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石地球化学文献整理文献:No 2. Acadian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发现在造山带中构造作用如逆冲推覆的速度要比热传递速度快得多, 因而会扰动地壳的热结构。一旦构造运动停止, 这种受扰动的地壳热结构就会向稳态松弛, 同时加厚地壳区由于遭受剥蚀及构造伸展等因素会导致深部岩石折返抬升。金红石是俯冲带变质岩( 如榴辉岩)中高场强元素(特别是Nb、Ta元素)的一个重要载体,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它可以容纳和控制高达百分比含量的高场强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如Nb、Ta、V、Cr、Fe、A l和W 等。超高温(富Zr)金红石出现在富Zr,Ti的石榴子石中,Zr含量与石榴子石达到平衡,受
2、石榴子石的保护保留了峰期或者近峰期的变质特征,锆石甚至斜锆石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体系中Zr的饱和,也可能是退变质过程中金红石中Zr重新结晶形成。出现在蓝晶石区域的低温(贫Zr)金红石是由于退变质过程中金红石中的Zr向外扩散产生的。金红石Zr温度计具有较好的精度,在超高温地质活动研究中受压力影响较小。一般来看,被石榴子石包裹并达到平衡的金红石记录了峰期或近峰期变质作用的信息。总体来说,除了温度,金红石Zr还受到(1)压力;(2)ZrO2和SiO2的活度; (3)亚固相条件下Zr含量变化(交换和扩散);(4)降压折返过程中的退变反应;(5)金红石生长世代及介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这虽然给我们判定其温度地
3、质意义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也暗示了大量的地质信息。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热源可能有:(1)高温幔源物质的热量(2)增厚地壳富集的放射性元素(3)机械作用(4)岩浆作用 No 6.地壳深熔和S型花岗岩形成初期熔体组分与流体机制的重建文献的理解与领悟( 通过 Spanish Betic Cordillera 地区变沉积岩转熔矿物石榴子石中的熔体包裹体的均一化实验,得到均一化的MI在700条件下的组分:淡色花岗质过铝质组分,铝饱和指数ASI=1.041.35,含水量:3.17.6wt%。并认为该组分最能代表地壳深熔时的熔体组分。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目的导向性即地壳深熔初期熔体组分。那么如何获得答案,实验岩石学
4、是一个途径,但是不能做太精细化的限定。从野外采集样品是另外一个途径,作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选取了一个最能代表地壳熔融初始熔体的样品转熔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MI),最后作均一化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已是水到渠成。文章存在的问题:如何确定本研究的石榴子石是转熔矿物?因为转熔矿物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很少,而且,对转熔矿物的鉴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次研究的方法新颖,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深熔体初始组分的这道大门。但是这把钥匙是不是对所有地质背景下的地壳深熔都适用,需要进一步检验。No 9. Do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onsof detrital zircons requir
5、e Hadean continental crust? 冥古宙碎屑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能否指示冥古宙大陆地壳的存在? 本文主要是对前人关于冥古宙大陆地壳存在的观点的一个质疑。通常我们用两种方式来证明冥古宙大陆地壳的存在,一是:基于锆石中Ti与金红石平衡时的地质温度计推断的冥古宙锆石具有低的结晶温度;二是:根据锆石中的微量元素(特别是REE)计算母岩浆的成分。对于冥古宙地前的前人研究:冥古宙碎屑锆石176Hf /177Hf具很大的变化,表明地球早期分异的存在;地球和球粒陨石之间142Nd/144Nd的差别,表明地球形成后30Ma内富集储库的存在可以看出冥古宙存在分异过程是比较确定的。但是具体的分异
6、过程是怎样的呢?地球上并不存在大于40.3亿年的岩石,这是由于不存在老于该年龄的大陆地壳还是由于岩石存在而未得到保存,这是存在很大争论的。幸运的是地球存在较古老的碎屑锆石,这些碎屑锆石能为我们提供大量关于冥古宙的信息。这些碎屑锆石主要位于发现于澳大利亚Mount Narryer和Jack Hills。Watson and Harrison提出了一个锆石Ti含量温度计来计算冥古宙碎屑锆石的结晶温度,结果发现这些碎屑锆石的结晶温度较低700,并指出地球形成100Ma后,就进入了地壳形成、风化、沉积的循环过程,即板块构造。分析了该地区的碎屑锆石的REE配分、U-Pb年龄和氧同位素等,结果作者认为这些
7、碎屑锆石形成于一个大陆地壳分异形成的花岗质熔体,并且指出大陆地壳在4.4Ga部分熔融形成并在4.3Ga发生混合或重熔。首先对于现代洋中脊锆石的Ti含量温度计计算结果显示,温度为690 790 ,冥古宙锆石644 801 。可以看出两者有很大重叠区域。再次,我们知道锆石Ti含量温度计计算时我们假设Ti在金红石中活度为1,即金红石存在。但是对于碎屑锆石我们不能确定金红石的存在。这是误差之一。而且,有研究表明Ti/Zr与a(TiO2)活度有正相关关系,现代洋中脊玄武岩Ti/Zr为100,而初始地幔Ti/Zr为30。即现代洋中脊的a(TiO2)活度比冥古宙a(TiO2)活度更高。综合以上表明冥古宙锆石
8、结晶温度被低估的更多,所以冥古宙锆石结晶温度与洋中脊锆石结晶温度相差很少,两者不能区分。 再次,对于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洋中脊锆石与冥古宙锆石微量元素有大量重叠,而且Yb-Nd比值也是一致的。唯一存在不同的是冥古宙锆石有LREE的富集,这被解释为晶格扭曲,独居石、磷钇矿、磷灰石等富集LREE的包裹体的存在。 综合以上作者认为前人关于冥古宙存在大陆地壳的结论是存在问题的。No 10 .大陆俯冲过程中的壳-慢相互作用,来自锆石Hf-O同位素证据(本文主要研究大别-苏鲁造山带(朱家铺-道石冲)地区锆石样品,包括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以及O同位素三方面,其中U-Pb定年显示与前人研究一致,即后碰
9、撞事件发生在12611311Ma,残留锆石年龄为69710 Ma。Hf-O同位素显示了一个很好的相关性,即:(1)低18O值2.02.9;高Hf(t)值-3.2-1.1;(2)中间值18O4.05.1;Hf(t)值-22.5-13.2;(3)高18O值5.27.3;低Hf(t)值-29.1-18.6。Hf-O同位素显示的陆壳信息为地幔楔橄榄岩与俯冲陆壳的混合,并且俯冲大陆板块的不同部分参与了壳幔反应。大陆板块的不同部分也就是前人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式:中大别代表上层;北大别代表中层;后碰撞花岗岩代表下层。No 12. Lithium isotope evidence for subduction-
10、enriched mantle in the source of mid-ocean-ridge basalts概要:地壳物质通过俯冲进入上地幔,导致上地幔组成具有不均一性。然而该模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尚未解决。稳定同位素体系可用于示踪地壳物质再循环过程。本文测量了东太平洋海隆玄武岩样品,数据结果显示,与传统示踪同位素相比(143Nd/144Nd),这些样品的锂同位素的比值7Li/6Li变化范围相对较大。这种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的协变关系是指示上地幔物质异质性来源于地壳物质再循环的关键证据。No 13. 俯冲带角闪岩的熔融对早期大陆地壳生长的制约TTG岩 Trondhjemite(奥长花岗岩
11、)、Tonalite(英云闪长岩)、Granodiorite(花岗闪长岩)TTG成分岩石在太古代大量出现,代表了大陆地壳的生长事件。特征:富Na,高 Al2O3 ( 平均15% ),低 Mg、Ni、Cr,富集 LREE、亏损 HREE、高 Sr、低Y、低Yb且无明显的负Eu异常。而埃达克岩(高锶低钇中酸性岩)主要是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可能是年轻的玄武岩质俯冲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特征为:SiO256%,Al2O315%,K2O/Na2O比值低(1,与岛弧结果一致,岛弧岩浆的板片组分可能来源于超临界流体而不是沉积物的浅部熔融。在深度大于160km处,超临界流体的出现消除了流体和熔体的不混溶。因此
12、,洋壳流体的地球化学效应被限制在160km的深度;在更高的压力下,流动相将向地幔楔加入类熔体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No 24. 密西西比河河沙中锆石U-Pb 和 Lu-Hf 同位素的分类学:陆壳生长和再造的启示 为了解地壳的再造作用和大陆的增长速率,文章对密西西比河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416颗锆石的U-Pb分析显示地壳形成的三个主要时期是在2.82.6 Ga、1.80.9 Ga和0.2 Ga以后。锆石的初始Hf同位素比值中,只有8%的Hf(T)DM值比-2.5更负。这些数据表明,地壳的停留时间小于120 m.y,说明地壳的再造作用是大陆地壳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Hf
13、(T)DM数据表明地壳再造作用主要发生在2.52.0 Ga和0.9 Ga之后,而初始地壳主要在2.01.6 Ga期间形成。作者计算了地幔源模式年龄来估计地壳的增长速率,大约一半颗粒的模式年龄是在2.0到1.3 Ga之间,表明该阶段地壳快速增长。大陆的增长速率显示,15%和78%锆石来源的地壳分别是在2.5 Ga和1.3 Ga形成的。可以将此方法应用到其他主要的河流中,了解更多的地壳信息。No 30.早期大陆地壳的生长-通过榴辉岩部分熔融。(太古代花岗岩类的痕量元素特征已几乎普遍地用于推断地球早期陆壳的起源。与TTG相似的流体组分是由铁镁质地壳(玄武岩)中低程度的角闪岩、石榴角闪岩、或榴辉岩相熔
14、融而形成的。在仅有低程度(约115%)的以角闪岩、相对低温的含水玄武岩等价物形式存在的循环洋壳的熔融可以解释高Zr/Sm、低Nb/Ta比值,即假定的表示“平均”太古代TTG的成分。这些结论以假定太古代TTG的“平均”玄武质物源与球粒陨石的Nb/Ta比值相同为基础,对TTG成因可能的情况,熔体伴随着增厚的和/或俯冲的铁镁质地壳渐进的脱水,会在较大的深度达到顶峰,在此深度上结晶残留物将由榴辉岩组成。我们实验的熔体很好地落到了一个由早至晚太古代TTG确定的其他微量元素的范围中,如Th和U。这些特征(尤其是A/CNK值约为1.0)需要含石榴石的玄武质原岩相对高程度的熔融(10-15%),在温压条件接近
15、或超过“角闪石外”相的边界,即角闪石既不会完全地不存在与榴辉岩残留体中,也不是次生相。相比之下,含水玄武岩熔体的角闪石残留体所含的Mg原子数通常低于0.30,且A/CNK值1.1。通过实验,作者认为起始的AB-1玄武岩在成分上代表形成于边缘(弧后)盆地的玄武岩、俯冲集中的陆壳、来源于弧前环境的玻安质岩浆以及一些绿岩带中成分上类似于这些岩石的变质火山岩。实际的过程引起了Nb与Ta的分馏并且导致了石质球粒陨石Nb/Ta比依然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亏损的大洋岩石圈地幔楔通过板片产生的低Nb/Ta比的流体俯冲交代作用,与含金红石的洋壳取得了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金红石和富水流体中Nb的分
16、配系数比Ta要高,导致了流体中低的Nb/Ta比。随后这些流体交代的、亏损的大洋岩石圈地幔的熔融可能会产生可变但一般具有石质球粒陨石的Nb/Ta比的玄武岩,表示TTG岩浆可能的铁镁质来源。在3-4GPa条件下,中至低程度(5-30%)的AB-1玄武岩熔融会产生低Nb/Ta比和高Zr/Sm比(后者归因于单斜辉石中Sm相对于Zr的分配系数更高)的、与含金红石的榴辉岩残留体平衡的TTG流体。可变但一般具有低Nb/Ta比和高Zr/Sm比的太古代TTG可以被解释为拥有亚球粒陨石Nb/Ta比的大洋玄武岩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剩余含榴辉岩的残留体同样含有低Nb/Ta比。实验的榴辉岩残留体中亚球粒陨石的Nb/Ta比
17、与之前解释过的作为TTG岩浆残余的含金红石的榴辉岩中的Nb/Ta比是可以比较的。通常的太古代TTG亚球粒陨石中的Nb/Ta比,因此既不需要角闪岩质的来源,也不是隐藏的拥有超球粒陨石Nb/Ta比的榴辉岩储库,互补于“平均”的太古代TTG(拥有亚球粒陨石Nb/Ta)并且与大陆组成相联系。作者认为太古代TTG“平均”Nb/Ta比的使用是有误的,因为TTG和其榴辉岩残留体互补的性质跨越了宽范围的Nb/Ta比值,反映了它们玄武质源材料组成上的差异。我们的结果表明一些亚克拉通地幔的榴辉岩捕虏体和金刚石包裹体可能代表了部分熔融和TTG岩浆作用的残留;构造叠瓦作用和这些不同岩层的添加可能会在增厚的年轻地壳中导
18、致部分熔融和TTG岩浆作用。我们看到TTG岩浆开始于洋壳在俯冲状态下构造增厚的过程,随后发生进变质作用和最初由角闪岩和石榴角闪岩组成的变质玄武质来源的部分熔融,在进化的花岗-绿岩复合体的流动作用和侵位之前,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与无水的榴辉岩残留体平衡的TTG流体结束,最后形成最初的大陆。No 32.黑云母和多硅白云母的Nb、Ta分馏,应用于“Nb丢失之谜” 地球地幔中的Nd/Ta比球粒陨石中的值低,丢失的那部分去哪了?有人认为去了地核,也有人认为还有一个比值高的储库与地壳和地幔相均衡。而Ti与这两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作者通过实验表明,多硅白云母中的两元素比值很高,且随着俯冲深度加深,其可能储存
19、在地幔过渡带范围内,进而成为均衡其比值的一个储库。No.34 俯冲洋壳:深部金刚石之源 亚格斯丰坦金伯利岩金刚石中有些含有镁铁榴石包裹体,这些包裹体的矿物共生序列为榴辉岩序列,表明来源于玄武质的岩石,并且石榴石表现出Eu负异常也表征一个壳源特征,于是判断这些包裹体形来源于地球浅层,佐以辉石在250公里深处溶解成为石榴石的前人研究证据,可以得出这些物质是来自俯冲洋壳的结论。这些含铁镁质石榴石包裹体的金刚石的13C值集中在-17到-24,在洋壳有机物的13C变化范围内,而同地区不含这类包裹体的其他金刚石的13C则表现分布广、双峰式分布特征,这表明至少这个深度的金刚石有较轻的13C是与分馏无关的,综
20、合两种金刚石C同位素分析表明两种金刚石C的来源也不一样。分子式中Si的含量可以用作压力计使用,通过对铁镁质石榴石包裹体的Si元素计算得到的最大深度是500km,这是软流圈和过渡区的深度。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和前人的研究讨论,建立模型:镁铁质石榴石包裹体的共生次序与俯冲板片在超过约250km到超过500公里深处,这种极深的流体包裹体证明板片在俯冲过程中经过软流层和过渡带,源自俯冲物质中的C会形成金刚石,具体形成方式不明,这部分金刚石被夹带在快速上升的金伯利岩中被带出。No 35. 俯冲沉积物的部分熔融与地幔的相互作用:高Mg安山岩成因的地球化学模型构建模型,对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中新世高
21、镁安山岩的主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模拟计算,并与天然样品进行比较,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支持高镁安山岩是由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方面,采用最小二乘法;微量元素方面,采用批示熔融、分离熔融情况下的微量元素配分及AFC模型。碰撞后镁铁质火山岩对深俯冲过程中壳幔反应的制约No 36. 花岗质岩石结晶深度与热液矿化类型()摘要:通过对日本地区典型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得出结论: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的全铝含量与相关的热液矿化类型紧密相关,黑云母全铝含量的顺序为:Pb-Zn、Mo矿床Cu-Fe、Sn矿床W矿床3kb。在此文中,在使用角闪石压力计时,在压力低于
22、2kb时,用闪锌矿压力计进行校正,测定热液矿化的花岗质岩石角闪石全铝含量和同一矿床下使用闪锌矿压力计得出的压力进行投图,发现在压力低于2kb时,角闪石全铝含量与压力也是正比例关系的,并且在热液矿化花岗质岩石中角闪石全铝含量的顺序为Cu-Fe-Pb-Zn矿床Cu-Fe矿床 Cu-Fe-W矿床。在研究黑云母全铝含量和角闪石全铝含量的关系时发现同一岩体中黑云母全铝含量随着角闪石全铝含量的增多而增多。采用黑云母全铝含量进行估算压力时,首先要确定黑云母压力计的可用性,即排除黑云母中全铝含量变化与共存岩浆铝饱和指数的相关性,实验证明,黑云母全铝含量只与压力变化有关。通过测定日本地区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全铝含
23、量,发现黑云母的全铝含量能良好地区分热液矿床的金属矿化类型,黑云母全铝含量变化的顺序为:Pb-Zn、Mo矿床Cu-Fe、Sn矿床W矿床非矿化花岗质岩石。随着黑云母全铝含量的增加指示与相应矿床相关的花岗质岩石的结晶深度的增加。黑云母全铝压力计确定的花岗质岩石的结晶压力与闪锌矿、角闪石压力计及围岩变质矿物组合确定的花岗质岩石的结晶压力基本一致,因此黑云母全铝含量可用于确定花岗质岩石的结晶压力,并指示与压力变化伴随的热液金属矿化类型的改变。No 37.中国东北年轻地壳物质再循环:来自O和Nd同位素证据。由于全岩Nd同位素具有较好的抗改造特性,且其代表整体岩浆的性质,所以它给出的源区性质的结论往往更具
24、有说服力,但是Nd同位素很难示踪岩浆作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它所代表的是岩石结晶时整体岩浆的性质。在岩石结晶过程及岩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中,矿物和全岩的O同位素会记录相关的信息,而我们正是通过分析他们之间O同位素的差异来判断岩石是否曾经发生过与水圈的交换或再平衡,花岗岩中及锆石中O同位素的研究不仅能有效识别源区地球化学性质,还可以通过矿物温度计计算地质过程的温度。魏春生在中对东北中生代碾子山A型花岗岩的Nd,O同位素进行了测定,Nd同位素主要用于分析A型花岗岩的源区,证明其应该来自于年轻的地壳物质,然而进一步对全岩,矿物中18O 的测定发现碾子山A型花岗岩具有低的18O值全岩,锆石中18O变化范围不
25、大,但全岩和其他造岩矿物之间18O 却有很大的变化范围,证明锆石和它们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不平衡,并且锆石对岩浆初始O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好的保存能力,能够示踪A型花岗岩源区物质来源。通过对矿物间18O 变化范围及其与地幔值的比对,结合Nd-O同位素证据,文中给出的解释是碾子山花岗岩石由新生地壳通过板块构造再循环形成的,低18O的岩浆是由于这些新生地壳经历了板块构造再循环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海水热液蚀变,洋壳的部分熔融。矿物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不平衡,表明岩浆结晶后遭受了另外一次热液蚀变,即其经历了不同性质的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于是该文暗示了板块构造运动中热液蚀变,俯冲,部分熔融等过程将有利于低1
26、8O花岗质岩浆的形成。综上,可见,锆石Hf-O同位素对于示踪花岗岩源区及为其形成背景提供数据支持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同位素测试方法和锆石学的发展,锆石Hf-O同位素不应该滥用,选择合适的锆石,合适的方法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的。对于Hf-O同位素示踪花岗岩成因,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未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更多更精细的锆石Hf-O同位素研究。 No 38.不规则的富金属流体形成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主要是指在溶液中大量沉淀金属矿物(特别是硫化物)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体。前人对成矿流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脉石矿物中赋存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得到相关的结论。但本文作者前人研究结果提
27、出质疑,主要有两点:(1)大量的热液流体作用于相对少量的岩石和较长的成矿作用持续时间;(2)含高浓度成矿物质的成矿热液较短时间的周期性作用。本文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均对前人有所改善,首先选取的实验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脉石矿物,而选取了最可能赋存成矿流体的矿石矿物,增加了可信度,并且通过脉石矿物和矿石矿物实验结果对比,可以对前人的结论进行一定的修正和改善。其次本文的实验方法也和传统的方法有极大区别,由于传统分析方法对不透明矿物不能有效分析,所以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透明的脉石矿物,随着实验条件技术的发展,LA-ICPMS可以分析出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如闪锌矿、方铅矿等金属矿物,而且也可
28、以分析出赋存在金属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单个微量元素成分,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实验得到的结果也验证的作者的猜想,对成矿热液来源和成矿周期的研究也得到了与前人不同的结果:(1)成矿热液来自于独特的地质源区;(2)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持续时间较短;(3)成矿流体在地壳内具有普遍性,而由物理化学条件来控制矿床形成的稀缺性。No 40.早期的大陆地壳通常是由太古代TTG岩石所组成的,是由俯冲地壳的变玄武岩熔融产生的。)作者本文设计实验的思路: 作者考虑到(1)无论是角闪岩-熔体模型还是榴辉岩-熔体模型,都能够熔融产生主量元素相近的TTG,因此我们很难去区分TTG产生
29、的具体过程(2)无论是Foley还是Rapp的模型中,都只测定了REE和HFSE等元素的Ds,很少有LILE和TE 于是作者的思路是设计一个实验(石榴石、角闪石和英云闪长质熔体共存),测定Ds,并结合已经发表的Ds,做对比,从而做TTG产生的模型做出限定。本文的一些主要核心观点:无水榴辉岩-熔体模型能否成立?通过实验结果观察,角闪岩-熔体模型是不成立的,榴辉岩-熔体模型是可行的,但是无水榴辉岩-熔体模型只有当grt的HREE的Ds很低时,才有可能产生TTG。下面是几点证据验证无水榴辉岩-熔体模型不成立:Klein 认为能够产生很低的grt的HREE的Ds时,温度至少大于1100(2)Marti
30、n 认为太古代的地温梯度和玄武岩的固相线不能发生相交而下面这种情况下无水榴辉岩-熔体模型是成立的: (1)Gao和Xu认为只有当下地壳进入软流圈才有可能发生(不正常的温度达到了)二含水榴辉岩-熔体模型是否成立? 这种模型是成立的,证据如下:含水榴辉岩熔融产生的熔体和TTG具有相同的微量元素特点含水榴辉岩熔融产生的残留相矿物组合和变玄武岩熔融产生的残留相矿物组合相同:hbl(5%40%) 、grt (10%30%)、cpx(35%55%)、 rt (0.7%) pl(0%10%)金红石作为TTG产生的必要残留相TTG产生的P、T条件?TTG具有Nb和Ta负异常的特点,说明源区有金红石的存在,指示
31、了压力指示大于1.5GPa(2)含水榴辉岩中的水来自于角闪分解脱水,而角闪石能够发生熔融的最大压力是2.2-2.5GPa(3)在1.5-2.5GPa的压力范围内,角闪石分解产生水的温度范围在850-1050因此TTG产生的P、T条件是1.5-2.5GPa、850-1050No 42.俯冲陆壳循环的碰撞后花岗岩锆石中同位素证据利用碰撞后花岗岩证明俯冲陆壳循环 样品锆石与石英的18O值分别为4.146.11和6.458.66。可知由计算得到的氧同位素温度大约在7001000间。与经验计算温度相一致,表明它们达到并保存了岩浆结晶时的氧同位素平衡分馏;另一方面,由于氧在锆石中不易扩散稳定性极高,在经历
32、水岩相互作用后也能保存结晶时的氧同位素组成。因而在其他矿物相中18O值明显偏离于分馏平衡系数,可知岩石与低18O流体间发生了氧同位素交换。对此,可能的解释为:1.中酸性岩母岩位于地壳深部而未受到明显的新元古代高温热液蚀变;2.在地壳部分熔融过程中由于氧在中酸性岩浆中迁移速率较快,易于氧同位素相对均一化。由于大别山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可能对花岗岩围岩的氧同位素产生影响,但锆石经历过高温水岩相互作用仍能保持其原来的氧同位素组成。花岗岩母岩来源于延伸到地壳深部的部分,未受到或较低程度的受到高温热液蚀变。因此,氧同位素的较低变化范围可能是由于花岗岩母岩存在位置更深导致的,氧同位素更易受到地表或近地表过程的影响。综上,大别山中生代花岗岩起源于中性中下地壳的脱水部分熔融,锆石U-Pb定年结果说明该花岗岩形成于超高压作用碰撞后,并且有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说明花岗岩来自于扬子板块部分熔融);岩浆锆石氧同位素角度,虽然氧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小,但是与地幔值相比有大有小。由于花岗岩围岩氧同位素变化较大,并且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较少,所以花岗岩是来自于俯冲扬子板块的部分熔融。No 43. 碰撞后镁铁质火山岩记录了大陆深俯冲的壳-慢相互作用。(通过对中国东部早白垩纪的碰撞后镁铁质火山岩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粉状YP高效悬浮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接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001
- 2025至2030年中国穿孔带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空心线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稀土高速屏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祛痘无痕膏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短向圆孔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急诊精神卫生评估流程计划
- 制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计划
- 2024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招聘考试真题
- 金属冶炼(黑色金属铸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近年考试真题(300题)
- 彼得 卒姆托简介 彼得 卒姆托的建筑解读 彼得 卒姆托的建筑思想解读 小32课件讲解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重症护理学人文关怀
- 《发作性睡病》课件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DB11T 219-2021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
- GB/T 44577-2024商用电动洗碗机性能测试方法
- 干部家庭社会关系登记表
-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护理三基考核试卷及答案9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