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_第1页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_第2页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_第3页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_第4页
人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春季学期人教版第十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24人,女19人。这个班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统改统评中,以平均分83.15分获得全镇第一名。大部分学生书写整洁,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较端正,班里的班纪班风良好。但是学困生人数不少,有少数男同学如钟新棉、岑家族、卢礼强、卢胜愿、杨建名等学习自觉性差,书写马虎,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二、本册教材分

2、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

3、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

4、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本册教学目标:(1)基

5、础知识: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6、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2)基本技能: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

7、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本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2、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分数计算及应用。 5、掌握众数并学会复式折线统计图。

8、五、本册教学难点: 1、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在什么情况下化成分数计算比较方便,在什么情况下要化成小数计算的一般规律。 六、本册教学措施: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常规方面:1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

9、用教材、媒体(远程教育资源)、现实材料等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3平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

10、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采取现场指导。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建立家校联系卡,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

11、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10.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二)学困生转化方面: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困生。2、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3、身为副班主任既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

12、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七、本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

13、情况适当灵活掌握。(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1、轴对称1课时2、旋转1课时3、欣赏设计 1课时4、设计镶嵌图案1课时(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1、因数和倍数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3、质数和合数 1课时(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7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粉刷围墙 1课时(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 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 3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4、约分 4课时5、通分 4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4、)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六)统计(3课时)打电话 1课时(七)数学广角2课时(八)总复习 4八|、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数学游戏”,4个例题及练习一中的习题。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

15、设计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各种卡纸,剪刀。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5分,及格率90%,优秀率50%以上。教学措施: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

16、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变换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

17、现不规范的情况。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百数表,数字卡片。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

18、84分,及格率88%,优秀率45%以上。教学措施: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间:6课时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59页。包括10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五练习十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看懂它们的展开图。2. 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会进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和名数的改写,感受1m3、1d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

1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水杯,玻璃球。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0分,及格率80%,优秀率40%以上 教学措施: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长方

20、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

21、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教学时间:12课时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103页,包括18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练习二十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 现实情境与数学

22、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6.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7.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教学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刻度尺。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

23、85分,及格率86%,优秀率45%以上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教学时间: 20课时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4、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分数卡片,小黑板,扇形图课件。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88分,及格率85%,优秀率48%以上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整数还是分数的加减法,都要统一单位后才能进行。当分数的单位统一后,分数的加减运算也就归结为整数的加减了。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

25、引入算法。抽象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搞好这一过程的教学,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就可以了。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明白算理是算法的灵魂,而且避免了机械用法、单纯记忆的弊端,达到“明理驭法”的目的。3.处理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方式。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同分

26、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首先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探究得比较成熟时,具备了和同伴交流的“资本”和“底气”时,再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4.用好有关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的史料。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神秘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的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的两个涉及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教学时间:7课时第六单元 统计教学内容:教科书

27、第122131页,包括2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练习二十五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意义、特点,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 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4. 提高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合理推测的能力。5. 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教学重点:1. 理解众数的意义、特点,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2.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教学难点: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方法:

28、观察法,动手操作法,比较法,发现法,画图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90分,及格率95%,优秀率60%以上。教学措施: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应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注重对统计量的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

29、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如教材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的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的身高的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应身高的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的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3.

30、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哪些数据经常出现;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从这些数据中能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预测到什么等等。.适当把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教学

31、要求。关于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问题,学生较难理解,有时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只有合适与否的问题。因此要开放些。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找次品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发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

32、比较法,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情境图。奋斗目标:力求单元测试平均分达90分,及格率95%,优秀率60%以上。教学措施: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

33、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

34、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是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教学时间:2课时第八单元 总复习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教科书第138144页,包括11个综合性精典题目,练习二十七中的习题。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在数学活动中能够灵活熟练地进行运用;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进行综合应用;熟练地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分和约分,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实

35、际问题。2. 运用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熟练地进行分数、小数地互化。3. 灵活地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图案、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欣赏和感受对称之美、变化之美,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熟练运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探索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灵活进行体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4. 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实际意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灵活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及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5.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