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低应变试卷[精制实操]_第1页
桩基检测低应变试卷[精制实操]_第2页
桩基检测低应变试卷[精制实操]_第3页
桩基检测低应变试卷[精制实操]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4年度低应变动测试卷一、填空(20分):1. 低应变动测方法适应于各种 混凝土预制桩 、 灌注桩 的完整性检验,判定桩身是否存在 缺陷 、 缺陷程度 及其 位置 。2. 低应变动测方法检测缺陷的有效深度, 40m以上 的长桩宜按 长径比 不大于50控制。 3. 对有接头的多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 ,并不得少于 10 根;单节混凝土预制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10%,灌注桩抽检数量必须大于总桩数的 50% ,桥梁工程、一柱一桩结构形式的工程应进行 普测 。4. 动测以后、类桩比例过高时,占抽检总数 5% 以上,应以相同的 扩大抽检,直至 普测 。5.实心桩的激振

2、点位置宜选择在 桩顶中心 、传感器安装点宜为距中心 2/3半径处 ;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宜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水平夹角为 90 、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壁厚度的 1/2处 ;每根桩的测点 不得少于两点 。6. 式Lri= C/2fri中, fri为缺陷桩相邻波峰间 频差 的 平均值 。7. 类桩 时刻前缺陷反射波 、且有 重复反射;无桩底反射;幅频曲线有十分 的峰谷状多次起伏。8. 机械阻抗法是测桩顶 及 的响应,其主要分析参数为 、 等。9. 当抽样检测中发现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或。10. 抽检原则: 、 、并 、检测桩的具体桩位宜由 会同 共同决定。二、判断题(10分):1. 低应变动测时钻孔灌注

3、桩休止期宜为14天。 ( )2.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疑问的桩必须进行检测,但其数量不应计入正常抽检比例内; ( )3. 桩的固有频率与桩长成正比,与桩的截面尺寸成正比 ( ) 4. 应通过对比试验选择不同重量和材质的特制手锤(或激振器)进行轴向激振,原则上用高频脉冲波获取桩身下部缺陷的反射信号,用低频脉冲波获取桩身上部缺陷的反射讯号 ( )5. 低应变动测加速度传感器的频率宜为15000Hz,采样频率为不小于60kHz ( )6. 承载力越高,桩底反射越强烈。 ( )7. 机械阻抗法加速度传感器频宽宜为52000Hz。 ( )8. 桩身缩径时,截面下部力的强度增大。 ( )9. 缺陷桩当缺陷位

4、置较浅时,频差也较小。 ( )10. 桩身的弹性模量与材料重度成反比。 ( )三、选择题(25分):1. 机械阻抗法中,电动式激振器不小于 。A. 100N B. 150N C. 200N D. 300N2. 低应变动测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为 。A. 20kHz B. 40kHz C. 50kHz D. 60kHz3. 钻孔灌注桩的主控指标为 。A. 充盈系数 B. 沉渣厚度 C. 砼强度 D. 孔深4. 当桩身缩颈时,则有 。 A. F0 i1 B. F0 T1C. F0 i0 T0 i15、关于阻抗的论述,下列正确的是 。A与E、A成正比、与C成反比 B. 与A、C成正比、与E成反比 C与E

5、、C成正比、与A成反比 D. 与E、A成正比、与P成反比6、缺陷处反射波强烈程度与 因素有关。A波速 B. 距桩顶距离 C. 缺陷的程度 D. 混凝土强度7、类桩,动刚度Kd应 全桩区动刚度的均值Kd。A大于 B. 大于等于 C. 小于等于 D. 小于880070m长灌注桩,检测有效深度宜按 控制。A40m B. 50m C. 60m D. 不大于40m9、导纳理论值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材料重度 B、桩截面尺寸 C、砼波速 D、桩长四、计算(30分):1、某钻孔灌注桩,第一缺陷处下界面:E=2.6104MPa,波速3200m/s,截面550;上界面:E=3.4104MPa,波速3550m/

6、s,截面600;第2缺陷处下界面:E=2.8104 MPa,波速2600m/s,截面500;上界面:E=2.6104MPa,波速3200m/s,截面550,试比较2个缺陷的严重程度。2、 某工程ZH-30-15基桩低应变动测,实测11根完整桩波速分别为3400、3600、3700、3800、3700、3700、3800、3900、4000、3800、3900。某根缺陷桩,缺陷处到达时刻为3ms,试求缺陷深度。3、某桩规格JzHb-230-1010B,低应变动测频域曲线如下图: 3f 4f 已知 3f=600Hz,4f=400Hz,C=4000m/s;试问该桩是否有缺陷? 缺陷程度、位置、性质?

7、4、377沉管灌注桩,有效桩长24m,砼为C20,单桩承载力设计值400kN,静测结果极限值450kN,静测前低应变动测曲线如下: 4msa B t 试问: (1)、该桩是否有缺陷?(2)、如有,缺陷的程度、性质及位置;若无缺陷,则B点的波形的含义;(3)、试分析此情况产生的原因。五、简答(15分):1、用图文说明类桩的时域、频域特征。2、你单位使用何种仪器,请画出框图并说明仪器的各项指标。3、低应变动测的抽检原则为什么?抽检数量设定了下限,为什么?附加:极差归化法判断缺陷桩大致深度 时域、频域且波速有高低试题答案:一、 填空(20分):灌注桩1、混凝土预制桩、 灌注桩 、 缺陷 、 缺陷程度

8、 、 位置 。2、 40m以上 、 长径比 、 50 。 3、 30% 、 10 、 50% 、 普测 。4、 5% 、 应 、 百分比 、 普测 。5、 桩顶中心 、 2/3半径处 、 90、 1/2处 、 不得少于两点。6、 频差 、 平均值 。7、 2L/C 、 强烈 、 且有二次或多次重复 、 深凹 。8、 激振力 、 速度 、 计算分析得到 、 动刚度 、 导纳 。9、10、 随机 、 均匀 、 应 、 设计 、 监理 。二、 判断题(10分):1、()2、()3、()4、()5、()6、()7、()8、()9、()10、()三、选择题(25分):1、 C 2、 B 3、 C、D 4

9、、 A 5、 A 6、 B、C 7、 C 8、 D 9、 A、B、C 四、计算(30分):1、 缺陷桩的缺陷程度,可根据缺陷处下、上两截面阻抗比值求得,比值越小缺陷越严重。E上A上C上= 5.83(kNS/m)3.41040.63500 第一缺陷上截面阻抗Z上= = E下*A下C下= 4.47(kNS/m)2.61040.553200= 第一缺陷下截面阻抗Z下 = 4.47 5.83 Z下Z上 第一缺陷截面阻抗之比 = = = = 0.77 该桩为缩径,应判为类桩。 E上A上C上2.61040.553200 第二缺陷上截面阻抗 Z上 = = = = 4.47(kNS/m) E下A下C下2 .8

10、1040.52600 第二缺陷下截面阻抗 Z下= = = 5.38(kNS/m) 5.384.47Z下Z上 第二缺陷截面阻抗之比 = = = 1.20 该桩为缩径,应判为、类桩。 从以上计算可知,第一缺陷处的缺陷程度大于第二缺陷1n n 2、 该11根桩的平均波速C = Ci i=1 = (3400+3600+3700+3800+3800+3700+3800+3900+4000+3800+3900)/11=3754.5(m/s) 因为(3754.5-3400)/3754.5=9.4%5%; (4000-3754.5)/3754.5=6.5%5% 该两根桩应排除统计,由此可得余下9根桩的平均波速

11、为:(3600+3700+3800+3700+3700+3800+3900+3800+3900)/9=3767(m/s) 1212故该缺陷深度Lri= Ctri= 3767310-3 = 5.65(m) 3、 从幅频曲线可知,该桩有明显缺陷; 起伏高的波峰间频差平均值为600/3=200(Hz) 起伏低的波峰间频差平均值为400/4=100(Hz) 故缺陷在频差较大的波峰高的位置,即:Lri=C/2fri=4000/(2200)=10(m) 根据桩型分析,该桩缺陷为接桩处严重脱开,应判为类桩。4、 该桩有缺陷;根据已知条件可知缺陷反射波到达桩顶大约10ms时间,则缺陷位置Lri=Ctri/2=

12、30001010-3/2=15(m) (设平均波速为3000m/s)根据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640kN,试验结果相差很大)和低应变动测试验波形分析,该缺陷为类似于严重缩径、夹泥性状,应判为;此类情况产生,多半是在灌注混凝土时拔管太快,至使在桩顶下15m处有软 土部位沉管拔出混凝土以上,导致管壁土层严重塌方等情况所至。五、简答(15分): 1、 V f 在时域曲线中,2L/C时刻前 缺陷反射强烈,且有多次重复反射; f1 f2 f3 f4 在幅频曲线中,有十分深凹 幅频曲线 F 的峰谷状多次起伏 f t1 t2 t3 ms t1=2Lri/C 时域曲线 2、我们单位使用速度计,其工作原理见下图: 3 2 654 1 1、试验桩; 4、放大、滤波、积分器; 2、力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