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二、教材简析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

2、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3、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3加强估算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

5、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三、教学策略 1注意让学生

6、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

7、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

8、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

9、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四、教学时间新课和练习10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单元测验2课时,合计14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时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10、题?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4、汇报交流。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1630=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六第1题。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2、练习六第2题。

11、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四、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口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第4题: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算3、比一比,谁算得快? 学生比一比谁

12、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二、综合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三、提高练习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结。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

13、、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

14、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笔算乘法

15、的练习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2、4、5、8-11题。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练习1、出示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11459=

16、6726(分钟)114 5960245=720072006726问: 59 114114和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学生比较后得出: 114 59笔算时比较简便。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三、作业:练习十三8-11题。教学反思: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题。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2、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17、: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

18、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三、知识反馈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3602536025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练习八:1、2、3、4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题。教学目标: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

19、实际问题。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1、出示例3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3、出示:(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2)280=160(千米)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

20、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四、巩固练习练习8第5、6、7、9题。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反思: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P58例4及练习九。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

21、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62=( ) 8125=( )620=( ) 24125=( )6200=( ) 72125=(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

22、;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804=( ) 25160=( )404=( ) 2540=( )204=( ) 2510=(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

23、的倍数。”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4、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第3题。(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1824= 105

24、45=(182)(242)= (1053)(453)=(182)(242)= (1055)(455)=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2475=1800 36104=3744(246)(756)=1800 (364)(1044)=3744(243)(75)=1800 (36)(104)=374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三、课堂小结(略)教学反思乘法估算教学内容:P60-62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

25、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 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 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

26、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61第1题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P61第2-4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P62第5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三、布置作业P62第6题。教学反思: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P62-63练习十的第7-1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重难点: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具准备:电子计算器等。教学过程:一、整理单元知识引导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二、练习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练习过程做到:(1)算式逐一呈现。(2)为体现人人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