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 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何萍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 722400摘要: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现有耕地9497万公顷,旱区约占60%,其中无灌溉条件的耕地占97.5%,水浇地仅占2.5%,而且主要分布在我们中西部地区,土地的干旱、沙化一直影响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已成为我们农机部门的主要责任和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岐山县保护性耕作发展实际,着重论述了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大意义,找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推动 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目的旨在克服传统耕作的

2、诸多缺点,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劳力、机械及能源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主要有4项关键技术组成:即免耕播种技术;秸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杂草控制技术;和深松技术。1、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大意义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好坏对国家整体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所说的农业效益必须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效益,而保护性耕作正是实现这三位一体效益的有效形式。岐山

3、县自2005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一是岐山县的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新增各类机械52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3台,玉米免耕播种机42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台,玉米联合收割机54台,还田深松机1台,旋耕播种机217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3.47万kw,大中型机具配套比为1:1.4,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翻。二是节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6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2.75%,而是2009年则达到了25%提升了12.2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增加全县农民总收入近10亿元。三是大量的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重要的是减少了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交通

4、危害。 1.2保护性耕作是保护耕地的需要。众所周知,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由于耕地质量差异,保护耕地,仅仅实现耕地增减数量的平衡,并不意味着耕地总体质量和产出能力的平衡。农业专家研究表明:每减少1公顷耕地所损失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新垦2-6公顷耕地的生产能力,数量上的减1补1保障不了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为了抗旱增产、节本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对现有基本农田的保护,着力在提高农田质量上下工夫。传统的耕翻作业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风蚀和水蚀,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秸秆焚烧,乱堆乱放和大量施用化肥,严重污染环境。而机械化

5、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实现“四节、三增、二省、一保护”即节肥节水节能节成本,增产、增土壤有机质、增土壤持水能力,省工省时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因而,通过积极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来保护耕地成了当务之急。1.3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技术措施。岐山县自2005年承担保护性耕作项目,通过我们几年来的试验测算,2009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380.6公斤,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409.7公斤,亩增产29.1公斤,增幅达到7.6%,较常规减少作业工序2道,节本42.3元/亩;玉米按1.8元/公斤计算,增收52.38元,则玉米亩增收节支94.68元。全县小麦平均亩产330.7公斤,项目区小麦平均亩产35

6、0.1公斤,亩增产19.4公斤,增幅达到5.9%,较常规减少作业工序2道,节本36.5元/亩;小麦按1.9元/公斤计算,增收36.86元,则小麦亩增收节支73.36元。小麦、玉米合计亩增收节支159.31元。如果整个岐山县54万亩旱作农田都实现了此项技术,则共增收节支8602.74 万元。另外,通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还可以争取传统耕作方式农时所消耗的热量,用于作物生长,使能够一年两作的地区可以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生产潜力较大的品种,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1.4 保护性耕作是缓解水危机,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的重要举措。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还田,

7、实现了培肥地力的目的,有效改善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等问题。由于秸秆的覆盖,增加了降雨的入渗率,同时抑制了水分蒸发,特别是减少了作物苗期地面裸露的无效蒸发,使作物在生育期间可以减少灌溉1-2次,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据我们几年来的水分监测,特别是2009大旱时期,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尤为显著,在20-30厘米深度平均水分比传统高出2.38个百分点,今年1-6月份则平均高出1.05个百分点。同时,保护性耕作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秸秆覆盖、根茬固土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农田扬尘漂移。2发展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2.1认识问题

8、(1)传统种植模式和耕作习惯的影响。群众片面的把免耕播种或秸杆还田等单项技术的应用认为是保护性耕作技术。(2)“麦根扎黄泉”的传统观念和土地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还可蓄水抗旱、灭草和消灭病虫害的耕作习惯,已形成了多年,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需要一个过程。2.2机具问题 (1)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在有些地块还存在堵塞现象,不能顺利作业。这既要从开沟器的结构和位置布局上加以改进,还要从播前的秸秆处理和表土作业上加以规范。(2)旋耕施肥播种机作业时,部分机手将施肥装置卸掉,失去了化肥深施功能。这一个原因是怕开沟器堵塞。第二个原因是施肥播种比不施肥播种

9、每亩只多收作业费10-15元,到地头加肥料要耽误时间,作业阻力增加,从两种作业日收费对比分析,还是只播种不施肥的收入较多,所以驾驶员人为地卸掉了施肥装置。另外,旋耕轴缠草问题也需加以解决。刀轴缠草后,不仅增加了作业阻力,而且影响作业质量。(3)深松机普遍存在作业阻力较大,作业深度不稳定问题。2.3技术问题(1)机具的研发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差,易出现部件开焊、断轴、断链条现象;整机刚性差,机件易变形等,需要进一步改进。(2)机手操作技术差。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操作规范、技术性强的综合性新技术。由于大部分机手都是第一次接触,对机械调试检修、操作规程知识了解不够,对播深尺寸、下种

10、量、施肥量掌握不准,造成作业质量差、效率低,影响了机手的积极性。(3)服务水平差,一是由于机械数量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厂家发货需要等很长时间,影响机械的使用。二是机械出现故障后,机手排除不了,厂家技术人员到位不及时,大部分推广人员专业不对口,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面对故障也束手无策。2.4现实问题(1)小块土地经营与机械化作业的矛盾。保护性耕作中的农机作业次数并不多,但农机具在小块土地作业效率很低,影响部分购机者的热情。(2)保护性耕作是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的整套技术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机具的研发和农艺技术的配套还很不成熟。(3)推广过程中虽然有实验基地,但是缺乏相对一致的试

11、验方法和监测标准,试验基地很不规范,试验手段落后。(4)推广经费不足,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大量的经费研究、试验示范、补贴、宣传。3 几点建议3.1 领导重视,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政推动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保护性耕作列入政府主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建立保护性耕作建设基金,制定一些鼓励土地集约、规模种植、加大购机补贴比例、增加作业补贴数额等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要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对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给予每亩20元的作业补贴,以降低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风险。3.

12、2 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选择具有不同耕作制度、自然条件和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区域, 建立长期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并对各种试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借鉴一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鼓励农户土地集约、规模种植,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规模、全面发展。3.3 认真抓好宣讲培训与机具演示的结合。宣讲培训,要以乡村干部和农民为重点,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下乡镇赶科技大集和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推进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进村、入户、上炕头”,让农民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要领,学会机具操作,全面提高认知度

13、和接受能力;广泛开展机具演示活动。机具演示要由宣传领导向宣传群众转变,要抓住秋季作业的有利时机,召开现场会,由单一的农机部门组织向农业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多形式举办,组织更多的农民就近参观,让农机大户和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现身说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3.4 注重示范基地建设。要改变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必须让农民看到效果,得到效益,让农民知道如何做,怎样干。要进一步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县抓乡、乡抓村和示范带头户,层层建立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点),搞好对比试验,用增收节支的事实宣传群众,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效益,使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把示范基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周期一般为5-10年,对已经建立起来的示范点,更要注重后期投入,保障示范推广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由此看来,保护性耕作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