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_第1页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_第2页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_第3页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_第4页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获共和国勋章陈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有哪些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欢迎大家查阅!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1 2003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喷雾剂”

2、。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

3、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06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研究。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

4、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

5、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15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15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

6、,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

7、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

8、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铺成一条小路,让更多人走向明天”, 就是她践行一生的箴言,也是她过去、现在及未来人生的写照。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2 “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陈薇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工作热爱、担当责任 面对实验室里十年如一日的寂寞艰辛,

9、陈薇说:“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身为军人,必须随时准备战斗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凭着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万火急。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八到九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甚至不去上卫生间。实验关键阶段,整个课题组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历史不会忘记陈薇团队的付出: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下先手棋

10、、打主动仗” 危急时刻见行动,防疫战场显担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她冒着余震的危险率队在废墟上打响了一次又一次战“疫”。“给任务就是给信任。”在陈薇看来,身为军人,就必须随时准备应对下一场战斗;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在科研领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里的人一提到中国,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激。 埃博拉疫苗为了研发重组埃博拉疫苗,陈薇先后4次带领团队去非洲,与埃博拉患者零距离接触,开展临床试验。曾经

11、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有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的回答是:“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在这场不分国界的战斗中,陈薇带领团队凭借着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智慧,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临床试验结果,在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研发的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大爱担当在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的间隙,陈薇和团队访问了一家孤儿院,这里收留了49名被埃博拉病毒夺去双亲的孤儿。“我也是一位母亲,被可爱的孩子们簇拥着,注视着一双双渴望关注和爱护的大眼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

12、静,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为埃博拉而成为孤儿。”这句话的背后,饱含着中国军人对非洲人民的真情厚谊,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大爱担当。 成功的人目标不变,方法在变 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陈薇赢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始终把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团队。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和平台。伴随军事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陈薇瞄准生物安全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积极引入自动化、信息安全、工程力学等专业人才,搭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陈薇经常说的一句话

13、。在这条路上,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未来还有无数个难关,等待着她和她的团队去创造。有人问陈薇成功的诀窍,陈薇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带着家人的支持,选择逆行 多年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陈薇心无旁骛做科研的支持和力量。前往非洲之前的实验攻关阶段,废寝忘食的她让丈夫心疼。多年来他也早已习惯了在能看见她的地方,默默地守候与等待。“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这是陈薇对

14、幸福女人的定义。 每年春节,陈薇和丈夫都穿梭于她的老家浙江和她爱人的老家山东之间,带着浓浓的亲情开始新的一年。然而,2020年的春节,他们以别样的方式开启了新的一年。在自然的顺时针转动中,陈薇选择了逆行。她是女儿、妻子和母亲,而此时,她是专业的院士、勇猛的战士,是有担当的共和国少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进行。或许,陈薇和她的研究团队还将经历许多个不眠之夜。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与祈祷,愿勇士早日平安归来!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感想3 多年来,因为女儿科研工作的关系,陈李坤知道对于以抗病毒药物为主攻方向的陈薇来说,和病毒打交道已经习以为常。“比如目前还在肆虐的病毒,就是老百姓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

15、”他说,“我女儿从事的事业很崇高、很伟大,所以我要支持她!” 看到所有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好几个小时,不能吃喝甚至不能上卫生间陈李坤就担心不已:“女儿天天面对病毒,在实验室持续工作时间_个小时。她很努力,工作很辛苦,但她从来不说。” 陈李坤告诉记者,陈薇研究生毕业后,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0多年专注、钻研,使她在2003年非典疫情前从一个普通学子成长为医学基因工程研究的精英,完成了从化工领域到基因工程科学领域的蜕变。现在,陈薇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她要率领团队在坎坷的赛道上不断前行。“她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辛劳和努力,对她来说,实验室工作早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点,记者在陈薇的发小、金华画家陈军那里得到了印证。他说陈薇从小就脾气直爽,做事专一、雷厉风行,“像个男孩子一样。” “她的工作,就是与毒共舞。”陈军说。在一般人看来,陈薇的研究对象很恐怖,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每一天,都充满挑战。 “面对挑战,用一句流行语来说,陈薇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陈军如此概括。他说:“陈薇只要一钻进实验室,啥时候出来是不知道的。以前条件不怎么好,实在饿了她就泡碗方便面吃,吃完继续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