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试卷分析_第1页
2013年试卷分析_第2页
2013年试卷分析_第3页
2013年试卷分析_第4页
2013年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新蔡县教研室 赵成国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2013年我省中招化学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面向全体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体现创新精神,积极推进课改”为目的,本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试题继承了近年河南省中招命题的基本思路,在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础上,力求体现“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具

2、体情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试题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又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二部分试题结构和特点2013年,我省中招化学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内容等方面与2012年基本保持一致,整份试卷共四个大题,21小题,满分50分,整体难度0.599,各种题型难度适中,梯级分布,既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更突出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题分值及难度系数如下: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分值10161410平 均 分7.8810.088.754.4难度系数0.7880.6300.6250.440与以往的试卷相比,今年我省的中招试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

3、点:1、全面性。试题涵盖了初中化学5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和18个二级主题的内容,命题力求每个题目尽可能考查较多的知识点,突出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备考时全面复习,同时兼顾各个版本的教材,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考查点覆盖面广、比例分配均衡。在突出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比例分配。2、“四基”性。“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试题注重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考查的都是课本上核心主干的知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组成

4、及用途、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液、化学用语、科学探究、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简单的化学计算、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等等)。如第6题关于分类思想的考查,第7题关于化学实验操作及结论的判断,第17题第(1)小题氧气的检验,第19题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第21题pH的测定、粗盐的提纯、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3、生活性。“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生活”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在命题时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置于学生常见的情境中,运用化学原理剖析现实问题,如第2题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第3题关于PM2.5的考查,第4题河南大枣,第11题关于天然气主要成分的考查,第12题关于汽车

5、尾气的考查、第13题硬水和软水的区分、自来水消毒,第15题波尔多液、酒精燃烧、氯碱工业,第21题“神舟”飞船内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等。这样的设计,展示了河南的形象,使试题更加具有人文性,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生活性。4、创新性。所有试题均为原创题和改编题。试题力求提供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再现、理解和运用。重视对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试卷中涉及的12幅图表,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较好的考查了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试卷加大了对8个基础学生实验的考查,其目的在于强化

6、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涉及金属的性质(第9、20题)、燃烧的条件(第17题)、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第19题)、酸碱的化学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粗盐的提纯(第20题)等多个实验。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迁移、运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衔接性。中招考试具有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功能。试题在命制时关注了初高中的衔接。如第8题氧化还原反应、第9题盐类的水解、第13题Cl2的实验室制法、第15题食盐水的电解等。这些试题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初中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设计这些试题,不是暗示初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高中知识,而是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

7、学科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今年我省的中招试卷覆盖面更广,既注重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考生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试题的灵活性较以往更高,难度、广度都恰到好处,是一份质量优异的中招试卷。第三部分试题精析一、选择题1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及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涉及第一单元课题1、第七单元课题

8、2等章节的内容。火力发电是将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方式,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另外三种获得电能方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答案为选项C。【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828,12%的考生误选D。说明大部分考生对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的较好。个别考生出错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建议】对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考查是中招考试的一种必考题型,对考生来说属于送分题。全国其他省市的中招试题关于对这两个概念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如成都市第1题用物理变化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广东省第1题则结合广东的地域文化考查化学变化。建议考生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

9、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熟悉教材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分析和判断。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标志的认识,涉及第四单元课题1、第十二单元课题3、第七单元课题1等章节的内容。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B是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回收标志,C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标志,D是不可回收物的标志。正确答案为选项B。【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724,15%的考生误选D。出错的原因是该标志在人教版教材中没有出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留心,马路边的垃圾桶上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标志。【建议】生活中

10、处处有化学,在生活中不能简单的认识这些标志,而是要将“节约用水”、“合理使用化学品”、“树立安全意识”等行为付诸行动。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 B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浓度 DPM2.5浓度【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主要涉及第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属于基本监控项目。正确答案为选项B。【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902,说明考生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个别考生误选D,原因可能是没有认真审题所致。【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

11、,教师要经常给学生灌输环保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42013年5月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河南大枣等果蔬类产品颇受青睐。下列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由水果、蔬菜提供的是 【 】A维生素B油脂C淀粉D蛋白质【思路方法点拨】本题以中博会为背景,考查了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主要涉及第十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水果、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正确答案为选项A【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982,是今年得分率最高的一个习题。说明考生对常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建议】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及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的实际,

12、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使学生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离子的形成,主要涉及第三单元课题2的内容。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为阴离子,相等的原子。选项C表示的是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余三个选项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均相等,表示的为原子。正确答案为选项C。【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865,考生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离子的判断的方法【建议】本部分内容属于课标要求中A层次的“了解”、“知道”,学生会认即可,在教学中不要

13、随意加大难度。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C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锌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分类的方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主要涉及第十二单元课题2和课题3、第八单元课题1、第十一单元课题2等章节的内容。分类思想是是学习化学,特别是中考总复习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尽管含有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复合肥料是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尿素中只含有氮元素,不是

14、复合肥料;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人体中几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铁、锌、硒、碘、氟等。正确答案为选项D【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865,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仅仅从字面上理解理解概念的含义,复习时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建议】学生在平常都具有一定的关于分类问题的生活体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化学中来,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如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等,都是渗透分类思想的好机会。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若能有意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分类的知识,就能增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知

15、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7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C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主要涉及第二单元课题1、第六单元课题3、第五单元课题1、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等章节的内容。四个选项涉及的装置图全部来自课本上的原图。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通过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产生压强差,用进入集气瓶中的液体的体积标示出氧气的体积;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不仅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从一个容器倾倒进另一个

16、容器里),还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没有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在内,所以天平不平衡,但是并不能得出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滤纸片和乒乓球片均属于可燃物,但是滤纸片的着火点低与乒乓球的着火点,所以先燃烧,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正确答案为选项C。【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914,个别考生误选D。出错的原因是在课堂上没有仔细观察总结,或者教师没有做个这个实验。【建议】在初中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完成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8个基础的学生

17、实验。8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化合价的相关知识及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主要涉及第4单元课题4等章节的内容。化合反应(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不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如:CO2H2OH2CO3、CaCO3高温CaOCO2,所以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生成,所以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实际上是阴阳离子的相互交换,在此过程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一定不

18、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答案为选项D。【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589,18%的考生误选B,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常见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及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没有真正掌握。【建议】化合价的概念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化合价的应用是基础化学教学的重点,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能说出几种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在教学中不要盲目加深本部分知识的难度,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9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

19、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涉及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锌粒和硫酸铜溶液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该气体一定不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该气体一定不是二氧化硫。正确答案为选项A【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558,15%的考生误选B。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而是进入了如何写出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方程式的误区。【建议】该题涉及的知识尽管是高中化学的盐类的水解,但是利用初中化学所学的知识完全能够解答出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将高中的知识拿到初中来讲,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10

20、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含义、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等多个知识点。涉及教材第二单元课题3、第九单元课题2、第9单元课题1和课题2等章节的内容。解答此类习题,要搞清楚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稀硫酸在稀释过程中,其pH逐渐增大,但是不会大于7,故A错误;在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盐酸,发生了两个反应,盐酸和烧碱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盐酸和纯碱的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在

21、碱性条件下,是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所以图像的起点一定不在坐标原点,待烧碱反应完后,再滴入盐酸则不会有气体生成,所以B正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在逐渐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直至为0,故C错误;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其图像应为平行于横坐标的一条直线,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选项B。【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656,和2012年此类习题的得分率大致相当。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图像上三个点(起点、拐点、终点)的含义。【建议】图像题属于中招考试中较难的习题,因能较好的

22、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近几年各省市的中招考试中多次出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此类习题的解法,不能简单的就题论题,要学会信息的整合。二、填空题1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涉及第七单元课题2、第三单元课题3等章节的内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Al)。【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798,考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如第二空写成“氧”,个别学生用化学式表示时化学式书写错误。【建议】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题目中不要

23、求写物质的化学式是,写名称和化学式均可,解答此类习题心中一定要树立得分意识。12右图是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单质是 (填名称);化学方程式为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涉及第五单元课题1和课题的内容。依据图示可知,图中的单质为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2NO 催化剂 N2 2CO2。【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627,考生失分的原因是不清楚“名称”和“化学用语”的区别,书写方程式时没有配平、化学式书写错误。【建议】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加强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强化化学用语教学。13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

24、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 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以及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涉及第四单元课题2和课题4、第五单元课题2等章节的内容。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在硬水和软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浮渣产生的是硬水,有泡沫产生的是软水;在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以推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

25、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可以推知,X的化学式为MnCl2。【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793,第一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肥皂的“皂”书写错误;第二空失分的主要原因除化合价推断错误外,还有考生将“1”写作“1”;第三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式书写错误,将“MnCl2”写作“MnCl”等。【建议】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关键字要强调,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对于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要求学生记准确。根据方程式推未知物的化学式时,推出来后不妨“代入检验”一下,看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4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 B(填“”、“”或“”);把t2时150gA

26、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涉及第九单元课题2和课题3的内容。在温度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将t2时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的质量AB;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后溶液的质量250g,则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250g150g100g。【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663。第一空失分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的规律;第二空失分的原因是个别考生误将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当成需要水的质量,在计算过程中不细心,没有掌握溶液稀释的计算。【建议】从我省近三

27、年的中招试题看,对溶解度曲线和溶液稀释的计算的考查一直是中招考试的热点之一,建议在复习阶段要加强这方面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和两种气体,一种是最轻的气体,另一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记住并书写一些常见的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点,主要涉及第三单元课题3、第七单元课题2等章节的内容。构成硫酸铜的微观粒子是Cu2和,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2CO23H2O;烧碱

28、是氢氧化钠(NaOH)的俗名,最轻的气体是氢气(H2),相对分子质量为71的气体是氯气(Cl2),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2O 通电 2NaOH H2 Cl2 。【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583,第一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离子符号书写错误,将Cu2和写成“”、“”,化合价和离子符号混淆;第二空和第三空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乙醇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方程式没有配平、不知道相对分子质量为71的气体为Cl2等。【建议】新教材修订后,课本上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增加了一个硫酸铜(人教版上册P60页),一些常见的离子符号学生记住即可。化学用语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个章节,应该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

29、对于一些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妨让学生熟记,一则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二则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率。16右图中,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反应和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试剂B是 (填化学式)溶液;反应的发生需要氧气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涉及第八单元课题3、第十单元课题1等章节的内容。在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的物质是氧化铁(Fe2O3),初中常见的黑色物质有木炭、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氧化铜、铁粉等,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O3 3CO 高温 2Fe 3CO2 (或 2Fe2O3 3C

30、 高温 4Fe 3CO2 等);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反应应为Fe2O3 6HCl = 2FeCl3 3H2O或Fe2O3 3H2SO4 = Fe2(SO4)3 3H2O 等;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综上所述,试剂A应为稀盐酸或稀硫酸;丁物质则可能是FeSO4或FeCl2,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所以试剂B应为一种可溶性的碱(NaOH等)。由Fe(OH)2到Fe(OH)3多了一个OH,一个O2和2H2O可以提供4OH,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 2H2O = 4Fe(OH)3。【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442,是填空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31、不了解初中常见的黑色粉末,把A物质的化学式当做FeO或Fe3O4。同时,对碱和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要求碱和盐都可溶不了解,试剂B写成了难溶性的碱。第三空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方程式没有配平。【建议】常见物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要记准确,要注意归纳框图题的解题技巧,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于一些看似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注意其中的配平技巧。对于一些智力较好的学生,不妨学习一下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此类方程式,但不可过分增加难度。三、简答题17(3分)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

32、是什么?(3)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氧气的主要性质及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等知识点。主要涉及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和第七单元课题1等章节的内容。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即可验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四氧化三铁为熔融状态,如果不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则有可能造成集气瓶底炸裂。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淡蓝色火焰);同时还与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

33、.846。第(1)小题失分的原因是考生不清楚“验满”和“验证”的区别,个别考生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混淆;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是个别考生不细心,将“集气瓶”当成了“试管”;第(3)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没有理解题意,只写出了“温度”,没有举例加以说明。【建议】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我省中招考试历年一定涉及的内容,建议复习时一定要熟练掌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注意发挥错题本的作用。3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18(3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 剂。(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

34、释该现象。(3)右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思路方法点拨】本题酸、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涉及第十单元课题1的内容。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了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的缘故。小花变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小花上喷洒石蕊溶液,烧杯中放入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使小花变红;另一种情况是在小花上喷洒酚酞溶液,在烧杯中放入浓氨水,浓氨水也有挥发性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使小花变红。【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627,第(1

35、)小题得分率相对较高;第(2)小题有部分考生写成了CaOH2OCa(OH)2和CaO与“空气”反应;第(3)小题失分的原因是溶液的顺序写错,以及将“浓盐酸”、“浓氨水”写成“盐酸”、“氨水”等。【建议】1熟练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2注意语言表示的规范准确。19(4分)在实验室中可选择下图装置制取气体。(1)若选择A、F组合一套装置制取了某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与B相比较,C的主要优点是什么?(3)若用金属与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应选择以上哪些装置?(写出一套即可)【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化学方程

36、式的书写等多个知识点,涉及第二单元课题3、第六单元课题2、第七单元课题2等多个章节的内容。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的装置,适合于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与B装置比较,C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将长颈漏斗换成了分液漏斗,这样做的优点是“可通过分液漏斗的开关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和滴加量,来控制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根据H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和H2难溶于水的性质,收集H2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

37、法,所以发生装置选B(或C),收集装置选E(或F)。【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648。第(1)小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KMnO4”和“K2MnO4”的化学式不分;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是部分考生写成了“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第(3)小题失分的原因是实验装置选择错误。【建议】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理解性掌握;2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3氢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建议学生掌握。20(4分)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 (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2)溶液

38、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教材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金属与盐的反应除了要求金属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以及盐必须可溶这两个条件外,还有一个“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在某一金属的盐溶液中加入两种都能与该盐反应的金属时,性质最活泼的那种金属先于盐溶液反应,反应完后另一种金属再与盐溶液反应。根据题意,溶液甲呈蓝色可推知,锌粉(全部)与AgNO3反应完后,铜粉(全部或部分)也与AgNO3发生了反应,所以固体乙中不可能含有锌粉,滴加盐酸时没有气泡产生。因Al(NO3)3不与铜粉和锌粉反应,所以溶液甲中一定

39、含有Al(NO3)3,锌粉首先与AgNO3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Zn(NO3)2,根据溶液甲呈蓝色还可推知,溶液甲中一定含有Cu(NO3)2,根据题意,不能推知溶液甲中是否还含有AgNO3。该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u2AgNO3Cu(NO3)22Ag、Zn2AgNO3Zn(NO3)22Ag或 ZnCu(NO3)2Zn(NO3)2Cu。【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434,是今年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一则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熟练掌握,二则本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也无形中加大了该知识点的难度。第(1)小题考生写成“无”不给分,第(2)小题三个化学式少些、多写、错写均不给分;第

40、(3)小题方程式写出两个即满分,多写不扣分,少写扣分,化学式写错不给分。【建议】1解答框图题,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2金属的性质要理解性掌握,不能仅仅背会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1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 生成。【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涉及第十一单元课题的内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三个,即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712,个别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没有记住该知识点。【建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直是我省中招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在教

41、学中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要学会运用。(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实验操作测定结果白色固体成分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pH7 CaCl2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思路方法点拨】本题考查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等知识点,涉及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用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

42、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溶液的酸碱性有三种情况:pH7、pH7和pH7。HCl和Ca(OH)2反应生成了CaCl2,当pH7时,白色固体中除了含有CaCl2外,还应该还有Ca(OH)2。尽管CaCl2溶液呈中性,但是其在酸性条件下也能存在,所以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只含有CaCl2时,反应后溶液的pH7。【阅卷反馈信息】本题得分率0.313。因近几年的理化生实验考试考过用pH试纸测试溶液酸碱度的方法,第一空答题情况相对较好,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把专有名词“标准比色卡”写成“色卡”等;第二空考试受题干上“CaCl2溶液呈中性”这一信息的干扰,只写出了pH7这一种情况,忽视了在酸性条件下CaCl2也能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