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初中物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 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 F2 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A 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B 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D 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答案】 D【解析】【分析】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 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详解】两次抬起水
2、泥板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所以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依据 Fl 动Gl阻 可得,FG l阻1 G ,l动2所以,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即F1F2 ,故 ABC 都错误, D 正确。【点睛】本题作为考查杠杆平衡条件应用的一道经典例题,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印象中选错,一定要仔细分析,重点记忆!2 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4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 F12BO=2AO,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50N,重物上升速度、 F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为 0.02m/s 不计杠杆
3、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方式 F1 由 150N 逐渐变大C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B乙方式 F2 的功率为3WD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8.9%【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知道,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F1 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L1OB2L2OA1所以,动力F1 的大小始终不变,故A 错误;BC由于在甲图中,OB=2OA,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 倍,由于不计摩擦及杠杆自重,所以,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11 G1400N 200N22由图乙知道,承担物重是绳子的段数是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4、F21G G动1500N+50N150N ,22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v 绳 =0.02m/s 3=0.06m/s,故乙方式F2 的功率是:P=F2 v 绳 =150N0.06m/s=9W,故 BC错误;D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W有用100%=Gh400N88.9%W总100%=100%Gh G轮 h400N 50N故 D 正确3 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 F 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B面团对杆的作用力
5、大小等于F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D A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答案】 CB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解析】【分析】【详解】A杆对面团的作用力向下,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向上,故A 错误;B由于面团B 点到支点C 的距离小于A 点到C 的距离,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可知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于F,故B 错误;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C 正确;D C 为支点,A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大于B 点向下移动的距离,故D 错误;故选 C。4 如图所示,为提升重物,现选用轻质杠杆,不考虑杠杆支点O 点处的摩擦,每次利用杠杆把同一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重物悬挂在A 点,动力
6、作用在C 点时,该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B当重物悬挂在C 点,动力作用在B 点时一定比作用在A 点时要省力C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 B 点时,利用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D如果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则提升重物过程动力大小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灵活运用杠杆平衡公式分析即可;【详解】AB 不论重物悬挂在 A 点或 C 点,也不论动力作用在 C 点还是 B 点,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需要根据杠杆平衡公式,不仅与力的作用点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因此无法在只知道力的作用点的情况下判断是否省力,故AB错误;C无论重物挂在A 点还是 B 点时,由于物体质量相同,上升高度相同,则
7、根据可知,该机械所做的有用功都相等,故C 正确;WGhD动力作用在C 点且方向始终保持与杆保持垂直时,可得动力臂大小始终不发生变化,但由于物体上升,重物的阻力臂会逐渐减小,则由杠杆平衡公式可知动力会减小,故D 错误。5 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其高度为H、正方形底面的边长为L、重为 G。想把这个木推倒(木箱较重,不会移动),在其中部的中心最初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大小是()GHLGHAB2LHLGLCDGH【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示可知,把这个木箱推倒,它右下端与地面的接触点是支点,当小孩水平推木箱时,力臂为 H ,阻力为木箱的重力,阻力臂为L ,如图所示:22根据
8、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L HG=F2 2GLF=H故选 D。6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力F 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现保持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绕B 点从 a 转动到 b 的过程中,拉力F 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一直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将测力计绕B 点从 a 位置转动到b 位置过程中,钩码的重力不变,其力臂OA 不变,即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由于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拉力 F 与其力臂的乘积也是不变的。故选 C。7 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
9、分析正确的是A 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B B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C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 C 点是支点,物体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C转动 ,所以 点 C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答案为 C.8 如图,用橇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小于阻力对橇棒的转动效果B手在 A 点竖直向下施力时,撬棒是个省力杠杆C手在 A 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力的大小都相等D手分别在A、B 两点沿竖直向下
10、方向施力时,在B 点比在 A 点费力【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因用撬棒撬起石块并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所以动力对撬棒的转动效果等于于阻力对撬棒的转动效,A 选项错误;B手在 A 点竖直向下施力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小于阻力,撬棒是个省力杠杆,B 选项正确;C手在 A 点向不同方向施力时,动力的力臂大小随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而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变,所以动力的大小不相等,C 选项错误;D手分别在A、 B 两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时,在A 点的动力臂小于在B 点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手在即在 A 点比在 B 点费力,A 点
11、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力大于在 D 选项错误。B 点沿竖直向下方向施加的力,故选 B。9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成水平且 A 点与圆弧形架OA 的 B 点挂着一个重物, PQ 的圆心重合,那么当环A 端用细绳吊在圆环M 从 P 点逐渐滑至M 下,此时 OA 恰Q 点的过程中,绳对 A 端的拉力大小将()A保持不变【答案】 DB逐渐增大C逐渐减小D先变小再变大【解析】【详解】作出当环 M 位于 P 点、圆弧中点、Q 点时拉力的力臂l 1、 l 2、 l3 如下由图可知,动力臂先增大,再减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则由杠杆平衡公式F 1l 1=F 2l2 可知,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选D 。10 如图所示,轻质均
12、匀杠杆分别挂有重物GA 和 GB (GAGB) ,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杠杆A仍能保持平衡B不能平衡,左端下沉C不能平衡,右端下沉D不能确定哪端下沉【答案】 C【解析】【详解】杠杆原来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分别为GA 和 GB,其对应的力臂分别为 lA 和 lB,如图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GAlA=GBl B;已知 GAGB 所以 lAlB,当两端各再加重力相同的物体后,设增加的物重为G,此时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GA+G)?l A=GAlA+GlA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GB+G)?l B=GBlB+GlB由于 lAlB,所以 GlAGl
13、B;所以:GAlA+GlAGBl B+GlB即右边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所以杠杆不能平衡,向右端下沉。故选C。11 如图所示,直杆OA 的下端挂一重物G 且可绕 O 点转动。现用一个始终与直杆垂直的力 F 将直杆由竖直位置缓慢转动到水平位置,不计杆的重力,则拉力F 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小B一直不变C一直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由于力F 始终与杠杆垂直,则力F 所对应的力臂始终不变,大小为力F 的作用点到 O 点的距离,设为 l1 ,在逐渐提升的过程中,重力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则对应力臂逐渐变大,设为 l2,由于缓慢转动,视为受力平衡,则由杠杆平
14、衡公式可得Fl =Gl21由于等式右端重力G 不变, l 2 逐渐变大,则乘积逐渐变大,等式左端l1 不变,则可得F 逐渐变大,故选 C。12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 的方向,使其从,此过程中()A位置力臂最长B位置力臂最长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B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由图可知当弹簧测力计在位置时力臂最大,故AB不符合题意;CD从 时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由图可知阻力等于钩码重力不变,在水平位置平衡所以阻力臂也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给杠杆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 C
15、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13 一轻质不等臂杠杆AOB 的左右两端分别吊着一实心铝块和铜块,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现将铝块、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已知:水1.0 103 kg/m3 ,铝2.7 10 kg/m ,铜8.910 kg/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 端下降BB 端下降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轻质不等臂杠杆AOB 两端吊上实心铝块和铜块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图知OBOA,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铝 ?OA=G 铜 ?OB即铝 V 铝 g?OA=铜 V 铜 g?OB而 铝V 铜 g将铝块和铜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杠杆左、右两边有
16、(G 铝 -F 浮 )?OA, (G 铜 -F 浮 )?OB即(铝 V 铝 g-水 V 铝 g)?OA, (铜 V 铜 g-铜 V 铜 g)?OB那么铝 V 铝 g?OA -水 V 铝 g?OA6GL,所以左端下降,故A 符合题意, 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A。20 将打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上的未充气的气球,一起悬挂在杠杆右端,左端挂适量钩码使杠杆水平平衡。将气针插入篮球气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充入气球后,杠杆左端下降,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A大气压的存在B钩码重大于篮球与气球总重C空气充入气球后,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大D空气充入气球后,篮球和气球受到总的空气浮力变大【答案
17、】 D【解析】【分析】【详解】开始杠杆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 钩码 L 左=F 绳拉力 L 右篮球与气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F、空气的浮力F 浮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G=F+F 浮则F=G- F 浮将气针插入篮球的孔中,篮球中的部分空气就充入气球后,篮球与气球受到的浮力F 浮 变大,而重力 G 不变,绳子的拉力 F 变小,因为球对杠杆的拉力 F 绳拉力 等于球受到的拉力 F,所以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 F 绳拉力 变小,而 G 钩码 、 L 左、 L 右 不变,因此G 钩码 L 左F 绳拉力 L 右杠杆左端下沉。故A、 B、 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18、 D。二、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21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前后两次的滑轮组是同一个滑轮组,则做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变,则机械效率不变;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物体提升的速度增大,若两次提升高度相同,则后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小于前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根据PW可知,功率变大。故ACD错误, B 正确。t故选 B。22 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球由A
19、点以速度v 沿轨道滚下,经过另一侧高点B 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小球在 A、 B、 C 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C vB vAB小球在 A、 B 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 点到 B 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小球在 A、 B 两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D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小球运动过程中会克服摩擦力做功,且质量不变,故从A 运动到 C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小球在 A 与 B 点的势能相同,故在A 点的动能大于B 点的动能, C 点最高,故小球在 C 点的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所以vCvB vA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CA、 B 两点高度相
20、同,小球的质量不变,故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小球从A 点运动到 B点,会克服摩擦力做功,动能减小,动能之差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B、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摩擦力也会对小球做功,故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23 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20N 的物体在2s 内匀速提升2m,拉力 F 等于 12N。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40JB拉力所做的总功为48JC拉力 F 的功率大小为2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答案】 C【解析】【详解】A根据公式可得W有用Gh20N2m40J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s2h22m4m根据公式可得W总F
21、s12N4m48J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拉力的功率W总48JP=24Wt2s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有100%40J 100% 83.3%W总48J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24 李明同学,一次缓慢地从一楼走上五楼,另一次则急促地跑上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做的有用功相同,功率不同B两次做的有用功和功率都相同C两次做的有用功不同,功率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详解】李明同学的体重不变,上楼的高度不变,根据公式WGh 可知两次上楼过程所做的有用功相等;缓慢走上去用的时间比跑上去用的时间多,且前后做的功相等;根据公式WPt可知,走上去
22、做功的功率小于跑上去做功的功率。故选 A。25 班里组织一次“比一比上楼时的功率”活动,从一楼登上五楼,比谁的功率最大。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五楼到一楼的高度H; 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 每个同学的体重G; 四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AB C D 【答案】 D【解析】【详解】由功率公式得PWGHTT学生都是从同一栋楼中的一楼到五楼,所以H 高度相同,没有必要测量高度H 的大小了;学生自身重不同,爬楼用的时间不同,所以必须测出各个体重和所用时间,这样可对比出不同学生上楼时的功率大小关系了。故选 D 。26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动,如
23、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两次具有的动能一样大B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C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答案】 DD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较大【解析】【详解】A 由图知,第一次物体的速度较大,第一次物体的动能较大,故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块两次运动的距离不同,所以木块两次所做的功不同,由 W=Fs 可知,但是在没有指出是相同时间内,因此不能比较二者做功多少,故 B 错误;C由 A 分析知,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相等,故C 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块运动的速度较大,由功率的变形公式同,第一次速度v 大,所以功率大,故D 正
24、确。P=Fv 可知,力F 相27 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撞击造成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关于造成陨石坑大小不一的因素,下列猜测不合理的是()A陨石的质量B陨石的撞击速度C被撞处的硬度D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陨石的质量越大,在速度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就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故 A 不符合题意;B陨石的撞击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故 B 不符合题意;C被撞处的硬度越大,越不容易形变,相反,被撞处的硬度越小,则越容易形变,所以被撞处的硬度会影响陨石坑的大小,因此这一猜想合理,
25、故C 不符合题意;D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不会造成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故与之无关,因此这一猜测不合理,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28 一位初中生用 30s 从坡底爬上了 9m高的山坡他爬坡时的功率与下列哪一个最接近()A几瓦B十几瓦C一百多瓦D一千多瓦【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体重约 500N 左右,山坡的高度为9m 登楼的功率:WGh500N 9mPt150W ,t30s可见,他爬坡时的功率与C 选项最接近;故选 C。29 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如图所示,运动员需将杠铃举过头顶,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在抓举时,两位运动员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
26、铃举起,一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1.9m, 另一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1.8m 。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 和 W2 ,功率分别为P1 和 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W1 W2C P1 = P2D P1 W2。故 A 错误, B 正确;CD他们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由上可知 W1 W2 ,所以 P1 P2。故 CD 错误。故选 B。30 如图所示,一个玩具弹簧放在斜面上端,将弹簧弯曲一定程度后释放,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弹簧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机械能发生了转化A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B只有动能和弹性势能C只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D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
27、势能都发生了转化【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玩具弹簧放在斜面上端,将弹簧弯曲一定程度后释放,弹簧沿斜面向下翻滚首先将弹簧作为一个简单对象考虑,向下翻滚过程中,质量不变,但高度降低了,所以重力势能会减小;弹簧弹起后,另一端接触斜面时,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且减小的重力势能,会转化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的弹性形变变大;弹簧弹起时,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所以这个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发生了转化,故D 正确31 如图所示, F12B 以 0.1m/s 的速度在物=4N, F =3N,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
28、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F2 的功率为0.6W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C地面对物体【答案】 DA 的摩擦力为2ND如果增大F2 ,物体A 可能向左运动【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对于物体B 来说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拉力 F2 做功功率P2F2 v3N0.2m/s0.6W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对于弹簧测力计来说是3 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对于物体A,受到的力: B 向左的摩擦力f B2F223N6N向右的拉
29、力F1=4N,因为A 静止,所以地面向右的摩擦力f地f BF16N4N2N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如果增大F2,由于 B 对 A 压力的大小没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变,所以擦力不变,此时物体A 相对于地面仍然静止,故D 错误,符合题意。B 对A 的摩故选D。32 王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又想采用实验中的装置来比较甲、乙、丙、丁四个透镜焦距的大小,在实验中还测出了其中一个透镜的焦距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 16 cm 不变,烛焰通过四个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断()凸透镜像的性质甲倒立放大实像乙倒立等大实像丙倒立缩小实像丁正立放大虚像A甲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
30、是8 cmB乙透镜的焦距最小,丁透镜的焦距是16 cmC丙透镜的焦距最小,乙透镜的焦距是8 cmD丁透镜的焦距最小,甲透镜的焦距是16 cm【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丁的焦距最大,其次是甲,再次是乙,最小的是丙,根据乙透镜成像情况可知,放在了二倍焦距上,即 2f=16cm 所以乙透镜的焦距是 8 cm, C 对,所以正确选项为 C33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乙图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第一次做功较少B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C木块第二次做功较快D木块第二次的动
31、能较小【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B由图乙,两条图象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则木块在这两次拉力的作用下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同时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木块两次运动的拉力相等,由题意可知,两木块滑动相同的距离,根据W=Fs 可知,两次拉力做的功相同,故AB 错误;C因为两次拉力做的功相同,但由图乙知第二次做功的时间更长,根据第二次的功率较小,即第二次做功较慢,故C 错误;WPt可得,D物体的质量不变,但由图乙知运动相同的距离,第二次花的时间更
32、长,所以第二次速度较小,因此木块第二次的动能较小,故D 正确。故选 D。34 如图所示,重为60 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 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 米 / 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 牛B甲物体的速度为0.2 米 / 秒C 5 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 焦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答案】 C【解析】【详解】A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忽略不计,乙匀速下落 ,所以绳拉甲物体的力F=G 乙=6N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示滑轮为定滑轮,甲、乙物体移动的速度相同,甲物体的速度v 甲=v 乙=0.2m/s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5s 内甲物体移动的距离s=v 甲 t=0.2m/s 5s=1m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W=Fs=6N 1m=6J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功功率W6JP=1.2Wt5s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35 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 旅游行业质量保证措施及改善
- 水利工程验收环节的风险控制计划
- 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 2025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金融行业MBA个人简历撰写范文
- 桥梁建设中的施工风险与应急措施
- 2025年微晶玻璃管合作协议书
- 经理助理2025个人工作计划(7篇)
- 3-5年工作计划5篇
- 爱爱医资源-生理学-122排卵、黄体形成与月经周期
- 10t单梁起重机安装方案
- 科技小巨人工程验收培训
- 大班绘本教案《月亮冰激凌》
- 环境经济学课件:第十次课 环境污染与效率费效分析等
-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第1课-蛋白质营养
- 食堂人员配置、职责与管理方案
- 生产异常报告单(共2页)
- 美军后勤保障卫勤保障
- PPAP培训资料
- 食品销售操作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