段,采用层进式的结构,从中外交往的角度看青花瓷崛起的历程,论述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

5、、过程及影响,论述了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第二步:训练理解剖析,运用提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析题文】A项,在第一段,由“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可知。 B项,在第二段,

6、“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中有“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等信息,C项,在第三段,“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在最后一段,“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答案: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

7、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析题文】A项,在第一段,“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表明,文章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是为了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B项,在第二段,分析概括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和原因。 C项,在第三段,“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D项,着眼全篇,第一段分析史实,

8、提出论题,第二段分析青花瓷崛起的原因,最后一段论及崛起带来的影响。 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析题文】A项,从第一段“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以及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中可以推知,B项,不合逻辑。原文中说“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9、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而选项中没有了“一般来说”这一限制,前提范围被放大,“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这一推论,不一定符合事实,据原文,青花瓷的崛起是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果,同时也深深影响世界,成为世界时尚。并由第三段“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等信息可知,C项和D项推论正确。 答案:B,技法归纳】 立足文体分析文脉,题文结合巧解文意 一、尊重文体:建立模板 答题时可先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块来划分文章,明确引论部分提出了什么论题,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结论部分如何收束、解决问题,二、抓住关键:厘清脉络

10、层次 为了表达清晰,论述类文本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来表明内容间的关系,体现论述思路,答题时要特别关注,三、目中有题:准确理解文意、题意 在整体感知文本揣摩作者的真正意图和观点态度研读题干及选项将选项内容和文本信息比较鉴别。三个题十二个选项视为一盘棋。选项信息都是有关联的,或者相互印证,或者相互矛盾,利用好选项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便捷地理解文意,即学即练】 一、(2018邯郸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11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 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 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 次和水

11、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我们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 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 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 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 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 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 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

12、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 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

13、息化和网络 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 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 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 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 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 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 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 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 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 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

14、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解析】选C。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 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曲解文意,原文说“社 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 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

15、集聚”,并未说明主要 是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D 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简要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解

16、析】选B。“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所好转,解析】选A。“不能使社会生产

17、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误。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二、(2018衡水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012 汉字书法,是一门伟大的艺术,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它历经悠长岁月而依然生命勃发、枝繁叶茂。它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国书法艺术以自身的价值和形式,丰富了人类艺术。它独特的文字载体、笔墨点画及构架,成为东方文化标志性符号,成为中华文化审美和美育中的重要元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形、音、义三美:“义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身

18、,形美以感目。”在全世界正在兴起的学习汉字汉语的热潮中,汉字书法艺术起着独特的积极推动作用,让汉字更形象、更准确、更全面地走向世界,书法,又是最能表现东方自由文化精神的艺术,是东方的天人同构、“道法自然”传统精神的活化。书法有挥洒写意之美,是一种诗意的哲学。将目之所察,心之所悟一一收入笔底。孙过庭说:“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精髓,书法中的行书、草书,尤其是大草,这种美学境界正是当代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呼唤和追求的那种雄融、豪迈、自主、潇洒的人文精神。欣赏中国书法,就要从书法中悟道,从技法中审美,在黑白纵横之间,以“养吾浩然之气”。写字的过程,给艺术家带

19、来不同的感悟和联想。它既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笔墨演示,又是人的生命力的表达。书法作品在本质上显现了个体生命的笔墨化,传统和创新,绝非互相排斥的,而应是相辅相成的。传统是不可或缺的,而传统又很少是完美无缺的。对自己传统的深刻理解,是创新的基础。不知根不识源,行之难远矣。创新是艺术家灵性和理性之间的交融与结晶。“欲求超胜,必须会通。”此言极是,创新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不竭动力。晋唐宋 元之前,中国文字之汉字,已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 经周、战国之大篆,进而至秦的小篆,汉的隶书,又 进一步演变为章草。魏晋南北朝书法的重大突破,使 中国书法走向“点画自如,超逸流便,崇尚风韵的楷 书、行书和草书”。“二王”

20、笔下的楷书、行草升华 到了新的境界,于是有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唐初四大家。在行楷、草书领域有了孙过庭、 贺知章、张旭、怀素等群星,“颠张狂素”书史留 名,苏、黄、米、蔡,宋四大家书法盛名续书史。以 至赵构、陆游、文天祥、赵孟 ,书法之链,绵延不 断,对晋唐宋元的书法演变进行历史性鸟瞰,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书风之异,可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志。在对书法演变的鸟瞰中,我们发现创新始终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书法正在走向世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有一批艺术家和教育家长期播种、推动、启蒙,需要我们筚路蓝缕前行,铺路架桥,埋头耕耘,任重而道远,矢志不移把汉字书法艺术推向新的

21、世界文明的高度。 (选自解放日报2017.10.19,中国的汉字书法 是传世之宝,子梅,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艺术依赖汉字独特的笔墨点画及构架,成为东方文化标志性符号,成为文化审美的重要元素。 B.汉字具有“形、音、义”三美,故中国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价值,成为东方文化标志性符号,C.中国汉字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书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从魏晋到宋代涌现大批书法家。 D.晋唐宋元四代书法的风格各异,追求也不相同,但能够看出我国的书法水平在不断提高,解析】选C。A项,“汉字独特的笔墨点画及构架”,偷换概念。B项,强加因果。D项,“能够看出我国的书法水

22、平在不断提高”于文无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名言,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 B.中国书法属于中国,也正走向世界,文末作者认为艺术家和书法家任重而道远,C.作者认为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传统和创新,重点介绍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介绍书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 【解析】选D。“书法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扩大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法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因为它历经悠长岁月而依然生命勃发、枝繁叶茂。 B.在汉语汉字

23、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汉字书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能否认的,C.书法能够将目之所见及心之所悟体现出来,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书法即可看出本人内心。 D.在书法创作中,传统和创新缺一不可,传统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可以弥补传统的不足。 【解析】选C。“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书法即可看出本人内心”,说法绝对,三、(2018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

24、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 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权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 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 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 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 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

25、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 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 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 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 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 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 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