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接口控制文件.doc_第1页
GPS接口控制文件.doc_第2页
GPS接口控制文件.doc_第3页
GPS接口控制文件.doc_第4页
GPS接口控制文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33.200 M 53 备案号: SJ /T XXXX-XXXX GPS 接口控制文件 GPS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 SJ SJ /T 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2.1术语和定义.1 2.2缩略语.4 3 要求 .5 3.1 接口定义 .5 3.2 接口认证 .6 3.3 接口要求 .11 4 注释 .28 4.1 用户距离精度.28 4.2 SV 型号(BLOCK)定义 .29 4.3 应用区间定义

2、.29 4.4 GPS 周数.29 4.5 日历年 .29 4.6 GPS 天.30 4.7 L5 民用信号.30 4.8 注释 .3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GPS 导航数据 D(T)的数据结构 .32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GPS L2CNAV 导航数据 DC(T)的数据结构.71 参考文献 .85 SJ /T XXXX-XXXX II 前 言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 利的责任。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安华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

3、人:过静珺、罗鸣、李冬航、王留朋、吴宪、金慧华、丁志刚、朱 贤泽、王淑伟。 SJ /T XXXX-XXXX 1 GPS 接口控制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空间段(SS)与 GPS 导航用户段(US)之间的接口相关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GPS 系统与应用研究。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术语和定义 2.1.1 GPS 空间段GPS space segment 指 GPS 的空间星座,它按设计由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上的 24 颗导航卫星组成,卫星向 地球方向广播含有测距码和数据电文的导航信号。 GB/T 19391-2003,

4、定义 2.8 2.1.2 GPS 地面控制段GPS ground control segment 指 GPS 的地面监测和控制系统,它包括主控站、卫星监测站和上行信息注入站(又称 地面天线)以及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数据通信网络。 GB/T 19391-2003,定义 2.9 2.1.3 GPS 用户段GPS user segment 各种 GPS 用户终端,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卫星信号,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位置、速度和时 间等信息。 GB/T 19391-2003,定义 2.10 2.1.4 Block ,A,R,R-M,F,卫星Block ,A,R,R- M,F,satellites 指 GPS 的各代

5、卫星的名称。Block 是原型卫星;Block和A 是目前的基本工作卫 星;Block R 和R-M 是正在发射的替补卫星;Block F 是后继卫星,Block 是在规 划中的 2010 年以后发射的卫星。 GB/T 19391-2003,定义 2.11 2.1.5 伪卫星pseudolite 设立在地面上的 GPS 信号发射站,它发播与真实的 GPS 卫星相似的信号,可在近距离 内起到和 GPS 卫星类同的作用。 GB/T 19391-2003,定义 2.12 2.1.6 星历ephemeris 描述天体的空间位置的轨道参数。 SJ /T XXXX-XXXX 2 GB/T 19391-20

6、03,定义 2.16 2.1.7 精密星历precise ephemeris 由若干个不属于 GPS 系统的卫星跟踪站获得的测量值,经事后处理计算出的卫星轨道 参数,供事后精密定位使用。 GB/T 19391-2003,定义 2.17 2.1.8 历书almanac GPS 卫星电文中包含的所有在轨卫星的粗略轨道参数。 GB/T 19391-2003,定义 2.19 2.1.9 历元epoch 指一个时期和一个事件的起始时刻或者表示某个测量系统的参考日期。 GB/T 19391-2003,定义 2.20 2.1.10 伪随机噪声码pseudo random noise(PRN)code 一种具

7、有与白噪声类似的自相关特性确定的码序列。GPS 信号中采用了伪随机噪声编 码技术,以产生码分多址(CDMA) ,直接序列扩频和伪距测量功能。 GB/T 19391-2003,定义 2.21 2.1.11 粗/捕获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 C/A 码C/A code 用于调制 GPS 卫星 L1 载频信号的民用伪随机码。 GB/T 19391-2003,定义 2.21 2.1.12 精码precise code P 码P code 曾经用于调制 GPS 卫星 L1 和 L2 载频信号的伪随机码。 GB/T 19391-2003,定义 2.22 2.1.13 P(Y)码P(

8、Y)code Y 码Y code GPS 卫星用于调制 L1 和 L2 载频信号的军用伪随机码,由 P 码与加密码 W 模 2 相加而 成。由于 Y 码仍然保持着 P 码的码速率,因此也称作 P(Y)码。 GB/T 19391-2003,定义 2.23 2.1.14 伪距pseudorange 由 GPS 接收机测出的卫星信号传播时间而计算出的卫星与接收天线相位中心间的距离。 GB/T 19391-2003,定义 2.37 2.1.15 反欺骗anti-spoofing(A-S) GPS 卫星信号中用加密码 W 与 P 码相叠加,使之变为 Y 码的措施,用于精密定位服务 SJ /T XXXX-

9、XXXX 3 (PPS) 。只有具有解密能力的接收机才能利用精密定位服务。 GB/T 19391-2003,定义 2.41 2.1.16 GPS 天线相位中心GPS antenna phase center 指 GPS 天线的电气中心。其理论设计应与天线的几何中心一致。 GB/T 19391-2003,定义 2.69 2.1.17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RMS) 表明 GPS 观测值数据质量的参数,其值越小,数据质量越好。 GB/T 19391-2003,定义 2.75 2.1.18 用户距离误差user range error(URE) 用户测量所得的伪距与至卫星真实距

10、离的误差,用均方根值来规定。 GB/T 19391-2003,定义 2.76 2.1.19 GPS 导航电文GPS navigation message 是由 GPS 卫星播发给用户的描述卫星运行状态与参数的电文,包括卫星健康状况、星 历、历书,卫星时钟的修正值、电离层时延模型参数等内容,以 50bps 速率播发。 GB/T 19391-2003,定义 2.78 2.1.20 转换字hand over word(HOW) GPS 导航电文中的转换字载有时间信息,用于在 P(Y)码接收机中辅助从 C/A 码跟踪 状态转换到 P(Y)码跟踪状态。 GB/T 19391-2003,定义 2.79 2

11、.1.21 Z-计数Z-count GPS 卫星时钟时间,在 GPS 导航电文中位于每个子帧的第二个转换字(HOW)之前,用 29 位二进制数表示,单位为 1.5s,一个 Z-计数为 6s。 GB/T 19391-2003,定义 2.80 2.1.22 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 以世界时作为时间初始基准,以原子时作为时间单元(s)基础的标准时间。 GB/T 19391-2003,定义 5.3 2.1.23 GPS 时间GPS time 俗称 GPS 系统时间。根据地面监控站和卫星上的原子钟的时间加权而得到的,作为 GPS 信号的时间基准。 GB/

12、T 19391-2003,定义 5.17 2.1.24 GPS 周数GPS week number 是从 1980 年 1 月 6 日开始累计的星期数。 GB/T 19391-2003,定义 5.21 SJ /T XXXX-XXXX 4 2.2缩略语 AI 可用性指示(Availability Indicator) AODO 数据偏移龄期(Age of Data Offset) A-S反欺骗(Anti-Spoofing) Autonav自主导航(Autonomous Navigation) 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Phase Shift Key) CPS每秒周数(Cycles Per S

13、econd) CRC 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S控制段(Control Segment) DN天数(Day Number) EAROM 电可擦写的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Alterable Read-Only Memory) ECEF 地心地固坐标系(Earth-Centered Earth-Fixed) ECI地心惯性坐标系(Earth-Centered Inertial) EOE地球边缘(Edge-of-Earth) EOL卫星寿命终点(End of Life) ERD距离偏差估计(Estimated Range Deviation)

14、 FEC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HOW 转换字(Hand-Over Word) ICC 接口控制订约者(Interface Control Contractor) ICD 接口控制文件(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ID 标识(Identification) IODC 时钟数据龄期(Issue of Data Clock) IODE 星历数据龄期(Issue of Data Ephemeris) ISC 信号间改正(Inter-Signal Correcti

15、on) LSB 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 LSF 未来的闰秒(Leap Seconds Future ) L2C L2 民用信号(L2 Civil-Signal ) L2CL L2 民用长码(L2 Civil- Long Code) L2CM L2 民用中码(L2 Civil-Moderate Code ) L2CNAV L2 民用导航(L2 C Navigation) MCS 主控站(Master Control Station) MSB 最高(有效)位(Most Significant Bit) NAV 导航(Navigation) NDUS 核探测用户

16、段(Nudet Detection User Segment) NMCT 导航电文改正表( Navigation Message Correction Table) NSC非标准 C/A 码(Non-Standard C/A Code) NSCL 非标准 L2CL 码(Non-Standard L2CL-Code ) NSCM 非标准 L2CM 码(Non-Standard L2CM-Code ) NSY非标准 Y 码(Non-Standard Y-Code) OBCP (星、舰等)载计算程序(On-Board Computer Program) OCS运行控制段(Operational Co

17、ntrol Segment) PRN 伪随机噪声(码)(Pseudo-Random Noise) SJ /T XXXX-XXXX 5 RF 射频(Radio Frequency ) RMS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SA 选择可用性(Selective Availability) SEP 球概率误差(Spherical Error Probable) SPS 每秒符号数(Symbols Per Second) SS 空间段(Space Segment) SV 空间飞行器(卫星)(Space Vehicle) SVN 空间飞行器(卫星)序号(Space Vehicle Nu

18、mber) TBD 待定(To Be Determined) TBS 待补充(To Be Supplied) TLM 遥测(Telemetry) TOW 周时(Time Of Week ) UE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 URA 用户距离精度(User Range Accuracy) URE 用户距离误差(User Range Error ) US用户段(User Segment) USNO 美国海军天文台(U.S. Naval Observatory) 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WGS84 1984 世界大地坐标系(World

19、Geodetic System 1984) WN周数(Week Number) WNe 扩展周数(Extended Week Number) 3 要求 3.1 接口定义 如图 1 所示,GPS 空间段(SS)和 GPS 导航用户段(US)之间的接口由两个射频链路组成: L1 和 L2。利用这些链路,GPS 卫星可提供连续的覆盖全球的信号,为 GPS 用户提供导航所 需的测距码和系统数据。具备适当装备的用户可以接收超过一定仰角的卫星信号。 L1 L2 图 1卫星/导航用户接口 GPS 空间段 星载计算程序 (OBCP) 卫星 (SV) GPS 用户段(US) SJ /T XXXX-XXXX 6

20、3.2 接口认证 L 频段链路的载波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比特序列调制,每个序列通常为由伪随机噪声序 列码和下行链路系统数据(即导航数据)模 2 和产生的复合信号。 3.2.1 测距码 三种伪随机噪声序列码及其特点为:精码(P 码)为主要导航测距码;Y 码用于反欺骗模 式启动时替代 P 码;粗码(C/A 码)主要是用来捕获 P 码或 Y 码(表示为 P(Y)码)。所有 GPS 卫星都用同样的 L 频段传送信号,码分多址技术能够将不同卫星加以识别和区分。这些卫 星可在需要时故意发射“不正确”的 C/A 码和 P(Y)码,以保证用户不会因为卫星参考频率 系统发生故障而接收和使用异常导航信号。这两种“不正

21、确”的码被称为非标准 C/A 码 (NSC)和非标准 Y 码(NSY)。 Block II-R、IIF 及其后代卫星还发送另外两个伪随机噪声序列测距码,即 L2 民用中 码(L2CM)和 L2 民用长码(L2CL)。这些卫星会在需要时故意发送“不正确”的 L2CM 码和 L2CL 码,以保证用户不会因为卫星参考频率系统发生故障而接收和使用异常导航信号。这 两种“不正确”的码被称为非标准 L2CM 码(NSCM)和非标准 L2CL 码(NSCL)。GPS 卫星应在 接收到控制中心命令时,能独立启动和终止播发 NSCM 码和(或)NSCL 码。 3.2.1.1 P 码 用于第 i 号卫星的伪随机噪

22、声 P 码,记为 Pi(t),是一个码周期长度为 7d,码率为 10.23Mbps 的测距码。P 码序列由 X1 和 X2 两个子序列模 2 和产生,X1 和 X2 码长分别为 15345000 和 15345037。将 X2 序列选择性延迟 1 至 37 码元,即构成了 X2i序列,这样,通 过基码产生技术即可生成 37 个互异的、长度均为一周的 P 码序列。其中,32 个 P 码序列 已被分配用在卫星上,其余 5 个 P 码序列保留为其它用途(比如地面发送等)。这些 P 码序 列按卫星编号(或其它用途)分配的码相位见表 1。 3.2.1.2 Y 码 伪随机噪声 Y 码通常在反欺骗模式下被激

23、活时用以代替 P 码。 3.2.1.3 C/A 码 用于第 i 号卫星的伪随机噪声 C/A 码,记为 Gi(t),是一个码周期长度为 1ms、码率为 1.023Mbps 的 Gold 码(简称 G 码) 。Gi(t)序列由 G1 和 G2i两个子序列模 2 和生成,G1 和 G2i均为码长为 1023 的线性序列。G 码历元与 P 码的 X1 历元同步,如表 1 所示。将 G2 序 列选择性延迟 5 至 950 码元即构成 G2i序列,由此生成 36 个互异的 C/A 码序列。这些 C/A 码序列按 GPS PRN 号的排列见表 1。 SJ /T XXXX-XXXX 7 表 1码相位赋值 码相

24、位选择码延迟位移 SV ID GPS PRN号C/A(G2i)(X2i)C/AP C/A 码前 10 位 (八进制表示)a P 码前 12 位 (八进制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26 37 48 59 19 210 18 29 310 23 34 56 67

25、78 89 910 14 25 36 47 58 69 13 46 57 68 79 810 16 27 38 49 5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5 6 7 8 17 18 139 140 141 251 252 25 255 256 257 25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509 512 513 514 515 516 859 860 861 862 86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440 1620 1710 1744 1133 1455 1131 1454 1626 1504 1642 1750 1764 1772 1775 1776 1156 1467 1633 1715 1746 1763 1063 1706 1743 1761 1770 1774 1127 1453 1625 1712 1745 4444 4000 4222 4333 4377 4355 4344 4340 4342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

27、343 4343 4343 4343 4342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343 4342 4343 4343 4343 4343 SJ /T XXXX-XXXX 8 表 1(续)码相位赋值 码相位选择码延迟位移 SV ID GPS PRN号 C/A(G2i ) (X2i)C/AP C/A 码前 10 位 (八进制表示)a P 码前 12 位 (八进制表示) c c c c 34b 35 36 37b 410 17 28 410 34 35 36 37 950 947 948 950 34 35 36 37 1713 1134 1456

28、1713 4343 4343 4343 4343 注:码相位的赋值是成对的,其组成包括 C/A 码相位和 P 码相位。 a该列是用八进制表示 C/A 码前十位,第一个数字“1”为码片的首位“1” ,后三位数字为码片的后 9 位,用八进制表示。 (比如:图示中伪随机信号编号为 1 的 C/A 码前十位实际为 1100100000) 。 b C/A 码 34 和 C/A 码 37 是一样的。 c伪随机码序列的 33 至 37 保留,用于其他用途(比如:地面发射) 。 3.2.1.4 L2CM 码(IIR-M,IIF 及后代卫星) 用于第 i 号卫星的伪随机噪声 L2CM 码,记为 CM,i(t),

29、是码周期长度为 20ms、码率为 511.5kbps 的测距码。L2CM 码的历元与 P 码的 X1 历元同步。CM,i(t)为短周期线性模式序 列,当计数到 10230 码元时重置为特定初始状态。按伪随机噪声码号分配的初始状态见表 2。 3.2.1.5 L2CL 码(IIR-M,IIF 及后代卫星) 用于第 i 号卫星的伪随机噪声 L2CL 码,记为 CL,i(t),是码周期长度为 1.5s、码率为 511.5kbps 的测距码。L2CL 码的历元与 P 码的 X1 历元同步。CL,i(t)与 CM,i(t) 序列用同 样的码生成多项式产生,为短周期线性序列,当计数到 767250 码元时重

30、置为特定初始状态。 按伪随机噪声码号分配的初始状态见表 2。 3.2.1.6 非标准码 NSC,NSCM,NSCL 及 NSY 码 用于在卫星参考频率系统出故障时保护用户(见 3.2.1) ,因为不能为用户所用,所以 本标准中不定义。 表 2码相位赋值(BlockIIR-M,BlockIIF 及其后代卫星) 移位寄存器初始状态(八进制)移位寄存器结束状态(八进制) SV ID GPS PRN号 L2CML2CLL2CM aL2CL b SJ /T XXXX-XXXX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1、 14 742417664 756014035 002747144 066265724 601403471 703232733 124510070 617316361 047541621 733031046 713512145 024437606 021264003 230655351 624145772 506610362 220360016 710406104 001143345 053023326 652521276 206124777 015563374 561522076 023163525 117776450 606516355 003037343 552566002 034445

32、034 723443711 511222013 463055213 667044524 652322653 505703344 520302775 244205506 236174002 654305531 435070571 630431251 267724236 167516066 771756405 047202624 052770433 761743665 133015726 610611511 352150323 051266046 305611373 504676773 272572634 731320771 表 2(续)码相位赋值(BlockIIR-M,BlockIIF 及其后代

33、卫星) 移位寄存器初始状态(八进制)移位寄存器结束状态(八进制) SV ID GPS PRN号 L2CML2CLL2CM aL2CL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c c c c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001314400 222021506 540264026 205521705 064022144 120161274 044023533 724744327 045743577 74120166

34、0 700274134 010247261 713433445 737324162 311627434 710452007 722462133 050172213 500653703 755077436 136717361 756675453 435506112 046515565 671511621 605402220 002576207 525163451 266527765 006760703 501474556 743747443 615534726 763621420 720727474 700521043 222567263 132765304 746332245 10230046

35、6 255231716 437661701 717047302 222614207 561123307 240713073 234043417 535540745 043056734 731304103 412120105 365636111 143324657 110766462 602405203 177735650 630177560 653467107 406576630 221777100 773266673 100010710 431037132 624127475 154624012 275636742 644341556 514260662 133501670 63132656

36、3 231516360 030367366 713543613 232674654 641733155 730125345 000316074 171313614 001523662 023457250 330733254 625055726 476524061 602066031 012412526 705144501 615373171 041637664 100107264 634251723 257012032 703702423 注: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寄存器初始状态可以用于其它信号传输,包括未来任何增加的 SV。 SJ /T XXXX-XXXX 10 a短周期=10230。 b短周期

37、=767250。 c伪随机码序列 33 至 37 保留,用于其他用途(比如:地面发射) 。 3.2.2 导航数据 导航数据 D(t)包括卫星星历、系统时间、星钟参数、状态信息及 C/A 码与 P 码(或 Y 码)的转换信息等。50bps 的数据先模 2 和到 P(Y)和 C/A 码上,生成的比特序列再调制 L1 和 L2 载波。对一个给定的卫星,P(Y)和 C/A 码在 L1 及 L2 上所用的都是同一个导航数据序 列 D(t)。导航数据 D(t)的特点和内容见附录 A。 对 Block IIR-M 卫星,导航数据 D(t)也是模 2 和到 L2CM 码上,但其数据率可根据地 面命令有两种选择

38、:50bps 或 50sps(由 25bps 的导航数据 1/2 比率卷积编码生成)的数据 流按指令模 2 和到 L2CM 码上。生成的序列与 L2CL 码以时分复用方式合并,合并后的比特 序列再用来调制 L2 载波。 在 L2C 信号播发之前,Block IIR-M 卫星导航数据 D(t)和它在 L2CM 码上的调制也许会 有改变。 对于 Block IIF 及其后代卫星,L2CNAV 数据 Dc(t)包括星历、系统时间、星钟参数和 状态信息等。Dc(t)是 25bps 的数据流,由 1/2 比率卷积编码产生,当被地面命令选择时, 生成的 50sps 符号流模 2 和到 L2CM 码上,得到

39、的序列与 L2CL 码以时分复用方式合并,合 并后的比特序列再用来调制 L2 载波。有关 L2CNAV 数据 Dc(t)的内容和特点见附录 B。 3.2.3 L1/L2 信号结构 L1 链路由两个相位正交的载波分量组成,每个载波分量由各自的比特序列以 BPSK 方 式调制。一个分量的比特序列是 P(Y)和导航数据 D(t)的模 2 和,另一个分量的比特序列是 C/A 码和导航数据 D(t)的模 2 和。对于 Block II/IIA 和 IIR 卫星,L2 链路仅用这两种序 列中的一种来进行 BPSK 调制,采用哪一种序列由地面命令选择。第三种调制方式也是由地 面命令在 L2 频道上选择:只用

40、 P(Y)码,不含导航数据,作为调制信号。对于特定 SV,发 送的所有信号(载波、码和数据)都是从同一星载频率源导出的。 对于 Block IIR-M 卫星,L2 由两个载波分量组成,一个用 P(Y)码与导航数据 D(t)的 模 2 和或 P(Y)码来进行 BPSK 调制,另一个用地面命令选择的其它四个比特序列之一进行 BPSK 调制。这四个可能的比特序列是: a)C/A 码与 D(t)的模 2 和; b)无数据的 C/A 码; c)码元依次以时分复用方式合成的比特序列,由包含 50bps 导航数据 D(t)的 L2CM 码和无导航数据的 L2CL 码组成; d) 码元依次以时分复用方式合成的

41、比特序列,由包含 50sps 卷积编码的导航数据 D(t)的 L2CM 和无导航数据的 L2CL 码组成。包含 D(t)的 L2CM 码与 L2CL 码进行时 分复用,速率是 1023kHz。L2CM 码首位与周历元的首位同步。 对于 Block IIF 及其后代卫星,L2 由两个载波分量组成,一个用 P(Y)码与导航数据 D(t)的模 2 和或 P(Y)码进行 BPSK 调制,而另一个用地面命令选择的其它三个比特序列之 一进行 BPSK 调制。这三个可能的比特序列是: a)C/A 码与 D(t)的模 2 和; b)无数据的 C/A 码; c)码元依次以时分复用方式合成的比特序列,由包含 Dc

42、(t)的 L2CM 码和无导航数 据的 L2CL 码组成。含 50sps 符号流的 L2CM 码与 L2CL 码时分复用合并的速率是 1023kHz。L2CM 码首位与周历元的首位同步。 SJ /T XXXX-XXXX 11 本条中所描述的码和信号的不同的配置与组合见表 3。 SJ /T XXXX-XXXX 12 表 3信号配置 L1L2b SV 同相 a 正交相位 a 同相 a 正交相位 a Block/A/RP(Y)D(t)C/AD(t) P(Y)D(t) 或 C/AD(t) 未应用 BlockR-McP(Y)D(t)C/AD(t) P(Y)D(t) 或 P(Y) L2CMD(t)及 L2

43、CL 或 L2CMD(t)及 L2CL 或 C/AD(t) 或 C/A BlockFP(Y)D(t)C/AD(t) P(Y)D(t) 或 P(Y) L2CMDc(t)及 L2CL 或 C/AD(t) 或 C/A 注 1:该表仅定义了 3.2.3 中的 L1/L2 信号部分,并不是指所有的 L1/L2 信号。 注 2:需要指出的是,在导航电文中没有标志或比特位用来直接表示 L2C 信号上播发哪种信号。 =“异或” (模 2 和) ; D(t)=速率为 50bps 的导航数据; D (t)= 速率为 25bps 的导航数据,通过 FEC 编码生成 50sps; Dc(t)= 速率为 25bps 的

44、 L2CNAV 数据,通过 FEC 编码生成 50sps。 a术语同步相位和正交相位仅用来指明两个载波分量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差 90) 。 b组成 L2 的两个载波分量可以没有正交关系,它们可以使用相同的相位广播(见 3.3.1.5) 。 c见 3.2.2 中 BlockR-M L2C 信号。 3.3 接口要求 3.3.1 复合信号 以下内容定义了 L 波段复合信号的特征。 3.3.1.1 频率设计 L 波段信号在以 L1 和 L2 为中心、带宽为 20.46MHz 的频段内。L1 和 L2 载波信号应从 同一星载频率源导出。对于地面观测,实际接收到的频率为 10.23MHz。星上观测的载波

45、频 率和钟频与地面所观测的有偏差,则星上应对相对论效应进行补偿。钟频偏率 f/f=-4.464710-10,相当于 P 码的 10.23MHz 码率偏差f=-4.567410-3Hz,即 10.22999999543MHz。正常情况下,L1 和 L2 各自的载波频率应分别为 1575.42MHz 和 1227.6MHz。 3.3.1.2 相关性损耗 相关性损耗定义为在 20.46MHz 带宽内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功率与同样带宽理想相关器能 恢复的功率之差。在 L1 和 L2 频道上,当载波被 P(Y)码和导航数据流加在一起调制时,相 关性损耗最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性损耗分配如下: a)SV 调制

46、不完善时,相关性损耗为 0.6dB; b)理想用户接收机波形失真时,相关性损耗为 0.4dB(由 20.46MHz 滤波器造成) 。 SJ /T XXXX-XXXX 13 3.3.1.3 载波相位噪声 未调制载波的相位噪声谱密度通过 10Hz 单边噪声带宽的锁相环跟踪,跟踪精度应达到 0.1rad(RMS) 。 3.3.1.4 杂散抑制 在 L1 和 L2 所分配的 20.46MHz 带宽内,带内杂散应低于未调制载波 40dB。 3.3.1.5 相位正交 L1 的两个载波分量分别由两个独立比特序列 (即 C/A 码数据和 P(Y)码数据) 调制, 相位正交(误差范围100mrad), 其中 C

47、/A 码信号滞后 P 信号 90。定义 Pi(t)等于 0 时 的 P 码载波相位为“0 相位角” ,P 码和 C/A 码发生器的输出应按以下方式控制各自信号相 位:当 Pi(t)等于 1 时,P 载波发生 180反转;当 Gi(t)等于 1 时,C/A 载波超前 90; 当 Gi(t)等于 0 时,C/A 载波滞后 90(即当 Gi(t)变化时,C/A 码发生 180的反转)。复 合后发送信号的相位取决于两个调制信号的二进制状态,如表 4 所示。 对 Block IIR-M、IIF 及其后代卫星,L2 的两个载波分量的相位可以同上文描述的 L1 一样是正交关系。但 L2 民用信号载波分量是由

48、 3.2.3 所述的三种(Block IIF)或四种 (Block IIR-M)比特序列之一来调制。L2 的两个载波分量也可以相位相同。最终合成的传 输信号相位取决于调制信号的二进制状态、信号强度比率以及载波的两个分量相位的正交 关系。这些考虑之外的 Block IIR-M 和 Block IIF 及其后代卫星所用的其它载波分量,将 使复合传输信号相位关系超出表 4 中所列范围。 表 4L1 发射信号合成相位 b(仅限于 Block/BlockA 和 BlockR) 码状态 正常的 L1 合成信号相位 a PC/A 0 -70.5 109.5 180 0 1 0 1 0 0 1 1 a相对于

49、0 码状态,角度超前为正,角度滞后为负。 bL1 的两个载波分量功率相差 3dB。 对于 Block IIF 卫星,当选择使用 C/A 码时,它与 P(Y)码信号在 L1 和 L2 的相互串扰 不能超过-20dB。串扰是指相对于期望参考信号的非期望信号相对强度。 3.3.1.6 用户收到的信号强度 SV 提供的 L1 和 L2 导航信号强度应该接近 EOL(最坏情况下) ,也能达到表 5 所列的最 低指标。最低信号强度是在近地安置的 3dBi 线性极化天线的输出端,当卫星仰角为 5以 上时,在最差方位测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是在 3.3.1.1 定义的频段内观测所得。 Block IIF 卫星提

50、供的 L1 和 L2 信号应有以下特性:L1 的偏轴功率增益从 EOE 到天底 不减少 2dB 以上,从 EOE 到偏离天底 20不减少 10dB 以上,从 EOE 到偏离天底 23不减 少 18dB 以上。L2 的偏轴功率增益从 EOE 到天底不减少 2dB 以上,从 EOE 到偏离天底 23 不减少 10dB 以上,在 EOE 和偏离天底23之间功率应单调递减。 其它相关数据见 4.8.1。 SJ /T XXXX-XXXX 14 表 5可接收到的最小射频信号强度 信 号 SV 型号频道 P(Y)C/A 或 L2C L1-161.5dBW-158.5dBW II / II A/ II R L

51、2 -164.5dBW 或 -164.5dBW L1-161.5dBW-158.5dBW II R-M/ II F L2-161.5dBW-160.0dBW 3.3.1.7 设备群延迟 设备群延迟定义为卫星发送的 L 波段输出信号(于天线相位中心测得)和星载频率源之 间的延迟,该延迟由偏量部分和不确定部分组成。由于偏量部分包含在导航数据中的星钟 改正数内,可在用户计算系统时时得以解决(见 A.2.3.3.3.1 和 B.2.3.4.2.3)。群延迟的 不确定部分(变化量)及其在 L1 和 L2 的差值定义如下。 3.3.1.7.1 群延迟不确定性 有效群延迟不确定性应不超过 3.0ns(2)。

52、 3.3.1.7.2 L1 和 L2 群延迟之差 L1 和 L2 群延迟之差(即 L1P(Y)和 L2P(Y)、L1P(Y)和 L2C),由随机变量和偏量两部分 组成。平均差被定义为偏量部分,可正可负。对于一个给定的导航载荷冗余配置,平均差 延迟量的绝对值不能超过 15.0ns,延迟的随机量部分应不超过 3.0ns(2)。偏量部分的改 正由导航电文中的指定参数 TGD(见 A.2.3.3.3.2)和信号间修正 ISC(见 B.2.3.4.2.3)提供 给用户。 3.3.1.8 信号一致性 对一个特定的 SV 来说,发送信号应由星载同一标准频率源相关导出。所有数字信号的 时钟应与 P 码的 PR

53、N 转换保持一致,且信号速度与 P 信号转换速度一致。在 L1 频道上,两 种调制信号 L1P(Y)和 L1C/A(即分别含有 P(Y)码和 C/A 码的两种信号)的数据转换,数据转 换的平均时间差应不超过 10ns。 3.3.1.9 信号极化 发射信号为右旋圆极化(RHCP)。在天线仰角14.3的范围内,Block II/IIA 卫星的 L1 轴比不能差于 1.2dB;Block IIR/IIR-M/IIF 卫星的 L1 轴比不能差于 1.8dB;Block II/IIA 卫星的 L2 轴比不能差于 3.2dB;Block IIR/IIR-M/IIF 卫星的 L2 轴比不能差于 2.2dB。

54、 3.3.2 PRN 编码特性 P、L2CM、L2CL 和 C/A 码的特性,按它们的结构和生成方法定义如下。图 2 是一个简 化的生成 10.23Mbps Pi(t)码和 1.023Mbps Gi(t)码的框图 (分别被称为 P 码和 C/A 码), 以及这些码与 50bps D(t)比特序列的模 2 和,合成后的比特序列用于调制 L 波段载波。 SJ /T XXXX-XXXX 15 图 2P、C/A 编码和调制信号发生器 3.3.2.1 编码结构 Pi(t)(P 码)由两个 PRN 码(X1(t)和 X2(t-iT))模 2 和产生,其中 T 是一个 P 码元周 期,等于 1.023107

55、s,i 是从 1 到 37 的整数,这样可以利用相同的基码发生器产生 37 个 各不相同的 P 码相位(见表 1)。 Gi(t)(C/A 码)由 G1 和 G2i两个 1023 位线性码模 2 和产生。G2i序列可选择延迟整数位 个码元,从而产生 36 个各不相同的 G(t)码(见表 1)。 CM,i(t)(L2CM 码)为线性结构,当计数到 10230 码元时重置为特定初始状态。不同的初 始状态用于产生不同的 CM,i(t) (见表 2)。 CL,i(t)(L2CL 码)为线性结构,但有一个更长的 767250 码元的重置周期,不同的初始 状态用于产生不同的 CL,i(t) (见表 2)。 对于一个特定的 SV,两种不同的初始状态用于产生不同的 CL,i(t)和 CM,i(t)结构。 3.3.2.2 P 码的产生 每个 Pi(t)结构是由两个时钟为 10.23Mbps 的序列 X1 和 X2i模 2 和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