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应急培训》PPT课件_第1页
《核事故应急培训》PPT课件_第2页
《核事故应急培训》PPT课件_第3页
《核事故应急培训》PPT课件_第4页
《核事故应急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核事故应急,.,2,前言,核能是安全、清洁、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经济的能源,这是已被世界核电发展史证明了的不争事实。尽管随着核反应堆的发展,其安全性在不断提高,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已经很低(10-5-10-6/堆年),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排除核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引起的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可能对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核事故应急响应是核安全“纵深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是确保核能事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3,前言,1984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启动了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30公里疏散了116000

2、居民,及时对核电厂厂区和周边地区进行了放射性污染清理。在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事先制定有效的应急计划是事故成功处理的关键。,.,4,前言,70年代美、苏等国就开始了应急计划的研究和应急准备,IAEA从1981年开始提出了辐射应急和应急计划的要求,并出版了系列的安全丛书,向世界各成员国推荐并要求建立应急计划。我国从实行核设施运行许可制度开始,就将核应急列为核安全许可的主要条件之一,将其视为核设施安全屏障的最后一道防线。 HAF002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HAF002/01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HAF202研究堆运行

3、安全规定、HAD002/06研究堆应急计划和准备、GB18871电离辐射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GB/T17680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等规定,各核设施营运单位必须开展核事故应急工作。,.,5,应急体系的构成,应急体系由下面三个方面构成 文件系统 组织系统 硬件系统,.,6,文件系统构成,.,7,组织系统,一个良好的应急体系必须由训练有素、相互协调的应急组织来构成,并能实施有效的响应行动。我国的核事故应急工作实行国家、地方和营运单位三级管理体系,即国务院设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核设施所在省设立地方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核设施营运单位设立应急组织,分别负责全国、本地区和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管

4、理工作。 我国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示意图,.,8,硬件系统,硬件系统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急的成功与否。然而硬件的投入是需要相当的经费的。 核应急硬件系统示意图,.,9,应 急 方 针,我国的核事故应急工作遵循“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的二十四字方针。核事故应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应急响应能力做到“常备不懈”,需要包括国家、核设施所在地的各级政府机构和核设施在内的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10,核事故应急,核事故应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整个应急工作分为二个阶段 应急准备 应急计划的编制、审查和批准; 应急组织建立 应急设

5、施设备的建立 应急响应,.,11,应急准备指针对应急响应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的建立、应急文件的编制、应急物资、应急设施的准备与建立、人员的培训、演习等。 IAEA将应急准备要求区分为基础结构和功能结构要素两大类: 基础结构要素包括:授权组织责任、响应的协调、计划和程序、后勤支援以及培训、演习。 功能结构要素包括:应急状态分级、通报和启动、应急评价、防护行动、应急人员防护、公众信息等。应急准备工作反映为有效减轻应急后果而采取行动的能力。,.,12,应急计划,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核应急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应急工作的基础。核应急的诸多要求和承诺都在应急计划中体现。 IAEA:“对于许多核

6、设施而言,这个计划的结构是复杂的,它把各种学科和不同水平的技能组合成一个基于快速响应的协调的预定的行动方案;同时,它还将考虑以特殊的方式扩大正式安排的能力”,.,13,核应急相关法律法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令发布) 第十九条规定 核设施营运单位在进行核设施建造、装料、运行、退役等活动前,必须按照国务院有关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申请领取核设施建造、运行许可证和办理装料、退役审批手续。,.,14,第二十五条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按照核设施的规模和性质制定核事故场内应急计划,做好应急准备。出现核事故应急状态时,核设施营运单位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措

7、施控制事故,并向核设施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中则明确规定了我国建立健全核事故应急制度。核设施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核事故应急工作。,法律,.,15,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国家主席令发布,2007年11月1日起执行,共7章70条) 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

8、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16,突发事件应对法(续)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 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9、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记,一级为最高级别。,.,17,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001) 1986年由国务院发布 该条例明确规定“民用核设施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该条例规定了“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权,其中包括“协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核设施应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8,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HAF002) 总则:条例明确适用范围为:“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重大辐射后果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19,1.2.2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HAF002)(

10、续) (1) 方针: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2) 应急机构:条例规定了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实行国家、地方(核电厂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核电厂三级应急管理体制。 (3) 条例明确规定我国核事故应急状态分为下列四级: 应急待命 厂房应急 场区应急 场外应急 (4) 应急计划区 条例要求在应急计划中要明确烟羽应急计划区及食入应急计划区的范围。 (5) 其他核设施 条例明确,除核电厂外,其他核设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该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20,第九条 针对核电厂可能发生的核事故,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省级

11、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和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预先制定核事故应急计划。 核事故应急计划包括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和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各级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当相互衔接。 第十三条 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核事故应急核事故应急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核事故应急响应组织及其职责; (三)烟羽应急计划区和食入应急计划区的范围; (四)干预水平和导出干预水平; (五)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详细方案; (六)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和其他物资; (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机构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部门之间以及同其他有关方面相互配合、支援的事项及措施。,.,21,第

12、十五条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和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应当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相互之间快速可靠的通讯联络系统。 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具有辐射监测系统、防护器材、药械和其他物资。 用于核事故应急工作的设施、设备和通讯联络系统、辐射监测系统以及防护器材、药械等,应当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七条 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对核事故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在核电厂首次装料前,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场内、场外核事故应急演习。,.,22,1.2 条例(续) 1.2.3 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

13、5日发布) 1.2.4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年9月14日发布) 1.2.5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2007年7月11日发布),.,23,1.3 部门规章 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HAF001) 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 (HAF001/01) 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 实施细则之三:研究堆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3),.,24,1.3.2 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 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于1995年由国家核安全局发布,它有三个附件,即

14、HAF001/02/01核电厂运营单位报告制度 HAF001/02/02研究堆营运单位报告制度 HAF001/02/03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报告制度,.,25,1.3.2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HAF002)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1993年由国务院发布,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作为它的附件于1998年由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第一章 总则 适用于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相应活动,以及国家核安全部门对这些活动的评审和监督 国家核安全部门的监督并不减轻核电厂营运单位对核电厂应急准备、应急相应所承担责任,.,26,第五条 在核电厂不同阶段对核

15、电厂营运单位及有关单位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要求: (一)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可研报告中给出核电厂在整个预计寿期内执行应急计划的能力分析; (二)设计阶段对核电厂事故状态及其后果作出分析,对厂内的应急设施、应急设备和应急撤离路线作出安排。并在PSRS有关运行管理的章节中,应提出应急计划的初步方案。 (三)建造阶段若厂址附近已建核电厂,则新建核电厂应针对正在运行的核电厂潜在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准备程序并进行适宜的应急准备。,.,27,(四)装料阶段营运单位的厂内应急计划经其主管部门审查后应作为独立文件,与最终安分报告一起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批,并进行装料前的应急演习。新建核电厂只有在其场内和场外核事故应急

16、计划被审查批准后,方可装料。 (五)运行阶段应急准备做到常备不懈;应急设施、设备和通讯系统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定期进行应急演习和对应急计划的修改复审。 (六)退役阶段退役报告中有应急计划的内容,说明退役期间可能出现的应急状态及其对策等。 第六条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制定场内应急计划和相应的实施程序。,.,28,HAF201研究堆设计安全规定 4.16 必须根据反应堆的潜在危险考虑应急计划所需的设计特征,包括设置有应急照明的简捷的撤离路线、可靠的通讯手段和特殊的辐射监测仪表。需要时,也必须考虑与控制室分开的应急中心。,.,29,HAF202研究堆运行安全规定 2.2.1 营运单位的责任 (2)编写安全

17、分析报告,并及时更新; (5)建立并实施应急计划; 14章 应急计划的编制 14.1 尽管研究堆发生核事故的几率极低,但为了一旦发生事故时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免受过量辐射照射,营运单位必须编制应急计划。,.,30,14.2 应急计划应根据厂址条件制定,计划应包括应急状态下要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安排,并必须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批。 14.3 营运单位的应急计划必须根据安全分析报告中分析的事故以及为编制应急计划而附加的假设事故编制。,.,31,14.4 营运单位编制的应急计划和安排应包括: (1)确定应急机构,包括关键人员的责任; (2)应急状态的划分; (3)确定应急的各种状态、受权宣布应急状态的人员名单

18、和合适的报警设施的说明; (4)初始和后续评价的安排,包括辐射状态的环境监测; (5)为尽可能减少人员电离辐射照射所采取的措施和保证伤员医疗的措施;,.,32,(6)在现场为限制放射性的释放和沾污的扩散而采取的行动; (7)指挥和通讯网络图,包括与当地政府联系,清楚地表明有关人员和机构的职责; (8)设施和规程的描述; (9)报告有关部门的通告要求; (10)请求增援的通知要求; (11)处于指定地点并处于备用状态的应急设备的清单; (12)计划实施时有关人员的机构要采取的行动; (13)终止应急状态和恢复正常的措施。,.,33,14.5 应根据应急计划制定应急响应程序。该程序以文件和指令的形

19、式详细规定达到应急计划目标所要求的实施行动和方法。在这些程序中,具体的强制性指令的范围应与设想的情况相一致。 14.6 指令应明确陈述一旦出现应急状态时,厂内的所有人员得到通知后该怎样行动。,.,34,14.7 应急组织必须包括了解反应堆目前运行情况的人员,并且通常由反应堆运行管理机构领导。所有参与响应的人员必须按需要定期接受在应急时如何履行其职责的教育、培训和再培训。该要求也适用于与应急响应有关的厂外的人员。 14.8 必须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定期进行应急计划的演习、复审和修改。 14.9 应急状态需要使用的仪器、工具、设备、文件和通讯系统必须妥善保管和维护,使之处与随时可用状态,并在假设的

20、事故条件下不受影响或不失效。,.,35,HAD201/01 研究堆安全分析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20.1 应急计划 虽然反应堆设计和运行中已采取了使事故风险很低的安全预防措施,但营运单位仍必须制订应急计划。本章只要求对厂内应急计划作出描述。在厂内应急计划中,应说明营运单位为缓解研究堆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的后果,能够采取和准备采取的行动。如果营运单位已向国家核安全部门递交了专门的厂内应急计划文本,则在安全分析报告中可省略本章。在研究堆运行安全规定中可得到制订此计划的指导。,.,36,必须证实厂内应急计划是根据安全分析报告中分析的事故和仅为应急计划目的而假设的其它事故制订的。 所采取的厂内应急行动资料,

21、必须包括下列各项: (1)权限和责任分明的应急组织; (2)应急的确定和分级程序; (3)通告厂区人员及必要时通告厂外人员的方法; (4)通告政府和地方当局的方法;,.,37,(5) 应急控制中心与外部各岗位之间通讯联络的可靠性; (6)防护措施; (7)应急处理需用的设备; (8)治疗沾污受害者的医疗单位; (9)人员培训; (10)演习和训练的频度和范围; (11)履行应急计划所需的足够的资源。,.,38,20.2 应急培训 必须说明应急计划是按照应急程序实施的,这些程序包含为减轻应急事件后果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必须给出对应急计划及执行程序作定期审查的安排,以保证它们符合新的试验或研究堆修

22、改的要求。 应急程序必须对执行营救任务或执行减轻应急事件后果的工作人员的辐照限值提出要求。,.,39,HAD002/06研究堆应急计划和准备 1.1.2 为控制事故状态的进一步恶化和减轻事故的后果,营运单位必须根据反应堆事故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制定应急计划。 1.1.3 营运单位应按照国家核安全部门批准的应急计划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以确保充足的应急响应能力。,.,40,研究堆营运单位应该在反应堆首次装料前6个月把营运单位应急计划(包括重要的支持性文件和实施程序目录)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批。 2.2 当研究堆可能存在总体应急状态时,营运单位应在技术上协助地方政府部门制定厂区外应急计划,以保证厂内和厂

23、外的应急准备与响应协调一致。,应急计划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与评审,.,41,应急计划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与评审,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当包括的内容: 应急工作的基本任务; 厂址地理位置、厂区平面布置、厂址周围环境情况。 核事故应急响应组织及其职责,包括关键人员的责任; 应急计划区的范围; 应急状态的划分; 干预水平和导出干预水平;,.,42,应急计划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与评审,营运单位应每2年定期复审应急计划,根据厂内外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应急演习所揭示的问题,及时修改应急计划,并报国家核安全部门审批。 2.4 营运单位应该在反应堆首次装料前2个月完成应急准备工作。,.,43,应急计划及相关

24、文件的制定与评审,营运单位应急计划中除必须对厂内应急组织、应急状态分析、应急响应和应急设施等基本内容加以详细说明外,还应当对研究堆的一般特性加以概要说明,其中主要包括: (1) 建造目的; (2) 堆型和功率水平; (3) 建造和运行计划; (4) 主要安全特性。,.,44,营运单位还应该对与应急有关的厂址的一般情况加以必要的描述,其中包括: (1) 地理位置和厂区平面布置; (2) 厂址周围人口分布; (3) 厂址的气象条件; (4) 厂址周围的交通条件。,.,45,应急计划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与评审,应急组织和职责中规定: 应本着“积极兼容”的原则,建立厂内应急组织,其中应包括参加应急准备、应

25、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活动的有关小组和工作人员。 成立厂区应急指挥小组; 明确各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46,第三章 对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监督,检查方式: 例行检查 非例行检查 日常检查,检查项目的主要内容: 应急组织 应急状态和应急行动水平 应急人员 应急响应能力 应急设施许可证设备 应急实施程序应急演习 记录和报告制度 其他监督项目,.,47,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也发布了一些部门规章或管理导则,其中包括: 国防科工委2001年发布的核电厂应急事故报告制度; 国家科工委、环保总局、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应急管理导则核或辐射应急干预原则

26、与干预水平; 国防科工委2003年发布的核电厂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48,国务院有关部、委发布的有关规定 在国防科工委、环保总局、卫生部发布的应急管理导则“核或辐射应急干预原则与干预原则”中提出了为保护公众而推荐的“通用干预水平”如下表: 为紧急防护措施推荐的通用干预水平,.,49,为临时性避迁和永久再定居推荐的通用干预水平,.,50,食物通用水平推荐值,.,51,核动力厂安全评价与验证 (HAD102/17国家核安全局2006年6月5日发布) 关于堆芯损坏频率的目标是: 对已有的核动力厂,每堆年10-4 对新的核动力厂,每堆年10-5 放射性物质向厂外大量释放:放射性物质的大量释放将会

27、对社会造成严重印象,并且将要求采取厂外应急措施。 关于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的目标是: 对已有的核动力厂,每堆年10-5 对新的核动力厂,每堆年10-6,.,52,1.6 国家标准 目前已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推荐标准)主要有: GB18871-2002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6249-88核电厂辐射防护规定 核电厂周围应非居住区,非居住区的半径 (以反应堆为中心)不得小于0.5KM 核电厂非居民区周围应设施限制区,限制区的半径 (以反射堆为中心)不得小于5KM GB/T17680.1-1999 应急计划区的划分; GB/T17680.2-1999 场外应急职能与组织; GB/T17680

28、.3-1999 外应急设施功能与特性; GB/T17680.4-1999 场外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 GB/T17680.4-1999 场外应急相应能力的保持; GB18871-2002 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53,在GB/T17680.1-1999应急计划区的划分中明确: “制定应急计划时既要考虑设计基准事故,也要考虑严重事故,在应急计划区域内所做的应急准备能应付严重程度不同的潜在事故后果”。 “确定核电厂应急计划区时,所考虑的事故极其源项应经股价有关审管部门认可”。,.,54,确定烟羽应急计划区范围的安全准则是: 在烟羽应急计划去外,所考虑的后果最严重的严重事故序列使公众个别人可

29、能收到的最大预测剂量不应超过HAD002/03所给出的发生严重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阙值。 在烟羽应急计划区之外,对各种设计基准事故和大多数严重事故序列,相应于特定防护行动的可防止的剂量一般应不大于HAD002/03所规定的相应通用干预水平,即一般不需要采取隐蔽,撤离等紧急防护行动。,.,55,确定食入应急计划区域范围的安全准则是: 在食入应急计划区之外,大多数严重事故序列所造成的食物或饮用水的污染水平不应超过HAD002/03所规定的食物和饮用水的通用行动水平。 考虑到确定严重事故根源的不确定性,GB/T17680.1-1999中推荐我国核电站采用的烟羽应急计划区范围为内区:3-5km,外区:7-

30、10km。,.,56,我国核电厂应急计划区范围 (以反应堆中心为半径,公里),.,57,(2)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应急预案) 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制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拟定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政策; 统一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核 事故应急工作; 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审查批准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 适时批准进入和终止场外应急状态; 提出实施核事故应急相应行动的建议; 审查批准核事故公报、国际通报、提出请求国际援助的方案。 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58,(2)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核事故场内应急计划 应急组织

31、及其职责 应急状态、干预水平和应急行动水平 制定应急行动水平(Emergency Action Level,简称EAL)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i作,它要求对厂址条件、机组各系统性能和特点、运行条件及事故分析都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HAL要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将应急初始条件按其性质分为四大类,即 A辐射水平或放射性水平异常升高 F裂变产物屏障失效 H自然灾害或其他影响核动力厂安全的外来因素 S系统故障,.,59,.,60,应急设施和设备 主控室MCR 辅助控制点 应急控制中心 技术支持中心 运行支持中心 应急通信系统 检测和评价系统 公众信息中心 防护措施,.,61,应急响应行

32、动和防护措施 应急终止和恢复 应急能力的维持 场内、场外应急计划的协调 制定应急计划时既要考虑设计基准事故,也要考虑严重事故,在应急计划区内所做的应急准备应能应付严重程度不同的潜在事故后果,确定核动力厂应急计划区时,所考虑的事故极其源项应经国家有关审核部门认可。,.,62,和场外应急计划一样,做为应急计划的补充,营运单位应急组织也要制定一系列应急执行程序,这些程序是各应急响应组的工作文件,对保证应急组织快速启动、正确响应及平时保持良好应急准备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执行程序虽然勿需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批,但营运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审、批程序,保证其不断更新,国家核安全局在进行应急准备条件检查时

33、,一般都要检查其执行程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63,2.5. 国家核安全局监督职责 国家核安全局是监督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之规定,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民用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权。国家核安全局通过制定核安全法规、实施核安全监督、颁发或吊销核安全许可证件及必要时采取核安全执法行动来保证其核安全监督的有效性。在核事故应急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国家核安全局对民用核设施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及应急响应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对不同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64,(4)装料前阶段(首次装料批准书)(续) 审查要点: 营运单位应急组织是否健全,职责是否明确; 应急

34、状态、干预水平及应急行水平是否明确并符合电厂实际; 应急设施和设备是否齐全、充分; 应急响应行动和防护措施是否妥当,包括应规定各应急状态下的通知与报告、启动应急组织、开展评价工作、采取纠正、补救及防护行动的决策及执行程序; 应急状态终止条件及恢复活动的安排是否明确; 维护应急能力的安排是否完备; 场内、场外应急计划是否良好衔接及协调; 必要的外部协议是否充分。,.,65,(4)装料前阶段(首次装料批准书)(续) 经主管部门预审过的营运单位核事故应急计划完整有效,满足相关核安全法规的要求,营运单位已落实各项实际应急准备,并经应急演习验证其有效性,是国家核安全局发放首次装料批准书的先决条件之一。,

35、.,66,(5)运行阶段(运行批准书)(续) 审查要点: 历次各种类型应急演习中暴露的问题是否已得到相应处理; 应急状态分级条件、应急行动水平、应急执行程序是否及时根据运行实际情况(例如运行经验反馈、系统或设备改进、组织机构调整、外部接口关系变化等)做了相应修订。 结论:对根据试运行情况修订与完善的应急计划进行审查以确认应急准备的有效和充分,是国家核安全颁发运行许可证的必要条件之一。 对运行阶段营运单位应急计划定期审查确认其应急准备的有效和充分,是国家核安全局对核设施运行阶段许可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67,(6)退役阶段(退役批准书) 目的:确认营运单位对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急状

36、态有正确的分析并有相应的应急组织和应急设施。 审查要点:在退役申请报告中,应有应急计划方面的内容,说明: -可能出现的核事故及可能导致的应急状态; -营运单位的应急组织、应急设施; -控制核事故及辐射危害的措施; -应急相应方式。 确认营运单位在核设施退役活动中能有效防止或控制核事故,保证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这事国家核安全局颁发“开始退役批准书”的必要条件之一。,.,68,应急准备,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指针对应急响应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的建立、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的编制、应急物资、应急设施的准备与建立、人员的培训、演习等。 应急准备按其要求分为基础结构和功能结构要素两大类。基础结

37、构要素包括:授权组织责任、响应的协调、计划和程序、后勤支援以及培训、演习。功能结构要素包括:应急状态分级、通报和启动、应急评价、防护行动、应急人员防护、公众信息等。应急准备工作反映为有效减轻应急后果而采取行动的能力。,.,69,应急准备,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为控制和减轻事故的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行动的应急行动。应急响应的实际目标包括:重新控制状况、避免或减轻事故后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出现确定性健康效应、实施急救和处理辐射损伤,尽可能地保护财产、环境和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应急响应工作反映为有效减轻应急后果而采取的行动,是应急能力的体现和延续。,.,70,核应急准备和对核事故做出响应的工

38、作顺序,.,71,应急准备,做好应急准备是能够及时、有效和协调响应的前提, 应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 为保证在应急时,有足够的具备资格的人去执行应急响应任务,需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 为保证核设施平时的应急准备工作和在应急时的响应行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需编制应急计划和应急程序等文件,并定期进行评价和修订;,.,72,应急准备,要建立完成应急响应任务所必需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器材,并且为保证所有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器材随时可用,所用应急文件最新,需定期对上述所有的应急物项进行检查,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试验; 为保持和提高核设施运行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需对核设施运行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

39、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73,应急准备状况的检查 (1)检查目的 (2)检查方式 核安全检查可以分为日常的、例行和非例行(特殊、专项)的检查。非例行检查可以是事先通知或事先不通知的。事先通知的检查一般在检查前一个月通知营运单位或、和有关单位,以便做好准备和安排。 对营运单位应急准备方面的检查通常在相应的文件审查完成后进行,以检查实际的应急组织、应急设施和设备、执行程序等是否和应急计划相符,以确认其应急准备的充分性,.,74,应急演习的监督与评价 (1)应急演习准备条件的检查 应急组织及人员培训情况的检查 现场准备条件的检查 演习情景设计的审查 (2)应急演习的评价 情景设计 演习的性质 应急

40、组织 各种应急设施 营运单位各应急组织间及与场外相关应急组织间的配合 各应急岗位文件、资料,.,75,应急响应情况的监督 核设施一旦进入核事故应急状态,国家核安全局也将进入相应的应急响应体制,根据事故性质及已进入的应急状态,国家核安全局的应急响应组织也将相应同步启动。 地方监督站的人员将在现场具体了解情况和监督营运单位的应急响应,必要时,国家核安全局也将派出人员赴现场参与现场监督,国家核安全局在核设施事故相应期间,监督的重点是:,.,76,应急响应情况的监督(续) 营运单位是否经国家安全局批准的应急计划,正确判断和进入了相应的应急状态; 是否按应急计划、应急操作程序或其他相应文件规定,采取了正

41、确的纠正或补救措施; 是否及时通报了相关的场外应急组织 是否正确执行了向国家核安全局的应急报告制度。,.,77,核事故应急报告制度,.,78,应急响应情况的监督(续) 核事故应急相应期间,国家核安全局的监督重点是督促营运单位按应急计划正确实施响应。 一般情况下,核安全局的监督员不干预营运单位人员的应急响应行动。 核安全局根据所了解的事故工况及其分析系统的评估结果,必要时可能会提出某些建议,以供营运单位相应指挥人员参考; 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核安全局才可能对营运单位发出强制性命令,要求营运单位采取或停止执行某项应急行动,只有核安全局认为不这样做有立即造成危害人员、危害环境的严重后果时才可能采

42、取这种强制性措施,一般认为只有在涉及堆芯严重损伤或危及安全壳完整性时,才有引起国家核安全局考虑采取特殊行动的可能性。,.,79,应急响应 应急 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常规的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成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找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国标18871. 某种非常规情况或事件,此时需迅速采取行动,以主要环节对人体健康和安全、生活质量、财产或环境的后果或有害后果IAEA核或辐射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从防护或安全观点看事故的含义:其后果或潜在后果不容忽视的任何非故意的时间,包括操作错误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事故。IAEANo. GSG2,.,80,应急响

43、应,应急响应是为控制和减轻事故的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行动的应急行动。应急响应的实际目标包括:重新控制状况、避免或减轻事故后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出现确定性健康效应、实施急救和处理辐射损伤,尽可能地保护财产、环境和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应急响应工作反映为有效减轻应急后果而采取的行动,是应急能力的体现和延续,.,81,应急响应,为了在核设施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时,应急响应组织能及时启动,按“常备不懈”原则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按此制度,核设施运行期间,每个应急响应岗位必须安排待命值班人员,要求这些待命值班人员在当值任何时间内(包括非工作时间内)均处于随时可待命到岗的状态。特别是应急指挥必须建立应

44、急值班和替补制度。 应急待命值班制度规定所有的待命值班人必须在厂区或生活区待命值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时,要安排其他人员替代。,.,82,应急响应,在实际发生事故时,对人员或公众实施防护行动的区域,很可能仅限于应急计划区的一小部分;但在发生极为罕见的极严重事故,也可能需要在应急计划区外的部分地区也采取防护行动。这就是说,应区分应急计划区与实际的应急响应区域是不相等的。应急计划区的形状不要求是圆形的,可按核设施厂址特征(包括厂址地区行政管辖情况)等因素确定。,.,83,应急响应,在应急响应时,需要采取各种场内防护行动,需要采取的场内防护行动的类别和规模取决于应急状态和可能的事故后果大小。一般来

45、讲,场内防护行动主要针对现场工作人员。场内防护行动可能涉及下述的部分或全部措施: a 撤离事故场所; b 暂时隐蔽在场区建筑物内; c 服用碘片; d 撤离场区; e 失踪人员搜寻; f 通道控制。,.,84,应急响应,发生应急时,各级应急组织必须按照应急响应执行程序开展应急响应工作,其主要有: 应急指挥 启动应急组织 授权向上级报告 商讨应急处置措施 发布应急命令,指派领导到现场协助应急抢险工作 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配 确定各应急状态进入/结束的时机并发布相应命令:(应急待命、厂房应急)现场应急总指挥,(厂区应急)院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应急恢复及其后续行动的确定。,.,85,应急响应,应急办公

46、室(应急控制中心) 启动应急指挥中心 启动应急组织 按总指挥命令向上级报告 建立应急记录 提出应急措施建议、以及向上级应急组织的求援 协助协调各应急行动小组的应急响应行动 应急恢复及其后续行动的组织、监督。,.,86,应急响应,应急运行行动小组 向应急办公室报告 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 必要时代替总指挥进行应急处置 实施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及时报告设施现状及事故处置情况、事故趋势和处理措施建议 建立现场记录,.,87,应急响应,其他应急执行组织 按各自的应急响应执行程序实施响应行动,主要包括:环境辐射和气象监测、应急防护、医疗救护、预防性投药、事故评价和评估、工程的现场抢险、人员撤离、通道和道路

47、控制、消防、人员和器材的运输、现场抢险人员的食品供应、后续行动的实施等工作。,.,88,非应急人员的响应,在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时,场区所有非应急人员到就近集合点集合,按保卫消防组指挥人员要求进行人员清点,并在作为集合点的建筑物内暂时隐蔽,等待应急指挥部的进一步指示或按时下班;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服用碘片。注意事项:集合前关好各自办公室的水、电和门窗等,隐蔽时尽量远离通风口;在去应急集合点过程中,要注意要采取简单的呼吸防护措施,如用手帕、口罩、纸巾、卫生纸、棉布或其他物品捂住嘴和鼻孔;尽量少让皮肤暴露外面等。,.,89,在事故情况下,对人体的主要照射途径有:来自辐射源的直接外照射、气载放射性烟羽侵

48、没外照射、地面沉积外照射以及沉积于皮肤和衣物表面的放射性物质的外照射。 内照射:食入污染的水或食物、吸入放射性烟羽、地面沉积放射性在悬浮产生的内照射。,.,90,为了应急工作的需要,将核事故按发展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早期:几个小时-几天 中期: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星期 晚期:几个星期-几年,.,91,3.1.3 重大核事故与应急计划,南乌拉尔事故: 时间:1957.9.29 简述:高放废物罐冷却系统失效引起的化学爆炸,“7.4*1016Bq放射性释放,污染面积达1000km,3-10天里600人撤离,18个月1万人搬迁,发病率、死亡率未发现明显变化。 温茨凯尔事故: 时间

49、:1957.10 简述:军用石墨气冷堆因错误操作,石墨着火,释放出“7.4*1015Bq的131l和1.2*1016Bq的133Xe等,污染面积大200km,48km内牛奶禁用几星期。,.,92,三里岛事故: 时间:1979.3.28 简述:设计缺陷、设备故障、误操作、堆芯严重损坏,但安全壳起包容作用,释放到环境量少,以短寿命为主,最大个人剂量1mSv,8万居民自发撤离,严重的社会、心里影响。 切尔诺贝利事: 时间:1986.4.26 简述:设计缺陷、人员误操作,4号石墨沸水堆燃料爆炸,大量放射性释入大气,造成急性死亡30人(辐射致死28人),134人急性放射病,二天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无公众

50、死亡或急性放射病,极严重的积极损失和急坏的公众社会心里影响。,.,93,已发生的几起核事故、或产生的其他灾难性辐射后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造成极坏的社会心里印象,它们都极大地影响核能的发展,这都反映缺乏足够、必要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也说明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应急计划于准备,后果影响是可以大大减轻的,人们也正是从严重事故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核应急计划与准备的必要性它成了确保核安全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94,3.1.4应急计划与应急响应目标,防护目标: 保持剂量低于有关阙值,防止发生个人确定性效应,同时确保采取所有合理措施,减少目前和将来居民中随机效应的发生。,.,95,实施目标: (1

51、)恢复对局面的控制 (2)在现场防止或缓解后果 (3)防止工作人员、公众出现确定性效应 (4)提供急救并设法医治辐射损伤 (5)尽实际可能防止人群中出现随机性效应 (6)尽实际可能防止人群中出现非放射性影响 (7)尽实际可能保护财产和环境 (8)尽实际可能为回复正常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准备,.,96,3.1.5 威胁分类与应急计划,所有核设施、核活动都应编制应急计划,做好相应应急准备。进行威胁评估,确定核设施、核活动威胁类别是应急计划与准备的基础。对核设施、核活动应急计划与准备的要求应因不同威胁类别而不同。,.,97,威胁分类与评估,威胁分类:核设施、核活动按其可能的危险大小和性质而进行的分类,目

52、的是提出与威胁类别相适应的对应急计划、准备和响应的分级要求。 威胁评估:对与核设施、核安全或源有关活动的危险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以确定需要采取防护行动的事件、区域及能有效缓解这类后果的行动。,.,98,核与辐射的五种威胁类型,.,99,核与辐射的五种威胁类型(续),.,100,上述威胁类别描述中提及的国际标准系指IAEA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准则中的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这也即是国际GB18871中给出的通用干预水平和通用行动水平。,.,101,不同的核设施、核活动,其威胁程度不同,威胁类型也不相同。IAEA更新的技术文件(Updating TDCDOC-95

53、3)以及No. GS-G-2.1核或辐射应急安排安全导则,对典型核设施核活动的威胁类型提出了建议。需要强调的是,除反应堆外的核设施的威胁类别有必要通过开展威胁评价来加以确定。即使是反应堆类,开展威胁评价以比较客观的界定其威胁类别也是很有意义的。,.,102,核设施核活动的威胁分类为编制相当的应急计划和开展通用优化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安排提供了基础。对于威胁类别I、II和III,由I到III,威胁严重程度和对应急计划、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要求的严格程度逐级降低。这就是说,对应急计划、准备和响应安排的要求应当是适当的,应与可能的威胁大小、性质(即威胁类别)相一致。,.,103,IAEA核设施威胁类别

54、举例1,反应堆100MWt I或II 反应堆2-10MWt II或III 反应堆2MWt III 乏燃料后处理 I或II或III 乏然后湿贮存 I或II或III 乏燃料干罐贮存 III,.,104,IAEA核设施威胁类别举例2,铀矿冶 有限威胁 铀黄饼加工 有限威胁 UF6加工 有限威胁, 注意其化学危害 铀浓缩厂 有限威胁 铀燃料制造厂 II或III 钚燃料制造厂 II或III,.,105,(3)IAEA对应急计划内容的要求,IAEA NO. GS-R-2要求威胁类型I、II、III的设施或实践。营运单位应急计划应(酌情)包括下列方面的内容: 应急组织 应急的条件,宣布人及安排 评价安排 防

55、护行动,医学救治的安排 评价设施状况,采取限制释放的行动 指挥、联络系统 设备清单 人员及应采取的行动 终止应急,.,106,3.2.2 用于应急计划的事故与源项,应急计划必须根据核设施、核活动可能发生的事故及产生的辐射后果编制。三里岛事故后,国标取得共识:不仅要考虑设计基准事故,还要考虑超设计基准事故的严重事故。,.,107,HAD002/01,HAD002/02分别明确要求: 营运单位在制定应急计划时,不仅要考虑预期的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而且必须考虑那些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后果更为严重的事故,包括其环境后果大于设计基准事故的严重事故“ “地方应急组织应根据和动力厂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对厂内

56、外公众和环境影响的分析制定应急计划,这些事故必须包括那些发生概率很小,但其环境后果大于基准事故的严重事故” 用于应急计划(包括用于确定应急计划区大小)的严重事故的制定是个难题,尤其对非反应堆设施。,.,108,在应急计划编制和评审过程一种比较普遍接受的说法:小于10-7/设施年概率的严重事故可以不考虑。 核安全导则HAD120/17(核动力厂安全评价与验证中提出“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要求采取厂外应急措施”,其安全目标对新动力厂为每堆10-6) 目前存在的争论:对第三代、第四代堆要不要场外应急计划。,.,109,3.2.3 应急计划区,(1)定义 为在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

57、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设施周围建立的制定有应急计划并做好应急准备的区域。,.,110,(2)划分,烟羽应急计划区针对烟羽照射途径 食入应急计划区针对食入照射途径 掩护应急计划区内区:做好撤离准备 外区:,.,111,(3)确定方法 按假象严重事故源项和气象条件,估算场外后果(剂量),和干预水平比较。综合考虑厂址环境条件及政治、经济、公众心里等因素。 应急计划区与真正需要执行应急响应的区域是不同概念。,.,112,(4)HAD002/06推荐的研究堆应急计划区大小,.,113,核燃料循环设施,无有关应急计划区大小规定。要求按个例处理。某些核设施,例如:燃料贮存水池、后处理厂、可能需要建立应急计划区。对危险源污染事故,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核恐怖袭击时间,要在事故或事故发生地点建立2个警戒区(或称控制区),外区主要是控制限制公众和媒体进入,内区是污染区,是人员出入控制(检测、去污、登记等),.,114,(5)应急计划区概念变化,在I、II类威胁类型核设施建立两类应急计划区 预防行动区(PAZ) 紧急预防行动区(UPZ) 取消食入应急计划区概念,曾提出食入限制计划半径(不要求事先做好准备),新导则已不出现食入限制计划半径。,.,115,3.2.4 应急预案体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