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技术的价值(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二、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一)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2、 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3、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二) 过程与方法1、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2、 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3、 教师设
2、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三、教学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内容来源于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主要介绍“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节是第一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引头,上好这一章节的课显得非常之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创设情景,构建互动,从中引导学生用多角度的视野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发展他们的个体,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技术存在我们身边。同时使
3、他们懂得技术的运用对他们的现在、过去和将来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激起他们对通用技术课的极大兴趣,积极投身于技术与设计的学习创新中来。2、 教学对象分析我们学校把课程安排在高二。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技术也有一定的感知认识,但还没上升到理性。如果在教学案例设计时离学生生活太远,技术原理太深,学生不容易接受,会使学生对技术产生偏见,认为技术比较神秘,是技术人员的事,事不关己,还是抓高考分数要紧的想法,导致对技术课产生畏难厌倦的情绪。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全面、亲切,有趣,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面向全体,共同进步。四、重、难点分析1、 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
4、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2、 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 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2、 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3、 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
5、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1、 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
6、出铁钉。(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设置问题】为什么要用羊角铁鎯头?因为(1)钳子拔钉时,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杆平衡原理把剪金属丝用的斜口处作为铁钉阻力点进行拔钉,由于钳子在设计时是为了剪较细的金属丝而用,因此它的动力臂较短力矩较小,拔较长较粗的铁钉较困难,并且拔钉时钳子斜口也用力紧紧卡住钉子,容易损伤铁钉,钳子头部(支点)也容易压损木材表面。而羊角铁鎯头设计时动力臂较长,省力。 5、总结:钉、拔铁钉,羊角铁鎯头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木工上钉与拔铁钉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技术。而平嘴钳又是另一种技术。一种技术具有它的合理性、规范性、应用性等,但不一定
7、是完美的。比如羊角铁鎯头只适合于木工,而不适于钳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种。你又能发现些什么问题?提些什么建议或改造它吗?(课后思考)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 技术是什么?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设问: 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学生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讨论: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
8、技术与人)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 (学生回答)(2)案例又说明了些什么?总结:1、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促使技术不断地发展。2、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讨论】:照明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能源,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拓展知识】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教师
9、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假设,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结论。(1) 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课件展示:(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D)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A)学习文化知识。(B)吃饱穿暖(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D)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思考1:(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3
10、.)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 它们不再恐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 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 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论】: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讨 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 , 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
11、炼, 以致影响 身体健康,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运用现代技术你有好的建议和方法吗?【总结、提示】合理安排时间,坚持科学锻炼。生产、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车上安装感应或传感系统。(比如:汽车与人、其它机动车间的距离报警提示,超速提示,应急逃生装置,油门与刹车传感系统(以免采错)等)阅读:爱迪生的故事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结论】: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本节课总结:1、技术与人(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愿望。(2)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提高,技术也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3)技术具有
12、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4)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造福人类。七、作业:(准备下节课集体讨论和辩论活动)1、调查或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2、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导致失业 ; 也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请就次问题展开辩论。(分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八、课后反思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实际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本堂课的重点在于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或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学生切身的体会为例子,激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
13、学习技术、应用技术的习惯和素养。再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2、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技术处处存在。多媒体技术应其有丰富、生动的文件、图片、影像等处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办公等领域,充分体现了它的技术性、应用性、价值性。3、 教师构建活动,拓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协作与创作精神由于这门课所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过程而非结果。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中,课内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结、集体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多样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创作精神,课外可通过走亲访友,网上查找等方法查找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4、 课本内容教学建议课本内容充实但多,在教
14、学过程中可能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不完全照搬课本的案例,可以找些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最好是可以以学生互动、回答的例子作为切入口。技术的性质 (第二课时)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4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理解技术的两面性.5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的性质包括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2知道创新的形式包括发明和革新。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
15、区别与联系。4知道知识产权的内容。知道专利制度的含义,能说出申请专利的一般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即是技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具体体现。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3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4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理解技术的两面性。5理解知识产权及专利制度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养成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自
16、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难点:理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别和联系。四、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的价值”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对学习技术课程的欲望和兴趣。但是对技术仍有一定的神秘感,对技术的内涵,即内在特性还不够了解。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后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一节的学习中,学生感悟了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对技术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一节要学习技术的基本特性,这里讲的基本特
17、性并非是技术的本质,技术的本质是指诸多技术基本性质中最根本最核心的特性,这里要加以区别,教材中讲述了5种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等,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可以看到,这一节由两个需要学生理解的性质是综合性和两面性,其他的性质只要求指导和了解既可,所以教学是要有所侧重。教材在最后的思考题是:你认为技术还有那些特性?请作具体说明。通过这个思考,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拓展空间,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技术的目的性,教材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
18、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之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技术的创新性,教材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教材的“小辞典”包括随后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告诉学生: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关
19、键是突出一个“新”字。然后教材进一步明确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机”的例子说明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老师可以补充像“超导技术”、“纳米技术”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说明。教材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不怕困难、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也正是创新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魅力所在。技术的综合性,教材分成了三块进行了阐述:一是技术具有跨学科性,每项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教材举了小板凳的
20、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常用物品加以阐述;二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无意识的混淆起来,所以教材先从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说明,然后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联体婴儿”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总是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第三块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里主要是阐述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这里不能只讲关系而不讲区别,初学技术设计的学生在产品设计时,很多都是在进行艺术设计,如外观的设计,色彩的设计等,所以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是,最好能针对几件物品进行实际分析,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对技术产品的
21、设计的作用在那里,这对学生今后的技术设计是大有帮助的。技术的两面性,教材从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得出,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带来危害。然后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又从技术的实用性若被少数人盲目地追求,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危害。这是本节的又一重点,技术的本意是要为人服务的,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这是所有关于这一部分案例分析的主旋律,要采取客观分析,积极引导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技术价值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关于这一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要
22、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深入而负责任的思考。对技术的专利性,教材用的篇幅虽然最多,但它并不是本节的重点,只要求学生知道和了解即可。教材从技术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说明技术发明者应当享有一定的权益,引出知识产权的概念,并用“小辞典”的方式对其内涵进行完善。再通过“复印机”的案例让学生体会专利的保护作用。这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施乐公司太坏了,专利制度不好。教材随后就指出了专利制度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最后通过流程图的形式介绍申请专利的过程和方法。并通过“马上行动”让学生现场模拟,化抽象枯燥为形象有趣,
23、从而加深印象。七、教学用具圆珠笔、假冒清华紫光的优盘、盗版书籍、盗版光盘、专利证书、多媒体等。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案例引入,小组讨论,理论解析,探究与练习、课内外调研。九、教学构思与流程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我的教学构思如下: 1投影助听器的图片,从助听器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引出技术的目的性。 2学生举例空调、洗衣机等等,这些技术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什么目的?再次强调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 3提出问题:“现在还有人买单缸或者双缸洗衣机吗?”得出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4通过阅读课本 “显示器的
24、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的案例得出:人的愿望没有极限,创新也就没有极限。请学生发挥想像: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 5技术具有综合性,让学生通过“马上行动”对小凳子的分析,理解技术的跨学科性。 6提问学生“谁知道科学与技术有何不同?”看书后“马上行动”让学生举例。至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可在课本基础上举两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简要介绍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7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老师先举两例,然后由学生填写“马上行动”,然后交流。 8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出技术的专利性,请学生说一说专利保护制度的作用。再从我国经济发展大多数企业都是加工生产,没有知识产权。进一步说明创新的重要性。看书然后说一说如何申请专
25、利权。 9总结技术的特性,并思考技术还有哪些特性。 10课堂练习 11教学反思。 12作业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大概了解了什么是技术,知道了技术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技术有其丰富的内涵,有其自身的基本特性。了解了这些基本特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开发技术。请看图片上:某人通过助听器在说话。讨论(1)本案例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谈。)(2)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便于佩戴)(3)满足了什么具体的要求?(满足了听觉不灵敏的人很方便地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需要)1技术的目
26、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其它技术产品,如空调、洗衣机、电饭锅等,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要求?提出问题:“现在如果你们家要买洗衣机,你会买什么样的?”再看助听器有了下面图中的小巧的助听器,你还会买前面抱在手上的助听器吗?引出技术的又一特性: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新的技术总是不断地取代旧的技术。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一些重要的技术发明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看12页案例分析“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27、,并讨论蒸汽机的发明是如何推动技术发展的。 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技术的创新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看课本13页的的案例分析“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1)思考: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2)讨论:你希望将来的电视机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会实现吗?3技术的综合性(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通过对教材14页“马上行动”中小凳子的分析,得出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再让学生分析手中的圆珠笔,谈谈小小圆珠笔上用到了哪些学科的知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美学、人机关系等等)(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科学技术概念科学是对各种事
28、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侧重点认识自然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目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研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举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联系:科学研究为技术发展拓展空间,成为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举例: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不可能有现在的航天技术。没有低温超导现象的发现,就没有磁悬浮列车的技术。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与延伸。举例:超导现象的发现就借助了低温
29、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各种精密的测量技术,为科学的发现插上了翅膀。讨论:有人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喻成一对“联体婴儿”,你怎样评价?结论:科学与技术关系密切,谁也离不开谁,(3)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A技术不同于艺术: 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 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B技术离不开艺术:在技术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产品的外观、色彩、造型等都是艺术设计的范畴。 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激发技术创造的想像力。而技术也会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如电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作家的创作方式,改变了广告设计者的工作方式。4技术的两
30、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例如:电池可以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动力和光明,但是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六十万升水。又如汽车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交通,但是汽车的尾气带来的污染已经对我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还有交通事故每年也要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马上行动”,填写教材15页表格,交流成果。技术除了在客观上的两面性,人们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还会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惜对更多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如将加工技术用于造假,将化学工业技术用于制毒等等,这就在主观上造成了技术运用的两面性。补充案例:核技术带来的困扰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小
31、男孩”,20多万人丧生。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胖子”,使长崎成为一片废墟。消息传来,爱因斯坦、费米、西拉德等科学家感到震惊,同时也深感内疚。向世界呼吁:“技术应该用于为全人类造福,而不是毁灭人类。”技术的本意是要为人服务的,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阅读:“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如克隆技术。现在已经可以为人换心、换肝、换脸,那将来如果可以为人换头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案例分析:“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学生讨论。请学生看一则案例:“某厂花巨资买下一研究所的一项新产品专利,着手生产这
32、一新产品,而就在新产品快要上市前,市场上却已出现了相同的产品。”问:厂家该怎么办? 总结得出:专利权受法律保护。引出技术的专利性: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知识产权: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阅读“小辞典”了解知识产权的更多内涵。案例:“复印机的专利壁垒”,再次让学生理解专利的保护作用。 如果没有专利法,那就像在野地里种菜,谁都可以去挖,那还会有人去种菜吗?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外资在我国办
33、厂,建立生产基地。一是看中我国廉价的资源,二是看中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三是看中了我国广大的市场。但是因为这些产品我们没有知识产权,只是获取一点廉价的加工费,一旦外国人把他们的技术撤走,这些工厂、机器就会成为一堆废砖烂铁。“中国制造”不如“中国创造”。所以我们的技术需要创新,我们的产品需要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原因,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你研发了新产品,专利就会自动获得吗?如何获得专利权呢?A向谁申请?B要经过哪些程序?看教材18页专利申请的程序简化为:提交申请受理初审申请公布实质性审查授权。四、小结:技术的性质:目的性:技术都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
34、解决方法。创新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综合性:一项技术往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两面性:技术能为人类造福,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专利性:保护发明者的合法权益,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那么除了以上的性质,技术还有其他的性质吗?实用性、功利性等等。五、课堂练习: 课本18页“练习”第1题,请学生谈谈看法。六、教学反思 七、作业。 课本18页“练习”第2题技术的未来 (第三课时)一、设计思想“技术的未来”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三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旨在引导学生展望技术的未来。还要对第一章进行小结,认识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认识技术与人,
35、技术与科学、艺术等的关系。在这一节里要通过对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理性的态度。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术的未来对生活前景的影响;通过辩论, 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方法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有关 “技术的未来”的学习,力求通过 “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三、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学生鉴别力还不很强,缺乏主见,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辩论、研究、分析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
36、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理性的看待问题,了解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的态度。2、了解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看待技术。 能力方法目标1 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2 通过学习,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2 通过学习,加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3、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7、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理性看待技术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学习;课外活动实践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主要熟悉学生搜集的材料内容,把握好技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同时也隐含着威胁。为保证学生课后能顺利完成小论文,避免学生写作漫无边际,预先向学
38、生提供一批用于写作的参考论文题目,包括:写作格式要求,作业完成日期和论文评分标准。2、学生准备:主要搜集有关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完成小论文的写作。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无线通信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标准层出不穷,但是,孤立的网络连接在未来通信中是毫无意义的。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用户更希望能通过手中的多模终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地接入合适的网络进行通信,融合与可切换性成为未来无线通信主旋律。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社会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面对技术对人类
39、、对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人们常常会问:未来的技术将走向何处?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幻灯片)(二)提出问题:(1)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某项技术,大胆设想该项技术的未来。()平时我们所说无线技术是什么?:【案例分析】“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就“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根据自已所知道的技术,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月球城市”:(采用两人对话:)甲:月球城市”有多大?乙:那时,你会到“月球城市”去吗?甲:你乘什么上月球?乙:宇宙飞船甲:听说:乘“天梯”更好呢?乙:“天梯”是什么呀?甲:通往太空,连接空间站和地球的铁路、缆绳,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乙:奥,这么神奇呀。那
40、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乘上“天梯”呢?甲:科学研究所爱德华兹说:“2019年”。天梯研发报告称:“建成少则15年,多则50年后”。(不过得是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背景资料: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的有关天梯的设想,以其诱人的前景和较现实的可行性,吸引了整个航天界。因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样可以24小时运转,将航天器和旅游者带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运输费用将比火箭小两个量级,从而,人类将进入真正的“太空时代”。 从幻想到现实这种大胆的设想首先是俄罗斯著名的航天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来的,他被巴黎的艾菲尔铁塔所激动,提出建造一个塔通向太空。他设想在一个纺锤形的缆绳的终端放置一个太空城
41、堡,这个城堡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爱德华兹博士在过去数年里一直都在潜心研究 “天梯计划”。他介绍说,第一步,把一个携带天梯半成品的飞船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飞行;第二步,把这个半成品的天梯从飞船上放下来,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类似一般的海上发射卫星的平台;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锚定在平台上;第四步,用一个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这个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动,并把更多碳纳米合成纤维缆绳拧在天梯半成品上,进一步完成天梯。整个制造过程大约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另外,根据专家设想,天梯也可由电磁能驱动。电磁能驱动技术目前已在日本和欧洲的高速列车上得到应用。建成
42、后这个爬升器就可以沿着天梯把物资和成吨重的卫星甚至人,缓缓运送到离地面约36000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时间大约需要7天半左右,回来也大约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对爱德华兹来说,建造天梯最大的技术挑战,就是找到制造缆绳的材料。它必须异常坚硬又要异常轻巧,还要能抵抗任何腐蚀。为了这个曾被称为“无法得到”的材料,科学家们足足等待了几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碳纳米管,这种材料比钢轻6倍,而韧度要比钢高出几百倍。但这种材料的生产成本太高。美国休斯敦赖斯大学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研究一种专利碳纳米钢索材料,据说,他们可以将碳纳米钢索的生产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目前航天飞机运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万
43、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将运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现,天地往返运输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变得简单很多,从而,能够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进。引导学生通过“无线家庭”的“无线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乐园、海底隧道、进行概括: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技术的未来是光明的还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术的未来(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获取信息,从而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阅读
44、:爱因斯坦告后人书爱因斯坦告后人书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提出:为什么爱因斯坦在告后人书中写到:“一想到未来 , 大家都忧心忡忡。”讨论:互联网技术、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来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四)协作学习:学生分组阅读课本,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共享讨论、交流后的结论。注:小组成员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拿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方案作总结性的发言。(五)课堂活动:分组展开辨论,在这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加深巩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
45、现象的能力辩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还是带来灾难?正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进步。反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学生辩论时有困难,引导学生从克隆、核能等方面进行辩论) 辩论引导:对“技术的未来”,既不需要旷世悲怆,也不需要盲目乐观。应当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探究技术,并共同建构协调的未来的技术世界。(六)课堂小结: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是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动力,而技术的发展解放和发展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同时也隐含威胁;我们应理性对待技术的未来发展。九、知识结构
46、技术的未来:1、充满希望2、隐含威胁 3、理性看待技术十、作业设计1查阅资料,分析互联网、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等高新技术未来的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2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本P021. 3 谈谈你对“割骨增高术”的看法,就“如何理性地选择技术”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讨论:管小姐是六个月前施行的手术,我们需不需要去看望她?或者通过某种途径与她取得联系。假设她现已出院,“割骨增高术”取得了成功,你如何看待这项技术?十一、问题和讨论1、未来的手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未来的手机”设计作业:要求: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科学技术尽可能符合现有的科技水平,不要过于科幻
47、的科技概念;作品为510年后大众化的手机。讨论: (1)手机的不断改进说明了什么问题?(2)未来的手机及使用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2、 撰写“科学技术与未来”小论文一篇。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将技术的性质与技术设计联系起来,是由技术向设计过渡的小节。这节内容对本册教科书涉及的设计进行了界定,有选择性地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的重要知识进行介绍。它是本册教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的同时,感受设计的重要性,对设计过程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欲望。2.教材重点:理解技术
48、与设计的辩证关系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设计的观念,但对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不了解。而高一年级的学生较初中时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在发展起来,为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打下了基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接触到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有关的生活经验,但难以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因此,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学会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2.了解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3.理解设计的丰富内涵。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展辨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技术的兴趣
49、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四、教学策略1. 采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让学生将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2.通过案例分析,组织讨论,理解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感受设计的重要性,领会技术与设计的辨证关系。3.通过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领会设计的丰富内涵。4.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资源准备1. 收集手机和自行车演变的图片以及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图片。2. 准备一些实物如:手机、电熨斗和电吹风等。六、教学程序设计:序号号号 教学内容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1 引入新课 PPT展示手机演变的图片或实物来创设教学情境 听讲、回忆 2 技术
50、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在技术 发明 中的应用) 1.组织 学生以 4 人为一组互相 讨论: ( 1 )结合以上案例,谈谈设计对技术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价值。( 2 )设计促进技术发展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想到哪些? 2.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补充介绍:血管机器人和录音笔。 1. 阅读后互相讨论并交流教材 “书写工具”、“电动剃须刀” 案例,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例。 2.听讲,参与讨论。 3 技术的发展离 不开设计 (设计 在技术的革新 中的作用) 1.组织学生 快速阅读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设计赋予了技术新的品质,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2.PPT展示
51、 自行车的演变图片,介绍自行车的发展史。讨论 现在有哪种形式的自行车 。 3.引导学生思考: 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直到 1888 年才设计出这种 “ 安全 ” 自行车 。为什么以前没有设计出来? 1. 阅读教材案例“环保餐具的设计”,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或知识举例:酒精能源、氢能源、太阳能的利用。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的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2. 听讲,参与讨论,回答有 山地车、变速自行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等 。 3. 思考、交流。 4 技术的发展对设 计产生重要影响 1.以手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例 ,再结合教材 “ 灯具 ” 案例,说明技术是设计发展的平台。 思考、参与讨论、
52、听讲 5 设计的丰富内涵 1.以学生的生活设计为例,问: 是不是我们这本书里指的设计? 2. 用电 熨斗和吹风机实物 说明 技术设计的概念。 3. PPT 展示技术设计和 艺术设计 图片,让学生进行区别,归纳出两者的侧重点。 思考、听讲 听讲、记忆 填写教材第 27 页“马上行动”并归纳出:有些产品的设计既考虑到它实用的价值,也考虑到美观的要求。 6 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分析教材第 27页“练习”第一题 应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知识进行分析。 7 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内容,进行归纳。 归纳 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七、教学反思在处理教材时,对内容我作了一些调整。我认为,如果原原本本按照教材提供的
53、案例进行教学,学生肯定提不起兴趣,这在上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内容“技术的价值”第一节课时已有过教训。于是,对课本的两个案例“书写工具、电动剃须刀”和“环保餐具的设计”,我将它们作为学生的课堂阅读范例,因为这两个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电动剃须刀”涉及到了电机微型化技术,而血管机器人的技术设计刚好是热门话题,清华大学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最细的马达。我便向学生介绍了血管机器人和录音笔的设计。果真,学生非常感兴趣。对第二个案例,涉及到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很容易理解设计对技术创新和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教学中我没有用课本上“达芬
54、奇的飞行器”的案例,而换成了安全自行车例子。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没有用到的这个案例,但是学生在思考类似的案例时,就用到了图中的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技术的例子。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让我忍不住当堂喝彩。这也说明了,课本上的有些内容,即使我们不讲,学生自己也会阅读,而且也会进行思考。上通用技术这一门课,学生很感兴趣,希望老师多给他们呈现课本上没有的资源。这给我们通用技术课的老师很大的压力。因为,如果老师原原本本呈现教材上的内容,学生是不会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技术课的老师在生活中要有技术的眼光,做有心人,多收集有关的资料辅助我们的教学。然而如何体现本模块的“做中学”,在现有的资源还不充分的条件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2,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3,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过程与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数据中心安全管理方案
- 2024年工厂化育苗精量播种生产设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赣南师范大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广告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婚姻家庭与继承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1
-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社会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39 带电粒子在电场运动(一)(含答案)-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用)
- 第一讲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课件)
- 信阳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项目环评报告
- 吊装板房施工方案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 学校食堂出入库管理制度
- 护士抽错血原因及整改
- 消防车吉普达课件
- 支气管镜检查及常用介入技术课件
- 2023年1月浙江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试题范文赏析(优选三篇)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部分不全)
- 考古学课件-单元1(夏商周考古概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