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2013_第1页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2013_第2页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2013_第3页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2013_第4页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导论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2、现在的露地农业成为“绿色农业”,把工厂农业称为“白色农业”,把海洋农业称为“蓝色农业”,简称“三色农业”。3、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大小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来决定的。国民经济:是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信息、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生产和劳动部门组成的庞大系统。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

2、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2、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表现在? (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3)农业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4)农业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6)农业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7)农业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8)农业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政治方面。3、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明显,农

3、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上具有很强的季节性。4、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特征?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2)自认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3)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4)我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5)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1、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与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从而是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的过程。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 农

4、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 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3) 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蓄力的工具和设备;(2) 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 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5)农业的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2、 我国农业现代的道路?(1) 要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重点并和机械技术现代相结合;(2) 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3)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农村集镇建设。论述题:1、 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有哪些?(1) 反映

5、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平均每人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农场品产量;农业的劳动生产率;(2) 反映农村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农业净产值(农业中农、林、牧、副、渔各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总和);农村经济净产值(农村农、工、商、服务等全部产业的国民收入);按人口计算的农民纯收入水平;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3) 反映环境良好的指标有: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量;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灾害成灾面积。2、 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用那些措施?(1)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战略;(2)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3)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和计划经

6、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4)要在实现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5)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革;(6)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7)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8)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9)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9)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章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1、 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2、 农业企业专业化: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类农成品,其他生产项目降为次要地位。3、 农业地区的综合化发展:是指在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发

7、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专业化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和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各地区内部还应发展一些辅助性的生产项目与之相配合。4、 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存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亦即各地区逐步有“千遍一律”、“万事俱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日益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5、 农业生产商品化: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行。6、 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由原来一个生产单位独立完成,转变为若干个专门企业分别完成。1、 农业企业专业化的优越性?(1) 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企业

8、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2) 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科学化的发展。(3) 有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4) 有利于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5) 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2、 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条件?(1) 交通运输条件;(2)市场需求条件;(3)科学技术条件;3、 商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农业生产商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 农业商品化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3) 发展商品生产是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完善的客观需要。4、 农艺过程专业化的特点是什么?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或作业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企业

9、去完成,一个企业只承担某项产品的某些作业环节,使该产品成为若干个企业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生产的产品。这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1、 所有制形式:又被称作“经济形式”或“经济成份”,它是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由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的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2、 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是指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由国家支配,并由国家来决定其经营管理的办法和收入分配方式的一种经济形式。3、 个体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指企业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有个人分配,并有个人主要使用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从事自负盈亏经

10、营的一种经济形式。4、 私营企业经济: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私人企业所有,由私人企业支配,并由主要使用雇工经营和由企业主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盈亏负责的一种经济形式。简答题:1、 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1) 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要求;2、 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哪几种所有制形式?各自的积极作用是什么?(1) 公有制及其作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2) 个体所有制及其作用;(3) 私营企业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4) 联合经济形式及其作用;(5) 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

11、;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1、 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不能把它与集体同业经营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简答题1、 为什么说家庭承包经营适合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现状?(1) 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业中整体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 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生产特征相适应;(3) 家庭承包经营与血缘、历史关系相适应;(4) 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趋势。2、 家庭承包经营可能的发展趋势有哪些?(1) 参加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2) 参加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3) 成为集团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的分散“车间”组成部分;(4) 发展为个体经济或私营经济;(

12、5) 组建新的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3、 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主要有哪些?怎样进一步地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1) 集体统一的职能有:搞好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户提供机耕、灌溉、种苗、植保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2) 进一步完善集体统一的职能有: 服务领域相应扩大;乡村集体企业同家庭经营配合发展; 耕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加强;建立和完试公共积累制度;4、 为什么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1) 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

13、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3) 家庭承包经营是集团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要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4) 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此项政策,有利于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收入;(5)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6) 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要做到:(1)布局区域化;(2)经营集约化;(3)服务系列化;(4)产

14、销合同化;4、完善经营机制要做到:(1)建立生产扶持制度;(2)建立利益均沾制度;(3)建立自我保护制度;名词解释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2、 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以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简答题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产专业化;(2)经营集约化;(3)经营一体化;(4)管理企业化;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

15、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求;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客观需要;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1)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2)有利于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引入市场; (3)有利于缓解农业资金短缺的矛盾;(4)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企业+农户”型;(2)“合作组织+农户”型(3“专业市场+农户”型(4)“主导产业+农户”型;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一)利益机制(1)“龙头”企业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签约农户的产品,农户可

16、获得一定的利润; (2)实行股份制的按股份红;(3)利益返还和让利于农; (4)企业与农户有租赁关系的,以租金方式付给租让其承包地的农户;(5)预付资金和免费扶持; (二)约束机制 (1)市场约束机制;(2)契约约束机制;(3)系统内非市场安排;(4)股份合作约束机制;(5)租赁约束机制;6、论述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一定要有剩余产品;(2)当地农民有共同致富的要求,干部群众乐意接受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效法; (3)当地或邻近地区已建有农业企业,并愿与农户构建新的关系;(4)已建有某种农民组织 (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与扶

17、持 (1)积极开拓市场;(2)搞好“龙头”企业建设;(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 (4)积极推广科学技术;(5)完善经营机制;(6)抓好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第七章 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在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原则:(1)适度原则;(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3)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原则;13、集中的规模经营分:(1)专业种植大户;(2)家庭农场;(3)机械化农场;(4)合作农场;(5)工厂化专业队;14、水资源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我国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三大威胁即:(1)洪水

18、威胁;(2)干旱缺水威胁;(3)水环境恶化威胁;1、 土地:是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没有土地,人类就不可能进行任何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2、 集约经营: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要扩大农业用地,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已有的农业土地,向农业生产的深度进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3、 农业基本建设:是指较长时期固定在农业土地上的投资,它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4、 集中的规模经营:是指把适量的土地集中到经营者手中,实行统一经营;5、 水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主要包括地表

19、示和地下水两个组成部分,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2、 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是什么?(一) 保护已纳入生产使用的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被乱占用;(1) 强化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2)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3)强化土地使用的法制管理;(4)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二) 有计划地扩大农业用地(1) 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变宜垦地为耕地;(2) 因地制宜多方向利用荒地资源;(3) 推进能够调动农业扩大农业有地积极性的改革措施;3、 提

20、高我国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是什么?(1) 加强农业投入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 扩大复种面积;(3) 改革农业生产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部门比重;(4) 完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集约经营积极性;4、 衡量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1) 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衡量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2) 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集约化水平,就需要采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成本这个指标;5、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1)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制定全面规划;(2) 要贯彻等价交换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物质利益

21、关系;(3) 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进求经济效益;(4) 重视劳动积累,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6、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有哪些?重要性: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认识;措施:(1)加强土地立法、执法与管理、规划并用;(3)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4)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定城镇建设控制区;(5) 大量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投入,提高耕地生产力;(6) 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7、 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哪些?(1) 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地调整工农和城市建设及生产布局;(2) 开发水资源;(3) 节

22、约用水,合理用水;(4)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5)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技术装备1、 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类型有: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2、 农业机械化的完整概念包括三个基本内涵:(1)量的规定性;(2)动态性;(3)系统协调性名词解释 1、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利用生产效率更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科学技术代替生产效率低下、生态效益不佳的落后技术。2、 农业技术装备:是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盒其他劳动资料的总称,包括各种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备、役蓄、种蓄等。3、 农业机械化:是指

23、农业生产中,用以机器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农业生产力系统代替以手工工具和蓄力工具为主的农业生产力系统的转变过程。简答题1、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包括哪些?(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农业生产手段及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进步;(3) 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4) 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及管理技能的进步;2、 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 科学技术是农业产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2) 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杠杆;(3) 科学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4) 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3、

24、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是什么?(1) 在今后想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点应放在资源节约型技术上,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努力提高资源生产率;(2) 要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是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积极使用化学技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继承和推广传统技术的精华综合运用农业资源开发技术,有步骤有选择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4、 怎样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坚持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2) 合理确定农业技术结构,选择农业适用技术;(3) 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4) 做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5)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运

25、行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5、 农业技术装备的要求和特点是是什么?(1) 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主要依靠工业来生产供应;(2) 农业技术装备具有多样性和配套性;(3) 农业技术装备使用具有分散性;(4) 农业技术装备的利用率低;(5) 农业技术装备的使用需要较好的投资;6、 农业机械化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1)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2)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3)能源的保障程度;(5) 农业机械化的资金筹集能力;(5)农业机械的作用环境;(6)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7、 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应遵循哪些原则?(1) 量力而行,循环渐进;(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3)应以小型、多用

26、、通用型的农机为主;(5) 多方面筹集农业机械化的资金;(5)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多种经营形式相结合;第九章 农业中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简答题1、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及其配置的内容有哪些?(一)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是:(1) 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2)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的效益具有差异性;(2) 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4)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二) 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1) 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分配;(1) 农业内

27、部各业之间的分配;(4)当年生产与基本建设之间的分配;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涵义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什么?(一)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和劳动效率是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二)途径有:(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设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它是增加积累的重要途径;(3)它是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决定性条件; (4)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发挥

28、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公有制坚实的物质基础;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6、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1)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障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健全; (3)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4)资产结构高耗低效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5)产业结构失衡,吸纳劳动力能力

29、低下;7、(论述)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 (1)打开城门,双向流动;(2)要逐步开放与管好劳务市场,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3)对劳动力转移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4)推行多种形式的就业制度;(5)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间离型转移;游离型转移;分离型转移;(6)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7)要进行农村非农产业产权制度的创新;(8)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的道路;(9)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10)强化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第十章 农业中的资金利用与管理1、农业资金:是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

30、1、农业资金的来源? (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 (4)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金;(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2、农业资金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资金是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和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的手段; (2)资金是分配和使用是国家对农业实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3)资金是使用效益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表现;3、农业资金具有哪些运动规律? (1)资金的储备阶段,表现为各种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现金或存款; (2)生产阶段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3)资金进入流通阶段或销售阶段,表现为产品出售后的货币形态和再次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

31、活资料的实物形态两种。4、农业资金的特点有哪些? (1)周转速度慢,周期长;(2)具有较强的季节性;(3)利益效益不稳定;5、农业资金主要投放哪些方向? (1)要全面支持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2)要大力支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3)要把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作为重要的任务;(4)要重视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 (5)要重视对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及推广的投资;(6)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7)要对贫困地区(户)优先照顾;6、加快固定资金周转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要防止增置不必要的固定资产;(2)应尽可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要合理安排生产性规定资产同非生

32、产性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7、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途径有哪些? (1)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2)合理储备;(3)要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4)要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结构;(5)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加强产品的推销,尽可能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第十一章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1、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2、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一定质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务等总的费用支出;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1)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农

33、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2)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效益,避免盲目投资的重要保证;2、如何正确使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 (1)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要相互结合使用,根据可靠的统计、会计资料和专门的调查研究或科学实验的资料取得; (2)分析考察某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要根据当地在农业生产效益上应追求的主要目标,进行选择分析做出判断。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投资的净产值和单位投资的纯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性; (4)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投入方案,在经济效益上可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 (5)在分析评价不同的农业开发建设方案的经济效益时,需要利用

34、一些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3、如何进行三种效益的综合分析? (1)确定三种效益在综合评比时各自所使用的效益指标; (2)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比中的权重; (3)确定各个指标的计分标准; (4)根据以上规定计算出对方案各自的分数;第十二章 农业生产部门结构6、农牧业在营养的转移中存在着三种关系:(1)供求关系;(2)连锁关系;(3)限制关系;78、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地域性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一国一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业生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各生产部门间的内在联系;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1)农牧业结

35、合的客观依据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 (2)农牧业在营养物质的转移过程中存在三种关系:供求、连锁及限制; (3)林业对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其产品的自身,更重要在于林木植物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作用;2、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1)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2)存在地区性差异;(3)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3、评价敬业生产部门结构合理性的标志有哪些? (1)能极大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2)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3)能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益;(4)能保证长远利用和当前利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合理结合; (5)能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4、怎样衡量的合

36、理生产部门结构? (1)对生产部门结构状况的评价,主要利用六项结构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农业总产值机构;农业商品产值机构;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结构(2)对生产部门结构合理程度的评价,主要是利用四个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和商品产值;(2) 选择合理农业生产部门机构的几个标准;3、 如何优化农业生产部门结构?(1) 要不断地调整部门结构;(2)注意林沐渔业自身结构的调整;(3)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来调整生产部门机构;4、 对农业生产结构改革方案进行选择是,应当坚持哪些标准?(1) 应保证土地生产率不能降低,并且还应有所

37、增长;(2) 生态效益的指标不能降低,并且应有所改善;(3) 能在上述两个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第十三章 农业内部各部门经济9、森林资源的特点有:(1)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2)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3)森林生产存在地域性; (4)森林效益具有多样性;10、我国林业落后的特征表现在:(1)森林面积小,分布不均匀;(2)采伐多,更新少;造林多,成活少; (3)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木材浪费严重;11、我国畜种构成中猪最多;名词解释1、种植业:它是利用植物转化和积蓄太阳能的生命机能,以土壤作为营养环境通过人工培养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2、采育结构:就是木材采伐与森

38、林培育之间的比例关系;3、蓄群结构:是指蓄群的组成比例关系;简答题1、怎样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1)作物合理布局;(2)种植方式的选择;(3)轮作制度的设计;2、怎样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关系的途径是什么? (1)必须根据需要,正确确定粮食应占面积; (2)充分利用多余的耕地及其它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3)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配合比例;3、如何认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1)粮食是种植业中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对解决人们吃饱问题最为有效; (2)我国有12亿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很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任务; (3)农业是国民经济

39、的基础,粮食是农业部门发展的基础; (4)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4、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一)经济作物的特点是:生产布局集中,生产技术型,商品率高,经济效益较高; (二)经济作物的意义有:经济作物产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其产品是重要的轻纺工业原料;经济作物一般收益较高;许多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5、 经济作物生产集中布局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一) 经济作物生产要求适当集中布局,这是由于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二) 如何实现?首先,取决于其产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其次,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再次,取决于其产品的加工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最

40、后,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6、 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林业扩大再生产的任务?(1) 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2)加快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3)调整林业经营体制;(4) 合理确定木材和产品价格;(5)加强法治,依法治林;7、 如何认识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1) 畜牧业能将低价值的农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的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2) 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和蓄力,促进种植业稳产高产;(3) 畜牧业还可以吸收种植业等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4) 畜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畜禽产品、工业原料和外贸出口物质;(5) 发展畜牧业对繁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巩固边防和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41、;8、 怎样确立合理的蓄群结构?(1) 必须明确企业经营方针和生产任务;(2) 要确定为了完成重要任务必需的最直接蓄组的头数,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和确定其它蓄组的头数;(3) 要运用经济效益指标对各蓄组的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10、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因素及途径有哪些? (1)投入的生产资料数量和质量;(2)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3)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4)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5)经营管理水平; 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在生产;11、畜种结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可供畜禽利用的饲料资源,这是决定畜种结构的物质基础; (2)社会对畜产品的

42、需要;(3)当地居民的消防习惯;(4)经济有效组织畜牧业生产的需要等;12、畜牧业再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1)畜牧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畜禽动物; (2)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畜牧业的能力较强; (3)在畜牧业生产中,畜禽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13、我国渔业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捕捞渔业比重过大,养殖渔业不发达;(2)近海捕捞比重过大,外海和远洋捕捞很少; 解决的途径有:(1)积极发展海、淡水养殖;(2)稳步发展近海、内陆水域捕捞;(3)开拓发展外海、远洋渔业;(4)加速发展保鲜与加工技术;第十四章 农业中的商品交换1、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商

43、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2、 农产品商品流通:即农产品通过买卖的形式,有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3、 网络:是通过一定的通道,把具有相关关系的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统一体系,是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复杂系统;4、 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各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5、 农产品单项比价:是指一种农产品同另一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6、 地区差价:是指同一种弄茶品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市场上的价格差额;7、 季节差价:是指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同季节的价格差额;8、 质量差价:是指不同质量的同种农产品价格上的差别;9、 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

44、之间的比例关系;10、单项比价:是指某种工业品零售价格与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交换比例;11、综合比价:是指某个时期内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的比例;12、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购买、出售商品和劳务的场所;市场是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出发点和归宿;13、农村市场结构:是指农村市场的组成部门及其相互关系;14、农村市场机制:是指把农村市场看作一个经济系统,在其运行中所表现出来实现其目的一切自动调节功能、手段等;简答题1、 论述农产品流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 流通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2) 流通是系统间、部门间的物质能量交换的流通渠道;(3) 流通是农业生产发

45、展的必要条件;(4) 流通是满足人民对农产品需要的重要环节;(5) 流通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对农业生产起导向作用,促使资源优化配置;2、 简述简历农产品多渠道流通网络的必要性?(1) 打破一统天下独家经营的局面;(2) 减少过多的流通周转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稳定商品的消费价格;(3) 发挥市场流通渠道机制的功能;(4) 更好地遵守经济原则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规律;3、 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疏理是什么?(1) 认真做好产前产后的社会服务工作;(2)注意贯彻等价交换原则;(3)改革农村商业体制;(5) 尽可能减少商品流通环节;(5)加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4、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农产品价格

46、杠杆的作用是什么?(1) 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经济杠杆;(2) 对其它商品几个具有重要影响;(3) 直接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 合理的价格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5、 制定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依据是什么?(1) 按照价格规律制定收购价格;(2)收购价格以成本为最低界限;(2) 确定正确的社会盈利率;(4)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制定收购价格;6、 发展农村市场有何重要意义?(1) 农村市场是我国完善的统一的多渠道的社会主义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 农村市场是城乡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3) 农村市场是使农民树立商品经济意识的重要阵地;7、 怎样完善农村市场机制?(1) 健全合理的市场结构;

47、(2)适应市场需要,开辟流通渠道;(2) 树立现代的市场概念;(4)加强农村市场调研和预测;第十五章 农业中的分配6、农产品总收入,要扣除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各项费用有:(1)生产费用;(2)管理费用;(3)折旧费用;扣除后属于净收入(国民收入);7、农产品总收入,净收入的分配包括:(1)税收和利息;(2)公积金(积累基金);(3)生产费用基金;(4)公益金;(5)储备粮基金;(6)生活储备基金;(7)个人消费基金;1、农业总产品:是指各个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物资资料的总和;简答题1、简述农业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是什么?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关系;(2)生产水平决定分配水平;(3)分

48、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4)分配和再分配前必须进行种种扣除;2、农业总产品的构成是什么?农产品分配具有哪些特点? (一)农业总产品的构成是: 从实物形态上看,是指农、林、牧、副、渔各业所生产的产成品和在产品的总和;从价值形态上看,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二)农产品分配的特点有: (1)具有自给性;(2)分配存在不稳定性;(3)分配存在差异性;(4)农产品存在可分配和不可分配性;3、怎样正确处理农业总产品分配中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1)积累与消费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2)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而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9、是消费得以增长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积累与消费又相互制约; (3)首先,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农业净收入中,积累与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4)其次,从总的方面看,受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偏低的制约,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团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5)最后,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商品经济,大力增加农业总产品、总收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才能从增产增收中,增加积累,增加消费;4、农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什么? 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为主,兼顾国家、集团和个人三者利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为辅,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第十六章 农业中的财政4、

50、农村税收与其他部门的税收相比具有的特点:(1)纳税对象的分散性;(2)税收制度的灵活性;(3)征税渠道的多样性;(4)征税时间的季节性;(5)征税工作的群众性;1、农业税:是国家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农业收入征收的税;1、论述财政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的基础;(2)国家财政工作处理的正确与否,对农业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3)农业中的财政运行顺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调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简述农业税征收的原则及制度?(一)我国农业税收的征税原则:(1)从轻负担;(2)稳定负担;(3)合理负担;(二)我国农业税征

51、收制度规定有:(1)纳税人;(2)征收对象和征收范围;(3)计算标准;(4)税率;(5)减免;(6)实物征收改为征收现金;3、如何对财政支农支出进行总量分析? 对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分析,要“纯净”地考察财政支农总量的大小,一般采用农业投资总额中财政支农比重和农业总产值中来自财政的转移支付或资助两个指标,这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分析;4、 财政支农的分项结构按其用途是如何划分的?(1) 基本建设支出;(2)农业事业费;(3)支援农村生产生产支出;(4)科技三项费用;5、 乡镇财政收支范围是什么?(1) 国家预算内收支;(2)国家预算外收支;(3)乡镇自筹收支;6、 农林特产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52、在税率执行上具有统一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2) 农林特产税全部征收代金;(3) 以产品实际收入计税;(4) 农林特产税全部留给地方,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中央不参与分成;第十七章 农民的消费1、生产消费: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劳动的消耗;2、生活消耗:是指对个人消费品的消费;3、农民消费水平:是指按我国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在一定时期内人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质量、品种、结构及其消费效果;4、农民消费结构:是指在农民的总消费支出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5、消费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消费者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技术方法和社会形式;6、消费模式:是

53、指在一定社会和一定时期内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在内的消费特征;简答题1、在农业扩大在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1)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2)消费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3)消费者是判断生产经济活动有无价值和效益的最终标准;2、消费水平可以用哪些指标来衡量? (1)实物消费量指标;(2)服务消费量指标;(3)价值消费量指标;3、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2)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分配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3)农民个人分配所得在消费与存储上的分配比例; (4)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和价格状况;(5)农民人口的多少

54、;4、确定合理消费水平的原则是什么? (1)农村消费水平必须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农村消费水平必须适应农村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要求; (3)消费水平必应低于前期,而且应保证消费水平逐步有所提高;5、影响农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相对价格;(2)商品供应情况;(3)广告宣传;(4)农民的消费知识;(5)农民的年龄结构、文化教育程度结构; 6、我国农民社会公共消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普及农村教育;(2)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4)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7、建立合理的农村消费模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1)保障农业扩大再生产对

55、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2)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3)不断增加生产性投入; (4)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5)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提高消费效益;第十八章 国家对农业的宏观调控1、农业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农业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结构、速度等重要问题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简答题1、国家为什么必须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 (1)农业宏观调控,是保证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客观要求; (4)是农业生产特点的客观要求;2、农业宏观调控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控;(2)主要由市场机制加上政府间接干预调控; (3)完全由政府指令性计划直接调控;(4)以市场调理为主、政府计划调控为辅;3、农业宏观调控手段有哪些,各自具有哪些特点? (1)主要手段是: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由目标手段、中介手段和具体手段三部分构成;目标手段主要包括: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计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中介手段就是国家的各种农业经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