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1页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2页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3页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4页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胸心肿瘤科 梁英平副主任医师,环境污染,概念: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公害: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造成的危害,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 自然灾害(本质属原生坏境问题,环境污染的来源,进入环境并引起污染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1.生产性污染:a.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主要是各种工业化学品,工业生产中的“三废”;b.管道泄露; c.农药残留,2.生活性污染: 垃圾、粪便、污水等生活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可造成环境污染。

2、水源污染 生活燃料 粪便医院污水可导致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污染,3.交通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等产生的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噪声等。 船舶往来及海上事故可造成水体油污染,4.其他污染:电磁辐射、放射性废物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环境的迁移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整体,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在不同介质间迁移转化进行循环,只要影响到其中一个环节,必然会影响其他的环节,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指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消除或减少,可使环境复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物理作用:扩散、稀释、沉降、吸附、蒸发等途径。 化学作用:通过氧化、还原、分解或合成。 生物学作用:生物氧化与生物拮

3、抗、植物的吸收与光合作用,环境的转化作用: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二次污染,毒性增加,危害加大。 生物转化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生化代谢过程 汞 甲基化 有机汞,生物富集作用:某些污染物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提高,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mg/L时, 湖水中藻类 鱼类 水鸟 鸟类体内的DDT浓度为77.5mg/L,为水中含量的151万倍,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影响的地区和人群广泛 一个城镇、地区,甚至全球性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健康影响时间长 慢性、潜在性为主 影

4、响人体健康的作用因素复杂 多因素、多种同时存在, 一种污染物可具有不同的生物效应 局部、全身;近期、远期;当代或下一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损害是复杂、多样的,范围和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按损害性质分为: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危害 间接效应,1.急性危害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人体)所引起的,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2.慢性危害 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如水俣病和痛痛病。 慢性毒作用又可分为: 慢性中毒(特异性中毒) 慢性非特异性影响(常见病、多发

5、病的增加,水俣病,这是汞引起的著名环境公害病,因1953年首先发现于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而得名。患者具有明显神经症状如突发性惊吓、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口腔张开而不能说话,有的小孩眯着眼睛发出狂笑,不能自已。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除人体受害外,动物如猫的中毒表现也引人注目,主要是集体向大海狂奔,即所谓狂猫跳海,水俣病,远期危害,环境污染物损伤人体的遗传机制。诱导人类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人类基因库和遗传负荷改变,形成遗传性疾病,并可诱发肿瘤、畸胎和出生缺陷。 潜伏期长影响当代及子孙后代健康,后果严重而深远,致突作用(mutagenesis,

6、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改变,并导致遗传表型的变异。 突变发生在体细胞:肿瘤 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不孕、遗传性疾病,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外环境中主要致癌因素有三类,物理性因素:如放射性,紫外线长期强烈照射; 化学性因素:97年公布的肯定致癌物共有74种,其中54是化学性因素。(苯并(a)芘: 肺癌;-萘胺、联苯胺:膀胱癌) 生物因素:乙肝病毒,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致畸就是母体接触环境有害因素后引起胎儿先天畸形,表现为机体形态结构异常。 如: 溶剂苯系化合物、二硫化碳和农药敌枯双可引起畸胎等,4.间接效应,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

7、ct)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温室效应,大量的煤、天然气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业、商业、住房和交通上。这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就向玻璃罩一样,阻断地面热量向外层空间的散发,将热气滞留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 制冷剂氟利昂(CFCs)能破坏臭氧层,也是强有力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生物性传染媒介(蚊、蚤和虱等)增多,导致疟疾、登革热、乙型脑炎、黄热病等的发病率增加;危重病人和老年人受炎热应激反应的死亡数可明显增多。 “温室效应”是全球气象变异,产生灾难性干旱和洪涝,并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继续下去,海拔较

8、低的孟加拉、荷兰、埃及、中国低洼三角洲等地若干岛屿国家将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害,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存在于距地表1640公里的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波长320毫微米的紫外线。臭氧层的破坏首先会导致紫外线长驱直入地球表面 制冷剂氟利昂(CFCs)是臭氧层破坏的首要原因 对人类的影响: 紫外线辐射量的增加首先会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危害呼吸器官和眼睛、诱发慢性病、增高皮肤癌发病率,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

9、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酸雨: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pH5.65,包括雨、雪、雹和雾。 SO2 H2SO4 NOX HNO3 x SO2和NOX等酸性污染物溶于大气的水汽中,经过氧化可形成酸雨,中欧国家由于酸雨枯死的森林超过100万公顷,酸雨对人健康影响:间接危害: 酸雨 土壤酸化 金属转为可溶性化合物 水质污染 食物链直接危害: 酸雾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常见环境污染物的健康效应,一)气态污染物

10、和颗粒物质 SO2 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SO2低浓度长期作用可破坏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气管粘液的纤毛转运减慢,清除能力减弱。 SO2是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影响肺功能,使支气管炎发病率增加,O3 是光化学烟雾中最主要的氧化剂,其急性作用可损伤整个呼吸道上皮,肺功能受损。慢性作用可使小气道型肺泡上皮细胞肥大增生,呈纤维化改变。 CO 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属于化学性窒息气体,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NO2 是多种氮氧化合物气体的代表,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主要作用于深部呼吸道,高浓度时引起肺水肿。 空气颗粒物 在空气中以颗粒状态存在的物质系统的总称,包括固体及液体颗粒

11、。颗粒物的健康效应与其粒径及化学成分密切相关。粒径小于10um者可被人吸入到下呼吸道,与人体健康关系更密切,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二)霉菌毒素和藻类毒素 霉菌毒素: 某些霉菌在食品生产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AFB1)多见,毒性和致癌性最强,主要发生在江南高温、高湿地区 藻类毒素:水体富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出现在湖泊淡水称为水化,在海湾咸水称为赤潮,三)持久性有机污染和环境内分泌干扰 持久性有机污染是指在相当长时期(如数十年)内不会发生降解的化学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是任何能改变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的化学物,又称为环境激素,四)重金属 砷 引起皮肤癌,职业性经呼吸道吸入砷还可诱发肺癌。 镉

12、 主要来自食物,环境中含量一般较低,但可经过食物链富集。主要在肝肾中蓄积。 铅 分布最广泛的有毒金属,接触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儿童最敏感的史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发育,运动认知行为;还妨碍血红素的合成,造成贫血,汞 自然界以金属、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 甲基汞中毒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手脚麻木、刺痛;吞咽及说话困难,共济失调;神经衰弱;视听觉障碍;震颤昏迷甚至死亡,五)亚硝基化合物与多环芳族化合物 亚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使多种多种动物的多种器官组织发生肿瘤。 亚硝基化合物对人类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的发病都可能起作用,多环芳族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和杂环胺。

13、 以苯并芘(BaP)为代表 接触沥青、煤焦油等富含苯并芘的工人,易发生皮肤癌,肺癌的死亡率与空气中苯并芘的含量水平呈正相关,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环境规划措施: 在城市和区域的规划中要注意实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排放三废的企业应安排在城镇暖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和水源的下游,工业区原则上应远离居民区,环境立法与管理: 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通过立法干预,对环境保护的行为规范作出规定,技术措施: 1.清洁生产:使用低杂质的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改革生产工艺或更新设备。 2.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加强工业生产管理;改进燃煤技术,提高燃烧效率。 3.废弃

14、物处理:对暂无利用价值的工业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 4.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防治农业污染,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1.环境卫生监测:应用现代化化学分析与监测技术对各种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水平。 2.人群的医学监测:对暴露人群,特别是高位人群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询问调查。 3.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宏观方法即环境流行病学人群调查研究方法,微观方法,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的体内、体外试验研究,4.不明原因疾病的环境病因探讨 根据所研究疾病或健康效应的临床特征、发病和死亡统计资料以及可疑环境因素的线索调查结果,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因果联系的假说,从而确定造成该疾病或健康效应发生、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